元上都历史文化研究会官网 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联系我们
 
| 首 页
| 百年古都 | 学术研究 | 上都文化 | 上都研究 | 地方学研究 | 史海钩沉 | 蒙元风云 | 上都河文学 | 研究会 | 图片欣赏 |
留言板 |

谢谢诸位先生/女士长期以来对上都文化研究的殷切关注和大力支持!"元上都文化"网((元上都历史文化研究会官网)历经十余载三次改版,不知我们的努力是否达到了应有的效果?愿在文化研究和人类文明探讨的道路上永远有你们同行!元上都历史文化研究会2003年成立起,2004创办"元上都文化网"以来,坚守专心元代历史文化研究初衷,锲而不舍,孜孜以求,竭心尽力,探寻上都文化-游牧文明和锡林郭勒文化,希冀于弘扬中华文化史元代文明的篇章。以地域文化和地方学研究成果助推于人类文明的追索,为中华复兴的精神构建奉献绵薄之力。联系我们或评论网站文章 ,留言, 请发至邮箱 : sdwhyj_2004@126 com

         栏目导航 网站首页>>百年古都>>“申遗”进程
  共有 12464 位读者读过此文   字体颜色:   【字体:放大 正常 缩小】    
【双击鼠标左键自动滚屏】【图片上滚动鼠标滚轮变焦图片】    
 

全社会都应关注元上都遗址保护和展示工作

  发表日期:2008年3月11日      作者:刘学民 吴建庆     【编辑录入:admin

 

 

内蒙古锡盟正蓝旗上都镇东 20 公里处,有一片开满金莲花的神奇草原。在这片被称为金莲川的草原上,一座故都遗址历经 740 多年的风雨,虽沧桑仍清晰可辨。公元 1260 年,元世祖忽必烈建都于此, 1264 年在燕京(今北京城)建立元大都后,确立了两都巡幸制度。元上都和元大都成为元王朝交替使用的两个首都,历经 11 帝, 108 年。元朝疆域辽阔、空前强盛,开创了中国古代史和世界游牧民族史的新纪元。作为大元朝国都遗址,元上都南临上都河,北依龙岗山,形成了以宫殿遗址为中心,分层、放射状分布,既有土木结构为主的宫殿、庙宇建筑群,又有游牧民族传统的蒙古包式建筑的格局,体现出一个高度繁荣的草原都城的宏大气派,是农耕文明与游牧文明融合的杰出典范。

 

元上都遗址的保护和展示十分必要

 

元上都遗址具有极高的文物和社会价值。她是国内保存最完整、保护级别最高的草原都城遗址,是有文献记载并经考古发掘所证实的元朝都城遗址,见证了 13-14 世纪蒙古游牧文明与中原农耕文明的交流与融合,为研究草原城市提供了丰富的历史资料;元上都遗址体现出传统的建筑格局及独特的草原景观,展现了草原都城在选址、城市空间布局、与周围环境的关系等方面的规划设计水平。元上都以独特的历史文化价值成为锡盟境内重要的文化资源,是内蒙古文物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有效保护及合理利用该遗址,将对当地文化、经济、生态产生积极的作用;遗址的充分展示是中国草原文化存在的重要实例,具有促进民族文化认同、增强社会凝聚力、增进民族团结的作用,有利于我国大遗址考古研究工作的深化和科普教育。

元上都遗址具有独特的代表性。与国际国内其他都城遗址相比较,元上都有如下显著特征:首先,她是唯一保存完整的草原都城遗址,具有鲜明的游牧文化特色,城市建筑便捷灵活,建筑布局随形就势,在各个巨大的宫殿周围,保留着大片草地,用来搭建蒙古包,城中还有大面积的猎场、花园和河流,真正实现了人与自然的和谐。其次,元上都遗址是唯一与游牧民族文化一同得到保护和传衍的都城遗址,受蒙元文化的影响,生活在元上都遗址周边的蒙古族,一直保持着传统的游牧民族的民俗风情。元上都遗址所在地正蓝旗是国家确定的蒙古语音标准基地,元上都地域文化代表了重要的蒙古民族文化遗产,充分的发掘她有利于在经济发展的条件下更好地保护及继承非物质文化遗产,实现可持续发展。更为难得的是,元上都遗址是唯一没有被后人建设的城市和房屋所叠压的古代都城遗址,她地处草原深处,后人没有在遗址上建立新的城市,使如此规模宏大的都城遗址得以完整地保留下来,使其具有文化时空的完整性和环境时空的完好性,成为中国保存最好的大型古代都城遗址,世界上保存最好的游牧民族珍贵文化遗产。

元上都遗址见证了蒙古民族的辉煌历史。作为中华民族重要组成部分和游牧民族典型代表的蒙古民族,在十三至十四世纪创造了震撼世界的历史,元世祖忽必烈建立了以元上都为中心的空前的大一统王朝,为中华民族创造了辽阔的版图。能够见证这段辉煌历史的文化遗产却留下的很少,元上都遗址则是最具代表性的。目前,全世界的蒙古族人口约 1000 万,我国有 600 多万,内蒙古自治区认真执行党的民族政策,是我国最早成立的民族自治地方,元上都遗址是全区唯一被列入申遗预备名单的文化遗产。

元上都遗址丰富的文化遗存表明,它不仅是一处珍贵的人类文化遗产,同时也是游牧民族文明的发祥地之一,以其重要的历史、文化、科学和艺术价值,成为人类文明史上不可或缺、璀璨绚丽的中华文明和游牧文明进程中一个重要的里程碑,应当受到全人类的重视和保护。保护和展示最有效的途径就是申报成为世界文化遗产,一旦申报成功,对于提高锡盟乃至自治区的知名度和美誉度,对于促进文化旅游产业的发展都将产生巨大的推动作用。

 

元上都遗址保护和展示工作现状

 

近年来,正蓝旗在自治区、锡盟两级党委、政府的领导和帮助下,以元上都遗址申报世界文化遗产为契机,在元上都遗址保护和展示方面作了大量工作。

加强遗址保护和管理。 1964 年,内蒙古自治区人民政府将元上都遗址确定为第一批自治区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1988 年遗址被国务院公布为第三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元上都申报世界文化遗产工作 1996 年正式启动,并在当年被我国政府列入申报世界文化遗产预备名单。 2005 年被国家文物局列入“十一五”期间重点保护的 100 处大遗址之中。 2006 年,国家再次将元上都遗址列入申报世界文化遗产的预备名单。 1996 年以来,自治区政府拨款 200 多万元,锡盟和正蓝旗安排近 2000 余万元资金用于遗址的保护。 1999 年搬迁了居住在遗址中的 103 户居民,恢复了搬迁区域植被。 2002 年修建了 1.6 万延长米网围栏,对遗址进行了围封禁牧,填平了城内的 140 个菜窖及遗址前 2300 延长米的人工渠。根据国家文物局的批复清理修复了 300 皇城东墙。在遗址绝对保护区外为五一种畜场修建 10 公里沙石路,取代了几十年来一直在遗址内通行的道路。将建在遗址前的原文物工作站迁出,建在绝对保护区外并进行了扩建。修建了元上都遗址与 308 省道 12 公里柏油路连接线。 2006 年,正蓝旗财政投入 100 万元,在柏油路两侧种植了 240 亩杨树、丁香等树种,在遗址内修建了 4.7 公里展示通道,安放了石头说明牌。 2007 年,在自治区、盟两级财政的大力支持下,又投入 800 多万元,在元上都遗址前建设了元世祖忽必烈雕塑群、金莲川赏花栈道、十三敖包和苏勒锭等展示设施。为进一步加大遗址的保护管理力度, 2006 年成立了由政府旗长任主任,旗委政府分管领导和宣传部部长任副主任,文化、文物、公安、财政等 18 个单位组成的正蓝旗文化遗产保护管理委员会。在做好遗址绝对保护区全年禁牧、遗址周边地区休牧的基础上不断强化管护工作,严禁一切影响遗址整体环境的活动发生。 2006 年购置 6 辆电瓶车,制定措施严禁机动车进入遗址。经过多年努力,元上都遗址保护条件不断完善,环境现状明显改善。正蓝旗通过招商引资引进内蒙古吉泰实业集团有限公司投资 500 万元建设了元上都博物馆,加大元上都可移动文物保护力度,工程已于 2007 4 月开工建设,预计 2008 6 月建成并投入使用。

完善申遗基础工作。元上都遗址申报世界文化遗产对于保护这一人类珍贵的历史文化遗产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近年来,从自治区到地方作了大量申遗基础工作。 2001 年由自治区文化厅 2 名工作人员、正蓝旗 1 名工作人员组成申报文本撰写组,开始撰写元上都遗址申报世界文化遗产文本(中英文版),包括文本、图版、幻灯片、电视片等。 2006 年,在原申报文本写作组的基础上又聘请 2 位专家,按照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最新格式对申报文本进行编写修改,目前工作正在进行中。委托西安古建筑设计研究所编制的《元上都遗址总体保护规划》和《元上都周边蒙古民族文化遗产和生态环境保护规划》于 2006 11 月接受国家级专家论证,按照专家意见进行修改后上报国家文物信息咨询中心,正在等待批复。 2006 4 月,按照自治区文物局的要求,将申遗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在正蓝旗人民政府。 6 月制作完成了 1 1200 的元上都沙盘。 7 月中旬邀请中国元史学学会会长李志安到元上都遗址进行考察。 8 月邀请国际古迹理事会世界遗产评估报告员 尤嘎 先生对元上都遗址进行了非正式实地考察,他的评价是:无论是真实性、完整性、还是保护展示现状,元上都遗址都符合世界文化遗产的标准。陪同考察的国际古迹理事会副主席、中国古迹遗址协会副主 席郭旃 先生认为,在全世界 800 多处世界遗产中,还没有一处真正意义上的游牧民族的文化遗产,元上都遗址是全世界最具代表性的游牧民族的文化遗产,应加快申遗的步伐,填补空白。

加大对外宣传力度。正蓝旗先后举办了以宣传元上都蒙元文化为主题的 13 届那达慕大会及 7 届元上都文化旅游节,邀请内蒙古电视台、中央电视台等对活动进行专题报道。 2004 7 月参加了苏州世界文化遗产大会申遗预备名单文化遗产地展览,并在北京举办了新闻媒体见面会,各大报刊、电视台分别对元上都进行了集中宣传报道。 2005 年,在全国列车时刻表和北京周边自驾车游地图上分别刊登了元上都遗址的宣传广告,在《中华遗产》杂志 2005 年第 9 期上刊登了以元上都为主的元代三都传奇。介绍元上都的书籍《走进元上都》 2006 5 月出版发行。 2006 4 月,冠名第二届八省区蒙古语播音员主持人大赛。 2007 2 月在内蒙古电视台举办了《上都颂》春节联欢晚会。以中国文化遗产日为契机,通过散发宣传单、制作电视片、网上发贴等多种手段,举办了以文物保护、世界文化遗产申报为主要内容的一系列宣传活动。元上都文化研究会主办的元上都文化网( www.shdwh.cn )和正蓝旗网站上都在线( www.0479.net.cn )多年来持续关注报道元上都保护和展示工作。 2007 6 月,在元上都遗址前的金莲川草原成功承办了大型专题节目《穿越内蒙古》的汇合仪式。 2007 7 月,在内蒙古电视台《草原晨曲》栏目播出了专题片《元上都:一座古老的生态城市》。通过多种形式的宣传,全面提升了元上都遗址的知名度和社会影响力,为申报世界文化遗产工作打下坚实的舆论基础。

 

加强遗址保护和展示工作十分紧迫

 

1996 年以来,自治区各级财政已经安排 2000 余万元资金用于元上都遗址的保护,但这些投入对于一个大遗址的保护和展示来说还远远不够。 2001 年以来,对元上都申遗中英文文本的编写修改工作一直在进行中,这是申遗过程中一项十分关键的工作,但我们的专家智力支持还显不足。 2006 年元上都遗址申遗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在正蓝旗人民政府,但从近年来各地申遗工作多数由地方省级政府牵头开展来看,我们向国家争取的力度需要加强。更为严重的是, 遗址周边景观距申遗要求还有差距。近七百五十年的风雨侵蚀,使元上都遗址及周边沙化现象加剧,尤其是遗址北部山丘裸露部分较大,土壤流失和沙化较重,鼠害、蝗虫害也是重要的破坏因素;遗址城墙和铁幡杆渠均有了缺口,影响了遗址的完整性;盗掘文物的犯罪活动部分破坏了遗址周边墓葬区;考古成果中有关地下遗存的实际埋藏范围和地表遗存分布范围的资料不足。以上影响遗址本体稳定性和破坏周边环境的因素如果不能得到有效控制,遗址的文物价值和社会价值都将被削弱,因此遗址保护和展示是十分紧迫的。

 

 

全社会都应关注和重视元上都遗址的保护和展示工作

 

为了进一步加快元上都遗址申报世界文化遗产工作进程,建议近期应做好以下几方面的工作:

借鉴各省申遗成功的经验,建议成立由自治区党委、政府主要领导任组长的元上都遗址申报世界文化遗产领导小组,积极向国家争取,在上报世界文化遗产项目时,从维持省、市、自治区间世界遗产的平衡性和世界遗产在国内的代表性的角度,以及宣传党和国家的民族政策、巩固祖国统一、维护边疆稳定和加强民族团结等方面考虑,优先将内蒙古自治区的元上都遗址上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同时建议由自治区人大颁布《内蒙古自治区正蓝旗元上都遗址保护条例》。

元上都遗址申报世界文化遗产是创建民族文化大区的一项重要内容,建议自治区发改委、财政厅、文化厅,在比较薄弱而又非常紧迫的 元上都遗址的环境整治和展示等方面,给予项目和资金的支持,编制环境整治和展示工程方案、安排项目资金,并力争年内实施,以便更好的解读 元上都遗址的重要价值, 尽快使元上都遗址的保护和展示现状符合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对 申报世界文化遗产单位的最新要求。

鉴于国家对国内列入 申报世界文化遗产预备名单的文化遗产实行动态管理的实际,应提早完成申遗的各项准备工作。为此,建议由自治区文物局负责《元上都遗址申报世界文化遗产文本》的编制、翻译和印刷。

申遗是一项综合工程 , 必须建立各相关部门的联运机制。尽快将遗址北部治沙项目和周边五一牧场退耕还草等项目立项,通过加强治理 , 完成环境背景下的古城遗址保护。对元上都周边环境,特别是金莲川草原湿地的保护工作,建议自治区协调河北省,保障滦河上游水库及时向下游输水,使金莲川草原湿地得以保护。

中华民族的祖先创造了灿烂辉煌的历史文化,元上都遗址也是其中的瑰宝,精心保护她、将她展示给全世界,是我辈的历史责任。

作者:刘学民:正蓝旗元上都遗址文物事业管理局局长 

      吴建庆:正蓝旗党委办信息督查室主任          

邮编: 027200

电话: 0479-4222201


上一篇:元上都遗址“申遗”不断取得进展
下一篇:元上都揽胜

 相关专题:

·专题1信息无

·专题2信息无
 
  热门文章:
 · 元上都历史文化研究会理事会[84859]
 · 上都路:元朝中央直属行政建[67923]
 · 解读元上都—徐进昌谈上都文[61289]
 · 《蒙古秘史》中的乌珠穆沁地[54781]
 
 相关文章:

·没有相关文章

相关评论:(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发表人:admin

IP:121.56.212.154

发表人邮件:base0321@yea.net 发表时间:2008-06-18 06:21:12
    元上都见证了中华文化的百年辉煌,是具有世界影响的文…详细内容
发表、查看更多关于该信息的评论 将本信息发给好友 打印本页
 


百年古都 学术研究 上都文化 上都研究 地方学研究 史海钩沉 蒙元风云 上都河文学 研究会 图片欣赏 留言板

版权所有:元上都历史文化研究会    技术支持:巴雅尔图
地址:内蒙古锡林浩特市锡林大街锡林郭勒文化园    电子信箱:xjc1948@126.com
蒙ICP备2021001026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