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上都历史文化研究会官网 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联系我们
 
| 首 页
| 百年古都 | 学术研究 | 上都文化 | 上都研究 | 地方学研究 | 史海钩沉 | 蒙元风云 | 上都河文学 | 研究会 | 图片欣赏 |
留言板 |

谢谢诸位先生/女士长期以来对上都文化研究的殷切关注和大力支持!"元上都文化"网((元上都历史文化研究会官网)历经十余载三次改版,不知我们的努力是否达到了应有的效果?愿在文化研究和人类文明探讨的道路上永远有你们同行!元上都历史文化研究会2003年成立起,2004创办"元上都文化网"以来,坚守专心元代历史文化研究初衷,锲而不舍,孜孜以求,竭心尽力,探寻上都文化-游牧文明和锡林郭勒文化,希冀于弘扬中华文化史元代文明的篇章。以地域文化和地方学研究成果助推于人类文明的追索,为中华复兴的精神构建奉献绵薄之力。联系我们或评论网站文章 ,留言, 请发至邮箱 : sdwhyj_2004@126 com

         栏目导航 网站首页>>上都河文学>>评论
  共有 6083 位读者读过此文   字体颜色:   【字体:放大 正常 缩小】    
【双击鼠标左键自动滚屏】【图片上滚动鼠标滚轮变焦图片】    
 

元·唐棣《霜浦归渔图》

  发表日期:2013年5月16日   出处:张建民        【编辑录入:admin

绢本浅设色,纵144厘米,横89.7厘米,现藏于台北故宫博物院
        元代的山水画,在传承关系上,除了“元四家”为代表的取法董源、巨然的一派,还有另一派,他们宗法李成、郭熙。这派画家的阵容也相当可观,他们的作品在风格、内容和艺术情调上都与“元四家”存在很大距离,对后世的影响也不如“元四家”,其中艺术成就最高、影响最大、传世作品较多的当属唐棣、朱德润、曹知白三人。
         唐棣,(1296-1364)元代画家。字子华,吴兴(今浙江湖州)人。年少就才华横溢,能诗善画,时人呼为“神童”。同乡前贤赵孟頫\非常赏识他,得以出入门下,耳提面命,也因此奠定了唐棣的绘画之路。后赵孟頫\\\的好友马煦升为刑部尚书,就带唐棣入京,延佑初年进荐于元仁宗,以绘画侍奉宫廷。在为嘉熙殿绘屏风时,他“挥洒立就,天子称赏”,遂命待诏集贤院,得以遍览历代名迹,技艺大进。元文宗天历二年应诏在南京龙翔寺绘制壁画。至顺四年第二次北上大都,奉诏在宫廷作画。可以说,他是元代重要的一个宫廷画家。这与他的画风师北宋郭熙极有关系。郭熙宋神宗时入宫,十多年中为宫廷作高壁巨幛,不可计数。这主要是因为他的画再现的是大自然的恢宏气势、蓬勃生机,颇合统治者所要宣扬的皇家庙堂之气。而元代盛行壁画,上自宫廷,下至寺观、庄院,多作壁画,所绘除道释人物外,也多山水。所以,元代画坛虽然因为文人的参与而渐渐形成重神韵、轻形质,以五代董源、巨然画风为宗的简率写意的文人画体系,同时也存在着唐棣、商琦、曹知白、朱德润、姚廷美等画家形成的承继李成、郭熙严谨写实画风的体系。 
        《霜浦归渔图》是他的代表作。绢本,淡设色,图中溪流旁的巨石上挺立着高松、杂树和枯木。除了杂树用宋人的双勾及渍点法,乔松及枯木依然纯是李成法,枝干虬曲,松叶攒针,我们在李成的《平野寒林图》中似曾相见;而巨石、土坡,则又俨然是郭熙《早春图》中所绘。鬼脸石、卷云皴,蟹爪枝,典型的李、郭画风。难得的是左边刻画了三个负罾罩归家的渔夫,谈笑风生,其乐融融,与山水树石和谐一体,体现了平民百姓对于国泰民安的期望。人物形象生动,勾线流畅,足见唐棣深厚的写实功力。图上有题:“至元又戊寅冬十一月吴兴唐棣子华作。”知乃唐棣43岁时作。时任嘉兴照磨。唐棣几乎一生奔波于仕途,到任郴州、处州、江阴、嘉兴、休宁、兰溪州、吴江等地,颇有政绩。直至元亡在即,他才于至正十七年以病退隐。六年后贫病而逝。他心系百姓,相对文人画家之更看重个人的感受而言,显得更为积极进取。

上一篇:元代画家王蒙
下一篇:元·倪瓒《雨后空林图》

 相关专题:

·专题1信息无

·专题2信息无
 
  热门文章:
 · 元上都历史文化研究会理事会[85717]
 · 上都路:元朝中央直属行政建[69899]
 · 解读元上都—徐进昌谈上都文[61514]
 · 《蒙古秘史》中的乌珠穆沁地[55742]
 
 相关文章:

·没有相关文章

相关评论:(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相关评论无
发表、查看更多关于该信息的评论 将本信息发给好友 打印本页
 


百年古都 学术研究 上都文化 上都研究 地方学研究 史海钩沉 蒙元风云 上都河文学 研究会 图片欣赏 留言板

版权所有:元上都历史文化研究会    技术支持:巴雅尔图
地址:内蒙古锡林浩特市锡林大街锡林郭勒文化园    电子信箱:xjc1948@126.com
蒙ICP备2021001026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