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上都历史文化研究会官网 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联系我们
 
| 首 页
| 百年古都 | 学术研究 | 上都文化 | 上都研究 | 地方学研究 | 史海钩沉 | 蒙元风云 | 上都河文学 | 研究会 | 图片欣赏 |
留言板 |

谢谢诸位先生/女士长期以来对上都文化研究的殷切关注和大力支持!"元上都文化"网((元上都历史文化研究会官网)历经十余载三次改版,不知我们的努力是否达到了应有的效果?愿在文化研究和人类文明探讨的道路上永远有你们同行!元上都历史文化研究会2003年成立起,2004创办"元上都文化网"以来,坚守专心元代历史文化研究初衷,锲而不舍,孜孜以求,竭心尽力,探寻上都文化-游牧文明和锡林郭勒文化,希冀于弘扬中华文化史元代文明的篇章。以地域文化和地方学研究成果助推于人类文明的追索,为中华复兴的精神构建奉献绵薄之力。联系我们或评论网站文章 ,留言, 请发至邮箱 : sdwhyj_2004@126 com

         栏目导航 网站首页>>史海钩沉>>考证评说
  共有 13225 位读者读过此文   字体颜色:   【字体:放大 正常 缩小】    
【双击鼠标左键自动滚屏】【图片上滚动鼠标滚轮变焦图片】    
 

《蒙古秘史》的作者探秘

  发表日期:2012年4月4日      作者:甄达真     【编辑录入:admin

 

 

(一)

做为几十万军队的统帅的成吉思汗,他有一个最基本的素质,那就是对部下能知人善任,爱才惜才,团结奋进。在遇到特别情况时更能体谅部下,分清功过是非,绝不轻率从事。在公元1212年率军征西域时,他的义子失吉忽都忽率领一支大军攻打八鲁湾,因他地形选择不当,指挥失误,造成几乎是全军覆没。成吉思汗闻讯后,十分痛心,但他怒而不形于色,见到失吉忽都忽后,语气十分诚恳地说:“你由于常胜,未受过挫折,今遭此败,当以为戒!”尔后,他又下令让随军疾驰到八里湾战场,观看地形,待找到择选战地失策之后,这才了结了此事。失吉忽都忽从内心总结了血的教训,有了失败的自责。他低下了头。

后来,成吉思汗深谙失吉忽都忽的品格,知识和爱好,在重新委任官职时,对他说:“于举国百姓中,惩彼贼盗,勘彼诈伪,死其当死者,惩其当惩者,委你最高断事官。将举国百姓所分之份,所断之案,书之青册文书,传至子子孙孙,其勿更改。脱有更改者,则当罪之”。从此,失吉忽都忽就当上了大法官,成了成吉思汗箴言的忠实执行者,同时也成了举国的青册文书的记事者。

失吉忽都忽的品质高洁,忠于成吉思汗。他当断事官的成绩斐然,为社会的正义和稳定做出了贡献。同时,他也为成吉思汗所极为重视的大札萨补充了很多条文,使大札萨更完备。成吉思汗死后,他一直被重视重用,曾任窝阔台汗的中州断事官,管理汉地的行政事务。

失吉忽都忽是一位博学多才的人,知识颇丰。性格似乎与众不同,哈莎玲(台湾学者)撰写的《成吉思汗的智囊团》一文中,说失吉忽都忽是个:“甚为出风头的文人”。(《成吉思汗研究文集》726页),由此看,他是个性格开朗,很幽默,极有风趣的人,很爱在众人面前表现自己。也许是这种性格所致,他成了一位长寿者,据有关记载他活了八十二岁。

《蒙古秘史》成书后,作者无名。为了找到作者,许多人作过研究,其中有个推测,以为《蒙古秘史》的作者就是失吉忽都忽。我以为这个推测是有一定道理的,不妨说说我的看法,和大家讨论。

(二)

失吉忽都忽是塔塔儿部人。他的身世无法说清,就他自己也说不清。据《蒙古秘史》记载,于公元一一九六年,成吉思汗为了报世仇,抓住金朝和塔塔儿反目的机会,主动出击,终于击碎了塔塔儿部,杀了塔塔儿部的首领,还掳获了大量金银财物。就是在这次战斗中,成吉思汗在塔塔儿部的营地里捡到了一个小男孩,他颈项上戴着黄金项圈,身穿金丝线貂鼠皮兜肚,长得又十分可爱。他把孩子领回家交给了母亲,母亲也十分喜爱,于是给这孩子起名叫失吉忽都忽。这就是他的来历。以此看,他是贵族家的后代,年纪当是六七岁。他是河额伦夫人收养的第六个孩子,是成吉思汗的六弟。这一年,失吉忽都忽如果是六岁,他应当是1190年出生。他活了八十二岁,当是1271年卒。他是死在忽必烈称帝时。生前,失吉忽都忽一直备受重视,在汉地人们称他为“胡丞相”。

《蒙古秘史》是成吉思汗去世后由当时的贤达才智着手撰写的,成书年代,据历史学家余大钧先生推算,公元一二五二年(壬子年)是唯一合理解释的年份。以这一年算,失吉忽都忽约是六十岁左右,是成吉思汗去世后的二十五年,正是窝阔台当政的时期。是用畏兀儿字母书写的蒙古文写成的。如果果真由失吉忽都忽来承担《蒙古秘史》的撰写工作,在这个时段,他是有时间、有精力、有能力来完成的,还应当说他是最具备写作条件的人选。因为他可以熟练地使用以畏兀儿字母为基础的蒙古文。成吉思汗委他当断事官,还要把案情记在青册文书上,就是看上了他的文才。这使他使用蒙文字的功底得到快速提高,很熟练、很扎实,成了人们眼中的文人。他的这一身文字本领,是另外的任何人都代替不了的,岂能不用他?!实为非他莫属。

另据历史资料考证,《蒙古秘史》原本就是由以畏兀儿字母为基础的蒙古文写成的,不是忽必烈时推行的八思巴字母制作的蒙古新字。而失吉忽都忽正是使用畏兀儿字为基础的蒙古文的高手,为成吉思汗所看中,这又提供了一个有力的佐证。只可惜《蒙古秘史》的原本失传,不能比对笔迹来证实啦!

(三)

完成一部具有史诗价值的历史著作,且又有非凡的文学性,更没有任何借鉴,似在拓荒,这是极不易的一件事。承担这一任务的人,他一定要有广博的知识和阅历,深知本民族的历史沿革和变迁,更要熟悉做为重点描写的历史人物——成吉思汗的一生事迹,甚或包括个人的秘史、生活细节、还有错综复杂的人际关系、部族关系,还有山川河流等自然知识。知识不渊博是不能胜任这一写作任务的。失吉忽都忽是个聪明人,他从小就酷爱学习,定会关注社会,留心各样知识,更是深知成吉思汗一生事迹的特殊人。成吉思汗让他当断事官,记青册文书,他就是那个时候的文化红人啦。因为他是众人知晓的能说会道的文化人,于是人们才送他绰号为“甚为出风头的文人”。他这样的人,又加上他从事民间断案,他一定是深知民情,熟知许多民间故事,能背诵许多民间口头文学作品,诸如谚语和口头韵诗等。他应当是众人称颂的能人,是众人喜欢接近的才子。他的文化锋芒已经外露,已是众所周知的甚为出风头的文人。爱出风头并不影响他的才华!宫廷要写蒙古族的秘史,只能由文人来承担重任,不选他才是无法理解的事。

另外,要完成一部著作,驾驭蒙古文的能力更是不可忽视,要选用笔头子特硬的人。这样的人,在成吉思汗时就择他当断事官,记事青册文书,确是能写会道的人,现在不选他再选何人?失吉忽都忽具有了两项特别才能,顺理成章地说,写作《蒙古秘史》的任务就只能由他承当。再要考虑“秘”字,失吉忽都忽是成吉思汗的义弟,是久经考验的忠君之士,由他完成是再可靠不过的了。要选忠诚之士,耶律楚材不一定比失吉忽都忽更好。要讲写<秘史>时实事求是,选重去轻,突出重点,失吉忽都忽当过多年的断事官,深知内部的人情世故,更懂忠义的重要,他是唯一可信的人。无论从哪方面考虑,让失吉忽都忽担任《蒙古秘史》的写作都是无可挑剔的合适人选,非他莫属!他应当是历史选定的人。

这是一种合情合理的推理!

(四)

写作是一种特殊的劳动。作品的风格,书中所囊括的知识广度和情趣,正好反映了作者的性格和才智。文如其人,就是讲他们的关系的。无论什么作品都无例外。《蒙古秘史》完成了。问世后得到广泛的好评,荣为蒙古族三大古典史诗巨著之首,成了一本不朽的名著。著作正显示了作者的才华,显示了十三世纪蒙古人的文化水平。

作品的布局合理,结构严谨,内容安排得体,重点突出,虽然是以时间顺序为主叙述的,但在保证重点的前提下,叙述得井然有序,合情合理,充分显示了作者的高超写作水准,是一位大家。《蒙古秘史》的十二卷是出于一人之手,写了三大块内容。一是写了蒙古族的起源和沿革;二是重点写成吉思汗的成长和他所创造的伟业;三是写成吉思汗的继承人窝阔台的事迹。从内容和结构安排中虽然不能证明它的作者是谁,但总可以得出一个结论,它的作者是一位写作的高手,需要有广博的历史和社会知识,更应该是深刻了解成吉思汗和窝阔台的里手。这样的人,我们自然会想到“甚为出风头的文人”,想到失吉忽都忽。当然还会想到紧跟成吉思汗的塔塔通阿和耶律楚材,他们俩是可以胜任这个工作的。但细细一想,他们俩又怎能深知成吉思汗的秘史呢?真要知其细节,又让谁给这两个人讲呢!我以为能写出成吉思汗青壮年时的秘史,又知之甚细,只能是生活在成吉思汗身边的失吉忽都忽。塔塔通阿和耶律楚材此时都有重任在身,不可能让他俩人从事写书叙情。

还有一个细节,那就是失吉忽都忽小时候丢失在战场营地上的华丽穿戴,在《蒙古秘史》中叙述的很详细。按理说,这样一件小事,在几十年后依然记述细腻,还将它当成重要事情写入历史著作,不是失吉忽都忽有谁还能记起这件事?另外,就是这个失吉忽都忽,他在八里湾的指挥失误,使全军覆没,受到成吉思汗的善意指责。按理说,这样的大事,应当记入《蒙古秘史》。然而,也许是他有意隐去自己的丑事,不写入书中。在《蒙古秘史》中只字未提,而在别人写的史书中却当大事做了叙述,表现了成吉思汗用人的智慧和度量。这样的事不会是巧合,当是有意为之,是作者的有意取舍,是写作的一种技巧!玩这一手技巧的人只能是失吉忽都忽。

《蒙古秘史》的语言很有特色,明明是在写蒙古民族的发展史,且是秘而不外宣的历史,应当用精巧的叙事语言。但秘史却在许多地方用了优美、形象,生动的文学语言,就如蒙古族学者道润梯步先生在翻译完《蒙古秘史》后感慨地说:“在于它依据生动的事实,运用形象的语言,发挥雄浑的笔调,毫不隐讳,绘声绘色地描绘了以成吉思汗为首的一大群人物,描写了以战争为中心题材的一系列活动,书中人物之喜怒哀乐,七情备具,活灵活现地跃然于纸上,真是写得如见其人,如闻其声。”道润梯步先生的感受是任何一位认真阅读《秘史》的人的共同赞叹!这就难怪日本的蒙古史学者赞美《蒙古秘史》为“世界文学史上足以矜夸的神品”啦!

还应当指出《秘史》的作者在描绘战争场面,刻划人物形象和性格时,能够独辟溪径,巧妙地运用“质朴、无文饰的语言,它的结构特是用头韵和复韵,奇句中就常用头韵和复韵,偶句则成为双叠,两节则成六叠,三节则成为九叠,翘然屹立,放射着神妙的文光。”(道润梯步《蒙古秘史》序言11页),这些神妙的韵语全是广泛流传的蒙古族的口头文学韵语,是群众语言的精华。举一例吧:

星空团团旋转,

各部纷纷作乱。

谁能在床铺上安睡!

都在劫掠财源。

大地滚滚腾翻,

天下到处作乱。

谁能在被窝里安睡!

人们相杀相残。

在塑造铁木真这个人时,作者通过札木合的口说:

他浑身是生铜铸成,

刺之以锥难有孔;

他更是精钢锻成,

刺以大针也无孔!

例证还可以举出许多,几乎是贯穿于全书啦!我在《<蒙古秘史>的语言特色》 一文里也写了很多例证,也可佐证我的观点。

将群众的口头韵语大量地运用于写历史的历史著作中,这是一个先河,是很具特点的。还要指出,能够熟悉解众口头语言,而且是广泛的,又是经过加工而熟练地运用于作品中的,一般人做不到,我以为失吉忽都忽这样的“甚为出风头的文人”才是最为胜任的魁首。就是博学多才的耶律楚材也做不到。他可以呤几句古诗词,显示他的汉文化才华。只有精通畏兀儿字为基础的蒙古文的人,他才会用蒙古文写出著作,也只有这样的人才可称得上是“文人”。失吉忽都忽是这样的“文人”吗?他,是这样的人!

可以推测他是写出《蒙古秘史》的文人!

(五)

台湾学者哈莎玲撰文《成吉思汗的智囊团——文才武勇之士大集合》,他举出了许多建立功勋的武将和具有别样才能的千户长,只有失吉忽都忽在备注栏中称他是“甚为出风头的文人、断事官,亦为收养者”。只称他为文人,这不应该看作是随意加上去的称谓,是经过比较,是用了一把公众认可的尺子量出来的。就普通而言,文人当是会做文章的人,是从事文化工作的人。他不是一般意义上的文官。我们现在称杰出的、伟大的作家为文豪。十三世纪时在蒙古有无这个称谓,没见到记载。将失吉忽都忽称为文人,是不是已经知道他写了《蒙古秘史》,名气飞扬在外,于是知道的人们才称他是与众不同的文化人,才给了他这个美好的让人们敬畏的桂冠?不然又是根据什么给了他与众不同的文人称谓呢?称他是“甚为出风头的文人”,绝不是因他当断事官而得名,人们不会不懂这是重复,更不愿意随意更改成吉思汗给他的断事官的官名,现在再称他是文人。人们称他为文人难道还有什么其它文化成就?然而,在史料中并未见到记载。按照成吉思汗的旨意,只有秘史是不许外喻的,写秘史之外的事是允许外宣的。而现在不见记述,只能有一种解释,就是没有。假如失吉忽都忽是因为写了《蒙古秘史》而名扬草原,人们赞他是“甚为出风头的文人”,而他所著史书是不许外传的秘史,那他就只能是把名声留在人们的传扬中。所写秘史不许外传,他也只能是隐姓埋名。一部巨著的《蒙古秘史》也只能是无作者的史书。

还有一种推想,在八百多年前的蒙古高原,人们称失吉忽都忽为“甚为出风头的文人”,后来将这口传记入史料中,传到现在,这文人的名气也许是因为失吉忽都忽爱出风头,在自觉与不自觉中他将自己的文化成就用一种不很露骨的巧妙说词流露了出去,于是人们赞许他是文人,但不完全知道他的作品是什么。或者是他不敢直言其作品,但也暗示了作品的存在,于是文人的声望就传到四处,造成名实不符的后果,只留下了一股虚名。这是一种天大的遗憾!

文人的桂冠既不是虚传,总应该有作品;他的作品假如是《蒙古秘史》,这就名实相符了。但愿这种猜想是合情合理的,是符合实际的,也是大家可以接受的。那样就还原了历史的本来面貌,完成了一出喜剧的美好结局。

我们应该相信,几百年的传言,说失吉忽都忽是“甚为出风头的文人”,此话不应是虚假的!失吉忽都忽的文化建树当推《蒙古秘史》为要,还他一个庐山真面目。

 

注:(《成吉思汗的智囊团——文才武勇之士大集合》台湾哈莎玲撰文,原载《蒙古文化通讯》1990年8月第7期台湾版)


上一篇:读元史 学语言 长知识
下一篇:成吉思汗是蒙古民族文化建设的拓荒功臣

 相关专题:

·专题1信息无

·专题2信息无
 
  热门文章:
 · 元上都历史文化研究会理事会[85546]
 · 上都路:元朝中央直属行政建[69493]
 · 解读元上都—徐进昌谈上都文[61498]
 · 《蒙古秘史》中的乌珠穆沁地[55590]
 
 相关文章:

·没有相关文章

相关评论:(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相关评论无
发表、查看更多关于该信息的评论 将本信息发给好友 打印本页
 


百年古都 学术研究 上都文化 上都研究 地方学研究 史海钩沉 蒙元风云 上都河文学 研究会 图片欣赏 留言板

版权所有:元上都历史文化研究会    技术支持:巴雅尔图
地址:内蒙古锡林浩特市锡林大街锡林郭勒文化园    电子信箱:xjc1948@126.com
蒙ICP备2021001026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