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上都历史文化研究会官网 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联系我们
 
| 首 页
| 百年古都 | 学术研究 | 上都文化 | 上都研究 | 地方学研究 | 史海钩沉 | 蒙元风云 | 上都河文学 | 研究会 | 图片欣赏 |
留言板 |

谢谢诸位先生/女士长期以来对上都文化研究的殷切关注和大力支持!"元上都文化"网((元上都历史文化研究会官网)历经十余载三次改版,不知我们的努力是否达到了应有的效果?愿在文化研究和人类文明探讨的道路上永远有你们同行!元上都历史文化研究会2003年成立起,2004创办"元上都文化网"以来,坚守专心元代历史文化研究初衷,锲而不舍,孜孜以求,竭心尽力,探寻上都文化-游牧文明和锡林郭勒文化,希冀于弘扬中华文化史元代文明的篇章。以地域文化和地方学研究成果助推于人类文明的追索,为中华复兴的精神构建奉献绵薄之力。联系我们或评论网站文章 ,留言, 请发至邮箱 : sdwhyj_2004@126 com

         栏目导航 网站首页>>地方学研究>>锡林郭勒文化
  共有 8092 位读者读过此文   字体颜色:   【字体:放大 正常 缩小】    
【双击鼠标左键自动滚屏】【图片上滚动鼠标滚轮变焦图片】    
 

简论锡林郭勒察哈尔蒙古族传统文化与民族精神

  发表日期:2018年8月23日      作者:包玉瑞     【编辑录入:admin

 

    

 

提要:锡林郭勒的察哈尔蒙古族文化源远流长,积淀深厚,文化传统资源十分丰富。本文以察哈尔蒙古族的主要聚居地区——锡林郭勒作例,从8个方面简论其传统文化与民族精神,展开论述了锡林郭勒察哈尔蒙古文化的深厚蕴涵及其独特性与唯一性。锡林郭勒承载了察哈尔蒙古族传统文化中的多元化、大众化和生态化特质,民族精神延续至今。建设和发展锡林郭勒,加快发展文化事业,把文化资源优势转化为守望相助、团结奋进的精神动力,将锡林郭勒推向新的辉煌。

 

  关键词:锡林郭勒   察哈尔  传统文化与民族精神  简论

 

    锡林郭勒是察哈尔文化发祥地之一,历史文化底蕴深厚。历史上,察哈尔是由成吉思汗护卫军"怯薛"演变而来的,在蒙古族发展历史上,长期处于蒙古大汗及宫廷护卫的特殊地位.察哈尔文化是世代生息在草原地区的察哈尔部落创造的,是与草原生态环境相适应的地域文化,这种文化包括察哈尔蒙古族的生产生活方式及与之相适应的风俗习惯,思维方式,价值观念,宗教信仰,文学艺术等,在其形成和传承过程中,它包容吸收了其他民族的文化因素,逐渐成为草原游牧文化与中原农耕文化相交融的地域和民族特色鲜明的文化。

    一、锡林郭勒草原是察哈尔蒙古族主要的聚居地区。察哈尔部是一个历史悠久的蒙古族部落,直至公元1480年达延汗再次统一蒙古各部后,在重新划分蒙古六万户时,完全依照依照成吉思汗的旧例,把六万户分成左翼三万户和右翼三万户,建立了自己的护卫军——中央察哈尔万户。大汗驻帐于察哈尔中央万户中。在察哈尔万户内部也划分为左右两翼,大汗驻帐于居中的老察哈尔营。察哈尔成为了具有军事、行政、生产三方面职能的一个万户称谓,形成了具有宗主部地位的部族。据文献记载,明初,乌珠穆沁、苏尼特成了察哈尔的成员。到了清代以后,苏尼特、乌珠穆沁、浩齐特、克什克腾、敖汉、奈曼等鄂托克脱离察哈尔部成为独立的蒙古部落,但是历史上他们源于察哈尔部。1675年,清廷镇压了布尔尼的反清起义后,“移其部众游牧于宣化、大同边(长城)外”,指定的地域就是是“南起张家口、大同边外(就是长城往北),北至马群山(现西苏旗南部,经化德县中部往东绵延),西起阴山东麓(旗下营镇侧),东至多伦县东界。无论从锡林郭勒行政区划的地理位置处于中心地带看,还是锡林郭勒所能包容的察哈尔的民族历史文化内涵与革命传统内涵来看,锡林郭勒草原都是首选的察哈尔蒙古主要的核心地区。

    二、察哈尔蒙古部的光辉历史。察哈尔部由1206年至1480年担当成吉思汗亲军护卫任务274年,跟随成吉思汗和他的子孙们横扫欧亚大陆,为一代天骄的宏伟事业建立了不朽功勋。从公元1480年达延汗统一蒙古至1635年林丹汗抗清败亡,察哈尔部成为中央万户155年,为统一北元时期的蒙古各部东征西战,为草原近百年的太平局面做出了杰出贡献。从林丹汗继位以后,察哈尔部坚持抗清近三十年,表现出了蒙古族人民不甘被奴役、宰割,渴求民族独立与统一的顽强精神。从公元1635年察哈尔部被改编为总管兵役制八旗到1949年新中国成立的314年间,察哈尔部在康熙、雍正、乾隆三朝多次参加平定准噶尔的战役,为维护祖国的统一立下了汗马功劳。在鸦片战争时期,1000多名察哈尔蒙古骑兵在出生在锡林郭勒草原的中华民族英雄裕谦的率领下,血战镇海为抵御外国侵略者全部壮烈牺牲。著名蒙古族诗人古拉兰萨赋诗赞扬道:“英寇狂暴侵海边,勒令我父扫狼烟,将士云集晓恩义,旗丁分聚效忠贤……旌旗凌空蔽日月,剑戟挥舞天地炫。”内蒙古科尔沁亲王僧格林沁亲率几千察哈尔八旗军和哲里木、昭乌达马队。于1859年6月进行的大沽口之战,是近代以来中国在抵御外侮战争中少有的一次最大胜仗。革命导师马克思在《新的对华战争》一文中,热情地报道了“约有2万蒙古军队做后盾的大沽炮台”,向英国舰队猛烈轰击,陆战水战同时并进的炽热战况,突出赞扬了察哈尔等蒙古骑兵所起的重要作用。在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中,察哈尔蒙古族人民在共产党的领导下,选择了争取民族彻底解放,实行民族区域自治的道路,为新中国的成立付出了巨大的牺牲。近八百年的历史,察哈尔部始终处于蒙古民族历史的中心。察哈尔部蒙古具有反帝爱国的光荣传统和革命英雄主义精神。

   三、察哈尔蒙古族是历史上创造蒙古族草原文化的主要部族之一。纵观蒙古民族的历史,没有一个部落能够象察哈尔部那样长期处于蒙古社会的权力中心、经济中心和文化中心。明朝以前,察哈尔作为大汗的亲军护卫,既是捍卫蒙古社会权力中央的军事组织,又是管理汗庭事务的职能群体,同时也处在蒙古社会精神文明和政治文明的中心。在北元时期,察哈尔部成为蒙古大汗的驻帐万户,成为军事、行政、生产三位一体的宗主部。在清代,虽然察哈尔被改编为总管八旗制远离了社会权力的中心,但是在蒙古诸部中依然是一个“强悍”的“有着勇敢、英武、坚韧的美名和传统”部族;在科技文化上,察哈尔部出现了上百名数学家、哲学家、军事家、思想家、语言学家、翻译家、天文学家、诗人、学者,代表着当时科学文化发展的最高水平。由于察哈尔部在历史上所处的特殊地位和环境,使察哈尔部与其他诸部相比,不仅吸收和传承蒙古族各部的优秀文化,而且融合了农耕文明的成果,形成了独具特色的察哈尔文化,至今生生不息。

四、察哈尔部继承和发展的游牧文明是与北方草原生态环境相适应的文明。察哈尔蒙古族在长期的游牧生产、生活当中形成了人与自然协调发展的发展观,他们在人与自然的关系问题上敬畏生命,尊重自然。察哈尔蒙古人的意识形态中,天堂为父亲,大地为母亲,他们祭天、祭火、祭敖包。敖包尊为神灵居住的地方,定时祭祀,祈求保佑牧业生产,愿景国泰民安敬畏生命、尊重自然的感性融入于传统的祭祀活动之中。察哈尔蒙古族为了减轻牲畜对草原和草场的压力,采用四季倒场轮牧的游牧生产措施,保护草原。他们非常重视水资源的保护和节约把水看成圣洁的,日常生活习俗中形成了许多水的禁忌,以此来保护水资源。蒙古包的设计与使用,既体现了天人合一的思想,又极尽所能地利用了自然资源。察哈尔蒙古人生产生活中体现出的游牧文明,重在节约自然资源,适度消费,与自然和谐共存。蒙古帝国建立后,颁布实施《成吉思汗大扎撒》,把世代沿袭的草原保护习惯提升为国家法律。此后,各代可汗的诏令中都有保护生态方面的内容。蒙古族生态保护法,内容丰富,条款具体,惩罚严厉,保护草原生态环境成为全体游牧民遵守的社会风尚。

五、锡林郭勒是世界文化遗产元上都遗址所在地锡林郭勒所在的上都是草原丝绸之路的起点。所属的上都路是元朝中央直属行政建置,属元朝腹里中书省。上都路辖一府、六州、十五县。元上都路的行政管辖范围极其广大:北至二连浩特市,东至通辽市扎鲁特旗和赤峰市,西至大同市,南至邢台市,东南至承德市和北京市延庆县以及怀柔、密云。锡林郭勒盟,元朝初为扎剌儿部兀鲁郡王营幕地。十三世纪中叶的上都,为元朝的另一都城,是元朝重要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之一。南部地区分别由中书行省兴和路宝昌州、上都路桓州和应昌府所辖。北部分别为上都省院官署、岭北行省和宁路及济南王部的封地。上都是蒙元时期草原丝绸之路的起点,曾对东西方文化的交融与发展产生深远影响。中国古代丝绸之路的主要通道有四条,其一为沙漠丝绸之路,从洛阳、西安出发,经河西走廊至西域,然后通往欧洲,也称为绿洲丝绸之路;其二为北方草原地带的草原丝绸之路;其三为东南沿海的海上丝绸之路;其四为西南地区通往印度的丝绸之路。元代驰骋天下,开创的蒙元帝国,疆域辽阔震惊世界,草原丝绸之路从上都始发,商贾迤逦,驼鸣马嘶,穿行在蒙古高原、南俄草原、中西亚北部,西去欧洲。草原丝绸之路以其最为有力的资源供给与保障,使用灵活而又便捷的马匹或车辆,加速草原丝绸之路上的商品交换与流通,并更具商品交换波及面广、速度快、效率较高的特点。从文化传播的角度上看,草原丝绸之路所经过的地区是人类生活的聚集区,由游牧民族迁徙的特点所决定,使得文化的传播速度较快,波及面较大。草原丝绸之路从本意上看是指一条连接东西方贸易的交通要道,但与商品交换伴随而来的是不同文化之间的交流与碰撞,而草原丝绸之路恰恰是连接这中西文化的纽带与桥梁。草原丝绸之路的发达,为开放的元朝带来了高度繁荣,使草原文明在元朝达到了极盛。

    六、察哈尔蒙古的人文精神。在元朝时,那达慕已经在蒙古草原地区广泛开展起来,并逐渐成为军事体育项目。元朝统治者规定,蒙古族男子必须具备摔跤、骑马、射箭这三项基本技能。元、明两代,射箭、赛马和摔跤比赛结合一起,从此形成男子三项。清代,“那达慕”逐步变成了由官方定期召集的有组织有目的的游艺活动,其规模、形式和内容较前均有发展。发展到现代,“那达慕”的内容已不再限于摔跤、赛马、射箭等传统项目,而有了更精彩丰富的项目。不仅有成人博克、儿童博克、儿童夏嘎、喜塔尔等比赛项目,察哈尔奶食品评比、改良品种牲畜评比等也夺人耳目。其间进行的专业马术表演完美演绎了草原人民人马合一的无限魅力,为传统的那达慕增添了亮点。经济贸易活动更成为了政府和民间的重头戏。无一不彰显察哈尔文化炫目夺人的魅力。察哈尔文化中蕴含的‘开放包容、尚武爱国、重商敬业、崇文好艺’的精神。以“那达慕”为承载,成为祖祖辈辈留给我们的一笔无量的财富,是察哈尔文化重要的组成部分。顾拜旦曾指出:“古奥运会最光辉之处在于它的2条原则:美和尊严。察哈尔蒙古中著名的男儿三艺,无一不显现着他们强烈的体育审美意识和对美的追求。“男儿三艺”不断以新的要求来提高劳动力的素质在劳动力再生产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是提高劳动力质量必不可少的条件。男儿三艺是社会生产的需要,还展现了人的身体之美,是人生命之美的诠释体现了人的生命本能和生命存在。表达了察哈尔蒙古人追求健康、追求快乐的理想,在的享受中变得“更干净、更人性、更团结。在近千年的历史长河中,察哈尔蒙古人铸就了不因前路迷茫而退却,追求真善美,积极进取,坚韧不拔的精神。

   七、察哈尔文化在新时代的表现。繁衍生息在锡林郭勒这方热土上的各族人民传承并创造了察哈尔文明。草原游牧文化与中原农耕文化相交融形成的地域和民族特色鲜明的文化遗产,都构成为锡林郭勒的优势资源。处于改革开放时代背景下的锡林郭勒,伴随着工业经济的迅猛崛起,每一个旗县都在精心铸造自己的文化品牌,每一个城镇都在努力张扬自己的文化特色,每一个牧户都在刻意追求自己的文化生活。在拥有300处不可移动文物的锡林郭勒草原上,元上都遗址、汇宗寺、贝子庙和多伦清代古建筑群成为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山西会馆、洪格尔岩画群等29处文物成为自治区级文物保护单位。锡林郭勒成为“中国马都”,中国蒙古语定为以中部方言的正蓝旗为代表的察哈尔土语为标准音。2006年至今,先后有那达慕、祭敖包、火不思、乌珠穆沁婚礼和蒙古包营造技艺等13项非物质文化遗产,入选国家或自治区“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确认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31人。作为蒙元文化的发祥地,察哈尔蒙古人的生活习俗、生产方式、传统礼仪、民间歌舞乃至服饰,无不跳动着文化的脉搏。蒙元文化苑中,建筑面积2.1万平方米的博物馆展示的7000件文物,绝大多数源于锡林郭勒草原。各个旗县依托传统文化精心打造的“文化名片”就有:苏尼特左旗的“乌兰伊德文化”、“沙嘎文化”、“绳艺文化”和“印记文化”。正蓝旗的“元上都文化旅游节”、“苏鲁锭祭祀仪式”和“察哈尔宫廷奶食节”。西乌珠穆沁旗的“蒙古族长调之乡”、“民族服饰之都”和“游牧文化之源”。镶黄旗的“中国蒙古族阿斯尔音乐之乡”和“中国蒙古族火不思传承基地”。

八、“蒙古马”精神是察哈尔蒙古族和锡林郭勒精神的集中表现。在2014年初,习近平总书记来到锡林郭勒时讲到:“马年春节就要到了,我想到了蒙古马,蒙古马虽然没有国外名马那样的高大个头儿,但耐力强、体魄健壮,希望大家要有蒙古马那样吃苦耐劳、勇往直前的精神。”这深刻概括了蒙古马的精神内涵。锡林郭勒大草原是蒙古马繁衍生息的摇篮,也是蒙元文化的发祥地,一代天骄成吉思汗曾在这片草原上跃马扬鞭,驰骋疆场,威震四海;元世祖忽必烈在这里登基称帝,开创了蒙元百年辉煌。尤其是在中国革命史上,内蒙古骑兵师曾以蒙古马为依托,在解放战争中浴血奋战,蒙古马与骑兵一起作出了重大牺牲和贡献,为新中国的诞生立下了汗马功劳。漫长的历史长河给这片大草原留下了辉煌的记忆,蒙古马是其篇章之一。蒙古马勇往直前,是蒙古马精神的核心要义和精髓所在,一个“勇”字。这是一种骨子里与生俱来的勇气、面临困难的勇敢和冲锋陷阵时的勇猛。作为蒙元文化的精髓,蒙古马一直以来都是草原人民的精神图腾,它那勇猛、坚毅、奔腾向前的精神,始终伴随着草原人民从历史走向今天,并成为草原发展进步的强大精神动力。马与英雄的气质是蒙古文化的一种经典精神,自古传下来的蒙古史诗一直赞颂英雄与马的英勇、默契、忠贞的相依关系,和他们共有的经久耐劳的奋斗精神。蒙古马作为一种文化具象和精神象征,是草原人记忆深处的文明使者,是草原文化中的精灵,蒙古马文化是支撑着草原文化的生命力。

锡林郭勒承载了察哈尔蒙古族传统文化中的多元化、大众化和生态化特质,民族精神延续至今。守望相助,团结奋进,建设和发展锡林郭勒,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

     各级党委政府要高度重视和支持学会的活动,进一步充实研究力量,开拓研究视野,拓展广阔的空间,多出研究成果。使之有机构、有人才、有资金、有场所,进一步繁荣和发展。经过有识志士的不懈努力,锡林郭勒的元上都与察哈尔历史文化研究,以元上都与察哈尔历史文化研究为切入点,把民族语言、民族历史、革命传统和人文传统作为重点内容 一是增强国家意识中华民族要复兴,必须更多地强调国家意识。二是凝聚了中华民族的向心力,突出服务于草原经济和旅游业发展,在研究历史文化的同时书写现代文化,实现经济发展与历史文化相融合加强社会主义三个文明建设,构建和谐社会中必将发挥出更大的作用.

    二、高屋建瓴,全面布局,传承文化,弘扬民族精神,把锡林郭勒盟打造成为国内外知名的蒙元文化和草原生态旅游目的地。近年来,锡林郭勒盟主攻“现代畜牧业、清洁能源和旅游文化”三大产业的发展,全面推进全域旅游、四季旅游以文化为引领围绕蒙元文化、绿色草原、民俗风情鲜明特色,结合文化资源、四季气候、环境等实际,挖掘和展现锡林郭勒盟丰富的文化资源地域文化。保护、传承和发展民族文化已取得可喜成果。察哈尔民族文化产业已进入跨越发展的黄金期。用活民族优惠政策,盘活文化产业。科学配置文化资源,培植文化新亮点。推进民族文化开发保护,提高民族文化核心竞争力。

三、确立锡林郭勒地方学,对锡林郭勒这些历史和现实的存在进行理性思考和科学阐释,可成为锡林郭勒学人的担当。2013年12月30日,习近平在主持中共中央政治局第十二次集体学习时提出,要系统梳理传统文化资源,让收藏在禁宫里的文物、陈列在广阔大地上的遗产、书写在古籍里的文字都活起来。要以多种方式展示中华文化魅力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我们应该怎样传承传统文化和弘扬民族精神,察哈尔蒙古族文化博大精深、源远流长。全面、系统、深入地研究察哈尔文化,对于我们继承和弘扬优秀民族文化传统,丰富锡林郭勒物质文明、精神文明和政治文明的内涵,进一步增强锡林郭勒人民的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增强各族人民的向心力和凝聚力,推动各民族团结进步,维护社会稳定,实现持续发展,都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上一篇:上都荣耀
下一篇:弘扬蒙古马精神 以马文化带动旅游业发展

 相关专题:

·专题1信息无

·专题2信息无
 
  热门文章:
 · 元上都历史文化研究会理事会[84861]
 · 上都路:元朝中央直属行政建[67930]
 · 解读元上都—徐进昌谈上都文[61290]
 · 《蒙古秘史》中的乌珠穆沁地[54783]
 
 相关文章:

·没有相关文章

相关评论:(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相关评论无
发表、查看更多关于该信息的评论 将本信息发给好友 打印本页
 


百年古都 学术研究 上都文化 上都研究 地方学研究 史海钩沉 蒙元风云 上都河文学 研究会 图片欣赏 留言板

版权所有:元上都历史文化研究会    技术支持:巴雅尔图
地址:内蒙古锡林浩特市锡林大街锡林郭勒文化园    电子信箱:xjc1948@126.com
蒙ICP备2021001026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