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上都历史文化研究会官网 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联系我们
 
| 首 页
| 百年古都 | 学术研究 | 上都文化 | 上都研究 | 地方学研究 | 史海钩沉 | 蒙元风云 | 上都河文学 | 研究会 | 图片欣赏 |
留言板 |

谢谢诸位先生/女士长期以来对上都文化研究的殷切关注和大力支持!"元上都文化"网((元上都历史文化研究会官网)历经十余载三次改版,不知我们的努力是否达到了应有的效果?愿在文化研究和人类文明探讨的道路上永远有你们同行!元上都历史文化研究会2003年成立起,2004创办"元上都文化网"以来,坚守专心元代历史文化研究初衷,锲而不舍,孜孜以求,竭心尽力,探寻上都文化-游牧文明和锡林郭勒文化,希冀于弘扬中华文化史元代文明的篇章。以地域文化和地方学研究成果助推于人类文明的追索,为中华复兴的精神构建奉献绵薄之力。联系我们或评论网站文章 ,留言, 请发至邮箱 : sdwhyj_2004@126 com

         栏目导航 网站首页>>上都河文学>>评论
  共有 1067 位读者读过此文   字体颜色:   【字体:放大 正常 缩小】    
【双击鼠标左键自动滚屏】【图片上滚动鼠标滚轮变焦图片】    
 

蓝天下吹响的理性号角----读徐进昌《一片蓝天》

  发表日期:2024年4月8日      作者:石玉宝     【编辑录入:admin

 

 


 

 

 

    “它有大海一样的体魄,却多了大海没有的安宁。大海总让人有几分警惕,草原却总让人安心。站在草地上,人是踏实的。它当之无愧是绿色的摇篮。你可以欣喜若狂地在草原上打滚,也可以游哉悠哉地坐在草地上观看蓝天白云。”(《走进草原》)。读完了上面这段文字,或许人们感到站在草原上的这个形象是一个情恋草原、热爱自然的文人,或是一个“一人一骑一群羊”的知青。是的,他是一个文人,也曾经是一个知青,但当我们读完了《一片蓝天》后,在感慨和欣喜之余,感到震惊,他分明是一个高举真、善、美的旗帜,向假、丑、恶叫阵的勇士。也许是上苍的安排,在广阔、古朴、纯真的画面中,有人吹响正义和理性的号角。这就是我读《一片蓝天》的真实感受。

    在一片蓝天上,在无垠的草原上,作者不仅用行动、语言、文字,而是用生路和心路书写着中华民族的真诚、善良和美德。当今的中国是一个发展的中国,经济发展了,生活提高了,国家富强了,然而正象作者所说,“不管好的坏的美的丑的高尚的卑劣的一起疯长”,这是何等准确的概括和总结。不歌颂美怎能突显丑,不赞扬真诚怎样揭露虚伪,不弘扬善良怎样针砭卑劣。真善美是人类的灵魂,也是中华民族的灵魂。

    出生在齐鲁平原的作者,成长在锡林郭勒草原,在《那片原野  那座老屋》里,淋漓尽致地歌颂了淳朴、善良的三位普通劳动者。

    “我坐在车上,听爷爷讲这讲那。他有着说不完的过去,说不完的经历。”

    “二奶奶有个心中的秘密。有一次她悄悄对我说,‘我死时你娘哭我时会叫我妈的……’”

    “父亲牺牲在战场,母亲用她年轻的肩膀挑起了家庭的重担。上有婆婆,下有幼子,需要她把这个家撑起来。”

    语言是纯朴的,感情是真实的,这情深意切地描述,给人勾勒出一个温馨、和谐、贫困而又不失希望的家庭。这就是那时中国千千万万个家庭的缩影,这就是中华民族繁衍几千年的传统美。用今天一些人的观点来看,以上三个人的关系能维持一个和谐的家庭吗?没有比较就没有鉴别,没有鉴别又何以区分出美丑呢!

    《百灵鸟的原野》、《走进草原》、《天亮了》以及《较劲、极限与超越》等篇章生动而真实地绘画出一幅幅草原的风情画,给人心旷神怡的美的享受,给人真切、纯净的心灵的洗涤。有人说这是作者呼唤人与自然的和谐。是的,这呼唤不假。而更使我感到深刻的是作者在呼唤人们的心灵美。没有美的心灵,能有美的自然吗,没有美的心灵,能有美的世界吗?伟大的中华民族文学史上的第一位爱国主义诗人屈原遭流放后写得《离骚》,处处以花草山水而比喻,这说明的是:他虽遭不平而心没死,心还美。“若有人兮山之阿,披薜荔兮带女萝。”这是《山鬼》里的一句诗,把传说中的“山鬼”描写得楚楚动人,给人以美感。激励人们追求美、创造美、向往美。《一片蓝天》中对自然的描写,同样是激励人们追求美、创造美、向往美。

    “美”是阳光下的白云、蓝天、花香、鸟语,“恶”是瑟瑟夜晚中的阴火。善良的人们你要选择什么?

    当我们读到《宽容》、《心善》、《可怜天下父母心》时,我们不能不被以下忠告感动:“学大海的宽广、深厚、长久,与狭隘、浅薄、偏见、无知截然不同。大气、大度、大手笔、大格局,洋洋洒洒,浑然天成,才是应有的”。“人人都应该有一个善良之心,做一个行善之人。坚信,人间自有真情在”。“给孩子过生日时想想老人,给孩子买衣服时想想老人,给孩子买玩具时想想老人”。这些看似平常的话有多少人做到了,这些被一些“英雄豪杰”不屑一顾的语言恐怕他们想也没有想过,他们想得是一朝得势就专横跋扈,一有机会就中饱私囊,一有场合就挥霍无度。会想到宽容、行善、孝道吗?

 

 

 


 

    作者歌唱美丽的草原、和谐的田园、浩瀚的海的世界;作者呼唤宽容、仁义和良知,这是他始终高举的一面旗帜。但这不是《一片蓝天》的全部,《一片蓝天》值得推崇的精髓是它敢于直面人生,敢于针砭时弊,敢于吹响理性的号角。请读下面的几段话:

    “原以高尚的情操和气节为追求,突然间带头致富成了最响亮的口号,恭禧发财成了最时髦的祝福。”

    “在一些人眼里,金钱成了等级的体现,权势的标志,富贵的象征。”

    “在一些人眼里,捞钱就是才干,发财就是英雄,跑钱就是开拓,花钱就是政绩,金钱似乎登上了至高无上的圣殿。”

这是《也说恭禧发财》一文中的几段话。对这样的社会现象和人们的心理反映,恐怕任何人都不陌生吧!在经济空前发展的今天,一部分高官、富商、以致工薪阶层和身无分文的打工仔,他们发财的欲望几乎达到疯狂,他们发财的手段几乎无可不用其极。有权的以权谋私,有钱的为富不仁,没钱没权的坑蒙拐骗。在这些人的眼里和心中,哪里还有“诚实劳动,合法经营”,哪里还有道德和良心,哪里还有法治和秩序!这种现象虽然不是当今社会的全部,而这股浑流来得如此汹涌澎湃,不能不使人惊心动魄。它可能冲毁我们的社会基础,可能冲垮我们这个民族的道德底线。作者的惊呼其可贵之处正在于此。作者在本文中提出:“我们呼唤富裕的同时,不能忘记呼唤道德和秩序。恭禧发财的前提应该是恭贺上进和志趣高尚。”由此我想到了作者的另一篇随笔《感知潜在》。

“潜伏的危险者最大的危险。”

“暴露出来的矛盾容易认识和解决,潜伏的矛盾和危机则具有对社会更大的危害。”

    这样如此深刻地思索,可见作者对社会和最广大民众的责任和良知。

    在金钱和利益的引诱下,形形色色的人们使出浑身解数,或投机、或钻营、或坑蒙拐骗、或标新立异无不为金钱利益奔忙。在今天的文艺界、网络界、甚至部分媒体界,一些庸俗、低级、荒诞的东西大肆张扬,以至到了十分猖獗的地步。文艺舞台上一部分不可见人的作品自不必说,就是公开占领文艺舞台的作品也只有两个主角,一个是帝王将相,一个是富商大贾。那些社会最底层的工人、农民、打工仔哪里去了呢?就是西方十七、八世纪资本主义制度发展的黄金时期,其文艺的代表作也不是都在歌颂社会上层和家产万贯的富翁。《巴黎圣母院》、《悲惨世界》、《死魂灵》、《高老头》等世界名著,不是歌颂下层小人物的高尚情操,就是揭露富翁们的为富不仁。今天,社会主义的中国出现得这些有损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糟粕竟能堂而皇之地在社会流传。为此,《一片蓝天》的作者对文艺界的这种现象给予了猛烈的抨击。

    作者在《读书与鉴赏》里指出:“最近,一些标榜新新人类的年轻人,极力兜售所谓的身体写作,什么什么‘宝贝’,不一而足。一些媒体极力炒作,大有写尽全中国各地的心肝宝贝之势。”“还有些现实主义的大作,几十万字的长篇,除了官场腐败就是情人温柔,满纸的贪官妓女,政治的腐败加生活糜烂,一派政客、贪官、色狼、娼妓的乌烟瘴气。”在《奏理想曲  还是唱还俗歌》、《值得注意的主仆文化现象》等文章中作者从不同角度揭露和抨击了庸俗、低级的文化现象,文笔犀利切中时弊,发人深思。

    对于这样的思想消极、基调灰暗、情调颓废的一大部分作品,我们的作家队伍、批评家队伍哪里去了呢?作者在《后记》中指出:“面对文化和文学的社会责任成群的作家实行了大逃亡!”“坏风气的猖獗最得意的就是正风溃不成军,偃旗息鼓,被压得抬不起头来,被压得无声无息!”这是何等准确深刻的揭示呵!

    我也想,当今文艺界的正规军,面对文艺界的丑恶现象熟视无睹,不仅仅是“大逃亡”“溃不成军”,恐怕文艺界的一些人已经在金钱和利益的诱惑下,背叛了自己的良知和寄于他们无限希望的最广大的人民群众。正象劫匪抢劫时,大多是围观的人,见义勇为者寥寥无几。面对庸俗腐朽的文艺现象,我们的作家和批评家们,充其量只是一群围观者,这是当今文艺界的悲哀!

 

 

 


 

    《一片蓝天》在付印前我就读了大部分的文章,当我真正拿到这本书后,我进行了反复研读,感到欣喜和震惊。的确,这样认真读的书,这十几年来是第一本,因为,没有思想火花的作品,大多数人只是消遣而已,一目十行,看看结尾罢了。徐进昌的《一片蓝天》讲了许多人想讲而没有讲出来的话,也讲了许多人讲不出来的话,这就是它的意义和价值。

    有一点还是要说的,我同意里快的观点,“不同文体,不同语言风格,不同思维方式的内容编排在同一部作品里,似不可取。”因为书的价值不在文字和文章的多少,而在于它的思想光芒。《孙子兵法》薄薄一本,它却是千年巨著。当然,作者在《后记》里也提到这一点。就《一片蓝天》的主体文章和熠熠发光的思想火花是值得推崇、值得庆贺的!

    我们听到了蓝天下吹响了正义和理性的号角,我们盛感荣幸!

 

 

作者:石玉宝(左)著有诗歌集《古韵今风》散文集《书万卷路万里》。历任西乌旗副旗长,纪检委书记,锡林郭勒盟纪检委纪教室主任,锡林郭勒广播电视大学校长。


上一篇:《一片蓝天》序言
下一篇:文 心 雕 凤 话 上 都——读 书 扎 记

 相关专题:

·专题1信息无

·专题2信息无
 
  热门文章:
 · 元上都历史文化研究会理事会[87122]
 · 上都路:元朝中央直属行政建[72203]
 · 解读元上都—徐进昌谈上都文[62459]
 · 《蒙古秘史》中的乌珠穆沁地[57457]
 
 相关文章:

·没有相关文章

相关评论:(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相关评论无
发表、查看更多关于该信息的评论 将本信息发给好友 打印本页
 


百年古都 学术研究 上都文化 上都研究 地方学研究 史海钩沉 蒙元风云 上都河文学 研究会 图片欣赏 留言板

版权所有:元上都历史文化研究会    技术支持:巴雅尔图
地址:内蒙古锡林浩特市锡林大街锡林郭勒文化园    电子信箱:xjc1948@126.com
蒙ICP备2021001026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