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上都历史文化研究会官网 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联系我们
 
| 首 页
| 百年古都 | 学术研究 | 上都文化 | 上都研究 | 地方学研究 | 史海钩沉 | 蒙元风云 | 上都河文学 | 研究会 | 图片欣赏 |
留言板 |

谢谢诸位先生/女士长期以来对上都文化研究的殷切关注和大力支持!"元上都文化"网((元上都历史文化研究会官网)历经十余载三次改版,不知我们的努力是否达到了应有的效果?愿在文化研究和人类文明探讨的道路上永远有你们同行!元上都历史文化研究会2003年成立起,2004创办"元上都文化网"以来,坚守专心元代历史文化研究初衷,锲而不舍,孜孜以求,竭心尽力,探寻上都文化-游牧文明和锡林郭勒文化,希冀于弘扬中华文化史元代文明的篇章。以地域文化和地方学研究成果助推于人类文明的追索,为中华复兴的精神构建奉献绵薄之力。联系我们或评论网站文章 ,留言, 请发至邮箱 : sdwhyj_2004@126 com

         栏目导航 网站首页>>上都河文学>>评论
  共有 1538 位读者读过此文   字体颜色:   【字体:放大 正常 缩小】    
【双击鼠标左键自动滚屏】【图片上滚动鼠标滚轮变焦图片】    
 

读牛明《午夜笔记》

  发表日期:2023年5月25日      作者:徐进昌     【编辑录入:admin

 

 

  《午夜笔记》是牛明2011年出版的一部散文随笔集,至今十多年过去了。他的长篇小说《往事如初》也于2018年出版。在网络平台,看到他的学生和师长纷纷出面跟进,回想、追忆、评说,兴起一段风潮。

与牛明认识多年。少有面谈,不乏神往。近日有遐,翻倒书柜时,又见《午夜笔记》,禁不住坐下了翻阅。不想,十年过去这么快,牛明的文集的清纯,还是扑面而来。

 

牛明,元上都历史文化研究会理事、副秘书长。中国蒙古史学会会员。锡林郭勒盟评论家协会常务副主席。锡林浩特一中校长。


 

时光荏苒,牛明也已步入中年。牛明一直都在我的视线之内,他成为名师,成为校长,一直不懈地追寻着。写书,出书,显露了他的人生追索和精神的价值取向。他的大学老师评论说,牛明的人生观、道德观的追索和价值观的探寻在步入“普世价值”的追求,点评是有道理的。

因为相熟,因为看到他的温文尔雅,因为看出他的深厚,因为想知道他笔下流淌出来的蕴涵,所以静静地品位了《午夜笔记》的文字。

读《午夜笔记》,感触到一个青年学子的思虑与追寻。娓娓而谈,不乏哲思,不乏随性,不乏痴情。

开篇,不知为什么会是五十六小段的“子夜杂感”,占了36页的篇幅。感到一些突兀,一些难懂,逼迫读者动心思。解读,领悟,思索。夜深人静,深邃思考,引读者进入哲思。

“杂感”说,“出发的太久,忘却了要去的地方,起始,原本就没有明晰的取向”。一种领悟,带有哲学的味道。

他思考,他追问:“也曾荒诞,伤着别人,没有自责和愧疚,少了道德的自觉,是一种解放,还是更趋向沦丧?”深度的思考,让他思辨道德层面的社会生活。

他推断,“心灵的淡漠是彻底的遗忘。”

他感慨,“内心的最细密的怎能有相匹配的语言?”

他推崇真诚:“直接,倒非浅陋,也非粗粝,而是为文不受阻滞,用字不有顾虑,皆出自诚挚,发于肺腑。”

他怕失去自我。他否定因为同道、仰慕、倾心而崇拜。他说:崇拜是让出自我,是交出“具体的我”,是让“我”不经意间成了“我们”中的一个、一个模糊了特质的自己。

他主张每一个人的特殊性,主张爱自己的羽毛,尊重每一个个性。

语言的火花,哲思的意蕴,凸显了作者的思索和成熟。

从开篇跋涉出来。后续的篇章,行云流水般,让人轻松阅读。豁然开朗,目不暇接。一篇篇的叙述,纵横裨益,接地气,有深意。

无可非议,一个大学生,一个走进社会的青年学子,刚走出青春校园,刚迈进教学课堂,回味芳华,咀嚼人生,风华正茂,正是挺立前行的时候。

爱情,是回避不了主题。他在《且把那一杯热酒斟下》说,“让爱化为文字,记录心灵的美丽。”他慨叹而为诗:

“失去了什么?/也许是时间。/爱,会成为重负。/爱已无言,在这陡峭的时节。/当说再见的时候,/竟不会有眼泪滴落。/人生的艰难让爱,也很沧桑。”

《午夜笔记》在不多的与异性朋友交往的记述里,有北京的燕子,有《微笑留存的她》,有《又听心雨》的她,有《爱已苍凉》的她;没有轰轰烈烈,没有高强度的变故。似乎雨淡风轻,谦谦君子。却也刻骨铭心。也许经历岁月的流逝已经淡化了原有的热烈,归结为理性。

牛明在《面对你,我的自白》中说,“真正的爱情,不会隐藏再见的情感”,“自白是一首心灵的史诗,传唱在渺茫的夜空”

“思念确实可贵,也郑重,甚或庄严,而忘却时的咀嚼也生涩而痛楚,夹杂着对生活的责备,包括对曾经的自己的否定”。(《又听“心雨”》)

牛明“确信岁月可以摧毁信仰,却难以撼动记忆与印象。”(《爱已苍凉》)他是相信直觉的,相信自我的切身感悟,是个现实主义者,但却有着割舍不去的理想与追寻。

 

 


 

 

牛明还在年轻。我已年过古稀。我们相识大概二十几年了。九十年代初,他师大刚毕业,到锡盟师范教书。他朝气勃勃,组织学生的文学团体,兴办《未名草》。和师范的领导熟悉,便找到《未名草》看过。从此知道有个中文系毕业的牛老师。

后来,元上都申报世界文化遗产,我们有了共同的社会活动。牛明是《上都文化研究》报的编辑,元上都历史文化研究会的理事。后来,研究会出版《上都文化研究》论文集,他是副主编。写下《从红楼文化的产业化考量上都历史文化研究视角》《元上都建筑格局中的以西为尊文化心理》《忽必烈在文化建设上的作为》等多篇论作,被聘任为元上都历史文化研究会副秘书长。

我是常常寄希望于青年人的。邀牛老师办《上都文化研究》报,没有报酬,只有干活。几个为上都文化写作的人,一伙穷书生,一片对地方文化研究的痴情。没有任何功利。

牛明出自一种理念和追索,守护着小报,是这张《上都文化研究》报《上都河》文学副刊的责任编辑。

与牛明不是一个年龄段,却在潜心读书、钻研学问、有所担当、有所作为、善良本分等方面有许多共识,成为忘年交。

年纪轻轻,知识的积累和历史文化的修养,让他对上都文化、锡林郭勒文化研究不舍不弃,甘愿奉上一份学子之心。多年来他竟三十次到上都遗址考察、探寻。

《午夜笔记》中编入他的《絮语元上都》《元上都记游》《遗忘,从那个夜晚开始》《元上都建筑格局中的以西为尊文化心理》《废墟,只需小心守护》五篇文字。他评述说,上都遗址“废墟应是生动的课本”,“废墟还应该是永久的磁场”。

他考察后感叹,“一切最重要的东西似乎都没有留下,但还有精神,还有理念,包括那一派废墟无数次在人民心头激荡起来的神奇而幻化的想象。”

这样的深度思考是难得的。上都遗址彰显的上都文化和体现的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与中华文化是我们永远的精神财富!

牛明是个有情怀的人。对锡林郭勒草原的古迹和山水,他都前往察看,胸中装满了锡林郭勒历史文化的深蕴。这种文化素养的伸延和储存,无异提升了他的社会观察的视角和人生的情怀。他的《草原守望》已经有了五十多篇记述。读书,游历,已经成为他的生活习惯,成为知名的锡林郭勒地方文化研究本土学者。

语文教学使他有着广阔的文学与人文的视野。他对中华传统文化有着深刻的认知。他在《后记》中说,学校“使我有一片课堂,在对于文字和语言的解读中传达一些思考,一种声音。”他说,“这里的文字,是写给岁月和生命的。”

他在《从“立功”“立言”管窥毛泽东“沁园春.长沙”》解读说,毛主席“一生渴望战斗,一生引领洪流,就是到了人生最后一个春节,除夕之夜观看影片《难忘的岁月》,看到解放军进城的场面竟痛哭出声,不能自已。”牛明领悟了中华民族的这位伟大导师、革命的内心世界。

他在《校园30年:记忆与印象》中呼唤,“生命应该得到珍重和守护,这包括一切生命,甚至一条狗的生命。如果连狗的生命你都守护不了,那,最终你将连自己也保全不了。”

他在《关于马玉祥、魏巍》说,《谁是最可爱的人》的相关者马玉祥回答提问说,“九十年代的青年有些精,五十年代的青年有些傻,两者掺和掺和就好了。”说得很朴实,却也足够深刻和令人警醒。

对于写了最可爱的人的魏巍,牛明说,他“只是固守被所处时代雕琢和腐蚀了的理想与信念而不化”。这可能会是一个有点争议的评判。那个时期对“和平演变”的警醒,被后来的“颜色革命”印证。

毛泽东思想是共产党人和中华民族前进的永远的灯塔。上百年来,共产党人和仁人志士不断地寻求中华民族复兴的道路,在摸索中踔厉前行。中华民族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建设中国式的现代化国家,摈弃西化的“颜色革命”,迎来了“一带一路”“合作共赢”的百年世界大变局。新中国从贫穷与屈辱中站立起来,实属不易。党和人民都在思索着,探寻着,拼搏着,为着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道路是曲折的,前途是光明的。青年一代是祖国是未来。牛明说“大学是一场梦,而自己不过是结网的一只蜘蛛。”“大学是精神成长的地方,而精神成长似乎必然会带来某种异化的味道。”(《光荣与梦想》)他有这种自觉,说明了他的深刻。

他说,“一个人的旅程叫流浪,两个人的搭伴儿叫取暖,心碎过就叫沧桑。”

他很警觉,“集体的观念就是牺牲个人的观念。”“把一切打碎,换一个崭新。”(《光荣与梦想》)

牛明一代人成长在改革开放的年代。对前三十年有批判的眼光,对后三十年有新思维的期许。从19792019,四十年的一个时期,使不止一代人有了新的视角和思维。

走出了“为有牺牲多壮志,敢叫日月换新天”豪情,从“伤痕文学”启程,多有与世界接轨的向往。

牛明比我想象的更成熟。欣赏他的爱读书,爱思考,肯努力,有追求。写作是个苦差事,他却知难而进。研究地方文化,不用扬鞭自奋蹄。有一股坚韧劲。

我们当然会有一些不同。对自己家的孩子,也常常感到隔代人的差别。生活的经历,环境条件的差异,往往会有需要沟通的地方。我对牛明却多有几分欣赏。

新中国70多年了。岁月比人强。从热血沸腾的时代,舍身赴难,救国救民于水火之中;到激情燃烧的岁月,到科技强国的中国式现代化。从报效家国,到维护个性的尊严,到张扬金钱和精致的个人主义。贫穷的中国与富强了的中国。有发展,也问题不断。远离了理想信念,小富则安,沉迷享乐。远去了勤俭为荣艰苦奋斗。

其实,战争并没有远去,和平只是将士们在保卫。谈论知识,做点学问,有缘有份,是我辈之幸。

世面上的纸醉金迷,甚嚣尘上的吃喝享乐,让智者深深忧虑。青年强则过强。祝愿我们的祖国,祝愿我们的人民,祝愿我们的青年。

 

 


 

有遐翻阅了牛明的《午夜笔记》,品评了书中的味道。审视了多篇文章中的警句,写下了几句话。算是读《午夜笔记》的笔记。走马观花,难免偏颇。

读一本书,像是走进一个人的内心世界。一本书就是一个世界。书中相晤交谈是心灵的交流,在神往中吐露芳菲,净化自我,使精神得以净化,得以升华。

开卷有益。我感悟到了牛明《午夜笔记》的精神所在。

 

20235月  于无声书屋

 


 

 

作者:徐进昌,元上都历史文化研究会理事长。中国作家协会会员。中国毛泽东诗词研究会会员。中国蒙古史学会会员。


上一篇:寒山雪原江山无限 (诗词五首)
下一篇:《党旗颂》《唱支山歌给党听》《延安精神与毛泽东》《党旗引领草原》组歌

 相关专题:

·专题1信息无

·专题2信息无
 
  热门文章:
 · 元上都历史文化研究会理事会[88284]
 · 上都路:元朝中央直属行政建[72927]
 · 解读元上都—徐进昌谈上都文[63063]
 · 《蒙古秘史》中的乌珠穆沁地[58661]
 
 相关文章:

·没有相关文章

相关评论:(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相关评论无
发表、查看更多关于该信息的评论 将本信息发给好友 打印本页
 


百年古都 学术研究 上都文化 上都研究 地方学研究 史海钩沉 蒙元风云 上都河文学 研究会 图片欣赏 留言板

版权所有:元上都历史文化研究会    技术支持:巴雅尔图
地址:内蒙古锡林浩特市锡林大街锡林郭勒文化园    电子信箱:xjc1948@126.com
蒙ICP备2021001026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