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上都历史文化研究会官网 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联系我们
 
| 首 页
| 百年古都 | 学术研究 | 上都文化 | 上都研究 | 地方学研究 | 史海钩沉 | 蒙元风云 | 上都河文学 | 研究会 | 图片欣赏 |
留言板 |

谢谢诸位先生/女士长期以来对上都文化研究的殷切关注和大力支持!"元上都文化"网((元上都历史文化研究会官网)历经十余载三次改版,不知我们的努力是否达到了应有的效果?愿在文化研究和人类文明探讨的道路上永远有你们同行!元上都历史文化研究会2003年成立起,2004创办"元上都文化网"以来,坚守专心元代历史文化研究初衷,锲而不舍,孜孜以求,竭心尽力,探寻上都文化-游牧文明和锡林郭勒文化,希冀于弘扬中华文化史元代文明的篇章。以地域文化和地方学研究成果助推于人类文明的追索,为中华复兴的精神构建奉献绵薄之力。联系我们或评论网站文章 ,留言, 请发至邮箱 : sdwhyj_2004@126 com

         栏目导航 网站首页>>学术研究>>
  共有 2253 位读者读过此文   字体颜色:   【字体:放大 正常 缩小】    
【双击鼠标左键自动滚屏】【图片上滚动鼠标滚轮变焦图片】    
 

浅谈大元王朝的国家体制

  发表日期:2021年6月3日   出处:上都星光        【编辑录入:admin

 


我国元代的国家体制,从成吉思汗1206年称汗,建立大蒙古国,到1368年元朝解体,总体上实行的是成吉思汗黄金家族的集权制,辅助于分封制,延续162年。中统纪年之后,忽必烈力行行省制,强化了中央集权,形成大元一统的强盛局面。

成吉思汗初建千户制

1206成吉思汗建立大蒙古国,建立千户制,将全国的人民和土地划分为95个千户,由大汗分别授予与共同建国的贵戚、功臣,任命他们为千户的那颜(首领),使之世袭管领。千户下分为若干百户,百户下为十户。 
  千户作为基本军事和地方行政单位,取代旧时的部落或氏族结构。通过分编千户,部众都在指定牧地居住,不许变动。国家按千户征派 赋役和签调军队,所有民户都在本千户内登记户口,负担兵役和差发。

成吉思汗任命木华黎为左手万户,管辖东边直到哈剌温山(今大兴安岭)方面的诸千户;博尔术为右手万户,管辖西边直到按台山方面的诸千户。万户只是军事统。蒙古汗国的最高统治集团是成吉思汗的“黄金家庭”,全国人民是他们的臣民。 
  约在1214年前,成吉思汗将蒙古东北部、斡难河、怯绿连河中游之地,分给诸弟拙赤合撒儿、合赤温、铁木哥斡赤斤、别里古台四家作为封地,合称“东道诸王”。各由其子孙一人继承。这四个兄弟家族成立了四个兀鲁思(国家),是大蒙古兀鲁思内的封国,有相对独立的地位。

成吉思汗诸子的封地:长子术赤的领地是从海押立和花剌子模地区,扩展至撒克辛和不里阿耳极远部分次子察合台所受领地从畏兀儿国伸延至撒麻耳干和不花剌三子窝阔台的领民地是叶迷立(今新疆额敏)和霍博(今新疆和布克赛尔)幼子拖雷的领地是蒙古本土,克鲁伦河至按台山、吉利吉思、谦谦州地区包括在内。术赤、察合台、窝阔台三支宗族称西道诸王。  
  此外受分封的还有姻族一弘吉剌、亦乞列思、汪古、斡亦剌等部贵族和勋臣最亲信那可儿(伙伴)木华黎、博尔术、博尔忽、赤老温、忽必来、者勒蔑、哲别、速不台、畏答儿和术赤台合称十投下。姻族领有本部军队和百姓,有自己任命千户长的权力。这此贵戚也形成了几个半独立性的藩部。勋臣的分封,要比贵戚低些。不论贵戚或勋臣,都不能与“黄金家族”齐等。所有领地都是大汗直辖的区域。受封的贵戚和勋臣都称为投下。  

1234年灭金之后。窝阔台按照蒙古体制,将所得的中原汉地城子百,下令实行分土分民。史称“丙申年分土分民”。蒙哥于丁已年(公元1257年)也进行分封。忽必烈建元以后,用政府法令重申成吉思汗及其后个继承者实行领户分封。

窝阔台主政时期,蒙廷曾于1233年和1235年两次统计汉地等处户口,得民110余万,还吸取辽金“二税户”的方法,在汉地施行五户丝食邑分封制度。所授食邑民约占中原户数的70%以上。

按照规定,这种分封是“赋为二等”,治权归有司,由诸王投下和汗廷共享其权益。这实际上是大汗在承认诸王宗亲的军前战场所得利益的同时,又在一定程度上约束其自主权,加强朝廷集权的重要策略。

五户丝食邑制度并未得到彻底执行。诸王依旧在中原汉地食邑行兀鲁思领地旧制。自行任免课税官,“各征其民”,而且委任封拜食邑官吏,所任官员需对诸王履行纳税、朝见等义务,几乎等同于诸王的私人属下。诸王还能层层分封食邑民户,与之保持紧密的人身隶属关系。

 

忽必烈宗王出镇制与行省制

1260年,忽必烈继承皇位。建元中统。适应中原局面,同时又保留蒙古贵族利益的专制政权。对分封制进行调整,将其限制在不威胁朝廷的范围之内,成为忽必烈政权建设的要务。

中统年间,忽必烈开始建立从朝廷到地方的汉式官僚机构,并对投下五户丝制做了部分改变:改五户丝为中书省“关支”,一度废除投下达鲁花赤。

随着形势的变化,皇权与藩权的冲突越来越明显。就趋势而言,为了集中皇权,忽必烈不得不实行由温和到强硬的削藩策略。在彻底削弱汉人世侯的同时,朝廷对蒙古诸王也采取了一系列的限制措施。

至元初年,为以亲驭疏,捍卫朝廷,忽必烈接受大臣的建议,相继分封诸皇子为王,出镇西北、西南等地。即宁远王阔阔出镇漠北,云南王镇云南,镇京兆西平王奥鲁赤镇吐蕃。尔后,如皇子爱牙赤,镇南王脱欢,皇孙铁木耳、甘麻剌等,则分镇河西、江淮、漠北等地。

经朝廷削权后,皇子安息王等诸王的权益发生显著变化:在昔宪庙大封皇室,以世祖母地国之关中、、、、、诏立皇子为安息王。以渊龙所国之、、、、、其时犍河之外,秦固内地。教令之加,于陇于京,于蜀,于羌、、、、承制行之。自余商贾之征,农亩之赋、、、、、不入王府,悉邸自用(《牧》)

这段记载已经说明,安息王忙哥剌“胙土关中,秦属夏陇,悉归控御”。其辖地包括两部分:一是安息王“教令之加”的川、宁、甘、陕等地;一是他从忽必烈处继承的关中分地。前者仅是安息王“控御”而非其“胙土”(皇帝赏赐的私人领地)。

至元十七年,也就是安息王去世后第二年,忽必烈“罢其王相府”,恢复甘肃、陕西、四川三行省。至元二十年,朝廷又派治书侍御史杜思敬“出为安息路总管”。原四川行省左右司郎中吕戜先后调任顺庆路同知州和华州知州。表明了安息王“控御”地区的各级官吏,此时已经由朝廷委任的流官出任。

元成宗初年,朝廷核实安息三道军籍,并设置陕西蒙古军都万户府辖治陕甘蒙古军;建立陕西等路诸站总管府,管理辖区内站赤。所以成宗才有底气说:“赋税、军站、皆朝廷所司,唯行王傅事。”

经至元中期朝廷的削藩,安息王等诸出镇皇子的权利已经大为削弱。云南王、北平王、宁远王,也发生类似情形。如宁远王、北平王的部分军士被强制编入朝廷军籍;云南王的辖区,至元十一年起改由行省管理军民,宗王断事官参议行省政务,“政令一听赛典赤所为”。

后来,朝廷又相继在诸王辖区设置行省,宗王出镇出现三个特点:出镇委派,世代相传与流动性并行;宗王辖区多归朝廷直接管辖;宗王在辖区与行中书省分权而治。

 元代中统、至元间的创置,奠定了有元一代制度。在以“藩邸旧臣”为核心的中原知识分子参议下推行汉法,同时保留能充分保障蒙古贵族特权地位,确立了封建的中央集权制统治体系以及相应的各种典章制度。

元朝厉行行省制度,有的也兼顾了蒙古旧制,如探马赤军中的奥鲁(老小营)建置汉地户口的一部分直接领属于大汗一部分被大汗分封给诸王、宗戚和勋臣。由朝廷把主持军事、财赋征敛的部分官员和监临各级地区的达鲁花赤派到各地地方政权。

   元朝时期的官制

   元朝的军、政统治机构,主要由中书省、枢密院和御史台构成。中书省领六部,掌全国政务,枢密院掌兵,御史台掌督察。元世祖忽必烈于至元三年(1266)设制国用使司,总理全国财政,以后一度成为与省、台、院并立的最重要的国务机构之一。至元七年,罢制国用使司,立尚书省,统六部,并改天下行中书省为行尚书省。中书省建置虽仍被保留,但实际上已改由尚书省总领国政。至元九年,罢尚书省,以其职权归并中书省。至元后期和武宗至大年间,元廷又两次立尚书省,分别历时五年、三年,以“理财”为施政中心。

主持全国释教及吐蕃地区军、民之政的宣政院,由于职掌的特殊性,自成系统。蒙古国初期,即置札鲁忽赤治天下刑政。随着元朝国家机器的完备,设大宗正府为札鲁忽赤官署,主要治理诸王、驸马、投下蒙古、色目人的刑名等公事,时而兼管汉人刑狱。在宗教、文化方面,元代比较独特的中央机构还有管理也里可温的崇福司、掌回回历法的回回司天监、蒙古翰林院及其所属蒙古国子监等。

地方最高行政机构,在忽必烈即位之初,为十路宣抚司;同时,他又委派重臣以都省官“行某处省事”系衔,到各地署事,行使中书省职权,简称行省。至元后期,行省官员不复以中书省官系衔,行省逐渐由临时性的中央派出机构定型为常设的地方最高行政机构。除“腹里”(河北、山东、山西)直隶于中书省,吐蕃由宣政院辖理以外,所置有岭北、辽阳、河南、陕西、四川、云南、甘肃、江浙、江西、湖广等行省。在距离省治较偏远的地区,分道设宣慰司,就便处理军民事务,“与职民者,省治之;职军者,院临之”。边陲民族地区的宣慰司、宣慰司都元帅府及其所统路府州县或宣抚、安抚、招讨等司,多参用当地土官任职。御史台在地方上也有相应的分设机构,即监临东南诸省的江南诸道行御史台(简称南台)和陕、甘、滇、蜀地区的陕西诸道行御史台(简称西台)。中台和两个行台下各设若干道肃政廉访司(元初称提刑按察司),定期检查各种案卷帐目,监督纠劾各级官吏,复按已审案件。

从元太祖成吉思汗到元世祖忽必烈,再到元惠宗妥欢帖木儿,历经一百六十余年,承袭罔替,黄金家族一直是政权的掌控者。各大汗国一直是附属于朝廷,某个时段某个从属地也发生过一些不和谐,或者是激烈的争战,但或松弛或紧密,或强力或弱势,仍然保持黄金家族朝廷的一统局面。分封制一直伴随,行省与集权制渐行渐强,迎来了大元一统的强力发展。

 

 


作者:徐进昌,作家、 散文家、 诗人。文化学者。中国作家协会会员、中国毛泽东诗词研究会会员、中国蒙古史学会会员。北京《青年文化通讯》编委,《中小学生创新》杂志教育专家成员。内蒙古作家协会会员、 内蒙古通俗文学研究会常务理事2018年荣获锡林郭勒文学艺术终身成就奖。聘任为内蒙古文化形象大使。

文学主要著作:最初于19686月在《锡林郭勒日报》发表了《农村牧区是可以大有作为的》等文章。50年来,有三部个人文集《青青的草地》、《一片蓝天》、《大地的诉说》《塞外诗情——徐进昌诗300首》正式出版。上百万字。

编写制作《大雁高飞头雁领》《救活四个厂的实干家》等 6 部电视专题片并在内蒙古电视台和锡林郭勒电视台播放。有书画作品获内蒙古“松鹤杯”三等奖。

五十年来,坚持业余写作,为生命而歌,为祖国而歌,为草原而歌,为上都文化而歌,著述上百万字。有多篇作品入选《中华百年散文精华》、《毛泽东颂诗大典》、《民族中坚》、《草原风》、《锡林郭勒散文选》、《锡林郭勒诗歌选》等。

部分作品散见《民族文学》、《草原》、《锡林郭勒》、《锡林河》、《内蒙古作家》、《北国风光》,有的被译成蒙古文、英文。

原东乌珠穆沁旗额仁高比公社阿拉山宝力格大队知青,主编知青报《站在最前线》,在锡林郭勒草原生活、工作60年。开拓上都文化研究,任元上都历史文化研究会理事长,主编《上都文化研究》(蒙、汉文)论文集,出版《解读上都——徐进昌谈上都文化》。2004年锡盟委、锡盟行署授予“全盟先进文化工作者”称号。2013年锡盟委、锡盟行署授予元上都“申遗”先进工作者。


上一篇:上都陪都说与忽必烈开国皇帝说可以休矣
下一篇:从元代上都、大都间驿站扈从诗看锡林郭勒风情

 相关专题:

·专题1信息无

·专题2信息无
 
  热门文章:
 · 元上都历史文化研究会理事会[88235]
 · 上都路:元朝中央直属行政建[72898]
 · 解读元上都—徐进昌谈上都文[63036]
 · 《蒙古秘史》中的乌珠穆沁地[58585]
 
 相关文章:

·没有相关文章

相关评论:(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相关评论无
发表、查看更多关于该信息的评论 将本信息发给好友 打印本页
 


百年古都 学术研究 上都文化 上都研究 地方学研究 史海钩沉 蒙元风云 上都河文学 研究会 图片欣赏 留言板

版权所有:元上都历史文化研究会    技术支持:巴雅尔图
地址:内蒙古锡林浩特市锡林大街锡林郭勒文化园    电子信箱:xjc1948@126.com
蒙ICP备2021001026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