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上都历史文化研究会官网 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联系我们
 
| 首 页
| 百年古都 | 学术研究 | 上都文化 | 上都研究 | 地方学研究 | 史海钩沉 | 蒙元风云 | 上都河文学 | 研究会 | 图片欣赏 |
留言板 |

谢谢诸位先生/女士长期以来对上都文化研究的殷切关注和大力支持!"元上都文化"网((元上都历史文化研究会官网)历经十余载三次改版,不知我们的努力是否达到了应有的效果?愿在文化研究和人类文明探讨的道路上永远有你们同行!元上都历史文化研究会2003年成立起,2004创办"元上都文化网"以来,坚守专心元代历史文化研究初衷,锲而不舍,孜孜以求,竭心尽力,探寻上都文化-游牧文明和锡林郭勒文化,希冀于弘扬中华文化史元代文明的篇章。以地域文化和地方学研究成果助推于人类文明的追索,为中华复兴的精神构建奉献绵薄之力。联系我们或评论网站文章 ,留言, 请发至邮箱 : sdwhyj_2004@126 com

         栏目导航 网站首页>>上都河文学>>草原新歌
  共有 5243 位读者读过此文   字体颜色:   【字体:放大 正常 缩小】    
【双击鼠标左键自动滚屏】【图片上滚动鼠标滚轮变焦图片】    
 

聚歼新冠病毒之际 再读毛主席的《七律二首.送瘟神》

  发表日期:2020年2月21日   出处:牛明    作者:牛明 殷继红 郭晓枫 董岩 陈修明     【编辑录入:admin

《送瘟神》是毛泽东主席在195871日,得知江西省余江县消灭了血吸虫病后,他激动不已,浮想联翩,夜不能寐,遥望南天,欣然命笔之作。全诗如下:

(其一)

绿水青山枉自多,华陀无奈小虫何。

千村薜荔人遗矢,万户萧疏鬼唱歌。

坐地日行八万里,巡天遥看一千河。

牛郎欲问瘟神事,一样悲欢逐逝波。

(其二)

春风杨柳万千条,六亿神州尽舜尧。

红雨随心翻作浪,青山着意化为桥。

天连五岭银锄落,地动三河铁臂摇。

借问瘟君欲何往,纸船明烛照天烧。

 

215日上午9时,国务院新闻办公室在湖北武汉举行新闻发布会,国家卫生健康委有关负责人介绍:现在疫情到了最吃紧的时候,呈现出焦灼对垒的状态。要求毫不放松地把疫情防控工作做为重中之重。

 

这里有几位文学和诗词爱好者,利用微信,就学习赏析毛泽东这首《送瘟神》做了一些互动式交流,整理于兹,以示心系疫情防控,助力“南国”。

 

牛明:开头一句“绿水青山”不同寻常,从环境与人的关系入手。突然联想起六十年代美国科普作家蕾切尔·卡逊创作的《寂静的春天》。在这本书中,卡逊以生动而严肃的笔触,描写因过度使用化学药品和肥料而导致环境污染、生态破坏,最终给人类带来不堪重负的灾难,指出人类用自己制造的毒药来提高农业产量,无异于饮鸩止渴,人类应该走“另外的路”。作者在书中对农业科学家的科学实践活动和政府的政策提出挑战,并号召人们迅速改变对自然世界的看法和观点,呼吁人们认真思考人类社会的发展问题。一场疫情,也许可以给我们带来很多思考,比如到底需要怎样的生存环境,到底在意不在意这个事情?毛主席作品中的这两个词组,“绿水青山”“春风杨柳”,应该是一种指标,也是守护。

这个作品写于1958年,当时是消灭血吸虫,现在也是一次很大很大的疫情。中华民族的历史也是一部与疫病与天灾做抗争的历史,比如治水,几乎贯穿了整个历史。但,在曾经的漫长时期,一个“小虫”,却无可奈何,连“华陀”都无奈,遑论他人?“千村薜荔人遗矢,万户萧疏鬼唱歌”啊。

 

董岩:“坐地日行”和“牛郎欲问”怎么理解?

牛明:坐地日行八万里,地球直径约一万二千五百公里,以圆周率三点一四一六乘之,得约四万公里,即八万华里。这是地球的自转(即一天时间)里程。巡天遥看一千河,地球在宇宙的天际运行,人坐在地球上放眼天外,等于巡视宇宙,可以看到无数像银河那样的星系。

“牛郎欲问”?浪漫主义表现手法的突出表现。于天河见到牛郎,他也关心人世。毛主席《蝶恋花•答李淑一》那首,听闻烈士忠魂到来,寂寞嫦娥可以“舒广袖”,“万里长空且为忠魂舞”“吴刚捧出桂花酒”。

 

董岩:逝波”呢?

牛明:出自论语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句。毛主席《到韶山》那首,用“逝川”比作流逝的时光,表现力都很强。

 

董岩:我的意思是,“一样悲欢逐逝波”这句,是说牛郎和瘟疫中的百姓,一样有无数悲欢?

牛明:当牛郎问起人间瘟神肆虐之事,回答说,昔日血吸虫给人民带来的悲哀痛苦,在今天已如东流去的水波一去不返了。“悲欢”,偏指“悲”。

 

董岩:中间两联是否有些疏旷?大写的荒凉,大写的宇宙视野。

牛明:作品可以小见大,也可宏观叙事。比如《长征》那首,也没写具体战士和哪次战役,但表现力概括力是无限的。

 

董岩:坐地日行那两句觉得与主题无关。如换成两句能体现出悲悯的句子更好?

陈修明:毛主席的诗词气象非凡,别具一格。首先,此诗是战“疫”胜利后所作,加上作者天生的浪漫气质,所以全诗的基调是不言而喻的。

我看了一下,诗前注文,有“读六月三十日《人民日报》,余江县消灭了血吸虫。浮想联翩,夜不能寐。微风拂煦,旭日临窗,遥望南天,欣然命笔”之语,听闻捷报,内心激动,于是浮想联翩夜不能寐,但似乎又不同于老杜闻官兵收河南河北时“初闻涕泪满衣裳”的迸发,“漫卷诗书喜欲狂”的奔放,因为此时此刻毛主席不仅是一位诗人,更是一位领袖。所以,感情不是汪洋一泻千里似的轻松、通达,而是汩汩滔滔的思考与滞重,于是,才“微风拂煦,旭日临窗”,一夜未眠直到天明啊,他在严肃地思考。而“遥望南天,欣然命笔”则是思考后的抒发,遥望南天,视通万里,展开想象;欣然命笔,革命者的浪漫情怀,领导人的高瞻远瞩,徐徐呈现。

牛明:全诗透露出乐观自信,也是其一贯风格,即便艰险苦寒,也坚定有信念,比如“弹洞前村壁”“今朝更好看”,比如“而今迈步从头越”比如“三军过后尽开颜”……

 

郭晓枫:“千村薜荔人遗矢,万户萧疏鬼唱歌。”此句高度凝练地概括出瘟疫之肆虐给人间带来的灾难。历史上,这样的惨状曾不断复制上演,或自然灾害,或连年战祸,或恶性瘟疫。曹操曾在《蒿里行》中写“白骨露于野,千里无鸡鸣。”这里,惨绝人寰的罪魁是战争;而历史上瘟神横行时,加之旧社会政府腐败无能,千村万户就会成为人间地狱。

历史不会重演,惨剧不会再现。“新冠肺炎”横行神州,每一天通过媒体所见,都是政府在强有力地组织,科学系统地部署,一切以人为本,春暖花开就在不远!

 牛明想到“比如梅花欢喜漫天雪”“待到山花烂漫时,她在丛中笑”的句子。

陈修明:对,这种乐观自信跟毛主席的气质有关。当然,支撑他这种美学风貌的更是那些成功的社会实践,比如此诗。

 

牛明:绿水青山”“春风杨柳”用字简直是美丽中国。“随心”也写得好,“随心”可否理解为“自由”自由王国中的“自觉”“自为”?那样,就是人与生物的和谐,人与自然的和谐,人与人的和谐。

 

陈修明:当然这句跟“华佗无奈小虫何”形成强烈对比,在对比中,那种美与恶,那种“无可奈何”,就悄然流露了。而此处的“小虫”,我个人觉得是个关键词,一个看似普通的意象,其实大可管中窥豹。这个“小虫”可是困扰了我们多少年的,以致“千村薜荔人遗失,万户萧疏鬼唱歌”。

如此“小虫”,能说小吗?但诗人以千钧之笔力,冠以“小虫”之谓,实是强烈的抒情主体使然。字里行间,一直有一个高大的“我”站在那,俯瞰。

郭晓枫:是的。这两首七律始终高扬革命乐观主义精神,气象阔大,与《七律·长征》《七律•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等诗一脉相承。如何突破困境并逆袭,这两首诗至少在精神和格局上给后人以深刻启示。心中有丘壑,心中自有雄兵!

陈修明:于是,“坐地日行八万里,巡天遥看一千河”就呼之欲出了,此句看似天马行空,无迹可寻。实际上,是对二联的超脱,俯瞰人间疫祸,满目疮痍,恰如此间――粉饰太平者有之,歌功颂德者有之,胡作非为者有之,素餐尸位者有之,当然更有挺身而出者,毅然前行者……所以,他没有停留局限在眼前困境,而是宕开,三联往往是转折之笔。

尾联,借牛郎之酒杯,浇自己心中块垒。“一样悲欢逐逝波”很关键,如你所言,它是“天若有情天亦老,人间正道是沧桑”的孪生兄弟。

 

董岩:这些对最后一句的理解应该是准确的。诗歌写作当中,每一个字都要围绕主题的,不可替换的。这两首诗里写的最好的就是这两句,“坐地日行八万里,寻天遥看一天河”,所以我想也许是创作时一个突发奇想的灵感。

如果理解为过去万户萧疏,今天送走瘟神,所以心胸开阔充满豪情,所以千村两句紧接着来个大转折,写这种心态,也言之有理。

陈修明:诗歌是有所谓的神来之笔的。

 

董岩:两诗全是大视野,没有细节,这是胜利的根本。

陈修明:其实“坐地日行八万里,巡天遥看一千河”,对“绿水青山”也是个呼应,因为浓烈的抒情主体一直在高空俯瞰,反思,总结,所以从空间上,像孙悟空一个筋斗十万八千里的纵横开阖,就可以理解了。

因为我拿它跟老杜的《闻官军》做了个比较,所以,牵连了一个诗歌鉴赏比较的问题。同样是乐观自信,但它不一样。

 

董岩:红雨”二字,是不是没有确指?不及物不写实的意象?

牛明:鲜花着雨,落红。唐诗人李贺“桃花乱落如红雨”。

董岩:青山”“五岭”“三河”呢?

牛明:散点透视,国画传统。如“杨柳岸,晓风残月”也是虚写。

董岩:嗯,不是说虚写不好。

牛明:状难写之景如在目前。古典诗歌最大的特点是借景抒情。抒情是最主要的。

董岩:很复杂的事意象全是虚写的也有呀,比如李商隐的《锦瑟》。

立牛明:毛泽东说过,他喜欢“三李”的作品。

董岩:嗯。肯定是为了抒情虚构了这些意象。曾少立就好像说过诗中意象一定要及物。

牛明:太绝对也许限制想象和联想。离骚多虚的意象。

董岩:我的理解是,不是必须及物,而是意象一旦不及物,是不太好写的。有首诗:故事加了情节/时间跑出了隧道/我和你分隔在时空之外/咫尺之隔一念就会是天涯/画中音音中画/弯了一百八十道山路弯弯/五指山里迷津问道/仍在一苇舟航/不小心闯开了月光玄门/

看看,多少不知所指的话。

 

陈修明:疫情之后,得珍惜:一草一木,一人一事,一年一日。

 

殷继红:2020是注定不平凡的一年,一场瘟疫感染了几万人,席卷了全中国。武汉的医护人员正在抗疫一线,进行着生死殊搏。各地响应国家号召,全力打好这场阻击战。今日再读毛泽东主席《送瘟神》,愿我们众志成城,齐心渡难关。。

牛明:如果用一组词组形容华夏,这首诗中的“绿水青山”和“杨柳春风”可以概括,所谓美丽中国。也是提笔就出阔达境界。

 

徐进昌:就是。主席《七律二首•送瘟神》,确实是写的荡气回肠,特别是对老百姓对这个疫情对消灭血吸虫这个病,打心里深处,惦念、牵挂。首先是对生命的关怀,发自肺腑,非常关切。

殷继红:1958630日,《人民日报》以《第一面红旗——记江西余江县根本消灭血吸虫病的经过》为题,报道了当地消灭血吸虫病的消息。毛泽东看到这一消息,激动不已。他凭窗遥望南天,以诗言志,欣然命笔,一气呵成豪迈诗篇《送瘟神》。

今天,我们再读这两首七律,仍可从中看出共和国领袖毛泽东对人民的一颗赤诚之心、一片奔涌之情。

牛明:有强烈的民本思想,以人民为中心,也是毛主席一直倡导并躬行的为人民服务的理念。

 

徐进昌:我们现在武汉已经是非常紧急,十万火急,确实是重大灾情疫情。确实是,真是可以用这一个词儿,就是“水深火热”。确实有那么一种,“黑云压城城欲摧”那种,那种非常森严的一种形势。

殷继红:2020,这是个读起来听起来非常浪漫的年份,却在刚刚开启就让我们措手不及。突然爆发的疫情、灰暗的天气,病毒的肆虐、人们不知所措的焦急,2020年的开头,让人悲伤,让人始料不及......

 

徐进昌:其实这么严峻的疫情并不可怕,就是在一九五八年那会儿,我们新中国就能够举全国之力来应对。当时涉及可能12个省市,染上这种病的上千万人。也是形势非常严峻的,但是我们众志成城消灭了血吸虫。今天我们面对这个冠状病毒这种疫情,同样是全国人民,集全国之力来对付他,消灭它。

站起来的中国人民一定能够战胜一切困难。就像主席那个非常自豪的说的那个,“借问瘟君欲何往,纸船明烛照天烧”,我们一定会有力量来战胜冠状病毒的。

牛明:这次疫情过去之后,肯定也会带来社会的进步,补短板。正如煤的形成,当初用了大量的木材,结果是一小块。

徐进昌:是啊。中华民族确实是众志成城,也在这个战役的过程中,认识到不足缺点,让我们的民族精神更激发出来。

 

殷继红:愿疫情早日消除,愿江城再次绽放笑颜。

徐进昌:在战胜疫情的决战中,中国人从来不缺乏坚如入磐石的信念,也不缺乏浪漫主义的情操。“坐地日行八万里,巡天要看一千河。牛郎欲问瘟神事,一样悲欢琢逝波。”

 

殷继红:有一种精神,穿越时代的云烟,日久弥新;有一种怀念,历经时代的风雨,更臻醇厚。

徐进昌:无数前贤先辈都在注视着我们,“牛郎欲问瘟神事”,还有嫦娥、吴刚。我们全国上下,万众一心,一定会送走瘟神,“纸船明烛照天烧。”

 

殷继红: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我们伟大的祖国一定能战胜疫情,送走瘟神。“红雨随心翻作浪,青山着意化为桥。”万众一心,青山化作长桥。瘟神不能再继续跋扈猖狂,“纸船明烛照天烧”。

徐进昌:自古中华民族就有舍身报国,不怕牺牲的精神。战胜新冠病毒的战役,召唤着民族的大义,中华民族崛起的力量,无难不可克,无坚不可摧。“春风杨柳万千条,十四亿人民尽舜尧。”

毛主席的诗——送瘟神,浪漫主义的风格,一心为天下众生的情怀,激励我们,也给我们无尽的力量。送瘟神,打胜这场没有硝烟的战争。

 

殷继红:坐地日行八万里,巡天遥看一千河。”光明美好即将来到。“明宵结想,坐周天海”。

徐进昌:是的。“这次疫情过去之后,肯定也会带来社会的进步,补短板。”经过血与火的锤炼,中华民族一定会更加纯洁和坚强!

武汉在忍受着疫病的伤痛,在呻吟,也在坚挺!相信“闲庭信步,极目楚天舒”一定为期不远!

 

牛明:这是后记:“六月三十日《人民日报》发表文章说:余江县基本消灭了血吸虫,十二省、市灭疫大有希望。我写了两首宣传诗,略等于现在的招贴画,聊为一臂之助。就血吸虫所毁灭我们的生命而言,远强于过去打过我们的一个或者几个帝国主义。八国联军、抗日战争,就毁人一点来说,都不及血吸虫。

除开历史上死掉的人以外,现在尚有一千万人患疫,一万万人受到疫情的威胁。是可忍,孰不可忍?然而今之华佗们在早几年大多数信心不足,近一二年干劲渐高,因而有了希望。主要是党抓起来了,群众大规模发动起来了。党组织、科学家、人们群众,三者结合起来,瘟神就只好走路了。”

徐进昌:送瘟神,“穿越时代的云烟”,让我们镇定和振奋,教给我们怎样面对和战胜疫情。

 

殷继红:胡适先生曾经做过一个比喻,“青山就是国家”,就是每个人最大的倚靠。祖国和我们每一个人都息息相关。

牛明:祖国是什么?祖国就是足下的土地和土地上的生命。

徐进昌:人文关怀,永远是文明社会不可或缺的。在聚歼新冠疫情的非常之期,众志成城,万众一心,力克时艰,激励着每一个中华民族的一份子,都有一份为国为民的一腔热血。“纸船明烛照天烧”,战胜疫情。中国必胜!

 

 

作者:牛明,锡林郭勒盟评论家协会副主席,元上都历史文化研究会资深理事,中国蒙古史学会会员。语文学科带头人(牛明语文工作室)。著有散文集《午夜笔记》,长篇小说《往事如初》等。

殷继红,锡林郭勒盟评论家协会理事、副秘书长,元上都历史文化研究会理事、副秘书长,中国蒙古史学会会员。有多篇文学作品发表。主编《诗意草原》《遇见美好》《桃李芬芳》儿童文学集等。

郭晓枫,锡林郭勒盟评论家协会副秘书长。中学语文教师。长期来有多篇文学作品发表。

陈修明,中学语文教师。有多篇文学作品发表。

董岩,中学物理教师。有多篇文学作品发表。

徐进昌,中国作家协会会员,中国毛泽东诗词研究会会员。元上都历史文化研究会理事长。

 


上一篇:致敬,我锡盟故乡人 (白衣天使出征 草原为你践行)
下一篇:草地,我深情的土地(外一首)

 相关专题:

·专题1信息无

·专题2信息无
 
  热门文章:
 · 元上都历史文化研究会理事会[88235]
 · 上都路:元朝中央直属行政建[72898]
 · 解读元上都—徐进昌谈上都文[63036]
 · 《蒙古秘史》中的乌珠穆沁地[58585]
 
 相关文章:

·没有相关文章

相关评论:(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发表人:匿名

IP:14.120.55.27

发表人邮件:niming@qq.com 发表时间:2020-05-19 07:58:37
     范文
发表、查看更多关于该信息的评论 将本信息发给好友 打印本页
 


百年古都 学术研究 上都文化 上都研究 地方学研究 史海钩沉 蒙元风云 上都河文学 研究会 图片欣赏 留言板

版权所有:元上都历史文化研究会    技术支持:巴雅尔图
地址:内蒙古锡林浩特市锡林大街锡林郭勒文化园    电子信箱:xjc1948@126.com
蒙ICP备2021001026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