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上都历史文化研究会官网 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联系我们
 
| 首 页
| 百年古都 | 学术研究 | 上都文化 | 上都研究 | 地方学研究 | 史海钩沉 | 蒙元风云 | 上都河文学 | 研究会 | 图片欣赏 |
留言板 |

谢谢诸位先生/女士长期以来对上都文化研究的殷切关注和大力支持!"元上都文化"网((元上都历史文化研究会官网)历经十余载三次改版,不知我们的努力是否达到了应有的效果?愿在文化研究和人类文明探讨的道路上永远有你们同行!元上都历史文化研究会2003年成立起,2004创办"元上都文化网"以来,坚守专心元代历史文化研究初衷,锲而不舍,孜孜以求,竭心尽力,探寻上都文化-游牧文明和锡林郭勒文化,希冀于弘扬中华文化史元代文明的篇章。以地域文化和地方学研究成果助推于人类文明的追索,为中华复兴的精神构建奉献绵薄之力。联系我们或评论网站文章 ,留言, 请发至邮箱 : sdwhyj_2004@126 com

         栏目导航 网站首页>>研究会>>简介
  共有 4400 位读者读过此文   字体颜色:   【字体:放大 正常 缩小】    
【双击鼠标左键自动滚屏】【图片上滚动鼠标滚轮变焦图片】    
 

元上都历史文化研究会2019年大事记

  发表日期:2019年12月30日   出处:上都星光        【编辑录入:admin

 

时光荏苒,转眼又是一年。上都文化研究条件没有转变,一份执着和坚守仍在延续。为地方学建设和地方文化研究尽一份心力,是我们坚定不移的信条。虽然缺少起码的条件,我们依然。力所能及,坚韧不拔地作着上都文化研究和锡林郭勒地方文化的探寻。

10月份研究会理事长徐进昌和副秘书长殷继红参加了“首届亚洲地方学与地方文化国际学术研讨会”,两篇论文被入选研讨会文集。为上都文化和锡林郭勒地方学发声,扩大了锡林郭勒文化的影响力。

年内着意写作和编发了几篇文化散文。“说说大元上都景观“话说锡林浩特的前身和由来”,把文化研究的学术成果,转换成散文化的文字,具有一定文学色彩,通俗流畅便于阅读,扩大了影响力。

年内,上都文化网(www.sdwh.cn)文章总数达1193,新增53篇,是上年新增篇数的百分之一百二十三。网站浏览人次达37万,年内新增近六万,是上年新增的两倍多。

年内新申办了“上都文化”公共号,已发布103期。一个新的研究和宣传上都文化的平台,正在发着稳定和积极的作用。

 

 

1

 

11元上都文化网发表《殷继红上都文化研究的重要观点和成果》,文章指出,殷继红,锡林郭勒盟元上都历史文化研究会理事、副秘书长。从事上都文化、乌珠穆沁文化、锡林郭勒文化和元代历史的研究,研究方向是中国地方学和地域文化建设。主要著作:《上都遗址的历史价值和上都文化研究的重要性》、《浅谈忽必烈时期草原游牧文化与中原农耕文化的融汇》、《乌珠穆沁文化是游牧文明的瑰宝》《话说锡林浩特的变迁严格和文化的特性》等,在《锡林郭勒日报》《文化》、《锡林郭勒职业学院研究通讯》和中国地方学“草根网”“美国中文网” 等媒体发表 ,产生了广泛的影响。网上浏览两万余人次。

 

21日 元上都文化网发表张建民的论文《延庆观透出的蒙元文化气息》。文章指出,延庆观的历史在元朝最为辉煌,无论从建筑的规模还是从道众的人数上,都堪称空前绝后。如此成就,是和丘处机的政治地位分不开的。开封的延庆观不仅是全真教的圣地,也是全国三大名观之一。在延庆观里有一个玉皇阁,是典型的汉蒙文化相结合的建筑,蒙古包与阁楼浑然天成,这也是它珍贵的地方。延庆观之所以被列为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就是因为有玉皇阁。

 

24日 元上都文化网发表包海山的论文《内蒙古不同地域地方学研究的经验》,记述了元上都历史文化研究会的发展和成果。文章指出:元上都历史文化研究会与中国地方学研究联席会相伴前行。十几年来,研究会18次参加地域文化与地方学研究相关学术研讨会,提交了二十几篇论文,大会上作交流,会后均编入了正式出版的论文集。例如,研究会理事长徐进昌的《地域文化研究和地方学建设的实践与思考》《元上都历史文化研究会和上都文化学》,研究会副秘书长焦福宝的《浅谈地方学研究与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研究会理事包玉瑞的《确立锡林郭勒地方学的若干思考》,研究会副秘书长温茹雅的《上都文化和上都文化学的传承与创新》等。随着对上都文化的深入阐释,他们也对锡林郭勒地域文化和地方学建设作了大量探索,对地域文化研究与地方学建设的理论框架和基础性工作提出了学术见解。

 

 

2

 

6元上都文化网发表徐进昌《关于上都文化和地方学建设的阐述和探寻》

文章指出:近些年来,元上都历史文化研究会和徐进昌理事长倡导上都文化与锡林郭勒文化,对上都文化、锡林郭勒文化的立论和深入阐述,作了多方面的积极努力。对上都文化、锡林郭勒文化的学科理念和理论架构作了初步的探寻。上都研究从此走出了单纯考古、考证的阶段,揭示元代上都标识的文化价值和历史地位,开启了上都遗址的历史文化研究篇章,走上了构建地域文化研究和地方学学科体系的探寻之路。

2004年以来发表了多篇上都文化、锡林郭勒文化、蒙元文化、滦河文化、乌珠穆沁文化、二连浩特文化、锡林浩特文化和地域文化、地方学建设学术领域的论著,参加北京、温州、泉州、临汾、呼和浩特、鄂尔多斯、包头等多个学术研讨会,多篇论文在研讨会宣讲并编入学术文集,产生了广泛的影响。以下对相关的论文作简要的归纳,列举了12篇论著的提要。从2004年5月到2019年4月16年间的18篇学术论著,体现了锡林郭勒本土文化人对地域文化的建树,孜孜不倦,锲而不舍,十六年如一日,执着地探寻上都文化和地域文化建设的漫漫长路。

 

 

3月

 

19日 “上都文化”注册了微信公众号,即日起上都文化研究与锡林郭勒文化和地域文化建设新增加了一个微信平台。截止到2019年12月份已经发布文章102期,有力地传播了上都文化研究和锡林郭勒地方文化建设学术成果,扩大了历史文化传承的影响力。

 

 

4

 

《中国蒙古学信息网》高度关注元上都历史文化研究会的工作,作了多方面报道。“最新论著”栏目发表徐进昌 闫甚甫合著的论文《对地域文化研究与地方学建设的阐释和探寻——以元上都历史文化研究会为例》。在“最新资讯”栏目发布了《元上都历史文化研究会2018大事记》《上都文化研究取得一系列学术研究成果》《锲而不舍 深入阐释上都文化、游牧文化真谛——元上都历史文化研究会2018年度总结》。

 

 17日 殷继红在星期三讲坛开讲乌珠穆沁文化。锡林郭勒的地方学——乌珠穆沁文化揭开了她的神秘面纱。

锡林郭勒草原,地方文化走上讲坛,开启了第一步。阐释乌珠穆沁文化的学术命题,揭示大草原的人文特性,元上都历史文化研究会开启了乌珠穆沁文化的探寻!这第一页,第一步,一个地方品牌,一个精神的殿堂,露出了她典雅的面容。
锡林郭勒晚报报道:417日,锡林郭勒盟元上都历史文化研究会理事、副秘书长殷继红在星期三课堂娓娓道来,带领大家领略水草丰美的草原风光,了解源远流长的草原文化。

22元上都文化网发表李守华的《修编蒙元三字经》。为了简便易记蒙元历史,采用我国妇孺熟知的《三字经》形式,简述蒙元历史我中华,在东方。民族众, 疆域广。五千年,文明史。历史久,源远长。历史上,有三皇。又五帝,至夏商。东西周,秦两汉。 兴三国,两晋昌。 南北朝, 隋唐旺。继五代, 又十国。北南宋, 辽金夏。至元兴,金绪歇。有宋世,一同灭。莅中原,蒙古族。蒙元史,开始讲。据史书,《唐书》载。称“蒙兀”, 与“室韦”。蒙古部,居草原。逐水草,善游牧。熟弯弓,兼狩猎。 民族间, 互交往。 有和平,有战争。当初是,尼伦部。部落弱, 兵力少。 百业废,待兴旺。盼草原,出英雄。

 

5

 

6元上都文化网发表殷继红撰写的《说说大元上都景观》。文章指出,中华文明在13~14世纪呈现出多元一统的和谐发展的局面。上都作为大元帝国的都城得天独厚,成为融会草原游牧文化与中原农耕文化,汇聚华夏文明与西域文明的集大成之地。文章记述了上都城、 大安阁 上都司天台、 孔庙、 帝师寺 扎马宴等方面的情况。

 

16日 元上都文化网发表包玉瑞的论文《刍议元代纸币对中国和世界的影响》。论文强调,元世祖忽必烈建都上都城后,议定在中国统用纸钞。在认真总结纸钞流通三百年的经验教训基础上推行的纸钞,是一种相当完善的纯纸钞流通体制。这种体制,废除了我国传统的以铜钱(含铁钱)为主的价值尺度,开创了以白银为后备金的纸钞本位制度,实行纸钞不兑换的流通体制。元朝发行的纸钞共有五种,其流通主要经历了中统钞、至元钞、至正钞三个时期.这三个时期中币值最稳定的是中统钞,流通时间最长的是至元钞。元朝在它最强盛的时代,运用货币手段统一了全国经济、发展海内、外贸易,成就了中国以及世界的商业文明。作为当时世界上最为完备的一种纯纸币制度,后逐渐介绍到世界各地并为之接受。因此元朝的货币制度在世界货币发展史上占有重要而光辉的一页。

 

24徐进昌 殷继红合著《锡林浩特文化的特性与经济社会发展。论文分“历史悠久人文特色鲜明的草原盟府”和“资源富集后发优势强劲的草原新城”。《锡林郭勒日报》524日以《历史悠久的锡林浩特》为题节选发表。文章强调指出,锡林浩特历史悠长,千里旷野,是游牧文明成长的地方。阿巴哈纳尔的称谓印证了历史上它从哪里来。这方游牧文明的净土,是文明成长的地方。

近代的贝子庙,俗称喇嘛庙,有着270年的历史,有着深厚的影响。从几座零落的平房商户到拔地而起的一座草原新城,这里是个包容和创新的地方。游牧文明和新时代交织,喇嘛教与现代文明共存,中国马都成为靓丽的品牌。牧野茫茫的草地润泽了蒙元文化,锡林郭勒的首府绽放着走向小康的辉煌。

一座创新包容的新城 从游牧文明走来 喇嘛庙的兴隆之地 现代文明成长的地方

锡林浩特文化的特点是具有游牧文明特质,融汇现代精神文明,开放、和谐、包容、创新、进取。生态文明绿色发展的操守,和而不同合作共赢的理念,四海为家兼容天下的胸怀,崇尚英雄公平竞技的追求,仗义宽厚贡献家国的信念。这些特性构筑了锡林浩特文化的独特属性,彰显了这一区域由不同的历史文化,传统理念,风俗习惯,语言文字等诸多方面的有别于其它文化的特质。

锡林浩特文化的外延是游牧文化和草原文明,与蒙元文化、上都文化一脉相承。是一个文化的支脉。它的核心区在阿巴嘎纳尔和周边辐射地区,包括阿把嘎岩画和金界壕边墙。

当前,锡林浩特地区正在确立绿色发展的战略定位,把生态建设作为经济社会发展主线和首要的着眼点。坚持战略定力不动摇,一心一意谋划绿色发展。这种发展的战略导向和战略定力,正与游牧文明不谋而合。在新的时代,做好绿色发展的大文章,锡林浩特文化的游牧文明特质和现代文明的融合,正当弘扬光大,助推锡林浩特地区经济社会的强劲发展。

 

 

6

 

7元上都文化网发表包玉瑞的论文《中都史话》。论文强调,武宗海山,出生于至元18年7月19日。元大德11年(1307年)6月,海山登基仅十天便下诏建行宫于旺兀察都之地,立宫阙为中都。考古发掘表明,中都遗址位于河北省张家口市张北县馒头营乡白城子村西南约400米处。这是一座曾遗失600多年,1999年才又被发现的元代都城遗址,是继上都之后,农耕文化与草原文化交融处的又一著名的草原城市。

 

9元上都文化网发表王雅丽的论文《银肯部落》。文章记述,很久很久以前,在连绵起伏的阴山山脉南麓,有一片广袤无垠的大草原,到处是珍禽异兽、奇花异草。在这片大草原的西南方,有一条清澈的河叫通格拉河。河水蜿蜒曲折地流淌在无边无际的草原上。河岸上生活着一个部落叫银肯部落,他们靠狩猎、捕鱼为生。银肯部落狩猎使用的工具除了弓、箭、刀、枪之外,也采用挖陷坑、设陷阱,用夹子捕捉野兽,用网捕捉鸟类等等手段。打猎时带有猎鹰、猎犬。猎获的野兽有黄羊、盘羊、野猪、野牛、野鹿、黑貂、虎、豹、狼、狐、獾、银鼠、野猫、松鼠、猞猁等。兽肉作为食用,兽皮制成各种皮帽、皮袍、褥垫等。银肯部落的人们只捕猎草原多余的可食动物,对那些并不多余,也不凶猛的动物则不但不予捕杀,还要予以尽可能的保护。

 

12日 元上都文化网发表青格里为徐进昌诗集《塞北诗情——徐进昌诗三百首》写的评论《徐进昌印象》。文章说,徐进昌是文友,也是诤友。个子不高,干劲不小;花发霜鬓,心却依然年轻;对人真诚,不善言表;嫉恶如仇却一笑蔑之。他的本职是公务员,而且还有职务;却喜欢写诗、写散文随笔、写纪实文学,还研究蒙元文化。而且笔耕不辍,勤奋执着,收获颇丰。已经出版了文集《青青草地》、《一片蓝天》、《大地的诉说》三部,论文集《解读上都——徐进昌谈上都文化》《上都文化研究》(蒙、汉)三部。本本都是几十万言的大书,颇让人羡慕。

他每部书都读过,读后也都感动过,可是至今没有写过只言片语,心里甚是不安。

进昌的文章注重洞察思考,注重感受体悟,文如其人,淳朴自然,直率本真,敢恨敢爱,从无“欲抱琵琶”的文态。爱则如火,轰轰烈烈;恨则如冰,晶莹剔透。从不以“深化”“提高”扭曲自己的感受,也不会因为时尚而抑制自己的思考。

 

 

14 元上都文化网发布甄达真先生的论文《蒙古黄金史纲的作者考辨》。欢迎严肃认真的学术探讨。章认为大、小两个《黄金史纲》作者的历史秘密,极有利于蒙古族历史文化研究!但是,有人接受不了,硬说《黄金史纲》的作者是罗卜桑(藏)丹津。但他又提不出证据,也找不出证据证明《<蒙古黄金史纲>作者的历史见证》的错误。我以为症结是在大、小《黄金史纲》的区分上。大《黄金史纲》的作者从1627年起就以佚名代真名,有许多专家、教授、学者、编审均以佚名代作者,不能说他们全错,他们是在期待正确的作者出现。色道尔吉在《历史文学名著<蒙古源流>》〔1.340〕的论文中(什么时候发,发在何刊,不凊楚)写参考书目时就将朱风、贾敬颜根据《黄金史纲》译注的《汉译蒙古黄金史纲》和罗桑丹津著《蒙古黄金史》并列于后。但他称《罗·黄金史》,为小黄金史,是为《蒙古民族通史》所叙之《黄金史》。我以为事实很清楚了!请尊敬的专家学者考辨!只为求真。

 

25 元研会理事长徐进昌 副秘书长殷继红专程参观元上都博物馆,详尽观看了博物馆馆展。博物馆副馆长格根作了讲解。

徐进昌殷继红一行会见了元上都文化管理局刘学民局长和蓝旗组织部王卫国部长。到遗址作了考察,并留下意见、建议。

 

7

 

14元上都文化网发表甄达真的论文《伦民间地方学存在的巨大价值》。论文强调,地方学的蓬勃兴起,是地方学的作用不容忽视,意义、价值巨大。它的作用充分表现在老会长奇·朝鲁先生智慧总结、提炼出的八个字上:存史、立论,资政、惠民。力求做到古为今用,史鉴未来。地方学是以地方文化为主要研究对象的组织,历史文化是极为重要和大量存在的内容。地方学组织定要积极组织专家、学者和热心文史工作者挖金掘宝,以历史唯物史观予以中肯评价,鉴古资政;对历史人物则要绝对以人民为中心的标准予以评价,标新立正,树立榜祥,古为今用。对于反面人物,则要指出要害,使其罪有应得,立人醒世。对历史事件、历史问题,历史人物等纷繁复杂的事,分析要从事实出发,客观公正,严丝合缝地做出结论。对那些新闻奇事则要以考古学家的严谨态度治学,绝不浮光掠影;但也绝不谨小慎微,要勇于进取,敢于碰硬,更敢创新。许多学术的新生就是在突破中出生的,不能缺少突围的勇气。

 

28日  元上都文化网发布殷继红《乌珠穆沁河流考》。这是一篇锡林郭勒地方学研究的一篇力作。锡林郭勒大草原有着悠久的历史和独具特色的地域文化,人文地理,地域风情,值得研究的方面非常广阔。殷继红作为元上都历史文化研究会副秘书长,近期在锡林郭勒地域文化方面多有佳作,大有益,值得关注。

河流是草原的血脉,每一条河都被人们经久不息地传唱。茫茫苍苍的的乌珠穆沁草地,生活在乌拉盖流域的蒙古族部落,逐水草而居,走过的岁月,悠远而漫长。草原的河水哺育了草地,也浸润了人们的生活,孕育了一方的文明。

17世纪,乌珠穆沁部落从阿尔泰山迁来,驻牧在乌珠穆沁草原,分为乌珠穆沁左翼和右翼两个旗。这里的草原生态环境,主要靠内流河——乌拉盖水系养育。

东乌珠穆沁旗共有大小河流22条,大小湖泊107个,泉水64眼,洪水渠75条。

西乌旗境内河流为内陆河,属乌拉盖水系。旗境内主要河流有7条,即宝日格斯台河、彦吉嘎河、高日罕河、新高勒、巴拉嘎尔河、小吉仁河、大吉仁河,流向均从南向北,这些河流由于气候和地质变迁等原因已不能流入干河——乌拉盖河。

 

9月

 

22日 元上都文化网发表殷继红的论文《元代京城上都的建筑形态和独特风韵》。论文指出,元代京城——上都,是一座草原都城。作为大元帝国的首都,积淀了丰厚的历史文化。中华大一统的伟业,融汇了草原游牧文化与中原农耕文化,吸纳了西域文明的成果,成就了一个世纪的中华文化的辉煌。上都的建筑形态和风韵,兼容游牧文明与农耕文明,具有独特的魅力和文化内涵,彰显了1314世纪中华文化的瑰丽与辉煌。

整体格局上,沿用中华文化以中轴线排列的惯例,坐北朝南,皇宫处于中心核心地带,其次分列左右,沿中轴线依次排列。

大都的中轴线在上都中轴线的延长线上。

建筑风韵方面,一类是以大安阁为代表的中原特色。一类是失剌斡耳朵为代表的草原特色。还有西域文化的帝师寺,回回司天台。

 

 

10

 

26日  元上都历史文化研究会徐进昌 殷继红参加《首届亚洲地方学与地方文化国际学术研讨会》研讨会1026日—28日在北京成功举办。由中日韩三国地方学研究机构共同举办。来自韩国、日本、马来西亚、蒙古、中国大陆和台湾的近百人参加。来自各国的近百位位专家学者作大会学术交流发言。

     元上都历史文化研究会理事长徐进昌与副秘书长殷继红应邀与会。

   殷继红副秘书长在研讨会以《地方文化的学科定位和我们对锡林郭勒文化的探索》为题作了大会发言,赢得了广泛关注和好评。发言分“地方文化的学科定位和阐释”、“锡林郭勒文化的探寻”、“锡林郭勒不同区域的文化特性”三个方面。别开生面的地域风情和高屋建瓴的学科立论,彰显了锡林郭勒文化的魅力。为锡林郭勒游牧文明发声,贡献了草原人对世界地方文化学科建设的一份贡献!

大会论文集还收录了元上都历史文化研究会徐进昌 殷继红撰写的另一篇论文《浅谈儒学文化的影响和东亚文化圈》,论文有力的阐述了“儒学文化的形成与发展”、“儒学文化在欧洲的传播和影响”、“儒学文化对东亚文化的影响”三个方面。

会议由北京联合大学北京学研究基地副主任张勃主持。中国地方学研究联席会执行主席单位负责人、北京联合大学北京学研究基地主任张宝秀,韩国首尔市立大学首尔学研究所所长梁承雨,日本大学文理学部次长岡隆,日本富士学会理事长佐野充,中国内蒙古鄂尔多斯学研究会会长奇海林,分别致辞。

 

27 殷继红在《首届亚洲地方学与地方文化国际学术研讨会》大会发言,讲述了与 徐进昌合著的论文《地方文化的学科定位和我们对锡林郭勒文化的探索》的基本观点和新的探索。论述分三个部分:“地方文化的学科定位和阐释”,“锡林郭勒文化的探寻”,“锡林郭勒不同地域的文化特性”。中国北疆大草原的声音受到了广泛关注。

发言强调,文化是特定时期和特定地域形成的国家大文化中的一个子系统首先在地域范围上必须有确定的指向,有个核心的区域。其二,必须有独特的历史的文化的特性,是某种草根文化、乡土文化的发祥地,并且有着足够的影响力和延续力。其三,这种文化形成一定的体系,有相对完整的一个学术理论框架和一定数量的研究人群。其四,这种文化在历史上或当今的地区经济社会的发展发挥过或发挥着重大的影响力。

论文指出,锡林郭勒文化,是指以锡林郭勒地方为标识的,沉淀了这个地区的历史文明和现代发展的诸多方面而呈现的具有鲜明地区人文特点的精神财富和文明成果的总和。

锡林郭勒文化是锡林郭勒地区文明发展和历史沧桑的沉淀与结晶。从精神层面汇集了这个游牧草原几千年来各民族创建的辉煌。

锡林郭勒文化,是指以锡林郭勒地方为标识的,沉淀了这个地区的历史文明和现代发展的诸多方面而呈现的具有鲜明地区人文特点的精神财富和文明成果的总和。

锡林郭勒文化是锡林郭勒地区文明发展和历史沧桑的沉淀与结晶。从精神层面汇集了这个游牧草原几千年来各民族创建的辉煌。属于中华文化的一个支脉和有机组成部分。呈现着具有鲜明地区人文特点和文明发展成果的特性。涵盖所属地方的上都文明、阿巴嘎岩画、苏尼特石刻、锡林浩特石器、乌珠穆沁古人类遗址等古文明和近、现代发展的文明成果。

锡林郭勒文化有着鲜明的游牧文化和蒙古族文化的特点,是蒙元文化的集中体现。元代金莲川一带的发展和上都文明为锡林郭勒文化留下了中华主流文化的印记,而有别于一般的地方文化。
  元上都遗址申报世界文化遗产获得通过,彰显了锡林郭勒文化的世界意义和在中华文化的重要地位。诸多有游牧文明原生态显著特点的民俗、民族元素和蒙古长调、呼麦、蒙古摔跤、民族服饰等草原风情,使锡林郭勒文化有着独特的韵味和魅力。

 

 

11

 

25元上都历史文化研究会发布《上都河文学》组稿告知”,广泛征集文学类和历史文化类相关文稿。

锡林郭勒草原人杰地灵,是诗歌成长的地方。人们说草原是诗,文化是魂。锡林郭勒怀抱中的上都遗址,彰显了这方草地,这方净土的不平凡的韵味。

上都遗址于2012629日由联合国科教文组织审定为世界文化遗产。申遗16年,画上了圆满的句号。元上都历史文化研究会不遗余力地为上都研究鼓与呼,感到由衷地欣慰。元上都文化网(www.sdwh.cn2004年创办以来,成为上都遗址和上都文化研究的专业学术平台,精心耕耘,16年坚守,矢志不渝。如今文章总数1188篇,浏览人次37万。

元上都文化网的同仁们,在历史文化研究的道路上,牵手“上都河文学”,情有独钟。2006年以来,坚持不懈地耕耘在《上都河文学》这方净土,作为“元上都文化网”的一个栏目,已经走过13年的路程。这里有对元诗词和元曲的追寻,有对草原历史文化的吟咏,有诗歌,有散文,有评论,有小说。锡林郭勒草原,独特的游牧文化,大元帝国浑厚的上都文明,使得“上都河文学”别有一番风韵。

“上都河文学”13年已经累积了390篇雅文佳作,为锡林郭勒历史和上都文明,披挂了灿烂多姿的文学风采。高扬文化自信的旗帜,社会主义的文学,为人民的文学,正在杨帆前行。“上都河文学”,锡林郭勒土生土长的文学,扎根锡林郭勒历史和文化的文学,欢迎投稿。宣扬正能量,弘扬中华民族的复兴和崛起!

投稿请发“元上都文化网”邮箱[email protected]。首组文稿请在2020520日前报来。联系人殷继红

 

 

 

28 锡林郭勒日报《额吉淖》副刊发表徐进昌《诗歌给生活带来情趣和欢乐——《塞北诗情——徐进昌诗三百首》后记》。诗意草原,铸就文字的芳华。

诗言志。诗为心声。几百次的感悟,激情,抒发与表达;每每激情所致,心血涌动,不吐不快。或幻化像一片绿叶,似一片蓝天,或灵动像一湾流水,似大海波澜。似隐现茫茫草地,又像幻化林涛奇观;似见大漠孤烟,又像卫星遨游苍天。塞北的壮阔苍茫给予我灵感,激荡的社会生活赋予我诗画的语言。一个放牧牛羊八年的知青,一个把社会人生装在胸怀的写者,用心血滋养和拼图了社会人生的画卷。

 

12

 

6元上都文化网发布徐进昌 殷继红合著的《浅谈儒学文化的影响和东亚文化圈》,论文强调,是东方文明古国。儒学文化有着长达两千年的演变和发展。远在中国的汉代,就有过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之说,延至元、明、清、民国,概莫能外。儒学文化跨越国界,在东南亚和世界上有着广泛的影响。

亚文化说广受关注,亚文化成为世界文明发展史上重要篇章,是世界文明的有机组成部分。

当今世界文明呈现的多元化、多元性,和而不同,相互借鉴与包容,推动着世界发展的大格局、大气象。

儒学文化源远流长。早在中华文化的春秋战国时期,诸子百家,各倡其道,百家争鸣。儒学逐步成为显学,被统治集团所接受,而脱颖而出,成为社会的共识和主流意识。

儒学在中国存在几千年,对于中国的政治、经济等各个方面存在巨大的深远的影响。儒家学说在中国文化史上占有重要地位,对周边国家产生了广泛而深刻的影响。

历史证明,任何想用强制手段来解决文明差异的做法都不会成功,反而会给世界文明带来灾难。历史告诉人们,要尊重各国各民族的不同文明。民族要珍惜自己的思想文化,也要承认和尊重别国别民族的思想文化。每个国家、每个民族不分强弱、不分大小,其思想文化都应该得到承认和尊重,而享有向前发展的前景

 

12

 

 锡林郭勒日报《额吉淖》节选发表殷继红《话说锡林浩特的前身和由来》。此文是把文化论文改写成文化散文的有益尝试。学术研究,严谨的论述往往是枯燥的。被许多人认为是阳春白雪,可望而不可即。散文化的文学方式,通俗,有文学色彩,有益于历史文化的普及和发展。14日,《锡林郭勒日报官网》以“亘古绵长的锡林浩特,你了解它的历史吗”为题倾心编发了殷继红的文章,,精心制作,增添了许多相关图片,扩大了影响力。

 

 

 

一年匆匆而过。所幸上都文化研究还在前行。我们没有在困难面前放弃对历史文化研究的一份坚守,一份担当和热爱。我们努力着,我们期待着!

窗外已是白雪皑皑,冰天雪地的北国,几分寒意,几分圣洁。我们已经习惯了,默默地工作,做点有益的事情,不辜负岁月。

 

20191230

元上都历史文化研究会2019年大事记

上都星光

 

时光荏苒,转眼又是一年。上都文化研究条件没有转变,一份执着和坚守仍在延续。为地方学建设和地方文化研究尽一份心力,是我们坚定不移的信条。虽然缺少起码的条件,我们依然。力所能及,坚韧不拔地作着上都文化研究和锡林郭勒地方文化的探寻。

10月份研究会理事长徐进昌和副秘书长殷继红参加了“首届亚洲地方学与地方文化国际学术研讨会”,两篇论文被入选研讨会文集。为上都文化和锡林郭勒地方学发声,扩大了锡林郭勒文化的影响力。

年内着意写作和编发了几篇文化散文。“说说大元上都景观“话说锡林浩特的前身和由来”,把文化研究的学术成果,转换成散文化的文字,具有一定文学色彩,通俗流畅便于阅读,扩大了影响力。

年内,上都文化网(www.sdwh.cn)文章总数达1193,新增53篇,是上年增篇数的百分之一百二十三。网站浏览人次达37万,年内新增近六万,是上年新增的两倍多。

年内新申办了“上都文化”公共号,已发布103期。一个新的研究和宣传上都文化的平台,正在发着稳定和积极的作用。

 

 

1

 

11元上都文化网发表《殷继红上都文化研究的重要观点和成果》,文章指出,殷继红,锡林郭勒盟元上都历史文化研究会理事、副秘书长。从事上都文化、乌珠穆沁文化、锡林郭勒文化和元代历史的研究,研究方向是中国地方学和地域文化建设。主要著作:《上都遗址的历史价值和上都文化研究的重要性》、《浅谈忽必烈时期草原游牧文化与中原农耕文化的融汇》、《乌珠穆沁文化是游牧文明的瑰宝》《话说锡林浩特的变迁严格和文化的特性》等,在《锡林郭勒日报》《文化》、《锡林郭勒职业学院研究通讯》和中国地方学“草根网”“美国中文网” 等媒体发表 ,产生了广泛的影响。网上浏览两万余人次。

 

21日 元上都文化网发表张建民的论文《延庆观透出的蒙元文化气息》。文章指出,延庆观的历史在元朝最为辉煌,无论从建筑的规模还是从道众的人数上,都堪称空前绝后。如此成就,是和丘处机的政治地位分不开的。开封的延庆观不仅是全真教的圣地,也是全国三大名观之一。在延庆观里有一个玉皇阁,是典型的汉蒙文化相结合的建筑,蒙古包与阁楼浑然天成,这也是它珍贵的地方。延庆观之所以被列为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就是因为有玉皇阁。

 

24日 元上都文化网发表包海山的论文《内蒙古不同地域地方学研究的经验》,记述了元上都历史文化研究会的发展和成果。文章指出:元上都历史文化研究会与中国地方学研究联席会相伴前行。十几年来,研究会18次参加地域文化与地方学研究相关学术研讨会,提交了二十几篇论文,大会上作交流,会后均编入了正式出版的论文集。例如,研究会理事长徐进昌的《地域文化研究和地方学建设的实践与思考》《元上都历史文化研究会和上都文化学》,研究会副秘书长焦福宝的《浅谈地方学研究与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研究会理事包玉瑞的《确立锡林郭勒地方学的若干思考》,研究会副秘书长温茹雅的《上都文化和上都文化学的传承与创新》等。随着对上都文化的深入阐释,他们也对锡林郭勒地域文化和地方学建设作了大量探索,对地域文化研究与地方学建设的理论框架和基础性工作提出了学术见解。

 

 

2

 

6元上都文化网发表徐进昌《关于上都文化和地方学建设的阐述和探寻》

文章指出:近些年来,元上都历史文化研究会和徐进昌理事长倡导上都文化与锡林郭勒文化,对上都文化、锡林郭勒文化的立论和深入阐述,作了多方面的积极努力。对上都文化、锡林郭勒文化的学科理念和理论架构作了初步的探寻。上都研究从此走出了单纯考古、考证的阶段,揭示元代上都标识的文化价值和历史地位,开启了上都遗址的历史文化研究篇章,走上了构建地域文化研究和地方学学科体系的探寻之路。

2004年以来发表了多篇上都文化、锡林郭勒文化、蒙元文化、滦河文化、乌珠穆沁文化、二连浩特文化、锡林浩特文化和地域文化、地方学建设学术领域的论著,参加北京、温州、泉州、临汾、呼和浩特、鄂尔多斯、包头等多个学术研讨会,多篇论文在研讨会宣讲并编入学术文集,产生了广泛的影响。以下对相关的论文作简要的归纳,列举了12篇论著的提要。从2004年5月到2019年4月16年间的18篇学术论著,体现了锡林郭勒本土文化人对地域文化的建树,孜孜不倦,锲而不舍,十六年如一日,执着地探寻上都文化和地域文化建设的漫漫长路。

 

 

3月

 

19日 “上都文化”注册了微信公众号,即日起上都文化研究与锡林郭勒文化和地域文化建设新增加了一个微信平台。截止到2019年12月份已经发布文章102期,有力地传播了上都文化研究和锡林郭勒地方文化建设学术成果,扩大了历史文化传承的影响力。

 

 

4

 

《中国蒙古学信息网》高度关注元上都历史文化研究会的工作,作了多方面报道。“最新论著”栏目发表徐进昌 闫甚甫合著的论文《对地域文化研究与地方学建设的阐释和探寻——以元上都历史文化研究会为例》。在“最新资讯”栏目发布了《元上都历史文化研究会2018大事记》《上都文化研究取得一系列学术研究成果》《锲而不舍 深入阐释上都文化、游牧文化真谛——元上都历史文化研究会2018年度总结》。

 

22元上都文化网发表李守华的《修编蒙元三字经》。为了简便易记蒙元历史,采用我国妇孺熟知的《三字经》形式,简述蒙元历史我中华,在东方。民族众, 疆域广。五千年,文明史。历史久,源远长。历史上,有三皇。又五帝,至夏商。东西周,秦两汉。 兴三国,两晋昌。 南北朝, 隋唐旺。继五代, 又十国。北南宋, 辽金夏。至元兴,金绪歇。有宋世,一同灭。莅中原,蒙古族。蒙元史,开始讲。据史书,《唐书》载。称“蒙兀”, 与“室韦”。蒙古部,居草原。逐水草,善游牧。熟弯弓,兼狩猎。 民族间, 互交往。 有和平,有战争。当初是,尼伦部。部落弱, 兵力少。 百业废,待兴旺。盼草原,出英雄。

 

5

 

6元上都文化网发表殷继红撰写的《说说大元上都景观》。文章指出,中华文明在13~14世纪呈现出多元一统的和谐发展的局面。上都作为大元帝国的都城得天独厚,成为融会草原游牧文化与中原农耕文化,汇聚华夏文明与西域文明的集大成之地。文章记述了上都城、 大安阁 上都司天台、 孔庙、 帝师寺 扎马宴等方面的情况。

 

16日 元上都文化网发表包玉瑞的论文《刍议元代纸币对中国和世界的影响》。论文强调,元世祖忽必烈建都上都城后,议定在中国统用纸钞。在认真总结纸钞流通三百年的经验教训基础上推行的纸钞,是一种相当完善的纯纸钞流通体制。这种体制,废除了我国传统的以铜钱(含铁钱)为主的价值尺度,开创了以白银为后备金的纸钞本位制度,实行纸钞不兑换的流通体制。元朝发行的纸钞共有五种,其流通主要经历了中统钞、至元钞、至正钞三个时期.这三个时期中币值最稳定的是中统钞,流通时间最长的是至元钞。元朝在它最强盛的时代,运用货币手段统一了全国经济、发展海内、外贸易,成就了中国以及世界的商业文明。作为当时世界上最为完备的一种纯纸币制度,后逐渐介绍到世界各地并为之接受。因此元朝的货币制度在世界货币发展史上占有重要而光辉的一页。

 

24徐进昌 殷继红合著《锡林浩特文化的特性与经济社会发展。论文分“历史悠久人文特色鲜明的草原盟府”和“资源富集后发优势强劲的草原新城”。《锡林郭勒日报》524日以《历史悠久的锡林浩特》为题节选发表。文章强调指出,锡林浩特历史悠长,千里旷野,是游牧文明成长的地方。阿巴哈纳尔的称谓印证了历史上它从哪里来。这方游牧文明的净土,是文明成长的地方。

近代的贝子庙,俗称喇嘛庙,有着270年的历史,有着深厚的影响。从几座零落的平房商户到拔地而起的一座草原新城,这里是个包容和创新的地方。游牧文明和新时代交织,喇嘛教与现代文明共存,中国马都成为靓丽的品牌。牧野茫茫的草地润泽了蒙元文化,锡林郭勒的首府绽放着走向小康的辉煌。

一座创新包容的新城 从游牧文明走来 喇嘛庙的兴隆之地 现代文明成长的地方

锡林浩特文化的特点是具有游牧文明特质,融汇现代精神文明,开放、和谐、包容、创新、进取。生态文明绿色发展的操守,和而不同合作共赢的理念,四海为家兼容天下的胸怀,崇尚英雄公平竞技的追求,仗义宽厚贡献家国的信念。这些特性构筑了锡林浩特文化的独特属性,彰显了这一区域由不同的历史文化,传统理念,风俗习惯,语言文字等诸多方面的有别于其它文化的特质。

锡林浩特文化的外延是游牧文化和草原文明,与蒙元文化、上都文化一脉相承。是一个文化的支脉。它的核心区在阿巴嘎纳尔和周边辐射地区,包括阿把嘎岩画和金界壕边墙。

当前,锡林浩特地区正在确立绿色发展的战略定位,把生态建设作为经济社会发展主线和首要的着眼点。坚持战略定力不动摇,一心一意谋划绿色发展。这种发展的战略导向和战略定力,正与游牧文明不谋而合。在新的时代,做好绿色发展的大文章,锡林浩特文化的游牧文明特质和现代文明的融合,正当弘扬光大,助推锡林浩特地区经济社会的强劲发展。

 

 

6

 

7元上都文化网发表包玉瑞的论文《中都史话》。论文强调,武宗海山,出生于至元18年7月19日。元大德11年(1307年)6月,海山登基仅十天便下诏建行宫于旺兀察都之地,立宫阙为中都。考古发掘表明,中都遗址位于河北省张家口市张北县馒头营乡白城子村西南约400米处。这是一座曾遗失600多年,1999年才又被发现的元代都城遗址,是继上都之后,农耕文化与草原文化交融处的又一著名的草原城市。

 

9元上都文化网发表王雅丽的论文《银肯部落》。文章记述,很久很久以前,在连绵起伏的阴山山脉南麓,有一片广袤无垠的大草原,到处是珍禽异兽、奇花异草。在这片大草原的西南方,有一条清澈的河叫通格拉河。河水蜿蜒曲折地流淌在无边无际的草原上。河岸上生活着一个部落叫银肯部落,他们靠狩猎、捕鱼为生。银肯部落狩猎使用的工具除了弓、箭、刀、枪之外,也采用挖陷坑、设陷阱,用夹子捕捉野兽,用网捕捉鸟类等等手段。打猎时带有猎鹰、猎犬。猎获的野兽有黄羊、盘羊、野猪、野牛、野鹿、黑貂、虎、豹、狼、狐、獾、银鼠、野猫、松鼠、猞猁等。兽肉作为食用,兽皮制成各种皮帽、皮袍、褥垫等。银肯部落的人们只捕猎草原多余的可食动物,对那些并不多余,也不凶猛的动物则不但不予捕杀,还要予以尽可能的保护。

 

12日 元上都文化网发表青格里为徐进昌诗集《塞北诗情——徐进昌诗三百首》写的评论《徐进昌印象》。文章说,徐进昌是文友,也是诤友。个子不高,干劲不小;花发霜鬓,心却依然年轻;对人真诚,不善言表;嫉恶如仇却一笑蔑之。他的本职是公务员,而且还有职务;却喜欢写诗、写散文随笔、写纪实文学,还研究蒙元文化。而且笔耕不辍,勤奋执着,收获颇丰。已经出版了文集《青青草地》、《一片蓝天》、《大地的诉说》三部,论文集《解读上都——徐进昌谈上都文化》《上都文化研究》(蒙、汉)三部。本本都是几十万言的大书,颇让人羡慕。

他每部书都读过,读后也都感动过,可是至今没有写过只言片语,心里甚是不安。

进昌的文章注重洞察思考,注重感受体悟,文如其人,淳朴自然,直率本真,敢恨敢爱,从无“欲抱琵琶”的文态。爱则如火,轰轰烈烈;恨则如冰,晶莹剔透。从不以“深化”“提高”扭曲自己的感受,也不会因为时尚而抑制自己的思考。

 

 

14 元上都文化网发布甄达真先生的论文《蒙古黄金史纲的作者考辨》。欢迎严肃认真的学术探讨。章认为大、小两个《黄金史纲》作者的历史秘密,极有利于蒙古族历史文化研究!但是,有人接受不了,硬说《黄金史纲》的作者是罗卜桑(藏)丹津。但他又提不出证据,也找不出证据证明《<蒙古黄金史纲>作者的历史见证》的错误。我以为症结是在大、小《黄金史纲》的区分上。大《黄金史纲》的作者从1627年起就以佚名代真名,有许多专家、教授、学者、编审均以佚名代作者,不能说他们全错,他们是在期待正确的作者出现。色道尔吉在《历史文学名著<蒙古源流>》〔1.340〕的论文中(什么时候发,发在何刊,不凊楚)写参考书目时就将朱风、贾敬颜根据《黄金史纲》译注的《汉译蒙古黄金史纲》和罗桑丹津著《蒙古黄金史》并列于后。但他称《罗·黄金史》,为小黄金史,是为《蒙古民族通史》所叙之《黄金史》。我以为事实很清楚了!请尊敬的专家学者考辨!只为求真。

 

25 元研会理事长徐进昌 副秘书长殷继红专程参观元上都博物馆,详尽观看了博物馆馆展。博物馆副馆长格根作了讲解。

徐进昌殷继红一行会见了元上都文化管理局刘学民局长和蓝旗组织部王卫国部长。到遗址作了考察,并留下意见、建议。

 

7

 

14元上都文化网发表甄达真的论文《伦民间地方学存在的巨大价值》。论文强调,地方学的蓬勃兴起,是地方学的作用不容忽视,意义、价值巨大。它的作用充分表现在老会长奇·朝鲁先生智慧总结、提炼出的八个字上:存史、立论,资政、惠民。力求做到古为今用,史鉴未来。地方学是以地方文化为主要研究对象的组织,历史文化是极为重要和大量存在的内容。地方学组织定要积极组织专家、学者和热心文史工作者挖金掘宝,以历史唯物史观予以中肯评价,鉴古资政;对历史人物则要绝对以人民为中心的标准予以评价,标新立正,树立榜祥,古为今用。对于反面人物,则要指出要害,使其罪有应得,立人醒世。对历史事件、历史问题,历史人物等纷繁复杂的事,分析要从事实出发,客观公正,严丝合缝地做出结论。对那些新闻奇事则要以考古学家的严谨态度治学,绝不浮光掠影;但也绝不谨小慎微,要勇于进取,敢于碰硬,更敢创新。许多学术的新生就是在突破中出生的,不能缺少突围的勇气。

 

28日  元上都文化网发布殷继红《乌珠穆沁河流考》。这是一篇锡林郭勒地方学研究的一篇力作。锡林郭勒大草原有着悠久的历史和独具特色的地域文化,人文地理,地域风情,值得研究的方面非常广阔。殷继红作为元上都历史文化研究会副秘书长,近期在锡林郭勒地域文化方面多有佳作,大有益,值得关注。

河流是草原的血脉,每一条河都被人们经久不息地传唱。茫茫苍苍的的乌珠穆沁草地,生活在乌拉盖流域的蒙古族部落,逐水草而居,走过的岁月,悠远而漫长。草原的河水哺育了草地,也浸润了人们的生活,孕育了一方的文明。

17世纪,乌珠穆沁部落从阿尔泰山迁来,驻牧在乌珠穆沁草原,分为乌珠穆沁左翼和右翼两个旗。这里的草原生态环境,主要靠内流河——乌拉盖水系养育。

东乌珠穆沁旗共有大小河流22条,大小湖泊107个,泉水64眼,洪水渠75条。

西乌旗境内河流为内陆河,属乌拉盖水系。旗境内主要河流有7条,即宝日格斯台河、彦吉嘎河、高日罕河、新高勒、巴拉嘎尔河、小吉仁河、大吉仁河,流向均从南向北,这些河流由于气候和地质变迁等原因已不能流入干河——乌拉盖河。

 

9月

 

22日 元上都文化网发表殷继红的论文《元代京城上都的建筑形态和独特风韵》。论文指出,元代京城——上都,是一座草原都城。作为大元帝国的首都,积淀了丰厚的历史文化。中华大一统的伟业,融汇了草原游牧文化与中原农耕文化,吸纳了西域文明的成果,成就了一个世纪的中华文化的辉煌。上都的建筑形态和风韵,兼容游牧文明与农耕文明,具有独特的魅力和文化内涵,彰显了1314世纪中华文化的瑰丽与辉煌。

整体格局上,沿用中华文化以中轴线排列的惯例,坐北朝南,皇宫处于中心核心地带,其次分列左右,沿中轴线依次排列。

大都的中轴线在上都中轴线的延长线上。

建筑风韵方面,一类是以大安阁为代表的中原特色。一类是失剌斡耳朵为代表的草原特色。还有西域文化的帝师寺,回回司天台。

 

 

10

 

26日  元上都历史文化研究会徐进昌 殷继红参加《首届亚洲地方学与地方文化国际学术研讨会》研讨会1026日—28日在北京成功举办。由中日韩三国地方学研究机构共同举办。来自韩国、日本、马来西亚、蒙古、中国大陆和台湾的近百人参加。来自各国的近百位位专家学者作大会学术交流发言。

     元上都历史文化研究会理事长徐进昌与副秘书长殷继红应邀与会。

   殷继红副秘书长在研讨会以《地方文化的学科定位和我们对锡林郭勒文化的探索》为题作了大会发言,赢得了广泛关注和好评。发言分“地方文化的学科定位和阐释”、“锡林郭勒文化的探寻”、“锡林郭勒不同区域的文化特性”三个方面。别开生面的地域风情和高屋建瓴的学科立论,彰显了锡林郭勒文化的魅力。为锡林郭勒游牧文明发声,贡献了草原人对世界地方文化学科建设的一份贡献!

大会论文集还收录了元上都历史文化研究会徐进昌 殷继红撰写的另一篇论文《浅谈儒学文化的影响和东亚文化圈》,论文有力的阐述了“儒学文化的形成与发展”、“儒学文化在欧洲的传播和影响”、“儒学文化对东亚文化的影响”三个方面。

会议由北京联合大学北京学研究基地副主任张勃主持。中国地方学研究联席会执行主席单位负责人、北京联合大学北京学研究基地主任张宝秀,韩国首尔市立大学首尔学研究所所长梁承雨,日本大学文理学部次长岡隆,日本富士学会理事长佐野充,中国内蒙古鄂尔多斯学研究会会长奇海林,分别致辞。

 

27 殷继红在《首届亚洲地方学与地方文化国际学术研讨会》大会发言,讲述了与 徐进昌合著的论文《地方文化的学科定位和我们对锡林郭勒文化的探索》的基本观点和新的探索。论述分三个部分:“地方文化的学科定位和阐释”,“锡林郭勒文化的探寻”,“锡林郭勒不同地域的文化特性”。中国北疆大草原的声音受到了广泛关注。

发言强调,文化是特定时期和特定地域形成的国家大文化中的一个子系统首先在地域范围上必须有确定的指向,有个核心的区域。其二,必须有独特的历史的文化的特性,是某种草根文化、乡土文化的发祥地,并且有着足够的影响力和延续力。其三,这种文化形成一定的体系,有相对完整的一个学术理论框架和一定数量的研究人群。其四,这种文化在历史上或当今的地区经济社会的发展发挥过或发挥着重大的影响力。

论文指出,锡林郭勒文化,是指以锡林郭勒地方为标识的,沉淀了这个地区的历史文明和现代发展的诸多方面而呈现的具有鲜明地区人文特点的精神财富和文明成果的总和。

锡林郭勒文化是锡林郭勒地区文明发展和历史沧桑的沉淀与结晶。从精神层面汇集了这个游牧草原几千年来各民族创建的辉煌。

锡林郭勒文化,是指以锡林郭勒地方为标识的,沉淀了这个地区的历史文明和现代发展的诸多方面而呈现的具有鲜明地区人文特点的精神财富和文明成果的总和。

锡林郭勒文化是锡林郭勒地区文明发展和历史沧桑的沉淀与结晶。从精神层面汇集了这个游牧草原几千年来各民族创建的辉煌。属于中华文化的一个支脉和有机组成部分。呈现着具有鲜明地区人文特点和文明发展成果的特性。涵盖所属地方的上都文明、阿巴嘎岩画、苏尼特石刻、锡林浩特石器、乌珠穆沁古人类遗址等古文明和近、现代发展的文明成果。

锡林郭勒文化有着鲜明的游牧文化和蒙古族文化的特点,是蒙元文化的集中体现。元代金莲川一带的发展和上都文明为锡林郭勒文化留下了中华主流文化的印记,而有别于一般的地方文化。
  元上都遗址申报世界文化遗产获得通过,彰显了锡林郭勒文化的世界意义和在中华文化的重要地位。诸多有游牧文明原生态显著特点的民俗、民族元素和蒙古长调、呼麦、蒙古摔跤、民族服饰等草原风情,使锡林郭勒文化有着独特的韵味和魅力。

 

 

11

 

25元上都历史文化研究会发布《上都河文学》组稿告知”,广泛征集文学类和历史文化类相关文稿。

锡林郭勒草原人杰地灵,是诗歌成长的地方。人们说草原是诗,文化是魂。锡林郭勒怀抱中的上都遗址,彰显了这方草地,这方净土的不平凡的韵味。

上都遗址于2012629日由联合国科教文组织审定为世界文化遗产。申遗16年,画上了圆满的句号。元上都历史文化研究会不遗余力地为上都研究鼓与呼,感到由衷地欣慰。元上都文化网(www.sdwh.cn2004年创办以来,成为上都遗址和上都文化研究的专业学术平台,精心耕耘,16年坚守,矢志不渝。如今文章总数1188篇,浏览人次37万。

元上都文化网的同仁们,在历史文化研究的道路上,牵手“上都河文学”,情有独钟。2006年以来,坚持不懈地耕耘在《上都河文学》这方净土,作为“元上都文化网”的一个栏目,已经走过13年的路程。这里有对元诗词和元曲的追寻,有对草原历史文化的吟咏,有诗歌,有散文,有评论,有小说。锡林郭勒草原,独特的游牧文化,大元帝国浑厚的上都文明,使得“上都河文学”别有一番风韵。

“上都河文学”13年已经累积了390篇雅文佳作,为锡林郭勒历史和上都文明,披挂了灿烂多姿的文学风采。高扬文化自信的旗帜,社会主义的文学,为人民的文学,正在杨帆前行。“上都河文学”,锡林郭勒土生土长的文学,扎根锡林郭勒历史和文化的文学,欢迎投稿。宣扬正能量,弘扬中华民族的复兴和崛起!

投稿请发“元上都文化网”邮箱[email protected]。首组文稿请在2020520日前报来。联系人殷继红

 

 

 

28 锡林郭勒日报《额吉淖》副刊发表徐进昌《诗歌给生活带来情趣和欢乐——《塞北诗情——徐进昌诗三百首》后记》。诗意草原,铸就文字的芳华。

诗言志。诗为心声。几百次的感悟,激情,抒发与表达;每每激情所致,心血涌动,不吐不快。或幻化像一片绿叶,似一片蓝天,或灵动像一湾流水,似大海波澜。似隐现茫茫草地,又像幻化林涛奇观;似见大漠孤烟,又像卫星遨游苍天。塞北的壮阔苍茫给予我灵感,激荡的社会生活赋予我诗画的语言。一个放牧牛羊八年的知青,一个把社会人生装在胸怀的写者,用心血滋养和拼图了社会人生的画卷。

 

12

 

6元上都文化网发布徐进昌 殷继红合著的《浅谈儒学文化的影响和东亚文化圈》,论文强调,是东方文明古国。儒学文化有着长达两千年的演变和发展。远在中国的汉代,就有过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之说,延至元、明、清、民国,概莫能外。儒学文化跨越国界,在东南亚和世界上有着广泛的影响。

亚文化说广受关注,亚文化成为世界文明发展史上重要篇章,是世界文明的有机组成部分。

当今世界文明呈现的多元化、多元性,和而不同,相互借鉴与包容,推动着世界发展的大格局、大气象。

儒学文化源远流长。早在中华文化的春秋战国时期,诸子百家,各倡其道,百家争鸣。儒学逐步成为显学,被统治集团所接受,而脱颖而出,成为社会的共识和主流意识。

儒学在中国存在几千年,对于中国的政治、经济等各个方面存在巨大的深远的影响。儒家学说在中国文化史上占有重要地位,对周边国家产生了广泛而深刻的影响。

历史证明,任何想用强制手段来解决文明差异的做法都不会成功,反而会给世界文明带来灾难。历史告诉人们,要尊重各国各民族的不同文明。民族要珍惜自己的思想文化,也要承认和尊重别国别民族的思想文化。每个国家、每个民族不分强弱、不分大小,其思想文化都应该得到承认和尊重,而享有向前发展的前景

 

12

 

 锡林郭勒日报《额吉淖》节选发表殷继红《话说锡林浩特的前身和由来》。此文是把文化论文改写成文化散文的有益尝试。学术研究,严谨的论述往往是枯燥的。被许多人认为是阳春白雪,可望而不可即。散文化的文学方式,通俗,有文学色彩,有益于历史文化的普及和发展。14日,《锡林郭勒日报官网》以“亘古绵长的锡林浩特,你了解它的历史吗”为题倾心编发了殷继红的文章,,精心制作,增添了许多相关图片,扩大了影响力。

 

 

 

一年匆匆而过。所幸上都文化研究还在前行。我们没有在困难面前放弃对历史文化研究的一份坚守,一份担当和热爱。我们努力着,我们期待着!

窗外已是白雪皑皑,冰天雪地的北国,几分寒意,几分圣洁。我们已经习惯了,默默地工作,做点有益的事情,不辜负岁月。

 

20191230


上一篇:徐进昌(元上都历史文化研究会理事长)上都文化学者、作家、诗人
下一篇:砥砺前行,耕耘在锡林郭勒文化这片净土——元上都历史文化研究会2019年工作总结

 相关专题:

·专题1信息无

·专题2信息无
 
  热门文章:
 · 元上都历史文化研究会理事会[88275]
 · 上都路:元朝中央直属行政建[72920]
 · 解读元上都—徐进昌谈上都文[63055]
 · 《蒙古秘史》中的乌珠穆沁地[58637]
 
 相关文章:

·没有相关文章

相关评论:(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相关评论无
发表、查看更多关于该信息的评论 将本信息发给好友 打印本页
 


百年古都 学术研究 上都文化 上都研究 地方学研究 史海钩沉 蒙元风云 上都河文学 研究会 图片欣赏 留言板

版权所有:元上都历史文化研究会    技术支持:巴雅尔图
地址:内蒙古锡林浩特市锡林大街锡林郭勒文化园    电子信箱:xjc1948@126.com
蒙ICP备2021001026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