谢谢诸位先生/女士长期以来对上都文化研究的殷切关注和大力支持!"元上都文化"网((元上都历史文化研究会官网)历经十余载三次改版,不知我们的努力是否达到了应有的效果?愿在文化研究和人类文明探讨的道路上永远有你们同行!元上都历史文化研究会2003年成立起,2004创办"元上都文化网"以来,坚守专心元代历史文化研究初衷,锲而不舍,孜孜以求,竭心尽力,探寻上都文化-游牧文明和锡林郭勒文化,希冀于弘扬中华文化史元代文明的篇章。以地域文化和地方学研究成果助推于人类文明的追索,为中华复兴的精神构建奉献绵薄之力。联系我们或评论网站文章 ,留言, 请发至邮箱 : sdwhyj_2004@126 com
捧一抹鲜艳的彩霞
披在遥远的泊罗江
拾一片浓浓的故乡情
装在时光的摇篮里
看那东方悄悄的一抹红
仰古之情早已“涉江”
《离骚》《九歌》的韵律声里
文人志士正在深情吟唱
满树的微风
吹开又一朵朵蓓蕾
牵动了绵绵沉思的目光
绿色的记忆把童年送回小巷
岁月的山坡长满了苍老的脚印
面对细雨我们依然无法拒绝
清晨那一声鸟鸣
春天的芽在岁月的边缘伸展
于端阳吐出一缕怀念
母亲用青瓷的碗
端来粽叶清香的端午
寥落而干涸的北国
看不到龙舟竞渡的汨罗江
匆匆忙忙的奔波声
踏碎屈大夫一声叹息
马蹄悠悠
艾叶的清香愈淡愈远
在这蒙蒙清晨
我回忆青瓷碗里粽子的淡然
鸟鸣淹没粽子的叫卖声
我独自走在清晨的田野
寻一支有着清香的野艾
和一个久已失落的故事
平静的日子
汨罗江沉默着
偷偷隐藏千百年前的疼痛
在遥远的南方龙舟号子
雄黄酒充血的后劲
招魂,汨罗江下的屈子
繁华和热闹已是沧海桑田
此刻,汨罗江
被一枚叶子,带进尘世的杯盏
不用泪,不用愁
只愿诗意如故
把苦涩泡淡,枯叶喊绿
曾经包裹的忧心,经过千年洗礼
再去聆听,龙舟小调
画面上早已积满了幸福
一个朝代的寒,被另一个朝代暖和
一条龙舟从历史的深处划出
从此,中华民族的号子声中
就多了几分悲壮而激越的韵味
楚河的波浪承载着屈子的冤魂
让长江的叹息千年不灭
让汨罗的祭祀香火永存
一粒粽子在咀嚼中品尝清醒与忠诚
裹腹的是醇厚的米香
营养的却是闪亮的骚文
每年的这一天
汨罗江都会剧烈而久远地抽搐
一只粽子也能砸痛它的神经
激起滔天大浪
而你在江底微笑
嘴角比怀里的石头更沉默
为黑夜的来临点燃最后一盏灯火
关于生与死的问题
历史上已经没有几个人能证明了
人民在古老的壁画上
默默地永生
默默地死去
而以纪念一个诗人的名义
赋予一个节日内涵
后人的心里你是唯一的
我知道总有一些呐喊令人痛哭流涕
或许,人生失意的岁月流不尽你心中的血泪
或许,诗情喷涌的时刻也换不来你脸上瘦削的阳光
太多的深情
让你发出“路漫漫”的无可奈何的感慨
太多的梦想
叫你血色的生命融进了哭泣的泊罗江
泣血的日子,让整个神州从此黯然神伤……
从此,二千多年的五月这一天,叫做了端阳
这叫做怀念,怀念是一种崇高而伟大的想象
外婆用黄土布做成的香袋上
屈大夫吟哦着千年的感伤
采撷灰白的艾草立在门楣
祥和满堂清气荡逐着污浊
母亲的粽香飘游在邻家屋里
友睦的欢声如佛音引吭梵唱
一脉相承传不朽的端午节啊
爱国爱家爱人是你永远的大爱无疆
风霜悄悄浸白了父母满头的黑发
岁月沧桑了他们皱纹纵横的脸庞
操碎了的心儿从来不曾想歇下
高飞的鹰线永远拴在他们心上
我在生活河流的这一头不辞辛劳
父母们在河流的那一头拼命奔忙
真情遥寄相思密的端午节啊
我们要在你的关爱下重铸灿烂辉煌
艾叶包裹着甜甜的心愿
倾听糯米相连的情意
暖暖的祝福缩短了时空的距离
思念啊,染红天边的云霞
一缕粽香飘到你的心上
打捞文明史的历史教诲
每年与先贤哲人对话一次吧
美人啊,请重新展示你清纯的诱惑
香草啊,请及时绽放你高洁的奇葩
一条龙舟在时代的长河中流淌
跨越惊涛骇浪的木浆
永远翻腾在沉吟的不死魂灵上……
在温情的笑颜里
都演变成泪的疯狂
艾叶透出的气味
叩开千家万户的门窗
横扫着人们心中的尘埃
展现了一张追的思情网
粽子那鼓鼓的胸腔
象沉甸甸的哀思满仓
人们闻到的不是糯米香气
而是民族灵魂的张扬
只想快乐暖着守望的目光
甜蜜绕着相知韵清
将这份温馨洒满关爱的天空
芬芳里携起谊水情长
只想就这样守着一池碧水
用淡雅清秀的莲香润笔
和你一起舞墨飞花
让灵魂在波光灵动的纯净里自由吟咏
捧起一缕兰香滴翠成章
听生命在我们的诗歌里幸福的歌唱!
百年古都 学术研究 上都文化 上都研究 地方学研究 史海钩沉 蒙元风云 上都河文学 研究会 图片欣赏 留言板 版权所有:元上都历史文化研究会 技术支持:巴雅尔图 地址:内蒙古锡林浩特市锡林大街锡林郭勒文化园 电子信箱:xjc1948@126.com 蒙ICP备2021001026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