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上都历史文化研究会官网 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联系我们
 
| 首 页
| 百年古都 | 学术研究 | 上都文化 | 上都研究 | 地方学研究 | 史海钩沉 | 蒙元风云 | 上都河文学 | 研究会 | 图片欣赏 |
留言板 |

谢谢诸位先生/女士长期以来对上都文化研究的殷切关注和大力支持!"元上都文化"网((元上都历史文化研究会官网)历经十余载三次改版,不知我们的努力是否达到了应有的效果?愿在文化研究和人类文明探讨的道路上永远有你们同行!元上都历史文化研究会2003年成立起,2004创办"元上都文化网"以来,坚守专心元代历史文化研究初衷,锲而不舍,孜孜以求,竭心尽力,探寻上都文化-游牧文明和锡林郭勒文化,希冀于弘扬中华文化史元代文明的篇章。以地域文化和地方学研究成果助推于人类文明的追索,为中华复兴的精神构建奉献绵薄之力。联系我们或评论网站文章 ,留言, 请发至邮箱 : sdwhyj_2004@126 com

         栏目导航 网站首页>>地方学研究>>区域文化建设
  共有 6882 位读者读过此文   字体颜色:   【字体:放大 正常 缩小】    
【双击鼠标左键自动滚屏】【图片上滚动鼠标滚轮变焦图片】    
 

鄂尔多斯:新丝路 承机遇 大作为

  发表日期:2016年10月2日      作者:包玉瑞     【编辑录入:admin

 

       

 

内容提要:“十二五”时期,鄂尔多斯主动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精准发力,在转型中实现了新发展。经济社会发展建设卓有建树,这些变化,见证了中华民族的伟大崛起。鄂尔多斯的未来发展内蒙古深度融入‘一带一路’建设,把内蒙古建成我国向北开放的重要窗口的战略定位随着国家“一带一路”战略的推进,承应难得的历史机遇。辽阔和壮丽的鄂尔多斯草原是内蒙古伟大的佳作。成吉思汗选为长眠之所的鄂尔多斯在很早以前就形成了名扬中外的“河套文化”。这片富庶之地又是秦晋文化和草原文化的良好结合。如今深入贯彻落实内蒙古自治区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抓住“一带一路”战略下这一新的重大机遇,鄂尔多斯顺势而上,主动作为。

关键词:鄂尔多斯,经济社会成就,新机遇,大作为。

 

 

   “十二五”时期,鄂尔多斯主动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精准发力,在转型中实现了新发展。

    综合实力明显增长,质量效益显著提高。2015年地区生产总值突破4000亿元,达到4226.1亿元,占全区比重超过五分之一,是2010年的1.6倍,年均增长10.6%,高于全国年均增速2.8个百分点,高于全区增速0.5个百分点。人均GDP超过20万元,突破3万美元。从财政收入看,公共预算收入由2010年的239亿元增加到2015年的445.9亿元,占GDP比重由2010年的9%提高到10.6%,年均增长13.3%。2015年底城乡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37432元和14420元,年均增长分别为10.7%、11.7%。覆盖全市的社会保障体系已基本建立,城乡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标准分别达到6408元/年和4968元/年。准旗、伊旗、达旗、鄂旗、乌审旗5个旗区经济总量进入全区县域经济前十位。在“2016年县域经济100强”榜单中,全区有鄂尔多斯的准旗、伊旗和乌审旗入围,分别位列第15名、第23名和第44名

    工业经济领跑全区,稳固国民经济基础。“十二五”期间,鄂尔多斯工业总量始终稳居内蒙古自治区首位,对全区工业的增长贡献率超过四分之一。鄂尔多斯工业占GDP的比重超过50%,对GDP的增长贡献率保持60%左右。2015年,其规模以上工业实现增加值2054.4亿元,比2010年增加915亿元,年均增长13.3%,高于全国3.7个百分点,高于全区0.4个百分点。2015年规模以上工业总资产达到8788.6亿元,比2010年增加4877.7亿元,年均增长17.6%。规模以上工业实现税金368.2亿元,比2010年增加104.3亿元,年均增长6.9%。工业企业从业人数达到18.4万人,比2010年增加3.8万人。

  消费扩容升级。助力国民经济增长。消费市场货源充足,商品琳琅满目,满足了各个消费群体的需求,2015年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660.3亿元,比2010年增加288.2亿元,年均增长12.2%。个性化、多样化消费渐成主流,旅游休闲、医疗保健、互联网等消费日趋活跃,成为新的增长点。“互联网+”引领潮流。调查显示,2015年,鄂尔多斯城镇居民人均网购支出320元,比2010年增加146元,增长83%。网络商业以便捷、选择性多、价廉等优势受到居民的喜爱。新业态助推消费。截至2015年底,鄂尔多斯批发零售业和住宿餐饮业企业(个体)为6.2万户,比2010年增加1.2万户,增长20%。商贸流通领域呈现多种业态并存的新格局。连锁经营、特许经营、电子商务、物流配送、典当、拍卖、二手车交易等行业健康发展。知名大型连锁企业相继落地。零售额上千万的零售企业达192家,比2010年增加30家。绿色消费成为热点。2015年旅游入境人数预计达915万人次,是2010年的1.5倍;实现旅游收入254.5亿元,是2010年的3.3倍。

   重视人的发展,民生之本不断巩固。“十二五”期间,鄂尔多斯累计完成与民生相关和改善生态环境的投资达到388.6亿元,占固定资产投资的2.8%民生支出占财政总支出的比重为80%, 2011-2015年,累计投资355.7亿元,其中,教育完成投资137.8亿元,比“十一五”增长88%文体娱完成投资149.8亿元,比“十一五”增长82%公共卫生和社会工作累计投入68.1亿元,比“十一五”增长2.2倍。2015年,人均公共文化财政支出为867元,比2010年增加105元,公共文化设施总面积达到139万平方米。鄂尔多斯先后建成首批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第二批国家级文化和科技融合示范基地,文化事业建设跻身自治区先进行列。生态环保投资明显加强,“十二五”期间,累计环保投入32.9亿元,比“十一五”增长2.4倍。

    投资规模稳步增长,支撑作用更加突出 “十二五”时期,鄂尔多斯固定资产投资在高起点上实现了平稳较快增长,投资总量不断攀升。 2011-2015年,固定资产投资累计完成13969.7亿元,为“十一五”期间的2.3倍,年均增长15.9%。在全区排位中,“十二五”期间,除2014年外,鄂尔多斯投资总量均排在第1位。开工建设了一批规模大、科技含量高,对经济发展有重要促进作用的重大项目。“十二五”工业投资完成9112.2亿元,年均增长24.3%,其中,非煤投资累计有1170个项目开工建设,完成投资7458.9亿元,年均增长26.7%,占工业投资比重由“十一五”70.6%上升到81.9% 

“十个全覆盖”,幸福农牧民。鄂尔多斯启动了29个新农村新牧区中心居民点建设,整合100个嘎查村,惠及农牧户1.3万户、4万人,认真组织实施了国家、自治区8000户危房改造工程。特别是“十个全覆盖”工程实施以来,农村基础设施日趋完善,民生得到有效改善。截止2015年底,“十个覆盖工程”共完成投资88亿元,完成危房改造4.5万户,安全饮水工程5.5万户,街巷硬化2657公里,村村通电及农网改造的80%,广播电视通讯9.2万户,校舍建设及安全改造18所,嘎查村卫生室247个,嘎查村文化室280个,便民连锁超市315个,享受社会养老保险人数34.5万人,共发放养老保险金2.3亿元。高龄津贴人口13.8万人。使广大农牧民生活质量得到了显著提高。

鄂尔多斯人民在“十二五”经济社会建设中卓有建树。所取得的辉煌成就同样见证了中华民族的伟大崛起。鄂尔多斯的未来发展,在内蒙古深度融入‘一带一路’建设,把内蒙古建成我国向北开放的重要窗口的战略定位随着国家“一带一路”战略的推进,面临难得的历史机遇。

    国家大力支持“一带一路”发展的经济扶持政策和倾斜政策的贯彻,必将极大地改善鄂尔多斯地区的投资环境。我国大力“支持民族地区以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为契机,在口岸建设、基础设施互联互通等方面给予扶持,完善对口支援工作机制,重点向基层特别是农牧区倾斜,结合‘十三五’规划制定,继续编制并实施国家扶持人口较少民族发展规划、兴边富民行动规划、少数民族事业规划。加大支持教育事业优先发展力度,把义务教育和职业教育作为重中之重”。未来,世界经济新的增长中心将形成于“一带一路”,作为我国重要经济腹地的中西部地区的鄂尔多斯也将伴随着“一带一路”的建设,迈向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和民生福祉不断增加的发展进程共建“一带一路”的愿景与行动,将使鄂尔多斯开发发展的能力在“一带一路”的建设当中不断提升,对于内蒙古乃至中国经济在新常态下保持中高速的速度,保持结构的调整来实现全面小康的目标出更大的贡献、发挥更大的作用。

  西部大开发中,鄂尔多斯建立了良好的基础西部大开发15年对“一带一路”的推动和推进建立了比较良好的基础。因为这15年的开发为鄂尔多斯乃至西部经济发展的方方面面,带来了推进“一带一路”的重要基础设施。反过来,“一带一路”的推进对鄂尔多斯乃至西部经济发展来说,也是一个非常重要的过程。因为“一带一路”的五通问题实际上就是促进鄂尔多斯乃至西部进一步提升机会渠道的引擎和动力。在过去的五年里,鄂尔多斯基础设施日臻完善。基础设施建设累计完成投资3378.2亿元,年均增长16%,占固定资产投资的24.2%。截至2015年已开通36条航线,比2010年新增24条,旅客吞吐量达到152万人次,年均增长13.3%。大力推进电力通道建设,新建110千伏输变电线路926.9公里、220千伏输变电线路1105.5公里,开工建设蒙西至天津南、上海庙至山东特高压输电线路。由此鄂尔多斯作为西部地区的经济引擎,必将解除进入国内外大市场的瓶颈与阻力,降低与国内外大市场对接的交易费用,改善投资环境,增强发展机会,为经济社会大发展的全面推进提供条件。从而进一步改善投资环境,增强对国内外客商的吸引力,加快鄂尔多斯地区的大开发与大发展。

    “一带一路”为全面构建经贸合作区为全面更好地发挥联接俄蒙优势提供了机遇“一带一路”的出台和实施,让处于西部地区的鄂尔多斯成为新丝路建设的最前沿,有利于打破过去的旧的体系捆绑,完全推动建立开放型的经济体系有利于鄂尔多斯发挥自有优势,尤其是独特优越的的区位优势,实现自身的发展。“十二五”期间,鄂尔多斯累计新增外商投资企业26家,实际利用外资78亿美元,是2010年的7.2倍,年均增长7%,外商投资为金融、贸易等领域制度创新和开发开放带来新的机遇。出口能力增强。2015年实现进出口总额6.7亿美元,是2010年的1.6倍,年均增长9.3%,其中,出口总额快速增长,年均增长达到11.7%。在这个过程中,内蒙古的鄂尔多斯培育发展了一批新兴战略性产业,建立发展一套与产业结构相适应的高端装备制造和现代服务业等配套支撑体系。“十二五”期间,鄂尔多斯优势资源产业向纵深发展。一大批现代煤化工、清洁能源等重大基础产业项目开工建设,逐步形成了煤电、煤化工及特色载能工业的上下游产业一体化发展格局。“十二五”期间,鄂尔多斯推动装备制造事业大发展依托装备制造、高新技术产业等园区,开展了107个装备制造业项目,投资额约1956.1亿元,占工业投资比重21.5%,总量较“十一五”增长了7.3倍。 鄂尔多斯的进出口贸易呈现出发展势头好、增长快和潜力大等特点。内蒙古推进呼包鄂一体化协同发展,打造以呼包鄂为核心的沿黄河沿交通干线经济带,推动呼包鄂榆城市群开发开放,建设连通中国、中亚、西亚的经济走廊的发展路程中必将加快地区经济的振兴与发展。

    “一带一路”为鄂尔多斯产业和服务贸易提速升级提供了机遇,将推进产业结构更加合理。“十二五”期间,鄂尔多斯的三次产业结构从2010年的2.7:58.7:38.6调整为2015年的2.3:56.8:40.9,其中第二产业比重下降1.9个百分点,第三产业比重上升2.3个百分点。鄂尔多斯累计完成固定资产投资13969.7亿元,比“十一五”增加7913亿元,年均增长15.9%。一是非煤投资比重提高。工业投资中非煤产业累计完成投资7458.9亿元,年均增长26.7%,占工业投资比重由“十一五”70.6%提高到81.9%。二是生产性服务业投资增长快。服务业中,生产性服务业累计完成投资1479.8亿元,年均增长11.5%,占服务业投资比重的33.9%。在这个基础上,加快产业结构调整,大力发展清洁能源产业、现代农牧业、服务业、文化旅游业等优势特色产业,继续推进基础设施建设和新型城镇化进程,加快建设交通、水利、信息、能源、科技、环保等设施。以此推动产业和贸易双提速,让产业与贸易双引擎拉动鄂尔多斯经济持续稳步发展。

    国家从狠抓生态环境入手推进“一带一路”建设,保证国家的生态环境安全,维护中华民族的生命之舟,这就为民族地区经济与社会可持续发展提供了根本保证。“十二五”期间,鄂尔多斯努力转变发展方式,积极推进生态文明先行示范区建设,打造 “天朗气清、自在养生”的旅游城市,人居环境持续改善。植被覆盖率由2010年的35%上升到2015年的75%以上,森林覆盖率由2010年的22.6%上升到2015年的26%以上,极大的改善了自然环境条件,并成功创建全国绿化模范城市、国家森林城市。生态、宜居、和谐已成为鄂尔多斯的一张新名片。旅游业业已成为鄂尔多斯的支柱产业。2015年旅游入境人数达915万人次,是2010年的1.9倍;实现旅游收入254.5亿元,是2010的3.3倍,年均分别增长13.3%和27.3%。鄂尔多斯可以利用国家给予的生态环境整治的机遇,继续大力进行生态环境建设,全面遏制生态环境恶化趋势,实现鄂尔多斯地区自然生态系统良性循环和生态环境的全面改善,实现山川秀美的宏伟目标。这样,彻底摆脱经济与环境的恶性循环,走上可持续发展的道路。

    新丝路战略从“物本”开发转向“人本”开发,大力开发人力资源,是鄂尔多斯人拥有适应市场获得市场竞争能力的机会,可以培育鄂尔多斯的造血功能和自我发展能力,使鄂尔多斯真正成为新丝路开发的主体和受益者。“十二五”以来,鄂尔多斯科技事业加快发展。共争取国家、自治区级科技计划项目170项,其中列入国家“863”计划2项;共申请专利3196项,专利授权2004件;累计研究与试验发展(R&D)经费内部支出174亿元,年均增长8%, R&D经费占GDP比重为0.9%。有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29家,国家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1家,自治区院士专家工作站9家,自治区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12家,自治区级企业研究开发中心22家。新丝路的战略和落脚点是要通过经济开发实现人民的富裕和文明。在经济增长从主要由物质资本日益转向由人力资本决定的情况下,解决鄂尔多斯地区的人口与就业问题,促进人力资源开发,已成为鄂尔多斯地区开发的关键。国家对沿线沿边人力资源的投资,将成为国家开发发展的重点与核心内容。因此,鄂尔多斯必将把投资重点从对物的投资转向对人的投资,从资源开发、能源项目建设转向文教卫;从对资本密集的大项目投资型转向发展劳动密集型产业,创造跟多的就业机会,减少贫困人口;加快知识的获取、传播、吸收、交流与运用,抓住战略开发的“人本”开发机遇,大力开发人力资源,培育鄂尔多斯的自我发展与可持续发展能力。

辽阔和壮丽的鄂尔多斯草原是内蒙古伟大的佳作。成吉思汗选为长眠之所的鄂尔多斯在很早以前就形成了名扬中外的“河套文化”。这片富庶之地又是秦晋文化和草原文华的良好结合。如今深入贯彻落实内蒙古自治区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抓住“一带一路”战略下这一新的重大机遇,全面贯彻内蒙古自治区的战略部署,鄂尔多斯顺势而上,主动作为。

以“丝路精神”为统领,放眼全球,解放思想。紧紧围绕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加快融入和实施共建“一带一路”愿景与行动,以提高基本公共服务水平、改善民生为首要任务,以扶贫攻坚为重点,以教育、就业、产业结构调整、基础设施建设和生态环境保护为着力点,把发展落实到解决区域性共同发展问题、增进民生福祉、促进民族团结上,推动各民族和睦相处、和衷共济、繁荣发展。

  构建现代化的交通物流新枢纽,促进基础设施的互联互通。基础设施互联互通是“一带一路”建设的优先领域。从地理位置看,鄂尔多斯地区在“一带一路”战略中具有重要和独特的区位优势,一是依托经二连浩特口岸的欧亚经贸大通道,内连天津港和京津冀经济区,延伸至长三角、珠三角经济区,外接蒙古国乌兰巴托铁路和俄罗斯欧亚铁路至欧洲腹地,促进鄂尔多斯向蒙古国、俄罗斯开发开放。二是依托京包—包兰—兰新和临河—策克—哈密铁路,参与建设向西经新疆至中亚的经贸大通道,联通中国—中亚—西亚经济走廊,促进鄂尔多斯向西开发开放。三是依托包西铁路,联通规划中的包头经鄂尔多斯至西安至海口铁路,向北联通甘其毛都口岸和满都拉口岸,对接蒙古国新铁路计划,打通至蒙古国南部资源富集区通道,连接海上丝绸之路,贯穿长江经济带,打造新的欧亚经贸大通道,促进鄂尔多斯向北向南开发开放。

    建立全方位对外开放格局,扩大与沿线国家和地区的经贸合作。经贸合作是“一带一路”战略的重点内容,目前,鄂尔多斯形成了煤—油、煤—气、煤—烯烃的高端化工产业链。大力发展非煤产业,变卖煤为卖电、卖油、卖气、卖高端煤化工产品,打造“煤升级”清洁能源产业链以汽车制造为主的装备制造业稳步推进电子信息、太阳能光伏等新兴产业蓄势待发。牵引鄂尔多斯持续发展的“发动机”已经成型。将为鄂尔多斯后续发展提供源源不断的动力。鄂尔多斯通过加快建设清洁能源输出主力基地,打造现代服务业发展板块,实现转型发展,与沿线国家和地区形成宽领域、深层次、高水平、全方位的经贸合作格局。比如,着力解决贸易便利化问题,消除投资和贸易壁垒,构建良好的营商环境。又如,扩大双向投资合作,拓展相互投资领域。按照优势互补、互利共赢的原则,加强在新一代信息技术、新能源、新材料、生物等新兴产业领域的深入合作,推动建立创业投资合作机制。再如,鼓励鄂尔多斯地区有竞争力的企业积极“走出去”参与沿线国家基础设施建设和产业投资,进行跨境经济合作。从而促进产业集群发展,实现区域产业协同融合、资源互补共享的良好发展格局。

    蒙古语“鄂尔多斯”意为“众多宫殿”。草原、蓝天、白云充满了无限的诱惑。风吹草低见牛羊的盛景、甘甜的奶茶、浓烈的美酒,让人深深陶醉。鄂尔多斯的旅游资源和文化底蕴深厚,它在蒙元文化和汉族文化交融发展方面具有很大潜力。“一带一路”战略让鄂尔多斯不仅仅拥有草原和煤矿,鄂尔多斯非常重视旅游产业,做为产业支点,旅游产业发展增速最快。在旅游业发展方面潜力巨大。天然的环境使得这里草绿羊肥;历史上看,在成吉思汗戎马倥偬的一生中,他与鄂尔多斯结下了生死之缘。而且,鄂尔多斯是一个有文化传统的地区,现在需要考虑的就是文化优势怎样发挥出来。做强做大整体文化产业,同它的旅游优势融入“一带一路”的主攻方向。利用优势特色的生态环境和多样性、包容性的文化生态,联合打造具有包容性的、互学互鉴的丝路精神特色的世界精品旅游线路和旅游产品,使“一带一路”旅游线路成为不同文明交流合作的纽带,培育情感共同体。

    加强鄂尔多斯地区与沿线形成产业互补互动的新格局,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一带一路”沿线国家要素禀赋各异,发展水平不一,比较优势差异明显,与鄂尔多斯地区众多产业存在优势互补和互利共赢的合作空间。目前的鄂尔多斯,清洁能源和现代煤化工、装备制造、高新技术产业三大支柱已逐渐形成,以鄂尔多斯高新区为“抓手”的“经济升级版”正在显现形成多元发展、多极支撑产业格局。鄂尔多斯明晰自身的功能定位、产业布局、资源整合等重大事项,积极寻找与沿线国家合作的契合点,促进与沿线国家的上下游产业链和关联产业协同发展,加强能源资源深加工技术、装备与工程服务合作,加大煤炭、油气、金属矿产等传统能源资源勘探开发合作,积极推动水电、核电、风电、太阳能等清洁、可再生能源合作,推进能源资源就地就近加工转化合作,形成能源资源合作上下游一体化产业链。

    坚持推进生态经济、走可持续发展之路。生态文明建设是现代化的重要标志和小康社会的重要内容。生态文明发展是人类社会的大趋势。少数民族都对自然环境怀有敬畏之心,把生态环境放在第一位,注重保护环境。在这一过程中,鄂尔多斯对区域的生态功能、生态系统自然资源进行整体研究、综合分析,稳步推进天然林保护、防沙治沙、天然草原的恢复与建设等各项生态工程的建设,各项建设强调生态环境保护,协调好生态环境与经济发展的关系,结合采用经济、行政和法律手段,促进鄂尔多斯经济社会人口和环境的协调发展。现在的青山绿水。应该是最具竞争力的优势资源,也是发展的资源依托良好的生态环境,打造宜居城市。同时建立完善旅游的要素,还要强化组织保障,加快推进全域化的策划和规划,加大招商引资力度,推进金融与旅游合作。开创生态文明的新时代。鄂尔多斯选择了生态、经济之路。青山绿水就是它最大价值的表现,拥有这个核心价值,永远拥有可以开发生态经济的底蕴。

蓄积高素质科技人力资源,提升发展活力。当今世界,科学技术突飞猛进,知识经济迅速兴起,人才在经济社会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日益突出。“人才是第一生产力”,鄂尔多斯为了更好融入到“一带一路”战略,通过‘一带一路’战略,鄂尔多斯最大程度的发挥自身优势,调整政策,做好招商引资,不断吸引各类人才,为优秀人才提供好的发展平台和保障。重视技术创新驱动,历史上每一次技术革命都为经济社会发展带来巨大的发展机遇,鄂尔多斯的转型发展,只能依靠技术创新驱动。

城镇化是现代化的必由之路,城镇化是中国社会变革的重要环节。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的城镇化水平不断提高,城镇是推动民族地区经济社会科学发展、加快发展的主要引擎。鄂尔多斯作为民族地区,在“一带一路”建设中,正处在新型工业化、新型城镇化双加速的发展时期,更加需要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全会《决定》精神,全面贯彻落实中央城镇化工作会议的部署和要求,争取国家的政策、项目和资金的支持,继续加快城镇化进程。对于鄂尔多斯调整经济结构,发挥资源优势,加快资本积累,扩大内需,合理转移农牧区剩余劳动力,提高区域经济竞争力,缩小城乡差别,推进民族地区跨越发展,实现经济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

 

数据来源:鄂尔多斯市统计局˙鄂尔多斯市统计信息网。

作者:包玉瑞 出生于1964年8月,男,原哲盟科左中旗人。

             高级统计师,锡盟正镶白旗统计局主任科员。

             元上都历史文化研究会理事、副秘书长。  

研究方向:上都文化、察哈尔文化、蒙元文化和锡林郭勒地方学。


上一篇:浅谈地方学、地域文化研究的现状与展望
下一篇:新时代“西天取经”感悟

 相关专题:

·专题1信息无

·专题2信息无
 
  热门文章:
 · 元上都历史文化研究会理事会[85421]
 · 上都路:元朝中央直属行政建[69185]
 · 解读元上都—徐进昌谈上都文[61468]
 · 《蒙古秘史》中的乌珠穆沁地[55465]
 
 相关文章:

·没有相关文章

相关评论:(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相关评论无
发表、查看更多关于该信息的评论 将本信息发给好友 打印本页
 


百年古都 学术研究 上都文化 上都研究 地方学研究 史海钩沉 蒙元风云 上都河文学 研究会 图片欣赏 留言板

版权所有:元上都历史文化研究会    技术支持:巴雅尔图
地址:内蒙古锡林浩特市锡林大街锡林郭勒文化园    电子信箱:xjc1948@126.com
蒙ICP备2021001026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