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上都历史文化研究会官网 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联系我们
 
| 首 页
| 百年古都 | 学术研究 | 上都文化 | 上都研究 | 地方学研究 | 史海钩沉 | 蒙元风云 | 上都河文学 | 研究会 | 图片欣赏 |
留言板 |

谢谢诸位先生/女士长期以来对上都文化研究的殷切关注和大力支持!"元上都文化"网((元上都历史文化研究会官网)历经十余载三次改版,不知我们的努力是否达到了应有的效果?愿在文化研究和人类文明探讨的道路上永远有你们同行!元上都历史文化研究会2003年成立起,2004创办"元上都文化网"以来,坚守专心元代历史文化研究初衷,锲而不舍,孜孜以求,竭心尽力,探寻上都文化-游牧文明和锡林郭勒文化,希冀于弘扬中华文化史元代文明的篇章。以地域文化和地方学研究成果助推于人类文明的追索,为中华复兴的精神构建奉献绵薄之力。联系我们或评论网站文章 ,留言, 请发至邮箱 : sdwhyj_2004@126 com

         栏目导航 网站首页>>上都河文学>>草原新歌
  共有 2376 位读者读过此文   字体颜色:   【字体:放大 正常 缩小】    
【双击鼠标左键自动滚屏】【图片上滚动鼠标滚轮变焦图片】    
 

读楚石《驾幸白塔寺二首》

  发表日期:2015年5月2日      作者:张建民     【编辑录入:admin

亭亭黄伞彩云端,
只许垂帘夹道观。
千步廊深罗宝马,
九重乐奏拥仪鸾。
直将白塔为天树,
何待金人捧露盘。
殿户尽开铃铎响,
高烧薰陆报旃檀。

卧听檐鸣宿雨垂,
行看驾动晓云披。
堂中盛设千僧饭,
殿下宽容五丈旗。
日角分明何敢视,
天华新好不教萎。
须臾唤仗还金阙,
更奏萧韶待凤仪。
仪鸾:(1).指 仪鸾殿 。《唐会要·祥瑞上》:“ 隋炀帝 好闻祥瑞,尝有野雀集於殿上……奏为鸾, 炀帝 不究直虚,即以为瑞,仍名此殿为 仪鸾 。”(2).官署名。 五代 梁 称仪鸾院,置仪鸾院使,掌卤簿仪仗。 宋 称仪鸾司,属卫尉寺,掌管祀郊庙、出巡、宴会等所用帐幕。
《金人捧露盘》,词牌名,金词注“越调”。又名《铜人捧露盘引》、《上西平》、《西平曲》、《上平南》。
“铃铎”,乐器名;也叫做“手铎”、“手铃”、“宝铎”、“风铎”、“檐铎”。——这些“铃铎”,各为“铃”的一种,都是用“金、铜、铁”等金属所制造的。
薰陆:香料名。即乳香。 南朝 梁 陶弘景 《冥通记》卷一:“须臾气绝,时用香鑪烧一片薰陆如貍豆,大烟犹未息,计此正当半食顷耳。”《新五代史·闽世家·王继鹏》:“日焚龙脑、薰陆诸香数斤,作乐于台下,昼夜不辍。” 宋 沈括 《梦溪笔谈·药议》:“薰陆,即乳香也,以其滴下如乳头者,谓之乳头香。”参见“乳香”。
旃檀。又名檀香白檀,是一种古老而又神秘的珍稀树种,收藏价值极高。檀香木香味醇和,历久弥香,素有“香料之王”之美誉。
        白塔寺是妙应寺的俗称,位于中国北京市西城区阜成门内大街171号,是一座藏传佛教格鲁派寺院。该寺始建于元朝,初名“大圣寿万安寺”,寺内建于元朝的白塔是中国现存年代最早、规模最大的喇嘛塔。
辽朝时,妙应寺所处地区位于辽南京城的北郊,早在辽朝
寿昌
二年(1096年)便建造过一座佛塔,供奉佛舍利以及香塔、佛经等佛教圣物,后来毁于战火。至元八年(1271年),忽必烈敕令在辽塔遗址的基础上重新建造一座喇嘛塔。于是在当时入仕元朝的尼泊尔匠师阿尼哥主持下,经过八年的设计和施工,到至元十六年(1279年)终于建成了白塔,并随即迎请佛舍利入藏塔中。
1279年,忽必烈又下令以塔为中心兴建一座“大圣寿万安寺”。史书称,这座寺庙范围根据从塔顶处射出的弓箭的射程决定的,面积达16万平方米。然而根据当时街道和周围建筑物位置的推定,当时的白塔寺和今日白塔寺南北向的范围是基本相同的。作为当时营建元大都城的一项重要工程,寺院在至元二十五年(1288年)落成,因位于大都城西,所以又称作“西苑”。从此开始,这里便成为元朝的皇家寺院,也是百官习仪和译印蒙文、维吾尔文佛经之处。
忽必烈去世后,白塔两侧曾建神御殿(影堂)以供祭拜。元成宗时,寺内香火极为旺盛,在元贞元年(1295年)由皇帝亲自主持的一场“国祭日”佛事活动中,参加者竟达七万之众,堪称是白塔寺发展的最鼎盛时期。但是至正二十八年(1368年)的一场特大雷火,烧毁了寺院所有的殿堂,唯有白塔幸免于难。
宣德八年(1433年),明宣宗敕命维修了白塔。天顺元年(1457年),寺庙也进行重建,建成后命名为“妙应寺”,但面积只有1.3万平方米,范围也仅为元
代所建佛寺的中部狭长地带。明
民国时期,寺院又进行过多次维修,康熙帝乾隆帝都有御笔亲题的重修碑文。1900年,八国联军攻占北京,曾冲入妙应寺将法器、供器等席卷而去。清代中后期,僧人们将配殿和空地出租,并逐渐演变为北京城的著名庙会之一,每到逢年过节,这里就热闹非凡,以至在北京民间形成了“八月八,走白塔”的习俗。
1966年文化大革命开始后,寺内喇嘛被遣散,大门和钟鼓楼都被拆除改建为商场,寺内的其他地方也被机关单位占用,大量文物遗失或被损毁。直到1997年,北京市政府提出“打开山门,亮出白塔”的口号后,才拆除商场,重修了山门和寺内建筑。1998年,妙应寺终于重新开放。
《楚石北游诗》《初入经筵,呈诸友三首并序》序中有“诏改五花观为寿安寺”之语,当时元英宗即位三年,他下诏由赵孟頫,邓文原在全国遴选三百名善于书法的僧人到大都北京用泥金缮写大藏经。通过楚石的序言似乎印证了佛道两教在元朝不同时期互相争宠的过程。忽必烈建造寿安寺时,应该是佛教受宠的,在英宗即位前应该有过一段道教受宠的时期。因为“诏改五花观为寿安寺”之语,说明寿安寺曾被改为道观,后来英宗即位又改了过来。在楚石写《驾幸白塔寺二首》时,驾幸白塔寺的已经不是死于南坡之变的英宗皇帝而是泰定帝孛儿只斤·甘麻剌(1263年—1302年2月8日),元世祖忽必烈太子真金长子、元泰定帝孛儿只斤·也孙铁木儿之父。1323年元英宗南坡之变中被刺杀,甘麻剌的儿子也孙铁木儿登基称帝,是为元泰定帝。1324年,元泰定帝追尊其父亲甘麻剌为皇帝。楚石北游大都的这一年,不可为变化不大,几天之内就经历了改朝换代的巨变,有史为证,有诗为证。楚石到了大都惊闻英宗驾崩,因此有《八月四日宫车晏驾二首》。

上一篇:梦中的草原(组诗)
下一篇:草原放歌

 相关专题:

·专题1信息无

·专题2信息无
 
  热门文章:
 · 元上都历史文化研究会理事会[85469]
 · 上都路:元朝中央直属行政建[69279]
 · 解读元上都—徐进昌谈上都文[61476]
 · 《蒙古秘史》中的乌珠穆沁地[55505]
 
 相关文章:

·没有相关文章

相关评论:(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相关评论无
发表、查看更多关于该信息的评论 将本信息发给好友 打印本页
 


百年古都 学术研究 上都文化 上都研究 地方学研究 史海钩沉 蒙元风云 上都河文学 研究会 图片欣赏 留言板

版权所有:元上都历史文化研究会    技术支持:巴雅尔图
地址:内蒙古锡林浩特市锡林大街锡林郭勒文化园    电子信箱:xjc1948@126.com
蒙ICP备2021001026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