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上都历史文化研究会官网 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联系我们
 
| 首 页
| 百年古都 | 学术研究 | 上都文化 | 上都研究 | 地方学研究 | 史海钩沉 | 蒙元风云 | 上都河文学 | 研究会 | 图片欣赏 |
留言板 |

谢谢诸位先生/女士长期以来对上都文化研究的殷切关注和大力支持!"元上都文化"网((元上都历史文化研究会官网)历经十余载三次改版,不知我们的努力是否达到了应有的效果?愿在文化研究和人类文明探讨的道路上永远有你们同行!元上都历史文化研究会2003年成立起,2004创办"元上都文化网"以来,坚守专心元代历史文化研究初衷,锲而不舍,孜孜以求,竭心尽力,探寻上都文化-游牧文明和锡林郭勒文化,希冀于弘扬中华文化史元代文明的篇章。以地域文化和地方学研究成果助推于人类文明的追索,为中华复兴的精神构建奉献绵薄之力。联系我们或评论网站文章 ,留言, 请发至邮箱 : sdwhyj_2004@126 com

         栏目导航 网站首页>>史海钩沉>>史海纵横
  共有 8542 位读者读过此文   字体颜色:   【字体:放大 正常 缩小】    
【双击鼠标左键自动滚屏】【图片上滚动鼠标滚轮变焦图片】    
 

“元时回回遍天下”之说

  发表日期:2015年2月8日      作者:李 守 华     【编辑录入:admin

 

                   

 

【内容摘要】蒙元王朝时期,蒙古军队几次西征,掠回大批西域的回回人 ,东迁到中国定居;大批沿着“丝绸之路”来中国进行通商贸易得西域胡商们,逐渐定居全国各地;东西方文化的交流,回回人遍布各地;这些促成了新的民族—回族的形成 。蒙元王朝对回族的政策,用其所长,为朝廷服务。回族中杰出人物对元朝作出的重要贡献;由此出现了“元时回回遍天下”的局面。 

【关键词】 蒙军西征 回回东迁 “丝绸之路” 商旅来华 回族形成 杰出人物 所作贡献  

在《明史·西域传》一书中曾有“元时回回遍天下”的说法。主要体现在:一是在蒙元时代,随着蒙古军队的六次西征,掠回了许多西域各国信仰伊斯兰教穆斯林人员,居留在中国各地;二是沿着“丝绸之路”来中国通商贸易的西域各国的胡商蕃客,长期在中国经商生活;三是随着东西方文化交流的加强,从西域来的回回人已遍布中国各地,由此摧生了中国一个新的民族—回族的形成。

本文就蒙元时代回族的形成、蒙元王朝对回族的政策,以及回族中杰出人物对蒙元王朝所作出的贡献等,将收集到的资料整理编撰,供大家参考。

十三世纪中叶,成吉思汗及其子孙,率领蒙古军队曾六次西征,先后征服了葱岭以西,黑海以东的中亚和西亚各国信仰伊斯兰教的民族。这些被征服的民族中有阿拉伯人、波斯人、畏兀儿人、回回人、钦察人、康里人及其他一些民族。蒙古军队占领这些地方后,俘获了大量的信仰伊斯兰教的工匠、军人、商人、知识分子等,他们就把这些能工巧匠带了回来,为朝廷服务,同时也促进了中国的手工业发展。

 蒙古军队西征后,使西夏一带惨遭兵燹,出现一派经济萧条、人口稀少的状况,所以, 蒙古军队在东归时,将从陆地经新疆征调来的“西域亲军”中的“回回军”“及从中亚掠夺回来的其他人口一并留在了宁夏一带。” 这样,在一定程度上摧生了中国新的民族—回族的形成。

远在西汉时代,我国就开辟了通往西域各国的“丝绸之路”。当时东西方贸易十分兴盛,有许多从阿拉伯、波斯等国的商人来到中国经商。据说回回人的祖先就是沿着这条“丝绸之路”来中国通商贸易的胡商蕃客。他们一般多数是冬去春来,后来,这些人迁徙到中国的内地或边疆,有的经商,有的为官,还有的去守边屯田。这些信仰伊斯兰教的穆斯林人久居中国各地,与其他民族生活在一起。他们中有的和汉族通婚,相互融合。由于长期在中国生活,逐渐适应了当地的生活环境,有了与其他民族共同的生活习惯和心里特征,逐渐淡化了原来的民族特点。但这些穆斯林们在宗教信仰方面仍然保持着原来的宗教信仰—伊斯兰教,他们遵守着严格的伊斯兰教规。久而久之,在我国形成了一个新的民族—回族。

 元朝建立后,东西方的文化交流非常发达活跃,从西域来中国的穆斯林人口总数都大大超过了唐宋时代 。 回回人在东西方文化的交流中起到重要作用。中国人发明的罗盘、火药、印刷术等传到了西域、阿拉伯和欧洲,而阿拉伯人带来了西方世界的先进文化和科学技术,极大地丰富和发展了中华文化宝库。当时传入中国的有阿拉伯的天文学、数学、医学等知识,带来了如托勒密的《天文学大成》、欧几里德的《几何原本》等的天文、数学书籍。东西方文化的交流也促成了回族形成。

回族在历史上曾被称为胡商、大食人、色目人、蕃客、回回、回民等,其中“回回”一词使用得较长。有的学者认为,“回回”一词应来自伊斯兰教俗称“回回教”的称谓,也有的说“回回“一词是“回鹘”、“回纥”的又一中文异写。当时,人们把西域各地来中国的穆斯林通称为“回回人”。据说,回族的“回”字,是沿用了伊斯兰教在中国的旧称”回回教“ 中的回字。回字“大口里边有小口”,该字意在告诫人们要言行一致。这与伊斯兰教的信仰—“口舌承认,心里诚信(穆斯林穆罕默德奉真主安拉之命的宣教)”是一致的。回族在中国使用汉语和阿拉伯语。主要民族成分是以中东来的的阿拉伯人、波斯人为主,包括一些来自西域的其他民族。从以上回族的演变和形成过程来看,回族是由外来民族逐渐融入到中国社会的,是一个本土民族吸收外来民族的过程。

窝阔台汗时代,公元1236年,回回人被编入户籍,从蕃客”转变为“回回户”,从此回族有了中国国籍,正式成为中华民族的成员之一。

元朝统一中国后,元王朝推行民族歧视政策,把全国各民族分为四等人:蒙古人为一等人,色目人(包括畏兀儿、回回、钦察、康里人)为二等人,汉人(在北方的汉族)为三等人,南人(原南宋统治下的汉族)为四等人。元政府在对回族的政策上,回回人的政治待遇仅次于蒙古人。在元朝,回回人多掌管财赋贸易,也是军队的重要组成部分。

元世祖忽必烈实行了“胡汉分治”的政策,在汉地“实行文治”,推行“以汉法治汉地”的策略。对各民族人员,“任人唯才”,分类使用,为朝廷效力。所以当时有许多阿拉伯人、波斯人与回回人都被朝廷所重用,被补充到各地任职。如中统元年(1260年)忽必烈在任命的十路宣使中,就有2名回回人 。中统二年(1261年),调整的中书省15名长官中,有1名回回人;至元二年(1262年)忽必烈宣布,各路宣抚使中“以蒙古人充达鲁花赤、汉人充总管、回回人充同知,永为官制”(《元史·世祖本纪》)。

由于回回人善于经商理财,又擅长手工业制作,所以,元朝时多用其主管财税贸易,同时,元朝军队中有“回回炮手军匠”军种,属元朝军队的重要组成部分。

宗教上,从成吉思汗到元朝历代皇帝都坚持了“宗教信仰自由”和“兼容并包、信仰自由”的政策,对回族信仰的伊斯兰教给与支持和保护。由于伊斯兰教在各地的广泛传播,一定程度上也促进了回族的形成。据历史记载,上都城建有“回回寺”,供回族进行宗教活动。朝廷还拨款修建清真寺,如“ 泰定元年六月癸亥,作礼拜寺于上都及大同路,给钞四万锭。(《元史》卷29《泰定帝纪》)

  文化教育方面,元朝在大都和上都都设立了“国子学、蒙古国子学、回回国子官学,培养蒙古族、汉族、色目人(包括回族)等各族人才。”

    元世祖忽必烈在任命官员上,大胆任用回族政治家赛典赤·瞻思丁为云南行省平章政事(行政长官)。赛典赤·瞻思丁主政云南行省时“设署置官,安定社会,发展经济,繁荣文化,滇地大治。”“并且”劝募农耕,兴修水利,开采矿产,繁荣工贸,云南之人由是益富庶。”(《元史·张立道传》)为云南的治理作出重要贡献。

文学艺术方面,著名元代回族诗人、画家、书法家高克恭(12481310年),祖籍回鹘(今新疆),官至元朝刑部尚书。他在诗词方面有很高的造诣,诗风有“神超韵胜”之评价,别有一派奇秀之气,在诗词数量上仅次于著名诗人马祖常。他还精通书法,成就很高。他在绘画艺术上,善于画山水、墨竹和以林峦烟景而著名。当时人们把他的作品与著名的书法家、画家赵孟頫、商琦、李相提并论,历史上称为元代书画四大名家。

蒙哥汗时,曾授命回族天文学家扎马剌丁在上都城筹建天文台。

至元八年(1271年),元朝政府为了发展天文学,在上都城设立了“上都司天台(又称‘回回天文台’或‘北司天文台’)”。元世祖忽必烈任命扎马剌丁为提点,管理回回司天监,掌管回回历法。扎马剌丁在上都编纂了《万年历》历法书,还根据阿拉伯天文仪器的原理和结构,亲自研制了“咱秃哈剌吉(浑天仪)和方位仪、斜传仪、平纬仪、天球仪、地球仪、观象仪等七件天文仪器,通称为“西域仪象”。其研制的“著来亦阿子为早期的地球仪,其器“以木为圆球,七分为水,其色绿,三分为土地,其色白,画江河湖海,脉络贯穿于其中。画作小方井,以计幅员之广袤,道里之远近。”(《元史·天文志》)这些仪器被安置在“上都天文台”上,还把一些阿拉伯天文数学书籍也收藏在那里。

元朝设立了回回天文历法机构,一大批回族天文学家在那里从事回回天文学的研究。这一机构一直存在到明朝270年间,基本上与汉族的天文历法机构并存,仍由回族天文学家进行回回历法的编写。

回族科学家瞻思(12111279年),精通天文、地理、水利、数学,著作甚多,以博学多识著称于世。他根据宋金朝治理黄河的经验和著作,重新编定了《河防通议》一书,此外,还著有《镇阳风土记》、《续东阳志》、《西国图经》等地理著作。

还有,回族科学家迹黑迭儿丁参与了大都的城市设计工程;阿老瓦丁·亦黑马因制造“回回炮”作出了贡献。

回回医学有独特的疗效而备受人们欢迎。在上都和大都都设有回回医药局,回族医学家萨德弥实,完成了《瑞竹堂经验方》的医学专著。

随着历史的变迁,几百年来,回族在中华各地不断地繁衍生息,回族已是全国56个民族中重要成员。全国回族人口已近千万,主要集中在宁夏回族自治区,同时也遍布全国各地,如今真正出现了“回族遍天下”的状况。

                        2014年4月9

【参考文献】

1、《草原文化对中华的历史贡献》,潘照东著;

2、《元上都研究资料选编》,叶新民、齐木德道尔吉著;


上一篇:宝木巴王国——古代蒙古族理想的 世外桃源
下一篇:《黄金史纲》的作者是萨冈彻辰

 相关专题:

·专题1信息无

·专题2信息无
 
  热门文章:
 · 元上都历史文化研究会理事会[84874]
 · 上都路:元朝中央直属行政建[67978]
 · 解读元上都—徐进昌谈上都文[61294]
 · 《蒙古秘史》中的乌珠穆沁地[54797]
 
 相关文章:

·没有相关文章

相关评论:(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相关评论无
发表、查看更多关于该信息的评论 将本信息发给好友 打印本页
 


百年古都 学术研究 上都文化 上都研究 地方学研究 史海钩沉 蒙元风云 上都河文学 研究会 图片欣赏 留言板

版权所有:元上都历史文化研究会    技术支持:巴雅尔图
地址:内蒙古锡林浩特市锡林大街锡林郭勒文化园    电子信箱:xjc1948@126.com
蒙ICP备2021001026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