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上都历史文化研究会官网 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联系我们
 
| 首 页
| 百年古都 | 学术研究 | 上都文化 | 上都研究 | 地方学研究 | 史海钩沉 | 蒙元风云 | 上都河文学 | 研究会 | 图片欣赏 |
留言板 |

谢谢诸位先生/女士长期以来对上都文化研究的殷切关注和大力支持!"元上都文化"网((元上都历史文化研究会官网)历经十余载三次改版,不知我们的努力是否达到了应有的效果?愿在文化研究和人类文明探讨的道路上永远有你们同行!元上都历史文化研究会2003年成立起,2004创办"元上都文化网"以来,坚守专心元代历史文化研究初衷,锲而不舍,孜孜以求,竭心尽力,探寻上都文化-游牧文明和锡林郭勒文化,希冀于弘扬中华文化史元代文明的篇章。以地域文化和地方学研究成果助推于人类文明的追索,为中华复兴的精神构建奉献绵薄之力。联系我们或评论网站文章 ,留言, 请发至邮箱 : sdwhyj_2004@126 com

         栏目导航 网站首页>>学术研究>>今日点评
  共有 8273 位读者读过此文   字体颜色:   【字体:放大 正常 缩小】    
【双击鼠标左键自动滚屏】【图片上滚动鼠标滚轮变焦图片】    
 

元上都研究成果累累

  发表日期:2013年10月1日      作者:上都星光     【编辑录入:admin

 

                                

元上都历史文化研究会迎来了自己的十岁生日,十年的成长有了初步的根基。2012,上都遗址申报世界文化遗产获得通过,内蒙古有了首项世界文化遗产。2012汇集了上都文化研究的初步成果,出版了《解读上都——徐进昌谈上都文化》,完整地提出并论述了有关上都文化、蒙元文化、锡林郭勒文化、滦河文化和区域文化与地方学建设的学术课题。2012,是上都遗址和上都文化研究的收获之年。中国地方学研究联席会《地方学信息》和《内蒙古晨报》“悦读”、《锡林郭勒日报》“文化”专版等大量报道了元研会的学术研究成果。

学术研究成果引起国家和地方科研机构与媒体关注

   徐进昌论文《滦河文化的概念、文化价值和打造地域文化的意义》首先多伦文化建设座谈会宣讲,接着在“元上都文化网”发表。《锡林郭勒日报》27“文化”专版103期登载。论文首提滦河文化的概念。概括为: “滦河文化,指以多伦地区为中心的精神文明积淀和文明传承,涉及滦河流域文明发展的历史与当今的文明成果的结晶。体现了历史和今天滦河流域的精神文明的发展和独具特色的文学、艺术、建筑、商贸、宗教等方面的品位与格调。

滦河文化显著的特点是积淀了塞北游牧民族的成长和发展,彰显了草原和中原在经济、商贸、宗教、文艺等多领域多层面的深入交汇与融合。滦河身旁的滦京(开平)和北京(北平)成为中华民族的政治、文化中心,影响深远。

滦河文化中游牧文明与商业文明交汇,区域文化与中华文化相融,多元共荣,和谐发展。北方诸多游牧民族长期培育和发展了这里的文化,汉代李陵台见证了历史,辽代、金代有梳妆楼为证,元代成为中华京城所在,清代为北方各方势力会盟之所和北方宗教中心,民国为晋商拓展兴盛之地,历史蕴涵非常丰富。”

论文指出:“多伦为代表的锡林郭勒南部,沉积于历史上文化结晶可以数出许多。东凉亭、汇宗寺、山西会馆、南屏山、上都遗址、李陵台驿、紫城、梳妆台、国王衙门遗址,等等,都在向我们诉说着。忽必烈、康熙、章嘉、刘秉中、吉鸿昌等代表的蒙元文化、游牧文化、会盟文化、宗教文化、晋商文化、塞外文化等等都生长在锡林郭勒南京北的这片沃土,哪一个方面都有它的独到之处,而把它们笼在一起,找个最从容大气又富丽深远的名字,富有弹性又内涵极其丰富,该数“滦河文化”命之,方为妥当。”

《求是》杂志社研究所日前致函元上都历史文化研究会徐进昌理事长商讨在所办网站www.xszwz.com发表徐进昌论文《滦河文化的概念、文化价值和对打造地域文化的意义》并编入《秋实论丛》。

    元上都文化网622发表了包玉瑞《略说元代纸币对中国和世界的影响》的学术论文,对元代实行纸币的历史价值作了揭示。

   元朝的纸币流通主要经历了中统钞、至元钞、至正钞三个时期.这三个时期中币值最稳定的是中统钞,流通时间最长的是至元钞,前后超过了36年。元代(12061368)纸钞制度,是元代统治者在认真总结纸钞流通三百年的经验教训基础上推行的。它是一种相当完善的纯纸钞流通体制。这种体制,废除了我国传统的以铜钱(含铁钱)为主的价值尺度,开创了以白银为后备金的纸钞本位制度,实行纸钞不兑换的流通体制。

元代运用货币手段达到统一全国经济、发展内、外贸的这样一个史实。

元上都文化812发布 徐进昌的学术论文《关于地域文化研究与地方学建设的思考》819《锡林郭勒日报》文化专版113期刊登。之后,又由中国地方学研究联席会会刊《地方学研究信息》和《鄂尔多斯学研究》登载。论文是对十年来地域文化和地方学建设探索的回顾。这门新兴的学科在国内外都属于起步阶段。论文认为作为一个成长中的新学科需要科学地界定和不断地探寻与完善。

不同民族、不同区域的地域文化研究和地方学建设,是一个国家大文化建设的分支,也是一个国家大文化建设的基石。地域文化研究与地方学建设是近十年来社科人文领域一件突出的大事。元上都历史文化研究会成立的十年正是见证了区域文化和地方学建设发展成长的十年。

地域文化和地方学研究作为一门新兴的学科,正在引起各界人士越来越多的广泛关注。论文对地方学概念作出了自己的表述:地方学是研究地区历史文化、人文活动、生态环境为对象的科际综合学问,是一个跨越自然科学和人文科学的综合性学科。地方学把地区作为一个固定的范围进行具体研究,以探索地区演变的过程,并预测未来发展的趋势。地域文化是地方学建设的重要部分。地域文化表现为地域性的文化现象,是通过特定地域的人们在继承和发展中创造的。

地域文化是对特定地域空间内的生态环境、经济方式、社会结构、文化传统的诸方面进行综合研究的学问。地方学各个研究领域一般都应具有地域文化的独特视角,而地域文化研究应在地方学学科的思维框架和理论指导下进行,以增强其系统性、综合性和科学性。地方学视野下的地域文化研究与一般的文化专题研究不同,它的显著特点是既关注当下地域文化的形态,也关注地域文化传统,重视地域文化性格和地域文化精神的研究。

   第二届元上都遗址与文化研讨会915在锡林浩特召开。区内外有关专家学者四十余人与会,大会交流论文蒙、汉文共32篇。元研会理事长徐进昌和理事焦福宝、明珠尔与会,有徐进昌的《锡林郭勒文化的立论与思考》和铁木尔·明珠尔的《对苏勒德概念的解释》等三篇论文作为大会交流论文。

元上都文化网1222 为纪念元上都历史文化研究会理事兼秘书长齐斯秦巴托选发了他的一组遗作。他在论文《元上都学之研究对象》中说:“由于元上都是终元一世的首都,所以元上都研究首先应该涉及元朝一代全国的政治、军事、文化、经济、科学、教育、民族、宗教等方方面面的事。”“上都是一个文化标识。我们元上都历史文化研究会已经申办了“上都文化”商标。”
   
“元上都是蒙古人学习中原汉文化,实行汉法的基地,这要从1211年成吉思帝到此地和后占领北京地区说起,这样才能科学地解释出成吉思之孙忽必烈为什么建元朝、为什么能够建成元朝、为什么以上都、大都为国都、为什么最后能够统一中国等众多问题。也就是说,其祖父成吉思帝早已打下了建筑上都的坚实的基础,蒙古人建立元朝是历史的必然。”
   
元上都的文化含义在于它不但有浓厚的草原游牧民族文化,更在于它“北方草原文化与中原农业文化的结合点”上。

“元上都研究的实质就是蒙元文化,与其它学术之区别在于,它又包括了当代蒙古文化,是一门另类的蒙古学。这个问题,我思索了整整九年之久,最后的结论为元上都是世界蒙古文化中心。在外国人的眼里,上都是中国的代名词,是名符其实的世界文化遗产。(2003——2011九年思考)”这是齐巴托先生20111121遗作。

我们选发一组齐巴托的作品,也是他人生的最后写给“元上都文化”网的论著。齐巴托先生作为元上都历史文化研究会的理事兼秘书长,为上都遗址和上都文化研究作出了积极的重大的努力。故人已经别去,愿他在另一个世界一切安好!以此表达对齐巴托先生的哀悼和纪念。

上都遗址申报世界文化遗产成功

历经16年,在地方政府正确领导下,各界人士大力推动,富有深厚世界文化底蕴的上都遗址终于在联合国相关会议讨论通过。元上都历史文化研究会竭诚研究和宣传上都遗址蕴涵的历史文化意义,尽了绵薄之力,申遗成功,深感幸慰。

2005年研究会发出倡议书——《汇集各界的力量强化上都遗址申报“世遗”和元上都历史文化研究》。2006年提出并推动《元上都、元大都、元中都三地文化遗产联合研究、开发和申报的设想》。2007年在九省区专家学者“元大都建城740周年学术研讨会”上提议并通过了《关于加强元上都历史文化研究的倡议书》。2008年出版《上都文化研究》(蒙)专著,2009年出版发行《上都文化研究》汉文专著。2012年出版发行《解读上都——徐进昌谈上都文化》学术专著。

编辑《上都文化研究》学术报10期。在区内外报刊发表上都文化研究相关论文和完成相关课题研究论著二百多篇。参加上都文化研究、蒙元文化研究相关区内外和国际学术研讨会16次。

上都遗址与上都文化研究开始了新的阶段,元上都历史文化研究会正在不懈的努力。

北京时间6292223,当地时间1823分,在俄罗斯圣彼得堡冬宫会议中心斯莫尔尼宫召开的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遗产委员会第36届世界遗产大会上,上都遗址提名项目获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遗产委员会审议通过,成为了我国第42处世界遗产,也实现了锡林郭勒和内蒙古地区世界遗产零的突破。

在俄罗斯圣彼得堡举行的第36届世界遗产大会29号讨论并批准将中国元上都遗址列入《世界遗产名录》。世界遗产委员会认为,上都遗址作为草原都城遗址,充分展示了文化融合的特点,同时满足遗产真实性和完整性要求。

世界遗产委员会主席米特罗法诺娃指出,世界遗产地具有突出普遍价值,是基于当地的价值观和实践尤其是对当地遗址的保护成果。

世界遗产中心的专业委员会国际古迹遗址理事会曾对元上都遗址进行了评价,指出元上都遗址是一个以亚洲北方游牧与农耕两大文明之间的融合、碰撞和相互吸收为特征的草原都城遗址。

元上都遗址的位置和环境显示出来自于蒙古族和汉族两者在价值观及生活方式上的共同影响。城市遗址展现了两个民族结合的城市规划模式。通过蒙古族和汉族在思想上和制度上的融合,元朝才得以将它的统治扩展到当时已知世界的极大一部分范围。元上都遗址是一个包含了不同民族团体的融合型城市规划的独特范例。

《锡林郭勒日报》630刊发记者格根哈斯 实习记者艾丽思就上都遗址申遗成功的专访文章:《闪烁文化之光的遗迹——访问元上都历史文化研究会理事长徐进昌》。上都遗址代表的中华文化是人类文明的共同财富。我们有责任解读它,领悟它,借助历史的光辉,推进现代文明的发展!申遗成功不是上都文化研究的结束,而是一个新的开始。

编著新的学术专著

 纪念元上都历史文化研究会成立十周年暨上都遗址“申遗”成功《解读上都——徐进昌谈上都文化》由内蒙古科学技术出版社正式出版:ISBN978-7-5380-2191-2 中国版本图书馆 CIP数据核字(2012)第211281号。全书28万字,分五个部分。其一,汇集了对上都原状的记录、描述、追索。其二,是对元代政治、文化氛围与上都文化的价值和特点的探寻、阐释。其三,是成吉思汗对文化的关注与建树。其四,是对锡林郭勒文明和地域文化的探寻。其五,是上都文化研究的传播和影响。

 这是一部开创性的学术研究成果集,揭开了上都文化研究的大幕。从历史的高度探寻上都 从文化的视角解读滦京 本土学人把握世界性课题,是文化上都的开篇力作。在此之前只有人提“元上都”,而没有人提“上都文化”。八年间,上都文化的学科体系由最初提出到不断地得到阐释、拓展和延伸,逐步在学术界确立了一定的地位和影响。论文集完整地提出并阐述了上都文化、锡林郭勒文化、蒙元文化、滦河文化和区域文化与地方学建设相关的学术课题,作了多方面的开拓性的研究和论述。

这部文集展现了对元代时期中华历史文化的探寻。通过对元代京城——上都的解读,参悟,求索,探寻了十三、十四世纪中华文化创造的辉煌。元代百年的中华文化不是一个一般的时期,而是一个多民族共为一体、多元文化交汇共荣,一个独具特色的上都文化呈现了生机盎然的魅力。

       上都文化融会草原游牧文明和中原农耕文明,兼容中华多民族的文化,吸纳西域文明的成果,多元共荣,充满了生机和活力,是中华文明史的独具特色的灿烂辉煌的一页。

《锡林郭勒日报》628“文化”专版108期刊登金峰教授为《解读上都——徐进昌谈上都文化》写的序言。作为内蒙古文史馆馆员、内蒙古史学会名誉主席、原内蒙古师范大学和内蒙古大学蒙古文化研究所所长,金峰教授对《解读上都——徐进昌谈上都文化》一书学术上的评价和肯定在区内外史学界和蒙古学界有相当的地位和影响。序言指出:“徐进昌和他带领的元上都历史文化研究会以上都遗址和上都文化研究为宗旨,作了大量开拓性的工作。上都遗址,这个拥抱着人类文明的废墟,是中华民族百年文明的见证。徐进昌先生致力于揭示上都文明,开创了上都文化和锡林郭勒地域文化学术研究的基础框架,为弘扬优秀的传统文化和建立科学的地方学体系作出了积极的贡献。

   大元“开平”,历经历史沧桑,已经成为废墟。阐述它的文化意义和历史价值是功德无量的好事。上都文化、锡林郭勒文化和滦河文化的提出,对于丰富中华文化的内涵和地区文化建设,都有深远的意义。中华文化体系近年来分为黄河文化、海洋文化和草原文化。草原文化的研究刚刚起步,上都文化的提出和深入的阐述,正是对中华大文化深入全面研讨的需要。《解读上都——徐进昌谈上都文化》正是在中华文化大繁荣、大发展的大前提下文化研究的积极成果。

  文集中的多篇文章都有开创性的见解,在学术研究中是难能可贵的。”

论文集《解读上都——徐进昌谈上都文化》1030首发式盟委委员宣传部长包丽玲、盟委巡视员田学臣、宣传部副部长文联主席季华出席并讲话《锡林郭勒日报》111头版刊发记者锡林塔娜报道《解读上都——徐进昌谈上都文化》首发式:《论文集解读上都首发式举行》。认为论文集“展现了对元王朝时期中华历史文化的探寻。”

十年来,元上都历史文化研究会坚守在上都遗址和上都文化的研究工作。元上都历史文化研究会提出并阐述了“上都文化”和“上都文化学”,提出了“锡林郭勒文化”和“滦河文化”地域文化研究课题,注册并使用了“上都文化”商标,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元上都遗址已经列入世界文化遗产,是内蒙古自治区唯一的一个世界文化遗产项目。上都遗址有着广泛深厚的世界影响,上都文化是中华文明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上都文化研究是锡盟一项长期的文化工程。应该进一步得到广泛深入的研究和弘扬。

   王钟1120新作《新枝拔节的声音——《解读上都——徐进昌谈上都文化》阅读札记》在元上都文化网发表。1214该文在《内蒙古晨报》刊登。作者王钟先生内蒙古新闻出版局审读处资深人士。作为业内人士,多年来一直关注上都遗址和上都文化研究并有缜密观察与睿智发现!曾评论《上都文化研究》写下《废都新考 昭示文明》。《新枝拔节的声音——《解读上都——徐进昌谈上都文化》阅读札记》中王钟先生写到:“徐进昌先生在这部著作里首先还原上都的自然风貌,继而与你探寻、参悟上都的非物质形态的文化,再把历史与现实珠穿起来,从地域文化、断代文化去看中华主流文化。从主题编排顺序可以看出作者的这种用心。如:书中一级题目依次是“草原上的百年中华京城”、“元代儒学治国与上都文化”、“成吉思汗对文化的关注与建树”、“锡林郭勒文化与文明建设”、“上都文化的传播与影响”。这是立体解读,没有“强词”和“夺理”。

 “理论的功用在于转化生产力,否则,高深等于花哨,宏论也不过是调侃,美丽词藻砌垒的是遥远的神话或理想中的虚幻。上都遗址申报世界文化遗产共经历了十六年,先生领军“元上都历史文化研究会”十年,也是他潜心研究的十年,2012年上都“申遗”的成功不能说与“元研会” 的研究成果及先生个人的理论建树无关。锡林郭勒知名度持续扩大、区域特色文化建设不断进步、旅游业及相关产业的快速发展、上都文化品牌从无到有都体现了这种“软实力”的“硬支撑”作用。

新枝不乏稚嫩,拔节不乏风险,而声音必有乐理般的合弦与声波共振。”

《元上都文化》网作为学术交流阵地成果初显

元上都文化网(http://www.shdwh.cn)作为元上都历史文化研究会的学术交流阵地,发布上都文化、蒙元文化、锡林郭勒文化相关的地域文化和地方学研究的学术论文和学术动态,成果不断。年末,元上都文化网(www.shdwh.cn)刊发文章达到809篇,年内新增84篇。浏览人次达到264768,新增4469人次。作为上都文化和地方学研究的专业学术网站,不间断地发挥着上都文化研究的桥梁作用,沟通着区内外和世界上的广大历史文化研究者学术研讨和信息交流。

 

                                                                            


上一篇:打造蒙元文化研究团队 构建上都研究工程体系
下一篇:元代京城上都几个值得关注的表述和认知——元代历史上几个值得商榷的学术观点

 相关专题:

·专题1信息无

·专题2信息无
 
  热门文章:
 · 元上都历史文化研究会理事会[85360]
 · 上都路:元朝中央直属行政建[69106]
 · 解读元上都—徐进昌谈上都文[61467]
 · 《蒙古秘史》中的乌珠穆沁地[55433]
 
 相关文章:

·没有相关文章

相关评论:(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相关评论无
发表、查看更多关于该信息的评论 将本信息发给好友 打印本页
 


百年古都 学术研究 上都文化 上都研究 地方学研究 史海钩沉 蒙元风云 上都河文学 研究会 图片欣赏 留言板

版权所有:元上都历史文化研究会    技术支持:巴雅尔图
地址:内蒙古锡林浩特市锡林大街锡林郭勒文化园    电子信箱:xjc1948@126.com
蒙ICP备2021001026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