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上都历史文化研究会官网 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联系我们
 
| 首 页
| 百年古都 | 学术研究 | 上都文化 | 上都研究 | 地方学研究 | 史海钩沉 | 蒙元风云 | 上都河文学 | 研究会 | 图片欣赏 |
留言板 |

谢谢诸位先生/女士长期以来对上都文化研究的殷切关注和大力支持!"元上都文化"网((元上都历史文化研究会官网)历经十余载三次改版,不知我们的努力是否达到了应有的效果?愿在文化研究和人类文明探讨的道路上永远有你们同行!元上都历史文化研究会2003年成立起,2004创办"元上都文化网"以来,坚守专心元代历史文化研究初衷,锲而不舍,孜孜以求,竭心尽力,探寻上都文化-游牧文明和锡林郭勒文化,希冀于弘扬中华文化史元代文明的篇章。以地域文化和地方学研究成果助推于人类文明的追索,为中华复兴的精神构建奉献绵薄之力。联系我们或评论网站文章 ,留言, 请发至邮箱 : sdwhyj_2004@126 com

         栏目导航 网站首页>>史海钩沉>>考证评说
  共有 32520 位读者读过此文   字体颜色:   【字体:放大 正常 缩小】    
【双击鼠标左键自动滚屏】【图片上滚动鼠标滚轮变焦图片】    
 

出姓蒙古人

  发表日期:2011年10月10日      作者:齐巴托     【编辑录入:admin

   

       在福建省泉港、仙游、惠安三县(区)交界处的深山里,即泉州市惠安县北二十公里外的山区涂岭镇小坝村一带居住着数千名出姓村民。姓,这个中国百家姓中找不到的奇特姓氏,在隐姓埋名五百多年之后,适逢盛世,终于再现蒙古族人的本来面目。  

        涂岭镇小坝村有个洪厝坑自然村,里有一座三开间明代古建筑,门匾上书出氏家庙四个大字。大门对联云: 燕南无二族,惠北自一。家店为二进木石结构建筑,中间有天井,中厅悬忠节匾额,左挂进士文魁,中梁挂有解元等鎏金横匾多块。厅堂对联云:一案拱门楣预占遇试皆一,三台壮屏翰早卜达尊有三。从这些匾联可以看出,姓来历非同寻常,而且隐姓埋名之后又曾显赫再起。  

 据《元史》、《明史》和《出氏族谱》等有关资料所载,出姓祖先乃元朝的开国功臣、成吉思皇帝的义弟、爵封鲁国公、太师国王的权倾朝野的重臣木华黎。出姓祖先七世之前世袭爵位,他们多为朝的征战平乱而亡,年纪都很轻,甚至有的三十几岁二十几岁就战死。到官至太尉的八世纳哈出,恰值元亡,纳哈出降明又叛,叛了又降,几经反复。明太祖看他是名臣的后代,让他回蒙古去。纳哈出回蒙古后在金山聚兵反明,几次进兵辽东。

明朝大将冯胜率领大军围攻纳哈出,纳哈出又投降了。明太祖再次宽恕了他,还封他为海西候,让他跟着傅友德征战云南,结果死于途中。他的长子察罕随蓝玉造反被杀,次子佛家奴(亦称福家奴)是姜邓氏所生,当时在福州府屯固守边。他怕受哥哥牵连诛夷九族,便去掉父名纳哈二字,单取字为姓氏,以燕山为郡号,以示永世不忘先祖是剽悍威猛的蒙古族英雄。同时,尊纳哈出为不归公,即出家人死于道中不归之意,又不忘本族宗祖纳哈出,可见用心良苦。他们把惠安境内的烟道山改称为燕山。 

据史籍《元史》、《明史》及清康熙五十七年出质候撰写的《出府族谱》,其世系如下: 

始祖:【孔温屈哇】札刺儿氏,世居阿难水东。以戚里故在太祖麾下,从平篾里吉,征乃蛮部数立功。后乃蛮又叛,太祖与六骑走,中道乏食,擒水际驼杀之,燔以啖太祖,追骑重及,而太祖马毙,五骑相顾骇愕,孔温屈哇以乘马济太祖,身当追骑死之。至治元年,诏封孔温屈哇推忠佐命功臣,太师,开府仪同三司,上柱国,鲁国王,谥忠宣。 

一世:【木华黎(】公元11701223),蒙古族,灭金未竟死,年五十四岁。元至治元年(公元1321)诏封,体仁开国辅世佐命功臣,太师,开府仪同三司,上柱国,鲁国王,谥忠武。 

二世:【孛鲁】佐太祖征西域金国残部时战死,终年三十二岁,元至治元年(公元1321)诏封,纯诚开济保德辅运功臣,太师,开府仪同三司,上柱国,鲁国王,谥忠定。生子七人。 

三世:【塔思】灭金残部,元延祐三年(公元1316)战死,终年二十八岁,谥忠宣,生子四人。 

四世:【乃燕】塔思长子,元至正八年(公元1348)战死,封鲁郡公,生子二人。 

五世:【硕德】乃燕长子,随太祖征西域战死,追封鲁郡公。 

六世:【拜住】元亡,投井死。 

七世:【朵儿只】辽宁行省左丞相。 

八世:【朵儿值班】右丞相。 

九世:【纳哈出】据《明史·冯胜传》曰:纳哈出者,元木华黎裔孙,为太平路万户(今安徽当涂),太祖克太平,被执以名臣后,待之厚,知其不忘元,资遣北归,元既亡,纳哈出聚兵金山(今辽宁康平),畜牧蕃盛,帝遣使招谕之,终不报,数犯辽东,为叶旺所败,胜等大兵临之,乃降,封海西候。从傅友德征云南,道卒,子察汗改封沈阳候,坐兰玉党死。又载:元太尉纳哈出,拥众数十万,屯金山(今辽宁康平),数为辽东边害。明洪武二十年(公元1387),朱元璋命冯胜为征虏大将军,颖国公傅友德,永留候兰玉为左右副将军,率南雄候赵庸等,以步骑二十万征之……乃降,得所部二十余万人,牛、羊、马、辎重三百里。还至亦迷河,复收其残卒二万余,车马五万……师还,以捷闻……尽将降众二十万入关,帝大悦。

出氏始祖为纳哈出,为元顺帝时期的内阁太尉。元末明初,恰值元朝灭亡,纳哈出被迫降明。明太祖以名臣之后待之厚,知其不忘元,资谴北归。结果,纳哈出又聚兵金山,屡犯辽东,明太祖谴使招抚,终不服,为叶旺所败,冯胜等大军掩至,乃再降,封海西侯。后跟从傅友德征伐云南,于公元1388年病逝于途中(今湖北武昌)。   明洪武二十六年(公元1393),明太祖朱元璋借口凉国公蓝玉谋反,大肆杀戮功臣宿将,株连蔓引,自公侯伯以至文武官员,被杀者约两万人。纳哈出的长子察罕寺沈阳侯,也因坐蓝玉党叛逆案而被冤诛。   蓝玉案后,纳哈出的次子佛家奴(亦称福家奴,系纳哈出之妾那氏所生)当时在福州中卫街十三甲屯田役边御倭,闻知兄长被杀,怕被诛连夷灭,旋去职归田,隐居在泉州九都象狮(今福建泉州泉港区后龙上西村),后来又由象狮迁居涂岭新厝乡,再从新厝迁居惠安县十都樟市铺(今福建惠安涂岭小坝洪厝坑),从此,出氏在此默默地生息繁衍。 

出氏族人最初隐居佛家奴辞官隐居)在惠安县九都梅峰铺(今福建惠安后龙上西村),后迁徙到惠安县十都樟市铺,也就是现在涂岭洪厝坑一带,依溪流小水坝帝建居,默默地勤耕苦读,繁衍子孙。至今,村民都能津津乐道当年十三世出光育迁居照船山下洪厝坑的故事。

直至第十二世孙出科联在清乾隆年间考中进士,并官授翰林院检讨后,后人才在家庙中悬挂忠节进士文魁解元等鎏金横匾。据传,出科联在随乾隆大帝下江南时,清世祖皇帝对这位随臣的姓名很奇怪,即予询问,出科联变趁机奏明这个姓氏的来龙去脉,遂使隐姓埋名数百年的出氏源流明白于天下。

【出光育】:公元1456~?),蒙古族,蒙古札剌亦儿部人,木华黎后裔;福建泉州涂岭新厝人。著名出氏第五世祖。 明景泰末年(公元14501456)农历10月,出光育由福建泉州涂岭新厝乡迁居照船山下洪厝坑(今福建泉州泉港区涂岭镇小坝村洪厝坑自然村),从壬午(公元1462)至今已五百九十二年。 妣陈氏,生长伯祖智惠(居西坑乡),副妣某氏,传生四子(又传太宗门口一穴单坑,是细妈墓,即富地):出硕叟、出确斋、出聪、出明(字睿轩)。 从五世祖出光育迁居洪厝坑,家族经明、清、民国的繁衍,发展迅速,为如今的燕山蒙古族。 出光育迁居洪厝坑,路经现泗洲水库后地段名石梯路时,一边孩子,一边铁锅,因路滑滑下,铁锅破,孩子滚下水沟。出光育抱起,迎天自语,此弃旧迎新,喜题石梯路,现石刻存在。 出光育之坟葬于横溪蛇头山地,面向东,即面燕山,刻写:皇明,燕山出府光育出公,妣儒人某氏,元将纳哈出后裔。” 

 

 出光育单家独姓跟外姓人在一个村里,被人欺侮,便一头铁锅、一头孩子,挑着担子,带着老婆滑崎岖的山路走去,准备移居到深山里。走到半路上,绳子被石头割断,铁锅哐当一声摔破了,孩子也跌到山沟里去。他没了主意,与老婆伏在石头上痛哭。忽然间天昏地暗,风雨大作,他听到有人在他耳边说: 若要富,洪厝猪槽兜;若要贵,兴化涵江头。他忽然醒悟:这一定是山神点示,按神明的指点没错。继尔又想:是先富还是先贵呢?思忖再三,认为先富后贵才有根基。于是,他下沟抱起孩子,拉着老婆直奔洪厝坑。他先为人看鸭群,夜宿猪舍里。有一天大风雨把猪舍吹倒了,他便动手重建,却在猪槽边挖到三缸白银,从此富起来了。除长子之外,又接连生下三个儿子。出光育成了洪厝坑姓始祖,至今在洒洲水库沿的一块岩石上还勒有土岭出光育喜拾石梯路壬午冬十月的字样。这块石刻是洪厝坑开基祖迁居此地的重要佐证。  

 出光育在洪厝坑发达之后,念及祖先是元代显赫的功勋重臣,为供奉历代祖先种位,便带领儿孙建起出氏家庙 时至今日,出光育的坟墓还完好地保存在照船山,出氏家庙也完好地保留在洪厝坑。家庙厅堂案桌上,陈列着出姓明代以来出科联等六位先辈的墓志铭。   

出姓族人在涂岭深山里隐姓埋名几代,到了第十二代,洪厝坑出了一个进士出科联,并在村里建了一座翰林第,时名闻遐迹。   

出科联(17091753年),字乾甫,号淑渠。他从小勤奋好学,18岁便中了秀才,并以制义、诗文闻名于世,受到提督闽学学政的赏识。他踌躇满志,更加发奋攻书,准备日后出人头地,为家族争光。清乾隆戊午年(公元1738年),出科联准备参加乡试,便到泉州仙公山祈梦。梦见走进一家庭院,见满园梅花盛开,一个美人正在赏花,扮壁上题着梅花深处深又深.二八佳人报佳音的诗句。他料到仙公示梦是此科必中,便高高兴兴地赶考去。   考场上,他发挥自如,岂知遇到一个糊涂的主考官叫周学健,将出科联的卷子黜掉了。   其实,主考官周学健并不糊涂,他在任职前也曾一梦,见一处清静的寺内,鬼车狰狞,粉壁上写着出科联中解元,周学健元头壳十二个大字,他醒后冷汗淋漓,把出科联的名字牢牢记住。阅卷时见果然有这个考生,便把卷子抛在一边。当时气候闷热,他头发蓬乱,想去理发,正值皇室有丧事,按例朝廷官员四十日内不得理发,以示哀悼。周学健心里烦恼,出科联的名字令他头皮发胀,卑不可忍,竟一时记错日子,提前一日跑去理发。   却说出科联落榜之后,心灰意冷,走到郊外散心。意中走近一座府第,见后花园门匾上书梅花琛处四个字,不觉心里一动,便推门而入。见梅花丛中一位美人背面而立,正要退出,不料被丫环发现,揪到主人处审问。出科联抱歉地道出误入花园的经过。主人是个布政使,见这书生长得眉清目秀,不像坏人,且言辞诚恳,并不深究。但得知他考不上,不觉翻脸发火:哼!原来是个不学无术之徒!”   出科联大声叫屈,据理力争:小生十年寒窗,苦读典籍,若不能应付自如,甘受处分。他叫布政使出题面试,片刻,布政使看他写的文章,果然才华横溢,出手不凡,不禁拍案叫绝。   乡试不中的考生可进行第二次录遗考试,按惯例布政使可保送四个名额。于是出科联被保送参加录遗考试,三场过后,高中解元。布政使又将女儿许配给他,应了梅花深处深又深,二八佳人报佳音一段佳话。   

至于主考官周学健,布政使前往查询录遗卷子时,见其皇孝未满,竟敢理发,犯下大逆之罪,加上查出考场舞弊等劣迹,终于被斩首了。   第二年,出科联上京赴考,荣登进士,钦点翰林院庶吉士,诰授检讨。因学识渊博, 诗文为时贤所重,尤其他的八股文写得制义娴熟,气味甚深,人谓其闯墨得扬,会元传体,字与虞永兴。乾隆皇帝对出科联的诗文十分赞赏,曾邀出科联游览江南山川名胜,其间他所作眼观西北三千界,势压东南十二州等诗句,确是气势非凡。乾隆皇帝曾问他道: 未闻有姓,卿祖姓来自何方?出科联禀告道: 祖姓来自先祖元太尉纳哈出。他把纳哈出次子佛家奴隐姓闽地以为姓的来龙去脉一五一十地向圣上奏明。乾隆皇帝听罢,不禁赞叹道:好个奇姓,果然来历不凡!隐名埋姓数百年的姓渊源才告白于天下。  

 据说出科联登第之后荣归故里,便拆下旧居兴建这座翰林第。至今所见的翰林第,系五开间木板墙,石木结构,石头砌墙,穿斗式木屋架,硬山式屋顶,装饰古朴典雅,门匾上翰林第三个大字熠婚生辉。走进大厝,内有天井,光线充足,外有宽敞的埕场。这在清代初期,是洪厝坑出氏家族屈指可数的豪华宅第。尽管历经二百多年风风雨雨,翰林第已失去昔日的美仑美奂,但那陈旧的石雕木刻、斑驳的朱漆,仍然记述着它曾经的辉煌。

现在,出氏族人主要分布于福建惠安涂岭乡小坝村及仙游县枫亭乡所属的小坝、洪厝坑、涂岭新村、横溪、上衍、九社、甘蔗园、前欧、后头、西坑、东周、南型等方圆十二公里多的十三个自然村里,有八十来户,两千七百余人。   除聚居洪厝坑及周围的自然村外,还有部分散居在仙游、泉州、厦门及台湾、菲律宾、马来西亚等地。   

近七百年来,出氏宗族历代一直不愿对外公开自己的蒙古血缘,这是有较为复杂的历史缘由。直到中国改革开放后,方才以真实身份公开与外界交往。燕山出氏为福建省所少见的具有全国性、影响及于海外的一姓氏宗族发源地。其在惠北山区的繁衍发展,也是蒙汉两族的融合发展的历史演绎,因而备受各界人士的关注。 

据现存的《燕山出氏家谱》记载,出氏家族还有一脉传往台湾。清道光十三年(公元1833年),该乡的出举家迁居台湾鸡笼(基隆);清光绪年间,出氏十七世出锥英也到台湾建家立业,现今出氏族人主要居住在台湾新竹、彰化、台北、宜兰和高雄等地。  

 出氏族人在涂岭深山隐居数百年,世代与汉人通婚杂居,其蒙古人的习俗至今基本上汉化了。值得提及的是,洪厝坑的出氏后人不乏返祖现象,有些人隆生蒜头鼻,前额低而宽,颧骨突出,颜脸乌红,豪饮且性格直爽,具备典型的北方蒙古族人的形貌性格特征。

蒙古族出氏族人自元末明初入闽定居后(大部分小聚居于现在的福建省泉港区涂岭镇),和汉族人民群众和睦相处,共同生活。政治、经济、文化进行密切地交流与互通,受汉族全面影响,文化发生了根本的变化。如小坝行政村,出氏蒙古族人最初只有纳哈出后裔入闽始礼服同不归的五世孙出光育一家,他们为了脱避封建统治阶级的压迫,为了自身的生存,不得不隐姓埋名,荒弃了本民族的生活习惯、语言文字等,现已全面汉化。在生产、生活、斗争中与汉族人民建立了战斗情谊。   19304月,省委调陈平山任中共泉州特委军委书记,与此涂岭镇小坝村也开展了农运,建立中共党组织,成立党支部。出氏族人出福元也联系群众投入农运。当年农历9月间,带领暴动队伍二百余战士,四面围攻涂岭街地主陈速生住宅。陈平山根据省委的指示,继续以涂岭镇凌溪、泗洲、樟脚、寨后、后楼、洪厝坑为据点,大力开展涂岭、内三坪游击活动。在此期间,出氏族人民积极投身革命斗争,同汉族人民一起并肩作战,并作出了重要贡献。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特别是自1985年恢复民族成份以来,出氏族人民也一如既往地同汉族人民和睦相处、团结互助、友好往来,建立起亲密无间的社会主义新颖民族关系。真乃谓:五百年风云际会,蒙汉两族情意深。”   纳哈出隶入闽疆,分居两广、云南、福建,封海西候,次子佛家奴以本等名色,占籍福州中卫街十三甲,屯田三十二亩。因纳哈出长子察罕在兰玉事件发生后被明廷诛除,佛家奴怕被牵连,去纳哈分出为姓氏,迁至后龙象狮,再迁至涂岭新厝,最后迁到照船山下的洪厝坑村。隐瞒族姓至乾隆年间(公元17361793),出氏显白天下,才涌现一批文武将士,如出科联戊午解元,巳未翰林,选入翰林院,庶吉士授检讨,又有兄长出梦鲤,还出现公孙举人出希尧、出一马见,还有出美候、出调元等。   1949年新中国成立,蒙古族出氏族人同全国各族人民群众一样,生活在民族团结的在家庭中,享受着民族平等政治权利。1985年元月五日,惠安政府在涂岭镇小坝村洪厝坑自然村召开恢复蒙古族成立大会。埋名隐姓五百九十二年的蒙古族出氏族人再现了本来面貌,这是中共的民族政策的一件重大成就,自此,祖国朔方骠悍的民族在祖国东海之滨沐浴着党的民族政策的阳光。吾蒙古族,在民族大家庭中享受平等政治权利,在参政议政方面、在就业方面均与兄弟民族不相区别。现党政军、工农商等行业均有出氏族人同胞,也受到同等的待遇。 

福建惠安出氏字辈:甫仲夫伯子孙丕振箕裘克绍科甲呈祥。

上一篇:铁明珠尔复制阿拉戈苏勒德(铁幡竿)
下一篇:东胡故地初探

 相关专题:

·专题1信息无

·专题2信息无
 
  热门文章:
 · 元上都历史文化研究会理事会[85663]
 · 上都路:元朝中央直属行政建[69719]
 · 解读元上都—徐进昌谈上都文[61511]
 · 《蒙古秘史》中的乌珠穆沁地[55673]
 
 相关文章:

·没有相关文章

相关评论:(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相关评论无
发表、查看更多关于该信息的评论 将本信息发给好友 打印本页
 


百年古都 学术研究 上都文化 上都研究 地方学研究 史海钩沉 蒙元风云 上都河文学 研究会 图片欣赏 留言板

版权所有:元上都历史文化研究会    技术支持:巴雅尔图
地址:内蒙古锡林浩特市锡林大街锡林郭勒文化园    电子信箱:xjc1948@126.com
蒙ICP备2021001026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