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上都历史文化研究会官网 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联系我们
 
| 首 页
| 百年古都 | 学术研究 | 上都文化 | 上都研究 | 地方学研究 | 史海钩沉 | 蒙元风云 | 上都河文学 | 研究会 | 图片欣赏 |
留言板 |

谢谢诸位先生/女士长期以来对上都文化研究的殷切关注和大力支持!"元上都文化"网((元上都历史文化研究会官网)历经十余载三次改版,不知我们的努力是否达到了应有的效果?愿在文化研究和人类文明探讨的道路上永远有你们同行!元上都历史文化研究会2003年成立起,2004创办"元上都文化网"以来,坚守专心元代历史文化研究初衷,锲而不舍,孜孜以求,竭心尽力,探寻上都文化-游牧文明和锡林郭勒文化,希冀于弘扬中华文化史元代文明的篇章。以地域文化和地方学研究成果助推于人类文明的追索,为中华复兴的精神构建奉献绵薄之力。联系我们或评论网站文章 ,留言, 请发至邮箱 : sdwhyj_2004@126 com

         栏目导航 网站首页>>蒙元风云>>风云人物
  共有 29551 位读者读过此文   字体颜色:   【字体:放大 正常 缩小】    
【双击鼠标左键自动滚屏】【图片上滚动鼠标滚轮变焦图片】    
 

论察比皇后对对后组织大元朝政的历史贡献

  发表日期:2011年8月12日      作者:纳·布和哈达     【编辑录入:admin

 

察必,弘吉剌氏,大元开国皇帝忽必烈的皇后。她以敏锐的政治眼光,辅佐丈夫忽必烈建立帝业,安邦治国,是中国历史上一名功勋卓著的出色的女政治家。

忽必烈虽有几位妃子,却对察必最为宠幸。这不仅仅是由于她有闭月羞花之貌、沉鱼落雁之容,更主要的是由于她才华出众,聪明睿智,处事冷静,是一位不可多得的贤内助。察必合屯中统初年被立为皇后,至元十年封尊号“贞懿昭圣顺天睿文光应皇后”。至元三十一年元(1294)成宗铁木尔即位后谥为“昭睿顺圣皇后”

《元史·后妃表》、《元朝帝后实像》等史籍中载有有关察必皇后的记载。

《多桑蒙古史》称:“忽必烈皇后数人,妃嫔苦修甚众。其最得幸而位置首列者,为察必可敦,蒙古弘吉剌部之一部长阿勒赤之女也。生四子:曰朵儿只、曰真金、曰忙哥剌、曰那木罕。3

察必合屯是翁吉剌惕部孛思忽儿氏德·薛禅孙女。其父按陈随从成吉思汗征伐西夏立过过夏思汗古史》载阿勒赤之女也。生四子:曰朵狗只、曰真金、曰忙哥整大功。古时翁吉剌惕部的居地为今锡林郭勒盟乌珠穆沁二旗、赤峰市翁牛特、克什克腾等地。成吉思汗重提翁吉剌惕人“有持团牌的后妃,有奏事的姑娘,我们靠外孙女的容貌,靠姑娘的姿色”4的祝颂词,念德·薛禅有功,特下谕旨:弘吉剌氏生女,世以为后;生男,世尚公主,世世不绝”,故按陈那颜将女儿察必许配给了时任宗王的忽必烈。5

忽必烈在漠北潜邸时聘娶国舅按陈孙脱邻之女帖古伦为正室。她事世祖于潜邸为元妃,守第一斡儿朵,早年仙逝。帖古伦病逝后,又娶按陈那颜之女察必为正室。6

《元朝帝后实像》载,中统元年,立察必为皇后。至元十年三月,授册宝。元代册皇后礼,始于此。

缔造多民族统一的大元朝的一代英主忽必烈薛禅汗的丰功伟绩,是与其生活的伴侣、贤内助察必皇后的历史作用分不开的。因而研究研究大元政权的建立与巩固,不可不提这位杰出的女政治家,也不能低估她的历史作用。正如元成宗追谥祖母的册文中所说:“恭惟先皇后,厚德载物,正位承天。隆内治于公宫,纲大伦于天下。左右我圣祖,建帝王之极功;抚育我前人,嗣社稷之重托。臣下之劝劳灼见,生民之疾苦周知。俪宸极二十年,垂慈范千万世;曩事龙潜之邸,及乘虎变之秋。鄂州班师,洞识事机之会;上都践祚,居多辅佐之谋”8如果在元代历史上没有忽必烈“鄂州撤兵”这一步,就没有后来的大元统一,因而史称其性明敏,达于事机,国家初政,左右匡正,后有力焉。下面笔者简论察必皇后对大元政权的历史作用。

一、察必合屯是奠大元国基之元勋

已未(1259)冬,忽必烈奉蒙哥汗之命伐宋。察必合屯留在潜邸处理日常事务。翌年秋,忽必烈兵临鄂州之时,传来蒙哥大汗驾崩于合州之讣闻。听到讣闻的诸将劝忽必烈撤军北还。忽必烈却说:“率大军而至,未建半寸军功而返,传扬出去,岂不为朝野耻笑?”9遂涉江围鄂州。其时,驻守哈剌和林的阿里不哥亲王勾结右丞相孛鲁合、左丞相阿兰答儿等人策划继任汗位,遣阿兰答儿率漠北诸王所部逼近开平府。察必听到消息后,便派使者前去质问:“调动军队乃国家大事,为什么瞒着我们?何况成吉思汗的曾孙真金在此,你们为什么不向他禀报?”10阿兰答儿自知理屈,无言以对。不久,阿里不哥遣亲信任燕京行省知事,从民中征索军队。在此情况下,察必合屯遣密使往忽必烈处,提醒他立即罢兵北还。这一举措对当时忽必烈顺利即大位起到了关键性的作用。假如此时察必合屯没有及时密送情报给忽必烈,忽必烈就会受到前后夹击,情况十分危机。如果忽必烈没有抢在阿里不哥的前面宣布即位,他的汗位就很难得到人们的认同(起码在左翼诸宗王中)。假如忽必烈没有夺取大蒙古国的汗位,也许就没有后来的大元帝国。因而察必合屯无疑是大元帝国的奠基人,是一位杰出的女政治家。

二、察必合屯是大元国“政教平行”基本纲领的提倡者

史界认为忽必烈汗在统一全中国的进程中,根据当时的实际创造性地创制和发展了“政教合一”制,这是实事。忽必烈遵循和发展了祖父成吉思汗“朝政以理为本,理以心为本;故得心者悉得理与政”的训导,认为“人无教义则受磨难,国无法度则破裂”。忽必烈推行政教平行政策,并非只是出于宗教的考虑,而是以博得国民人心,巩固汗权为目标的。这是一项伟大的创举。它的历史作用和影响启发了后世历代大汗,进一步提高了统治多民族的国家的水平。

在蒙古史籍中,诸如忽必烈大汗邀请西藏萨迦派贵族出身的巴思巴(圣者慧幢)主持大元宗教事宜,受封“国师”、“帝师”,后又受封“大宝法王”号,创制蒙古新文;1269年,忽必烈正式下诏颁行于全国以及巴思巴与忽必烈大汗、察必皇后、真金太子过往甚密的记叙很多。

《罗·黄金史》12论及忽必烈执政时称“传教布道,如同日月”,又称“皇后信三宝,遇有朝政与教义之大事,大汗每与皇后共谋而处之”。达穆却嘉措所著《白莲念珠》13 :“第四绕迥水牛年,巴思巴应忽必烈大汗之邀,莅临大汗宫殿,大汗、皇后及太子等叩见之…”。《古代蒙古汗统大黄史》14称巴思巴“火羊年,十三岁时随伯父而至。巴思巴为忽必烈和他的察必合屯及亲属子女授经说法,并授了金刚乘密法大灌顶,被供为上师”。14

忽必烈汗信奉萨迦派代表人物巴思巴,自然是出于统一藏区的政治目的。在蒙古汗国时期,自成吉思汗、窝阔台汗至蒙哥汗,与藏地萨迦派、噶玛噶举派主结为盟,控制了藏区;蒙哥汗在汗宫中接见噶玛拔什,优礼以待并封“国师”号。噶玛拔什是最早来到蒙古汗宫的藏地高僧。15噶玛拔什初来蒙古,谒见帝弟忽必烈。忽必烈劝他留在身边,而噶玛拔什未听劝说,到蒙哥汗宫去布道。因而在漠北蒙古中噶玛噶举派(黑帽教)教义得以广泛流行。

从前,有一度噶玛拔什不理忽必烈而投奔蒙哥汗,忽必烈即位后将其流放受磨难。16后来忽必烈又优礼噶玛拔什,解除了流放,还回传教的自由与机会,自然也是出于考虑噶玛噶举派在藏区影响的日趋扩大和为使噶玛噶举派为朝政服务的目的。由此我们不难看出,忽必烈对西藏宗教各派系厚礼相待,尤其将萨迦派巴思巴喇嘛奉为国师,不仅是一步一箭双雕之举,而且以宗教控制了被占区的人心,授权巴思巴掌管藏区,得以西藏在蒙古汗国统领之下。这便是政教平行理论的实践。

但是忽必烈与巴思巴的关系的巩固全靠聪慧的察必合屯的特殊作用。邀请巴思巴到蒙古虽说是察必合屯的建议,但忽必烈尚不能确定噶玛噶举派与萨迦派中选择哪一分支,而且通过与巴思巴的几次会晤,觉得他居傲凌人,不可深交,学识功德也不如噶玛拔什。尤其当时忽必烈虽想推行政教合一制,但认为自己是一国之主,不能接受法主巴思巴与自己同等地位或按教规居上首的仪规,在某些政治问题上也看法不一致。例如在阻止西藏教派推行各自教义、撤兵西藏、征赋纳贡、分摊运输等方面意见不同,几近容不得巴思巴留在身边,主张送他回藏。正在此时察必合屯卓有远见地建议:“这个小和尚还行,依我看,这样的和尚不多见。大王之前所信奉的老资格的喇嘛远不如他,还是不如留下他,做他的福田好”17,遂忽必烈改变了主意,决定挽留巴思巴。不仅如此,察必合屯率先接受巴思巴的密宗灌顶,也劝大汗受灌顶。但是按佛教仪式接受灌顶时,巴思巴要求忽必烈“灌顶之后,上师坐上首,以身体礼拜,悉听上师首语,不违上师意愿”18,忽必烈说:“既如此,朕为国主,如何听此进言,君不可为人之弟”19,未允。在此紧要关头察必合屯对巴思巴说:“谈论国事,喇嘛不要参与,入觐时以大汗上首为好”20又进谏大汗:“法事以喇嘛为最,政事以大汗为最”21,忽必烈说:“这样就好”22,遂带二十四人接受金刚乘密法大灌顶。忽必烈接受灌顶的法誓也很有独到之处。据《金轮千辐》载:“首次灌顶,赐予丰厚的财礼,再次受灌,释放牢犯,第三次受灌,豁免藏地赋税,第四次受灌,以身、言、心敬信之”尊封巴思巴为“大宝法王”号,天下施以十善褔之政,政教平行,如同日光普照,被称为‘转千金法轮之咱克喇瓦尔迪彻辰汗’,英名远扬”。23

在忽必烈与巴思巴的关系上,也就是说,在大元与土番关系问题上,察必合屯花费了不少心血。有一次,噶玛拔希示现空中跏趺,穿山岩等神通,薛禅汗看后十分惊异,对身边随从说:“这比我们的上师神通和证悟还要广大”24,道出对巴思巴(萨迦派)失去信心的话。

听到此话的察必合屯对巴思巴说明因由“若将噶玛拔什为尊,有碍于萨迦派,请法主显示神通!”25遂于可汗及众臣宰面前示现砍断头颅、四肢,变出五部佛,使忽必烈大汗心悦诚服,顶礼膜拜。这时巴思巴才显示出黄教神变法术。26

在争取西藏,使之成为祖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组建多民族平等、团结的大家庭中,察必合屯的作用与贡献是无人替代的。

三、察必合屯是大元皇太子制度的定立者之一

大元宫廷制度中,大汗正室必须娶自弘吉剌部且正室所生子方有资格继承汗位。这是一项保持成吉思汗黄金家族纯正性的基本制度。忽必烈汗不但严格坚持这一制度,而且在新的条件下进一步发展这项制度并制定授封太子制,根除了争夺皇位、族内相残的祸根。然而忽必烈在真金、忙哥剌、那木罕三子中尚不能确定立谁为太子。这时又是察必皇后提出建议,为立大元首任太子做出了英明的抉择。在忽必烈大汗四子中,真金自幼聪慧好学,处事练达,忽必烈以姚枢、窦默教真金读《孝经》,中统三年封真金为燕王,又任命他为中书令。为了在实际工作中得到锻炼,于至元七年,忽必烈派遣他到阿尔泰东部青海一带巡视。至元十年立真金为太子,仍兼中书令、判枢密院事。

察必皇后很早就有立真金为太子的想法。这一点可以从忽必烈即位之前察必合屯训斥阿兰答儿所说:“发兵之大事,太祖曾孙真金在此,何故不使之知之?”一句中便可知。为了达到这一目标,培养真金与巴思巴结成深厚的交谊。在忽必烈的诸子中,唯独真金与巴思巴来往甚密。同样,巴思巴也与忽必烈的这位接班人建立了深厚的情谊,自遥远的西藏常来信,加深了解。即使立真金为太子之后,察必皇后仍然为防日后诸子之间发生权利之争,利用送巴思巴回西藏之机,又劝大汗立下誓言,不仅巩固了其太子基础,还确定了将来只有真金后代才能即大元可汗之位的绝对地位。对于此,《金轮千辐》载,“法主巴思巴返回西地萨迦寺时,皇帝与皇后说‘王子当中谁如果送行您,就凭我们的信念,让他的儿子做大汗’,真金说‘儿我送行法主,成全父汗与母后之命’大汗依照成命,从真金的三个儿子甘麻剌、答剌麻八剌完泽笃三人中认为完泽笃可即汗位,遂完泽笃继汗位”。又,《明灯》28称,巴思巴关注大元汗位继承者,帝师与太子真金交情甚密,佛陀保佑了他的继承汗位等等。其实应当说,在帝师巴思巴有力的影响下,成宗继了大位。因为当时真金先于父汗而殁,忽必烈不得不确定汗位的继承人,这样,限制了忽必烈直系以外的人继承汗位。

四、察必是聪慧贤明的皇后,忽必烈大汗的忠实伴侣与参谋

忽必烈继位后,察必皇后随事讽谏,多裨时政。据《蒙兀儿史记》载,元朝灭掉南宋,并将幼主恭帝与全太后全都掳到大都,然后忽必烈举行了盛大的庆祝典礼。大家都非常高兴,饮酒作乐,惟有察必皇后闷闷不乐。忽必烈问道:我终于征服了江南,以后不用再打仗了,大家都很高兴,为什么惟独你不快呢?察必太后意味深长地回答道:从古至今,我从来没有听说过千年帝国,将来我和你的子孙们不要搞到像南宋这步田地就是万幸了。忽必烈为了讨得皇后欢心,便将从宋宫里抢来的珍宝玩物堆在殿前,请皇后来看,察必匆匆看了一遍,就走了。忽必烈叫太监追问她想要什么,察必说:宋朝皇帝积蓄了这么多财宝留给子孙,可子孙没有守住,而归了我们,我怎么忍心拿呢!”说完头也不回地走了。当时,南宋的全太后在大都,因为水土不服,也不习惯北方风俗,察必皇后善心大发,请求忽必烈放她回江南,忽必烈不肯答应,一直求了三次,忽必烈才说:尔妇人无远虑,若使之南还,或浮言一动,即废其家,非所以爱之也。然而要求皇后多做两位的思想工作,多加体恤,使其心安。察必皇后兰心蕙芷,一点即透,以后不再提放还之事,而是配合夫君的指示,大搞怀柔政策。后来,母子二人觉得南归无望,便出了家。察必皇后还特此拨了三百六十公顷免除租税的土地作为二人的生活费。                

察必皇后经常用巧妙的办法纠正忽必烈施政中的错漏之处。定都大都之初,禁卫军长官上书忽必烈大汗请求在京城郊区开辟马场,忽必烈大汗未加深思便应允了。察必皇后叫下面的人绘成地图,进谏大汗,手指立刘秉忠叱喝:“你明知征收京郊农田为马场,为什么不制止?初定都时确定此地不许放马,也不可作它用。今已划出军需之地,为何还抢征此地?”大汗听了未吭声,此事就此了结。 

察必皇后是一位非常勤俭而朴实的人。她派人去国库里支取丝帛表里各一匹,说明用公,不是私用,遂亲自率领宫女,收集用旧用坏的弓弦,继而煮之练之,织成绸帛,然后做成衣服,竟然非常坚韧密实。她从宣徽院库房里发现许多弃置无用的旧羊臑皮,于是命人将其搬到后宫,与宫人们洗晒干净,裁剪妥当,然后细细缝合,做成地毯。当时,元朝人戴的胡帽没有前檐。有一次,忽必烈骑马打猎回来,告诉皇后,眼睛总是因太阳炫射而睁不开,心灵手巧的皇后想了想,便在忽必烈的帽子上缝了一个檐,后来再一试,果然解决了这问题,忽必烈非常高兴,专为这种帽赐了名。 她又创制了一种有裳无衽无领无袖,前短后长的上衣,以便骑射穿着,称为“比甲”。这种衣服便于弓马,而且形制特别,穿上去感觉非常潇洒,因此时人争相仿效。

注解127罗密著、纳古禅夫、阿尔达扎布校注:《蒙古博尔济吉忒氏族谱序》,内蒙古人民出版社,1989年,第145146页注3

3阿萨拉图译、巴特尔审订:《多桑蒙古史》(二),内蒙古人民出版社,1991年,第420页。

4 鄂尔登泰、阿尔达扎布注解:《蒙古秘史还原注释》,内蒙古教育出版社,1986年,第120页。

58 呼赤津著:《忽必烈薛禅汗》,内蒙古人民出版社,2004年,第401402页。

691011 29屠寄著、额尔敦敖宝译:《蒙兀儿史记》(下册),内蒙古人民出版社,2007年,第954页。

12 乔吉校注:《罗·黄金史》,内蒙古人民出版社,1984年,第531532页。

13 达穆却嘉措著、赫·却丕勒、色·道尔吉译:《白莲念珠》,民族出版社,1996年,第142页。

14 乌力吉图校注、巴·巴干审订:《古代蒙古汗统大黄史》,民族出版社,1983年,第96页。

1516 乔吉著:《蒙古佛教史》(元代1271-1368)内蒙古人民出版社,第5152页。

1718 金巴道尔吉:《水晶鉴》,民族出版社,1984年第116117页。

1920 212223 《金轮千辐》第116117页。

242526 《罗·黄金史》第531532页。

27 《金轮千辐》第118页。

28 引自《蒙古博尔济吉忒氏族谱序》第155页。


上一篇:蒙元时代蒙古族的宗教信仰
下一篇:蒙古族“以右为尊” 的礼仪习俗

 相关专题:

·专题1信息无

·专题2信息无
 
  热门文章:
 · 元上都历史文化研究会理事会[85473]
 · 上都路:元朝中央直属行政建[69286]
 · 解读元上都—徐进昌谈上都文[61477]
 · 《蒙古秘史》中的乌珠穆沁地[55509]
 
 相关文章:

·没有相关文章

相关评论:(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相关评论无
发表、查看更多关于该信息的评论 将本信息发给好友 打印本页
 


百年古都 学术研究 上都文化 上都研究 地方学研究 史海钩沉 蒙元风云 上都河文学 研究会 图片欣赏 留言板

版权所有:元上都历史文化研究会    技术支持:巴雅尔图
地址:内蒙古锡林浩特市锡林大街锡林郭勒文化园    电子信箱:xjc1948@126.com
蒙ICP备2021001026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