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上都历史文化研究会官网 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联系我们
 
| 首 页
| 百年古都 | 学术研究 | 上都文化 | 上都研究 | 地方学研究 | 史海钩沉 | 蒙元风云 | 上都河文学 | 研究会 | 图片欣赏 |
留言板 |

谢谢诸位先生/女士长期以来对上都文化研究的殷切关注和大力支持!"元上都文化"网((元上都历史文化研究会官网)历经十余载三次改版,不知我们的努力是否达到了应有的效果?愿在文化研究和人类文明探讨的道路上永远有你们同行!元上都历史文化研究会2003年成立起,2004创办"元上都文化网"以来,坚守专心元代历史文化研究初衷,锲而不舍,孜孜以求,竭心尽力,探寻上都文化-游牧文明和锡林郭勒文化,希冀于弘扬中华文化史元代文明的篇章。以地域文化和地方学研究成果助推于人类文明的追索,为中华复兴的精神构建奉献绵薄之力。联系我们或评论网站文章 ,留言, 请发至邮箱 : sdwhyj_2004@126 com

         栏目导航 网站首页>>地方学研究>>文化视角
  共有 7392 位读者读过此文   字体颜色:   【字体:放大 正常 缩小】    
【双击鼠标左键自动滚屏】【图片上滚动鼠标滚轮变焦图片】    
 

国学与我们倡导的和谐社会息息相关

  发表日期:2011年4月7日      作者:王雅丽     【编辑录入:admin

                

国学是什么?实际上,国学的准确叫法应该是“汉学”。按照一般的说法,狭义的国学,则主要指意识形态层面的传统思想文化,它是国学的核心内涵,是国学本质属性的集中体现,也是我们今天所要认识并抽象继承、积极弘扬的重点之所在。广义的国学,是指以释、道、儒三家学问为主干,包括建筑、文学、艺术、戏剧、音乐、武术、菜肴、民俗、婚丧礼仪等为枝叶的传统中国文化体系。中国自从夏、商、周三代以来,经过秦汉的发展,至于隋唐达到鼎盛。几千年来,中华文化不仅濡染影响着东方的朝鲜、日本、越南诸国,而且影响波及到了阿拉伯、欧洲甚至美洲。这种长达接近四千年的文明形态是完全独立于西方系统的。可以说,以中华文明为核心的“国学”,是其精髓所在,她的乳汁,哺育培养了一代又一代中国人。经、史、子、集,四大学科的分类,确立了国学的基础。从四书五经到《史记》、《汉书》,再到《梦溪笔谈》、《天工开物》、《本草纲目》。古圣先贤,用他们的心血和智慧,创造了无比灿烂的文化,给我们留下了丰厚的遗产中国要想在世界上发展强大,文化上的创新与改革是必不可少的。文化多样性没有提供判断和区分的标准,应当用马克思主义、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标准,判断哪些是值得学习和借鉴的精华,哪些是必需批判、抛弃的糟粕,判断的标准不是西方或是东方,发达国家或发展中国家,而是文化的先进性和落后性

国学包括中华传统文化的各方面,有常识层面、学术与技艺层面、道德价值与人生意义的层面、国魂与族魂的层面。国学中,很多思想能够为现代社会或人类提供启示的,应该保留推崇。例如,道家的“天人合一”,国学根本上是教人如何做人,如何安身立命。国学也是文化产业的基础,但大众文化正在糟蹋民族传统。建设孔子学院是好的兆头,但绝不能只停留于教现代汉语,而应当讲中华文明,进行文明对话。如果没有民族文化认同,中国这样一个多民族的国家就会在现代化的过程中散掉。如果没有伦理共识,也形成不了一个健康的法治社会。因为法治的背后有着信念信仰和伦理共识的支撑。未来社会的发展仍需要价值指导。面对人与自然、社群、天道、人心诸种复杂关系的调治问题,传统核心价值有重大意义。在人生的安立、精神的归属方面,在社群伦理乃至全球伦理、环境伦理的建设方面,仁义礼智信等核心价值观仍然是我们重要的精神资源。在做人做事的各方面,在人性修养,整饬吏治,加强廉政,降低管理成本方面,传统核心价值观仍有效用。以老子、庄子为代表,主张顺应自然、天人合一、返朴归真、无为而治、崇尚精神自由的中国道家思想和道德文化,在应对全球生态危机、能源危机、金融危机、文明冲突,实践三个代表思想,重塑财富价值理念,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企业文化,重塑现代企业领导力,促进中国企业创新、创业、创造,培育核心竞争能力,具有积极的历史意义和现实意义。仁义礼智信等价值仍在老百姓的生活与生命之中,极具草根性,只要我们有文化自觉,善于启导,协调整合,仍然会成为我们的软实力。

80年代后,大多数孩子为独生子女,加之市场经济条件下,孩子们受到电视、网络中暴力、色情等低级快餐文化的污染相当严重,而来自传统经典文化的熏习却异常匮乏。由于当代学生思想道德素质的日趋下降,没有远大理想,缺乏道德修养,贪图眼前利益,自以为是,唯我独尊等种种表象,几乎成为多数新一代学生的共同特性。我们看道德价值与人生意义的层面。现在有些为人父母者如何教育孩子呢?我曾在公共汽车上看到有的年轻父母当着孩子的面逃票、与老人抢座位、骂人,毫不避讳,有的甚至教唆孩子斗狠,打别人的孩子,所谓免得吃亏云。如今,传统道德观念几乎荡然无存,人们普遍缺乏信仰,精神空虚。生产方式的改变迫使人已远离了自然,使人与其它人造事物在本质上没有什么不同。工作和生活在彼此隔绝的楼房加深了人的疏远;现代社会的作息制度使人缺少沟通的时间;现代生活的便利使人不必求人;现代生活的流动性使人难以深交;现代社会的各种诱惑使人不能专注;现代生活的快节奏使人缺乏耐心;现代社会的竞争压力使人与人之间产生对立;现代社会的自由使人失去责任;过度发展的个性主义强化了人的自我中心;漫无节制的获利冲动使人人变得唯利是图;宗教的退场和道德的缺失使人无所顾忌;市场和科技的神化使人轻视人本身;信息爆炸使人无所适从;生活在人造的世界使孩子告别童年的时间越来越早;溺幼轻老使成人失去权威;现代社会使人对物依赖越多使得对人的依赖越少;现代社会服从理性和功利的原则;现代社会注重的是实利而不是名分;现代社会使人与人之间,人与自然之间,人的身心之间失去了天然依存关系。许多中国问题专家认为,中国青少年道德缺失问题是否定传统价值教育的必然结果。我们中华文化有“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己所不欲,勿施与人”的忠恕之道;有“和为贵”,“和而不同”的共生共处之道;有“自强不息”,“厚得载物”的个人与社会的健康互动之道,还有“天地之大德曰生”,“富有之谓大业,日新之谓盛德,生生之谓易”的创业尊生、与时俱进之道。这都是具有普遍意义的价值观念。社会实践证明,经得起时间考验而对品德教育起到深远意义的,就是传统价值教育。中国传统道德教育中的“仁”、“孝”、“家庭和谐”等传统价值观远播欧美,发扬光大。

我们究竟应该怎样拯救我们的精神,恢复我们的信心和传统,最终实现和谐的大同世界呢?新一代思想道德素质令人堪忧。人不可以没有文化理想。十年树木,百年树人。教育、培养一代代人风,是最为重要的工作。我们一定要从自己做起,同时着眼于民族文化生命的赓续。我们中华民族的文化因此而可大可久!

国民对国语、国文、国学,对本国历史文化传统的常识还不甚了了;体制内的,从幼儿到博士的受教育的制度安排,基本上是西化的,青少年学习英语的时间与精力大大超过了学习母语、国文的时间与精力,而体制内有关中国历史文化的教育又非常薄弱;如此,我们有什么理由侈谈“国学热”?所谓“国学热”并非真热,其实是假热,只是一些表面现象而已。有的只是敲敲边鼓,只是自发与偶然的现象。试看我们的教育。幼儿与中小学教育中的中国文化教育应是基础的基础。因此,全社会都应当重视对幼儿、小学生和中学生加强中华民族历史知识与人文精神的教育。不然,大学人文教育就根本没有办法做好。此外,中学文理分科的问题,作为高考的附属物,似应有更加合理的解决方案。从公民的文化教养与民族的文明发展来看,中学生的文理分科是应当为法律所禁止的。同样的,我国应当为民族传统文化的承传立法,或者说,应当在法律上规定,必须对幼儿与小、中、大学生进行传统语言与文化的教育,维护民族语言与文化的纯洁与尊严,必须改变目前青少年学英语的时间、精力大大超过学习母语的状况。母语、国学的教育是国本,不可动摇。我们现在讲自主创新,讲建立自主创新型国家,首先振兴的应是中国自己的文化传统。中国人靠什么走向世界?中国人的精神文化中当然包含着几千年来与外来文化的融合,中国文化当然是变动着的文化。但中国之为中国,中国文化之为中国文化,一定有自己内在性的东西,有主导性与主体性的常道。这是不可动摇的。作为一个国家的公民、国民,有接触本国经典的义务。一个西方人,不管从事什么行业,在他经受的家庭、社会、学校教育中,起码诵读过、学习过荷马史诗,柏拉图或亚里士多德等希腊哲学,西塞罗等罗马政论,莎士比亚的文学作品等。这都是视为当然的,是他们的人文修养的基本功。一个中国人,也应当掌握好母语,具有中国文化的常识。目前,基督教、天主教在中国大陆特别是农村发展很快,势力很大;台湾当局“去中国化”日甚一日。还有民族分裂主义与恐怖主义者的活动等。因此,自觉发展国学,可以维护国家的文化安全,团结海峡两岸及海外华人,形成民族文化认同,增加凝聚力。振兴国学与国家的文化安全有密切关联。我们一定要把古圣先贤的文化遗产保存好,像我们那些伟大的先辈一样,薪火传承,文明的火炬不能在我们的手中熄灭。从这种意义上来讲,弘扬中国传统文化,振兴国学,不仅是我国经济、政治、文化协调发展的需要,同时也是对世界文化、世界文明发展的贡献。可以认为,振兴国学也是应对日趋激烈的国际竞争,增强综合国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需要的一项重大举措。

今天的国学教学与研究,不是,也不可能是“修旧如旧”,而应该是孔夫子讲的温故而知新。我们要像我们的前人一样,立足自己的视域,在古代的经典中看出新的东西。研习国学既是在抢救濒临灭绝的文化“珍稀物种”,又是在更新它。任何传统,如果不能不断注入新的内容的话,就会失去生命。要恢复国学的活力,必须给它注入新的生命,这就是今天人们的思考与阐释。取其精华,去其糟粕。今天的我们也未尝不能在西学的刺激下,借鉴西学和其他外来学术,更新国学。国学是国家的软实力,国学复兴有助于本国政治、经济、军事、文化、外交地位之提升,有利于建设文化大国及文化输出。总而言之,国家的兴盛与国学的复兴是一体两面的事情。国学资源有助于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及其核心价值体系的建构,有助于形成民族认同与伦理共识,有助于维护国家的安全、地位及文化输出。仁爱、敬诚、忠恕、孝悌、信义、廉耻等价值在当下和未来中国社会的发展中,还将继续起着良性的作用。传统伦理经过时代的转化、洗汰与我们自觉地批判继承,可以与现代化的新的伦理价值整合起来。中国文化未来的方向,不正在于此?

健康的现代化的法治社会恰恰是建立在民众的底线伦理、民众的伦理共识的文化土壤之上的。今天我们所说的和谐社会,指的是现代化的民主法治、公平正义的市民社会。提倡和谐社会,针对的是现实上的不和谐、不协调。各国现代化建设过程中,不免会出现发展中的不平衡,地区、行业、城乡、贫富的差异。出现不平衡与差异是十分正常的。但一定要有一种自觉,即不断地克服或调整不平衡或太过悬殊的差异。中国传统社会充满着斗争与紧张,正因为如此,传统社会的知识人与民众期盼和谐,留下了大量的“和谐”思想资源,可以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和谐文化建设的重要助缘。当前,从某种意义上可以说,中国正处于一种新文化新道德养成的关键时期。在构建社会主流价值观,建设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过程中,传统文化中的一些道德准则和伦理规范,如仁义礼智信温良恭俭让等是具有普世价值的,完全可以在与时俱进的基础上加以利用。对于提升国内的道德水准,维持良好的社会秩序意义重大。建设和谐社会,也是国学的和谐精神在新时期的新体现。国学是中华民族共同的血脉和灵魂,不论大陆,还是香港、澳门、台湾都拥有同一部历史,同一种文化,同一种语言,同一种文字。我们的传统文化是连接华人世界的文化之桥,心灵之桥,血脉之桥。重振国学可以扭转一个时期以来中国人对本民族文化的陌生和疏离,通过培养对本民族文化的文化自觉和自豪感来实现中国人的文化认同、文化归属和文化自信。

作者:鄂尔多斯作家、从事鄂尔多斯学研究


上一篇:乌兰夫“三不两利”论
下一篇:锡林郭勒盟首批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

 相关专题:

·专题1信息无

·专题2信息无
 
  热门文章:
 · 元上都历史文化研究会理事会[85422]
 · 上都路:元朝中央直属行政建[69189]
 · 解读元上都—徐进昌谈上都文[61468]
 · 《蒙古秘史》中的乌珠穆沁地[55466]
 
 相关文章:

·没有相关文章

相关评论:(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相关评论无
发表、查看更多关于该信息的评论 将本信息发给好友 打印本页
 


百年古都 学术研究 上都文化 上都研究 地方学研究 史海钩沉 蒙元风云 上都河文学 研究会 图片欣赏 留言板

版权所有:元上都历史文化研究会    技术支持:巴雅尔图
地址:内蒙古锡林浩特市锡林大街锡林郭勒文化园    电子信箱:xjc1948@126.com
蒙ICP备2021001026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