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上都历史文化研究会官网 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联系我们
 
| 首 页
| 百年古都 | 学术研究 | 上都文化 | 上都研究 | 地方学研究 | 史海钩沉 | 蒙元风云 | 上都河文学 | 研究会 | 图片欣赏 |
留言板 |

谢谢诸位先生/女士长期以来对上都文化研究的殷切关注和大力支持!"元上都文化"网((元上都历史文化研究会官网)历经十余载三次改版,不知我们的努力是否达到了应有的效果?愿在文化研究和人类文明探讨的道路上永远有你们同行!元上都历史文化研究会2003年成立起,2004创办"元上都文化网"以来,坚守专心元代历史文化研究初衷,锲而不舍,孜孜以求,竭心尽力,探寻上都文化-游牧文明和锡林郭勒文化,希冀于弘扬中华文化史元代文明的篇章。以地域文化和地方学研究成果助推于人类文明的追索,为中华复兴的精神构建奉献绵薄之力。联系我们或评论网站文章 ,留言, 请发至邮箱 : sdwhyj_2004@126 com

         栏目导航 网站首页>>上都研究>>网络天地
  共有 31754 位读者读过此文   字体颜色:   【字体:放大 正常 缩小】    
【双击鼠标左键自动滚屏】【图片上滚动鼠标滚轮变焦图片】    
 

新华网多年来一直关注上都文化研究的学术观点和研究的进展情况

  发表日期:2011年2月2日          【编辑录入:admin

 

   “新华网”多年以来一直关注上都文化研究的学术观点和研究的进展情况,一直跟踪报道,转发元上都历史文化研究会的有关学术论述。2005、4、7新华社发通稿《专家认为:元上都是中外文化交融的集中地》。2006、7、22新华网发《元上都小考》。2006、7、31新华网发《百年帝都成就了灿烂的上都文化》。2010、10、29新华网发《锡林郭勒文化的立论与思考》。还有很多,难以一一列举。

 


锡林郭勒文化的立论与思考


www.nmg.xinhuanet.com   2010-10-29 15:14   来源:    

字体 [    ]  [ 打印 ]  [ 发表评论 ] [ 关闭

 

 

    【内容提要】提出并阐述锡林郭勒文化。从历史的积淀和传承概述锡林郭勒文化的几个重要方面。从石器时代的古文明到辽、金、元、明、清、民国和当代的文化遗产,论说锡林郭勒文化鲜明的地域性和特殊性。特别是作为蒙元文化和上都文化的发祥地,有着广泛和深远的影响。蒙古长调和原生态的游牧风情彰显了锡林郭勒文化的民族特点和地域特点。
    
锡林郭勒是游牧特色鲜明的蒙古族集聚区,有着许多独特的风俗和地域文化。是著名的"蒙古长调之乡""搏克之乡",是蒙元文化和上都文化的发祥地。金斯太洞穴的考古发现和锡林浩特石器、阿巴嘎岩画,进一步揭示了锡林郭勒的古文明。
    
特有的历史积淀孕育了锡林郭勒文化深厚的底蕴
    
锡林郭勒是一个辖区22万平方公里的地区级行政单位,下辖12个旗、县、区,蒙古族、汉族、回族、达斡尔族、朝鲜族、鄂伦春族、鄂温克族等多民族杂居,在漫长的中华文明发展史中各兄弟民族共同创造了这一地区的繁荣和辉煌。
    
长期以来,苍苍茫茫的草地被人们认为是荒原之地。由于时间的磨砺,留存在原野上的文明的遗迹所剩无几。史料记载相对来说也残缺不全。蒙古文文献非常缺乏,南方地方志一类的史书难得一见。这些都为地域文化的研究带来极大的困难。近年来,一些文化爱好者大量收集了阿巴嘎岩画并正式出版。锡林河一带的大量远古时代的石器也被大量发现,引起了地方文化界有识之士关注。乌珠穆沁旗金斯太洞穴的考古发现进一步确认了锡林郭勒草原曾是一万年到三万年前人类古文明的发祥地。这份远古的文明很少被人所知,甚至被不无遗憾地遗忘。许多相关机构和部门,缺乏对这一份珍贵的历史遗产的起码的重视和研究,造成了锡林郭勒文化在许多方面的缺失。难能可贵的是锡林郭勒盟地名委员会1987年编辑印刷了《锡林郭勒盟地名志》,在有的方面一定程度上弥补了这个领域的空白。编辑人员查阅北京图书馆等处馆藏,得到一些珍贵的文献性资料。原来,人们眼下的锡林郭勒茫茫荒原,"《中国历史地图集》标注记载:旧石器时代这里已有人类生存的遗迹,现在的苏尼特左旗、阿巴嘎旗、锡林浩特市境内的一些地域也发现了原始文化遗址(包括性质特定的原始文化遗址)。"(注:1)学术界对锡林郭勒的古文明原来是早有定论的!《世界历史辞典》记述,匈奴人原散居在中国北方,这里曾是匈奴的游牧之所。秦代归上谷郡和渔阳郡,三国时该地区隶属于拓拔鲜卑部所辖。这些都是彪炳史册的。锡林郭勒南部辽为上京道,至今有萧太后梳妆台遗迹尚存。金建桓州城,属西北路招讨司,为军事重镇。元建夏都繁华近百年。明建开平卫。明成祖朱棣征战于漠北,敕名苏尼特左旗昌图锡力赛罕山一带为"玄石坡"并留有"立马峰"石刻。清代康熙年间在多伦会盟,敕建汇宗寺、集惠寺等。民国有吉鸿昌解放多伦城之战,革命战争时期有贝子庙支部和锡察巴乌工委领导人民解放。这些古文明和历史的积淀形成了锡林郭勒特有的地域文化,如果没有更确切更妥当的称谓,命名为"锡林郭勒文化"应该说是可行的。
    "
地方学是以特定地域的人类形成发展历史中创造成果所表现出的精神因素作为研究对象的文化学科。""是一门以特定地域为特征的、以历史文化研究为主线的、应用性的、诸多学科交叉的文化学科。"(注:2)锡林郭勒文化,揭示的是锡林郭勒文明的发展和积淀,是融于中华文明之中的特有的地域风情、历史积淀、精神风貌和文化艺术诸方面状况。"当今时代,文化越来越成为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的重要源泉,越来越成为综合国力竞争的重要因素,丰富精神文化生活越来越成为我国人民的热切愿望。"(注:3)深入揭示和研究锡林郭勒文化,无疑对锡林郭勒的现代文明的构筑和经济社会的发展,具有不容置疑的重要意义。
    
上都文化在锡林郭勒文化的重要地位锡林郭勒特色鲜明的地域文化无疑是中华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文化作为"软实力"的当今社会发展中,下力气抓好地域文化的研究和建设,不仅是对中华文明建设的有力补充,也是当地社会发展的必不可少的一项重要工作。"中华文化是中华民族生生不息、团结奋进的不竭动力。"(注:4)许多发达地区,地域文化研究已经结出了丰硕的成果,有力地提升了地区文明建设的水平,引人瞩目地推动了当地的经济社会发展。如:首都的北京学,南方的温州学、扬州学、泉州学、三峡学,内蒙古的鄂尔多斯学、西口文化学、上都文化学,都为地区文明建设竖起了一面文化的旗帜。
    
中华历史上强盛的大元帝国的夏都就在锡林郭勒草原,这里是蒙元文化的发祥地,也是游牧文明与农耕文明和西域文明的融会地,百年帝都成就了灿烂的上都文化。上都遗址现在正在申报世界文化遗产,已经列入国家申报清单。上都文化的历史地位和在当今社会生活的意义,得到人们越来越多关注和认可!
    
上都是蒙元大帝国走向全盛时期的政治文化中心,是元世祖忽必烈潜藩时期的领地,是成就元王朝帝王大业的发祥地。大元帝国先后有六个皇帝在上都登上皇位。元王朝中期以来,发生的"南坡之变""两都之战""上都兵变"等宫廷斗争和流血冲突,都证明了上都极重要的政治、军事、文化的地位。
    
大元帝国的广袤的地域和稳定的发展,极大地便利了多元文化的繁荣和与世界各国的政治、经济、文化交流。上都在中外交往史上具有深远的影响。许多外国使者、传教土、商人、游客等,都在上都受到元朝皇帝的接见,建立和发展了友好关系。
    
上都常有阿拉失、波斯、突厥等商人往来,被称为"色目商贾""回回商人"。意大利威尼斯商人尼古刺兄弟带马可·波罗到中国,在上都受到元世祖忽必烈极高的礼遇。马可·波罗在中国居住17年,深得忽必烈器重。著名的《马可·波罗游纪》详细记述了上都的宫殿、寺院、宫廷礼仪、民情风俗,向世界介绍了上都,让世界了解了中国。
    
国外的科学家也来到上都工作,促进了中外科学文化的交流和发展。波斯科学家扎马剌丁曾受蒙哥汗委任筹建天文台,至元八年(1271),上都司天台正式成立(也称回回天文台或北司天文台)。元世祖忽必烈赐封扎马刺丁为提点,为元王朝任命的第一任天文台长。扎马刺丁研制了多种大型天文仪器,并制定了"万年历"。曾任北司天文台少监的冯天章及著名科学家郭守敬都曾受到扎马刺丁的影响。
    
上都城有着众多的佛寺、道宫、回回寺和文庙。除了蒙古萨满教以外,佛教、道教、伊斯兰教、基督教都很活跃,孔庙、八思巴帝师寺地位崇高。懦学、蒙古字学、医学、天文学都很兴盛。
    
在元代成为主流文化的蒙元文化和上都文化,无疑在中华文明史上占有不容忽视的重要地位。由于元代是第一个由少数民族入主中原建立的第一个中华大一统的政权,在政治、经济、军事、文化和社会发展诸多方面都多了一层深入研究的特别意义!上都遗址申报世界文化遗产正是对锡林郭勒在蒙元文化和中华文明中的重要地位的印证。上都作为大元帝国的百年夏都,成为对世界有着重大影响的大都市和政治、文化中心。三千万平方公里的疆域成为名副其实的世界之最。《马可·波罗游记》在世界上广为传播,成为中华元王朝的福音书。作为世界文化遗产,上都遗址和由它标志的上都文化理所当然被认为是世界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上都文化是属于世界的,是属于中国的,也是属于锡林郭勒的。上都文化在锡林郭勒文明史上有着代表性的意义和标识性的作用。对于中华文化,对于世界文明,上都和上都文化都有着不言而喻的重要性。说到中华文化,说到世界文化,许多专家、学者都会记起上都文化。上都文化的世界性对锡林郭勒地域文化有着举足轻重的意义。所以,作为锡林郭勒的地域文化,上都文化最具有世界性的影响和深远的历史意义,值得下大气力坚持不懈地认真探寻和挖掘研究!    (徐进昌)


百年帝都成就了灿烂的上都文化


www.nmg.xinhuanet.com   2006-07-31 16:09   来源:元上都文化网    

字体 [    ]  [ 打印 ]  [ 发表评论 ] [ 关闭

 

 

    ★悠悠中华文明,泱泱千年帝国

    
自从盘古开天 地,三皇五帝到如今。

    
惜秦皇汉武,略输文采;唐宗宋祖,稍逊风骚。一代天骄,成吉思汗,只识弯弓射大雕。俱往矣,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

    
数典祭祖。文化沉淀愈久,酿造 的芳香才愈醇愈厚。文化是人类智慧和道德的结晶,也是人类独有的生存方式,对社会的发展有着深远的影响和广泛的渗透性。沉浸着人类智慧和文明的优秀传统文化永远是人类前进的明灯 !

    
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伟大进程中,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宛若驾起五彩缤纷 的瑞气祥云。十二、十三世纪元王朝创造的灿烂文化正是中华文明和人类文明一道亮丽的风景。


    
“蒙古旋风”横扫欧亚,蒙元文化海纳百川。融汇欧亚大陆四十个诸候、王朝、公国 之文明,三千万平方公里疆域多民族、多宗教的不同文化的大交流大发展,大气磅礴,七彩纷呈,文化的开放性、多元性和繁荣呈现了深远广阔的发展前景 !

    
上都为百年帝都,见证 了元王朝光照千秋的帝王伟业,也沉积了吸纳了东西方文化的灿烂辉煌。作为那个时代最强大王朝的都城,无可置可疑成为具有世界影响的大都市。上都文化融汇游牧文化与农耕文化,贯通草原文化与中原文化,荟萃东方文明与西方文明,彰显了那个时代文化的发展和进步。


    
★百年帝都 历史悠久
 

    
蒙古高原上的金莲川草原,早在一二十万年前就有人类繁衍生息 。中国古代的匈奴人、鲜卑人、柔然人、突厥人、回讫人都曾生息在这里。十世纪契丹人建辽国,曾在此设“捺钵”避暑。 12 世纪女真人灭辽建金,在此建立桓州城,并称作曷里浒东川。金世宗大定八年 ( 公元1168 ) 完颜雍改曷里浒东川为金莲川并建景明宫,成为金代皇族“捺本” ( 行宫 ) 的理想之地。


    
公元 1211 年成吉思汗亲率大军由漠北 南下攻金,“下金桓州”。 1215 5 月蒙古军占领金朝中都燕京,七月来到金莲花盛开的金莲川度夏。 9 23 日忽必烈出生于北京,成为成吉思汗第四子拖雷之次子。

    1251
年蒙哥汗命其弟忽必烈总领漠南汉地军国庶事,驻帐金莲川,建立了历史上著名的“金莲川幕府”。 1256 年受蒙哥汗之命忽必烈委派刘秉忠在金莲川选址建造府城。历时三年,于 1259 年,北依龙冈,南临滦河,建起了开平城。民间留下元世祖向龙借地建城的传说。

    1260
年忽必烈在开平即大汗皇位,称开平府,置中书省,总理全国政务,成为元王朝的临时首都。改燕京宣慰司为燕京行省。 1263 ( 中统四年 ) 扩建开平府,五月九日诏改为“上都”,设总管府。 1264 8 月定金朝旧都燕京为中都,改中统五年为至元元年,实行两都制。 1271 年定国号为元,取“大哉乾元”之义。 1272 年中都改称大都,上都成为夏都。每年四至八月大来上都驻夏,办理军政事务,接见外国使者,宴请王公大臣。先后有元朝的六个大汗在上都举行了登极大典,成为圣龙起飞之地。

    1358
年和 1363 年上都两次遭受战火破坏。 1369 ( 至正 29 ) 元顺帝撤离上都,结束了上都作为元王朝都城的历史。

    
明军 1369 ( 洪武二年 ) 攻克上都,但未留守而随即撤离。 1370 ( 洪武三年 ) 五月明将进入开平。但从此开平成为明军与北元军双方争夺之地,至达洪武二十九年 ( 公元 1396 ) 明王朝正式设置开平卫指挥司。 1430 ( 明宣德五年 ) 开平卫移至长城以内的独石口堡,这个城市进一步放弃了。到了清代成为蒙古察哈尔部驻地。

    
开平城由 1256 年至 1259 年初建,到 1430 ( 明宣德五年 ) 撤开平卫,转往独石口,其间 171 年。“开平”古城 171 年间见证了历史风云变幻,饮经沧桑。 1263 年至 1369 106 年间,作为元王朝的帝都,是座历经风雨辉煌卓越的历史名城 !

    
★海纳百川 多元共荣 


    
中华文 明源远流长,有着悠久的历史。中华古文明为人类进步作出了卓越不凡的贡献。中华文明又是在不断吸纳外界的优秀文化,不断补充和发展自己的。只有站在巨人肩膀上,才会达到新的高度;人类文明也只有在不断融汇整合中提高和发展。孤立和封闭只会阻碍文明的进程,只有开放交流才会赢得大的发展和进步。十二、十三世纪人类古文明封闭停滞的局面正在期盼一个大开放大交流大发展。蒙古旋风带来了这个契机,蒙元文化发展有了深广的源渊。


    
元王朝的初期崛起于蒙古高原的斡难河流域。元太祖成吉思汗弯弓射大雕,铁骑踏欧亚,成为千古风流人物。元太宗窝阔台雄才大略,文治武,雄视天下。

    
元世祖忽必烈,谥圣德神武文 武皇帝。潜藩之期即以皇弟之尊受命漠南汉地军国庶事,经营金莲川十年之久,形成了历史上颇具影响力的“金莲川幕府”。

    
太祖、太宗、世祖,继三代之烈,打造了元王朝英机勃 发的磅礴大气。对各民族、各地域、各宗教、各学派的各类各色的文化、教派兼收并蓄,海纳百川,多元共荣,蔚成泱泱帝国煦丽文化大观。上都成为游牧文化与农耕文化,草原文化与中原文化,亚洲文化与欧洲文化,东西合壁南北共融的文化传播地,交汇处,成为一个时代具有世界政治、文化影响的大都市。

    
尊长生天崇萨满教神武天下。孛儿只斤家族乞颜部 是蒙古族诸多部落的一支。也速该首领被害,家族衰败。铁木真在母亲的协助下重新统一乞颜部,并很快被各部落尊为成吉思合罕,成为元王朝的开国皇帝。

  元王朝黄金家族以天 力论和忠君说为思想与文化基础,信仰萨满教,训化道德。元太祖成吉思汗励行《大札撒》,建立“忽日勒台”协商推举制度和典谟、训诰、誓命等政令规范,赏功罚罪,军政统一,雄才大略,成就了大业。

    
兴“文治”,尊儒学,“王道”天下。元王朝西征讨伐花剌子模 等地,南进征服中原肥田沃土,在横跨欧亚大陆的三千万平方公里的广袤疆域行使管辖权。元太宗窝阔台汗 1229 年即位于克鲁任何畔康德阿尔兰。《蒙古黄金史纲》记载:“窝阔台汗始立朝仪,皇族尊属皆拜;颁大札撒 ( 诏也 ) ;敕修孔子庙及浑天仪;以孔子五十世孙袭封衍圣公;集中华儒臣,详定法律;置仓禀,立驿站,政事大修”。元世祖忽必烈 1260 年在上都即大汗皇位。即位诏书大讲“文治”。“朕惟祖宗肇造区宇,奄有四方,动功迭兴,文治多缺,五十余年于此矣。”黄金家主笔以武功打天下,确知道师汉法,师天下,拿来天下的政治、文化的一切有用的东西为自己所用。规定“祖述 ( 继承 ) 变通 ( 改革 ) ”的新王朝创建原则。要“稽列圣之洪规,讲前代之定制”。确立“帝中国当行中国事”。“北方之有中夏者,必行汉法,乃可长久”。 ( 见《元史》 )

    
尊儒学为国学。确立崇尚儒学的“王道之本”思想。早在漠北时,忽必烈就将“博通经史”的山西绛州人许国贞,“论天下事如指诸掌”的河北刑台人刘秉忠,金朝状元王鄂等人请至漠北讲述儒家治国之道。在驻帐金莲川之际广为招揽中原和西域人才,建立金莲川幕府,成为元王朝治国治学的智囊团。历代皇帝对孔庙倍加保护,对儒学尊崇有加。中统二年命开平守臣释奠于宣圣庙。诏书全国,“宣圣庙及菅内书院,有司岁有致祭。月朔释奠,禁诸官员使臣军马,毋得侵扰亵渎,违者加罪”。至元四年 (1267 ) 拨巨款重建孔庙。至顺二年 (1331 ) 和至元二年 (1336 ) 两次颁发诏令,向上都孔庙赐碑。称孔子之道,垂宪万世,有国者所当崇拜。


    
兴佛护道,教派昌盛。元王朝 初创之际在蒙古本土兴盛萨满教。随着实力的扩展,成吉思汗后期已对中原的道教·佛教的发展倍加关注。早在 1229 年,成吉思汗在西征途中,召见全真教道长长春真人丘处机,前往中亚成吉思汗帐中讲道。长春真人被授予华北宗教界统领权。

    
上都建城之际即在“乾艮二隅,立二佛寺,日乾元,日龙光华严。”成为护 城护法的象征。大龙光华严寺初任寺主是禅僧至温,由世祖赐予“佛国普安大禅师”称号。并由宪宗皇帝亲自主办 1255 8 月哈剌和林和 1257 年上都两道佛大辩论。

    
班弥怛、八思巴 为吐蕃人,被世祖尊为帝师,授以玉印,任中原法主。上都建有帝师寺,弘扬释教,讲授新蒙古文。

    
道宫、回回寺活动兴盛。色目商贾和上都居民常往礼拜寺。基督教的一支景教也 在上都流传。

    
传袭本土文化,荟萃东西方文明。上都作为元王朝夏都和世祖皇帝的发祥地 ,与大都 ( 冬都 ) 相比,上都视为“蒙古人的故土”。上都“控引西北,东际辽海,南面而临制天下,形势尤重于大都”。 ( 《道国学古录》卷十 ) 上都距原蒙古汗国的政治军事中心哈剌和林较近,对联络、控制拥有强大势力的漠北蒙古宗亲贵族,在政治上军事上占有举足轻重的作用。文化上同样成为蒙古本土文化与中原文化的结合部,是融汇草原文化与农耕文化,西域文化与中原集大成之地。上都与哈剌和林相比,多了孔庙、道宫、帝师寺、大乾元寺、清真寺,多了大安阁、奎章阁、承应阙 ( 上都司天台 ) 。儒学和中原文化、西域文化丰富了蒙古本土文化。上都与大都相比,多了游皇城、质孙宴、马奶宴、白翎雀歌舞、校猎,多了帝师寺蒙古学。

    
内蒙古大学蒙古学研究中心的学者齐木德道尔吉认为,元上都是蒙古民族 从草原上崛起并实现全国统一的基地,是大统一的元王朝的政治、军事、经济、文化中心,是当时的国际性的大都会。它在推动人类历史的进程中,发挥了巨大的作用。”他提出,锡林郭勒草原 ( 元上都所在地 ) 是蒙元文化的发源地。这些观点无疑是完全正确的。

    
上都作为 当时世界有重大影响国家的都城,毫无疑问,成为当时世界政治、经济、文化、交流的中心之一。许多外国的使者、传教士、商人、游客等,或在上都受到元朝皇帝的接见,或是受到有关方面的友好接待,建立和发展了友好关系。王恽《中堂事记》记载,中统二年(1261 ) ,发郎国 ( 欧洲 ) 使者曾到开平朝见忽必烈,“献卉服诸物……上嘉其远来,四赐金帛甚渥”。同年高丽王王植也派王子率高丽参知事李藏用等 18 人抵开平朝贺。庞德四年 (1300 ) 缅国木连城首领阿哥遗其弟者苏率 91 人使团来上都,受到元成宗的召见。至正二年 (1342 ) 罗马教皇的使者马黎诺里一行到上都,在慈仁殿受到元顺帝召见。

    
上都常有阿拉失、波斯、突 厥、商人往来,被称为“色目商贾”或“回回商人”。意大利威尼斯商人尼古剌兄弟带马可·波罗来中国,在上都受到忽必烈极高的礼遇。马可·波罗在上都居住 17 年,深得忽必烈器重。著名的《马可·波罗行纪》向世界介绍了上都,让世界了解了中国。
  国外的 科学家也来到上都工作,促进了中外科学文化的交流与发展。波斯科学家札马剌丁曾受蒙哥汗委任筹建天文台。至元八年 (1271 ) 上都回回天文台正式成立 ( 也称北司天文台 ) 。忽必烈汗赐封札马剌丁为提点,为元王朝第一任天文台长。札马剌丁研制了多种大型天文仪器,并制定了“万年历”。曾任北司天文台少监的冯天章及著名科学家郭守敬都曾受到扎马剌丁的影响。

    
上都作为国际性大都市,通用多种语言文字。官方通用八思巴新蒙古文,另有畏兀尔蒙古文、汉文、藏文。亦思替非 ( 古伊朗波斯 ) 文也颇盛行。在北京发掘的元代两令牌上就所有四种文字:正面刻有汉字,背面中央为八思巴文,左侧为波斯文,右侧为畏兀尔蒙古文。此牌后转到前苏联。

    
综上所述,元王朝时代中华文化广泛吸纳西域文明,草原文化与中原文化融 汇,发展到了一个新的水平。蒙元文化是中华文化发展的一个重要阶段,也是中华文化重要的组成部分。元曲、元杂剧发展到了很高的水平,与唐诗、宋词相媲美。著名作家关汉卿、王实甫等成为名传千古之人。赵孟负书法和元好问等人诗作都有传世之作。

    
上都文化是蒙 元文化的集中体现,也是蒙古族文化高度发展,吸纳多种文化的有益成分,达到历史性的高度。上都文化的显著的草原文化特点和开放性、多元性,为中华文化注入了强劲的活力和后续发展的广阔前景 !

    
上都文化是中华文化永远值得珍重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永远值得我 们探寻、研究,发扬光大!(徐进昌 本文已由“元上都文化网”授权发表)

 

 

专家认为:元上都是中外文化融合的集合地

( 2005-04-07 11:58:47)

 

 


    
新华网内蒙古频道4月7日电(杨凌云)上都文化目前已经越来越多地引起关注。专家认为,上都文化是草原文化、民间文化吸纳中原文化和西方文化的精华部分集中发展的成果,在世界文明中占有重要的一席之地。

    
元上都历史文化研究会理事长徐进昌说,上都文化是中华文化繁荣发展的一个重要阶段,元上都

(位于现内蒙古锡林郭勒盟正蓝旗)作为元王朝的夏都和蒙古大汗的发祥地有着举足轻重的中心地位。元世祖忽必烈潜藩之际即在上都所在的金莲川建立幕府,为元王朝的建立作了思想、文化、理论、人才等多方面的准备。元上都在政治、军事上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在文化上同样成为蒙古本土文化与中原文化的结合部,是融合蒙古草原文化与汉族农耕文化、西域文化与中原文化集大成之地,是蒙元时期无可争议的政治文化中心。

    
上都在中外交往史上具有深远的影响。许多外国使者、传教士、商人、游客等,都在上都受到元朝皇帝的接见,建立和发展了友好关系。上都城有着众多的佛寺、道宫、回回寺和文庙。除了蒙古萨满教以外,佛教、道教、伊斯兰教、基督教都很活跃。上都常有阿拉失、波斯、突厥等商人往来,被称为色目商贾或回回商人。


    
国外的科学家也来到上都工作,促进了中外科学文化的交流和发展。波斯科学家扎马剌丁曾受蒙哥汗委任筹建天文台,至元八年(1271年),上都回回天文台正式成立,也称北司天文台。忽必烈汗赐封扎马剌丁为提点,为元王朝任命的第一任天文台长。扎马剌丁研制了多种大型天文仪器,并制定了万年历。曾任北司天文台少监的冯天章及著名科学家郭守敬都曾受到扎马剌丁的影响。


    
上都由于是蒙元政治文化中心,又在世界有着广泛深远的影响,所以通行着多种语言文字。官方通用蒙古文,其文字有畏兀字和八思巴新字。有汉文、藏文和亦思替非(古伊朗波斯)文。孔庙、八思巴帝师寺地位崇高。儒学、蒙古字学、医学、天文学都很兴盛。孔庙得到尊崇,儒学也广为传播。中华文化三大传统,懦、道、佛都有了深入发展。(完)

 

稿件来源:新华网内蒙古频道




上一篇:内蒙古晨报《史记》专栏关注和引述上都文化研究多篇论述的学术观点
下一篇:《楚石北游诗》校注本付梓出版

 相关专题:

·专题1信息无

·专题2信息无
 
  热门文章:
 · 元上都历史文化研究会理事会[88275]
 · 上都路:元朝中央直属行政建[72920]
 · 解读元上都—徐进昌谈上都文[63055]
 · 《蒙古秘史》中的乌珠穆沁地[58637]
 
 相关文章:

·没有相关文章

相关评论:(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相关评论无
发表、查看更多关于该信息的评论 将本信息发给好友 打印本页
 


百年古都 学术研究 上都文化 上都研究 地方学研究 史海钩沉 蒙元风云 上都河文学 研究会 图片欣赏 留言板

版权所有:元上都历史文化研究会    技术支持:巴雅尔图
地址:内蒙古锡林浩特市锡林大街锡林郭勒文化园    电子信箱:xjc1948@126.com
蒙ICP备2021001026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