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上都历史文化研究会官网 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联系我们
 
| 首 页
| 百年古都 | 学术研究 | 上都文化 | 上都研究 | 地方学研究 | 史海钩沉 | 蒙元风云 | 上都河文学 | 研究会 | 图片欣赏 |
留言板 |

谢谢诸位先生/女士长期以来对上都文化研究的殷切关注和大力支持!"元上都文化"网((元上都历史文化研究会官网)历经十余载三次改版,不知我们的努力是否达到了应有的效果?愿在文化研究和人类文明探讨的道路上永远有你们同行!元上都历史文化研究会2003年成立起,2004创办"元上都文化网"以来,坚守专心元代历史文化研究初衷,锲而不舍,孜孜以求,竭心尽力,探寻上都文化-游牧文明和锡林郭勒文化,希冀于弘扬中华文化史元代文明的篇章。以地域文化和地方学研究成果助推于人类文明的追索,为中华复兴的精神构建奉献绵薄之力。联系我们或评论网站文章 ,留言, 请发至邮箱 : sdwhyj_2004@126 com

         栏目导航 网站首页>>蒙元风云>>蒙元风流
  共有 37114 位读者读过此文   字体颜色:   【字体:放大 正常 缩小】    
【双击鼠标左键自动滚屏】【图片上滚动鼠标滚轮变焦图片】    
 

孛 儿 帖·赤 那 探 源

  发表日期:2010年7月18日      作者:别勒古讷台·纳·布和哈达     【编辑录入:admin


孛儿只斤·清·格日勒图   译)

《蒙古秘史》开卷即载:“成吉思汗的根源乃奉天命而生的孛儿帖·赤那,和他的妻子豁埃·马阑勒,渡过腾吉思来到斡难河源头的不峏罕·合勒敦山扎营下来。他们生下的儿子名为巴塔赤罕”。①

    对于《蒙古秘史》中有关蒙古诸汗的先祖孛儿帖·赤那的这一段记载,一些史学者持怀疑的态度并认为是传说甚至予以否定。史学家金峰认为“孛儿帖·赤那与豁埃·马阑勒为匈奴-突厥-蒙古共同的原始崇拜物”②,“<蒙古秘史>记载了成吉思汗先祖孛儿帖赤那渡湖来到不峏罕·合勒敦山扎营以后的二十二世祖。除去以偶像孛儿帖·赤那之名命名的某个人以及成吉思汗本人共为二十代。如一代计二十五年,自巴塔赤罕至成吉思汗为正好五百年”。③史学者苏日巴达尔呼在《蒙古族的起源》一书中说:“<蒙古秘史>开卷即载:‘成吉思汗的根源乃奉天命而生的孛儿帖·赤那,和他的妻子豁埃·马阑勒,渡过腾吉思湖来到斡难河源头的不峏罕·合勒敦山扎营下来。他们生下的儿子名为巴塔赤罕’。这显然是图腾偶像,而且是以狼与鹿为图腾的两个亲家部落”。④

    很显然,两位学者认为《蒙古秘史》所载“孛儿帖·赤那”与“豁埃·马阑勒”并非历史人物,而是以狼与鹿为图腾的两个部落的偶像而出现的某一部落或统治者的代名。

    笔者经过《蒙古秘史》与有关其它史籍的比较研究,认为有关孛儿帖·赤那的这段文字并非传说,而是真实的历史人物的可信记录。顺便说明,我们不否认“孛儿帖·赤那”、“豁埃·马阑勒”为古代蒙古某一部落的图腾偶像的可能,而且承认这里出现的成吉思汗祖先之名也可以是来自图腾偶像。只是认为,作为《蒙古秘史》的整体内容,它是真实的人名。诚然,《蒙古秘史》这段记载本身并非无任何疑点。非常遗憾的是,作者未给留下孛儿帖赤那的来历、渡过何名之湖、从何而来等详细内容。

    毋庸置疑,孛儿帖赤那是历史人物。他大约生活在公元八世纪时期。乔吉先生在《黄金史》注释中写道:“蒙古史籍载孛儿帖·赤那为成吉思汗祖先人名,而断无作野兽‘狼’之记载。况且还有孛儿帖·赤那生辰年代的记载。据<概述古代诸汗所建立政道之著作黄金史>与迅鲁伯所著<青史>,孛儿帖·赤那为生活在八世纪后半期之人”⑤。

     十四世纪波斯政治家、史学家拉施特·哀丁在《史集》中写道:“关于蒙古人最初生活的详情,诚实可靠的讲述历史的突厥讲述者说,所有的蒙古部落都是从〔某时〕逃到鄂儿古涅-昆来的那两个人的氏族产生的。那两个人的后代中有一个名叫孛儿帖-赤那的受尊敬的异密,他是若干个部落的首领,朵奔伯颜与妻子阿阑-豁阿以及若干其它部落都出自他的氏族。他有许多妻子〔哈敦〕和孩子。名叫豁埃-马阑勒的长妻为他生了一个在诸子中最有出息,后来登临帝位的儿子,这个儿子名叫巴塔赤合罕”。(第一卷,第二分册,第6页)⑥ 又,瑞典著名东方研究者多桑在《蒙古史》中写道:“约当八世纪中叶时,其已出蛾儿古涅坤山之数部落,移居斡难、怯绿涟、秃忽剌或秃剌等河沿岸者,其长名孛儿帖·赤那”。⑦

    泰赤兀惕·满仓主编的《蒙古民族通史(第四卷)载:“距今2500年前,蒙古人分成‘尼伦蒙古’与‘迭儿列勤蒙古’。至不峏罕·合勒敦的孛儿帖·赤那、豁埃·马阑勒时,这个尼伦蒙古、迭儿列勤蒙古的划分更趋明显了。因而孛儿帖赤那系尼伦蒙古常以正统蒙古自居,将所在部落同最高崇拜物‘苍天’联系起来,由此便有了阿阑·豁阿母亲‘神光受孕’的传说及蒙古诸汗奉天命而生说。”⑧

    1618世纪蒙古史学者几乎如出一辙地写蒙古乞颜孛儿只斤氏始祖孛儿帖·赤那源于印度、吐蕃汗系,从吐蕃东渡青海湖,来到渐忒之北狄做那颜。《罗氏黄金史》中写道:“…达赖速宾阿尔坦散答里图汗有子三。长孛罗出,次昔保赤,次孛儿帖·赤那。因兄弟不和,孛儿帖·赤那北渡腾吉思河,来到渐忒之地,娶名为豁埃·马阑勒之处女为妻,成为蒙古氏”。⑨《黄金史纲》载:“…大赉苏宾阿尔滩散搭里图王有子三,长子博罗出,次子锡巴罟持,幼子孛儿帖·赤那。由于内部失和,孛儿帖赤那北渡腾吉思海,至渐忒地方,娶了名唤豁埃·马阑勒的处女为妻,在渐忒地方定居下来,是为蒙古部落”。⑩ 罗密:《蒙古博尔济吉忒氏族谱》中说:“大赉速宾阿尔坦散答里图汗有子三,长孛罗出,次锡巴古持,季孛儿帖·赤那。孛儿帖·赤那离开两个哥哥,渡腾吉思之北海,来居渐忒地方。渐忒之民问之,尽曰身为古之众敬王后裔及父祖辈为吐蕃王之事,遂众推其为主。娶名豁埃·马阑勒之女,生曰巴塔赤罕之子”。11《阿萨拉克齐史》载:“…大赉速宾阿尔坦散答里图汗子博罗出、锡巴兀赤、孛儿帖赤那,兄弟三人因内部不和,孛儿帖赤那至渐忒之地,娶名为豁埃·马阑勒的处女为妻,成为蒙古氏族…”。12 答哩麻所著《金轮千辐》 载:“阿尔坦散答里图汗生有三子,曰孛罗出,曰锡巴兀赤,曰孛儿帖·赤那。因兄弟不和,幼子孛儿帖·赤那北渡腾吉思海,至渐忒地方,娶名唤豁埃·马阑勒之女,居不峏罕合勒敦,遇巴卜仑诺兀忽蒙古北狄之人(有些史书称德拆国),问其由来,答曰北狄之国。因为汗统之人,又聪慧过人,德才俱尤,推为那颜”。13 金巴道尔吉《水晶鉴》载:“日衮赞博有一心黑手辣的臣僚名叫隆纳木。他杀害了合汗自称汗,夺合汗公主为合屯,驱逐合汗三子于异地。其幼子涅克哩逃到古汪布国而未中意,来到蒙古渐忒之地。居住于贝加尔湖边不峏罕·合勒敦山。已故蒙古塔颜氏族首领之遗孀马阑勒合屯遇见了,问其所以,知其根源,尊为‘天赐汗子’叫做家主,渐忒国人议举其为官人。其名唤孛儿帖·赤那。称马阑勒合屯前夫所生子巴塔萨为泰楚特氏。这位孛儿帖赤那约生活在唐代。孛儿帖赤那子板泰察罕…”。14 拉西彭楚克所著《水经念珠》载:“…曲律合汗布勒尔散答里图合汗子博罗出,次子锡巴罟赤,季子孛儿帖·赤那。兄弟不和,北出渡过腾吉思湖,至蒙古渐忒之答剌地方,娶名为豁埃之处女为妻,占蒙古为汗。有些书中说,预言家说兄弟三人都有做汗的福分,遂孛儿帖·赤那来到蒙古称汗”。据上述七种史籍载,孛儿帖·赤那出身印藏汗系,原名涅克哩(篾克哩),约生于公元758年,似东渡腾吉思湖来到不峏罕·合勒敦。其妻豁埃·马阑勒是真正的蒙古乞颜氏分支泰楚特部先祖之妻,其前夫所生子成为泰楚特部。萨冈彻辰《蒙古源流》则与此完全相反:“名叫隆南的大臣弑杀海穴后侧金座王,篡夺了王位,王的三个儿子孛喇出,失宝出、孛儿帖·赤那逃亡异地。其中幼子孛儿帖·赤那去了公布地方。他那些人过不惯,于是携带妻子豁埃·马阑勒渡过腾吉思海,向东行,来到拜合勒江流域不儿罕·合勒敦山下,与巴塔人众相遇。…于是必塔国人共议…推他作了那颜。” 15《古代蒙古汗统大黄史》16 与《蒙古源流》所载几乎一样。喀尔喀的噶勒丹协理所著《宝鬘》载:“…吐蕃最初为忽主恩散答里秃合汗,其八世合汗日衮热颜为其臣所谋害,霸夺汗位,其奔哥里、沙帕里三子逃往异地。末子麦喀里至宫博暂住,娶豁埃·马阑勒,东渡腾吉思湖,来到不峏罕合勒敦山,被尊为巴塔国之那颜,以孛儿帖·赤那之名显扬”。17佚名《青史》中载为:“名为罗恩的臣仆杀害了罟麻赞合汗而篡权称汗,其三子逃往异地,博罗瓦狄、忽和吉乐即土伯特汗位。长子蒙古语称孛儿帖·赤那,逃到公博国住一段,因人地不熟,携妻豁阿曼塔勒,来到蒙古地方的拜噶里湖畔不峏罕·合勒敦山遇必坛国人。问其所以,对曰其根源及从来。必坛国人共议并拥立为王,大行尊礼,遂以孛儿帖·赤那闻名。孛儿帖赤那有巴塔萨干、巴塔察干二子”。18又,《伊锡班珠佛教史》载:“…日衮赞博合汗为其臣僚所害,其子必克赉巴、沙克赉巴、莫克赉巴三子逃至布旺布瓦、旺布瓦、罟旺布瓦三地,后来长子必克赉巴为吐蕃合汗。蒙古语称孛儿帖赤那的季子从罟旺布瓦地方娶名为豁埃·马阑勒的处女为妻,携之来到蒙古地方俾河畔不峏罕·合勒敦山,详述其本源、从来及因由。遂必塔国之众拥立为那颜,大加崇奉,由是以孛儿帖·赤那之名显扬”。19 据萨冈彻辰、噶勒丹协理、伊锡班珠所载,孛儿帖·赤那、豁埃·马阑勒即来自土伯特(吐蕃)地方。

    纵观上述,我们可以看出16——18世纪的蒙古史学家们普遍认为孛儿帖·赤那源于印度、吐蕃汗系。至于豁埃·马阑勒他们的观点却并不一致。究竟孰是孰非,目前还不能确定。但是,纳塔所著《善说蒙古地区政教之明慧青年之音,净光金鬘》20中有关孛儿帖·赤那及其后裔生卒年代记载补白了其它史书所无,因而有较可信之处。笔者认为这是我们研究中不可忽视的信息,遂摘录如下:“自麻哈撒玛蒂合汗至一百一十二万一千五百六十五世,文殊师利之一转生活佛吐蕃汗系天子孛儿帖·赤那,缘于臣之乱,至蒙古瓦德之地。居于拜噶里湖畔不日哈和勒敦山已故答扎氏族那颜之遗孀浑(匈)氏马阑勒遇见后,尊为天赐汗子,当作家主,瓦德国人拥立为国主。那位夫人前夫所生子巴塔撒成为泰楚特氏。

    唐德宗贞元二年,孛儿帖·赤那二十九岁时生巴塔察罕,取乞颜氏。

    巴塔赤罕二十三岁时生塔马察罕,此时吐蕃答剌木合汗灭教,玛耳氏施格牟尼格隆、照氏博因格隆、藏氏格亦罟鲁其格隆三人自吐蕃逃到蒙古地方。自此塔马察削发为僧,改名萨迦施拉布。塔木赤子忽哩察·墨尔根二十一岁称汗,受法戒,得道果方士,被称为莲花大师。这三个喇嘛住蒙古地方很长时间,后应邀往安多甘巴之地。胡哩察·墨尔根二十岁生子阿罟济木·博忽鲁勒,其二十七岁生子亦可·你敦,其十九岁生子撒木速齐,其十八岁生子哈哩哈勒楚,其十八岁生子博尔济吉台·墨尔根。娶蒙郭勒津氏陶剌勒津·巴颜之女博罗克沁为妻。

    博尔济吉台·墨尔根十八岁生子都洼·与二十一岁生子道博·墨尔根。谓之都洼·索和尔者,因其见三乘之远,反称索和尔(瞎子)。

    都洼·索和尔子拖纳依、多克欣、额木尼克、额尔克成为卫剌特四部。道博·墨尔根之布剌克合屯生博忽、博忽察尔二子,旋殁。后续之阿剌克合屯有孕后,道博·墨尔根二十五岁卒。”21

    据上述《金鬘》所载,孛儿帖·赤那与其子孙后裔出生年代如下:

    孛儿帖·赤那(758——×××)

巴塔赤罕(786——×××)

    塔马察(808——×××)

    豁里察·篾儿干(828——×××)

    阿兀站·孛罗温勒(848——×××)

    也客·你敦(874——×××)

挦锁赤(892——×××)

    合来·合儿出(909——×××)

    孛儿只吉歹·篾儿干(926——×××)

    都蛙·锁豁儿(943——×××)

    朵奔·篾儿干(946——970——)

    孛端察儿(970——×××)

    从上述所载可知,孛儿帖·赤那生于唐乾元元年戊戌,即公元758年。1753年所著佚名《诸汗源流黄金史纲》22可作为旁证。书中载:“孛儿帖·赤那二十九岁生巴塔赤,属丙寅,生于唐大历九年”。23这里《黄金史纲》的年代或天干二者其一必有舛误。若巴塔赤罕生于唐大历九年(774),则是甲寅年。再说,唐朝大历年间不遇丙寅年。若说巴塔赤罕生于丙寅年,当为唐贞元二年之786年。这样《金鬘》与《黄金史纲》所载年代相吻合,孛儿帖·赤那出生年代在758年。可能是《黄金史纲》弄错了年代。

    顺便需要一提的是,上述《金鬘》中载“娶蒙郭勒津氏陶剌勒津:·巴颜之女博罗克沁为妻”,漏载孛儿只吉歹·篾儿干子脱罗豁勒真·伯颜,将脱罗豁勒真·伯颜子都蛙·锁豁儿、朵奔·篾儿干误作其祖父之儿,因而都蛙·锁豁儿、朵奔·篾儿干、孛端察儿等的出生年代自然不会准确了。

    从上述多种史籍中我们不但可以理解到,孛儿帖·赤那是生活在八世纪的历史人物,而且他的族源问题是学术界一直有争论的尚待解决的课题。

    有趣的是,13——14世纪史学界尚未详解或未能详解的孛儿帖·赤那族源问题,为什么到了16——18世纪再度引起了蒙古史学界的普遍重视,并著书立说,写成孛儿帖·赤那即蒙古诸汗源于印度吐蕃汗系呢?一些学者多从蒙古族接受黄教影响来解释这个问题。这一点可从陈寅恪先生在《彰所知论与蒙古源流》一文中窥见一斑:“综观国内外文字所著蒙古古代史,对于宇宙之生成与民族之起源大体有四种观点。首先是类似夫余、鲜卑等诸民族的感生说。其次是取自高车、突厥等民族的神话故事。接受阿拉伯、波斯等诸国文化后新增了伊斯兰教色彩。蒙古族成为佛教信徒后间接地接受了吐蕃的影响,自印度吐蕃古史籍所摘中掺和已有的夫余、鲜卑等民族类似的感生说及取自高车、突厥诸民族的神话故事”,“换言之,掺和多民族神话故事变为单个民族之史”。24国内蒙古史学界留金锁、纳古单夫、阿尔达扎布等学者认为,印藏蒙同源说或源于恒河之说自元世祖忽必烈汗帝师八思巴喇嘛在《彰所知论》中概述后,在蒙古地区黄教传播后的史书中蒙古族源于印藏汗系之妄说变为传统观点沿用了下来。

批判印藏源说的例子中除陈寅恪上述论文外,可列举蒙古国沙·比拉先生之《蒙古旧史籍中的某些问题》(关于蒙古人民共和国历史文化与史籍问题,1979年,乌兰巴托),留金锁先生的《十三至十七世纪的蒙古历史编纂学》(内蒙古人民出版社,1979年)等相关书籍与论文。

    我国著名学者陈寅恪认为:“八思巴喇嘛(1235——1280)所著《彰所知论》为仿毗昙体,选择吐蕃佛经旧译而作。这里虽无佛教新创,而对蒙古族历史新观点与方法的影响却是长久而深刻的。因而元亡三百年后写成的<蒙古源流>的基本观点及写作特点定然是取材于<彰所知论>的”。25

    八思巴的《彰所知论》给人们带来了什么?据陈寅恪先生认为,带来了影响蒙古族的历史“新观点”与“方法”。换言之,传播了流传于印藏之蒙古史,写“蒙古族史”时并非《蒙古秘史》那样简单而神秘地写成“成吉思汗的根源乃奉天命而生之孛儿帖·赤那”,而是究其更早的先祖详述之写法:“此乃天竺之开国之主,蒙古人之始祖”。26

    黄教流传蒙古地区虽有消极的一面,但也将生活在地处僻远,骁勇善战的民族引向了人类和谐文明的道路,使蒙古族继承蒙文《甘珠尔》、《丹珠尔》等举世无双的文化遗产。从此,精通梵、藏、蒙古语的蒙古族学者们开始利用印藏文典籍,自觉编写、研究自己民族的历史了。

    因而对16——18世纪蒙古史学家所著诸多史籍一味地以“受到黄教影响”的轻率态度横加非难,不予理会,则不是科学的态度,而是应当以谨慎的态度认真对待,重视历史实据才是。

    下面,笔者就赞同孛儿帖·赤那印藏源说提出几点论据,以求论证其东渡腾吉思湖来到不峏罕·合勒敦山之说。

    一、《蒙古秘史》所载“奉天命而生”一句便是揭开该秘密的一把钥匙。从这句话中我们便知,孛儿帖赤那并非凡人俗子,而是天子——汗系之子。或者说他非乞颜氏,而是异姓人。《蒙古秘史》中出现的另一个“天命”之人乃是孛端察儿。他是孛儿帖·赤那直系朵奔·篾儿干之妻阿阑·豁阿的朵奔篾儿干谢世后所生子。用阿阑·豁阿的话说:“分明是上天的儿子。你们怎能与黎民百姓的行径相比拟而加以议论。将来做了天下的君主时,下民才能够明白这个道理”。27         孛端察儿即阿阑·豁阿神光受孕之说中的异族人。其实后来的蒙古诸汗乞颜孛儿只斤氏始于孛端察儿。这正如衮布扎布所说:“孛端察儿乃奉天命而生,故不必提及朵奔·篾儿干”。28

    正如16——18世纪史籍所载,孛儿帖·赤那正是吐蕃忽珠恩·散答里图汗系大赉·速宾·阿拉坦·散答里秃汗之孙(其父日衮赞博),故而北狄国人(渐忒地方)如《水经鉴》所说“尊其为奉天命所生汗子”,推为国主的。如果当时孛儿帖·赤那没有令人佩服或信服的“汗统”,乞颜氏人怎能如此轻率地接受他并拥立为主呢?所以说,《蒙古秘史》所说“奉天命而生”之说正与其它史书所载“吐蕃忽珠恩·散答里秃合汗系”相吻合。或许以“奉天命而生”之说暗喻孛儿帖·赤那先祖忽珠恩·散答里图合汗,从而流传于蒙古民族中。

    再者,罗蔵丹津在《黄金史》中有一段有趣的记载,成吉思汗征讨西夏途中,在杭爱罕(阴山)围猎时说:“孛儿帖·赤那、豁埃·马阑勒可能会进入猎圈内,不要杀了它们!”。29这说明,孛儿帖·赤那、豁埃·马阑勒的灵魂在那里(唐古特附近)。这难道不是间接地述说孛儿帖·赤那、豁埃马阑勒来自西方吗?

    二、孛儿帖赤那印藏源说有传说与文字记载之分。

    据八思巴认为,印度最早的开国合汗为蒙古人的祖先,即众敬王(又译作‘大三末多王、三摩多王、转轮圣王、众所许、大同意王’)。

    佛教经典中众敬王为众生最初之兰咱(王、汗)。有关他的传说非常离奇古怪,且传载于佛典与蒙古史籍中。关于众敬王的故事最早录入公元四世纪古印度佛学家婆薮盘豆所著《阿毗达磨俱舍论》中。

    劫初时人有色戒成。肢体圆满,诸根无缺。形色端严,身带光明。腾空自在,饮食喜乐,长寿久住。有如是类地味渐生。其味甘美,其香郁馥。时有一人禀性耽味。嗅香起爱,取尝便食。余人随学竞取食之。尔时方名初受段食。资段食故身渐坚重。光明隐没,黑暗便生。日月众星从兹出现。由渐耽味,地味便隐。从斯复有地皮饼生。竞耽食之,地饼复隐。尔时复有林藤出现。竞耽食,故林藤复隐。有非耕种香稻自生,众共取之以充所食。此食粗,故残秽在身,为欲蠲除,便生二道。因斯遂有男女根生。由二根殊形相亦异。宿习力故,便相瞻视。因此遂生非理作意。欲贪鬼魅,惑乱身心。众共复又争食香稻,故香稻复隐。遂于己田分生吝护心,于他分田有怀侵夺。为欲遮防,共聚详议。铨量众内一有德人。雇令防护,封为田主。因斯故,立刹帝利名。大众钦承恩流率土。故复名大三末多王。自后诸王以此王为首。

    众敬王之子妙光王,彼之子净善王,彼之子圣善王30,彼之子顶生长净王,彼之子自乳31四大部洲之金轮圣王,彼之子三大部洲之银轮圣王,彼之子二大部洲之铜轮王,彼之子一大部洲之铁轮王。彼之子严妙王,此五人以五转轮王32而显扬。

     严妙王之子舍帝,彼子舍捉王,彼子舍固尼,彼子香草王,彼子大香草王,比子善见王。

    大三摩地王的贵胄为拘留孙佛33。其子善生王。王复繁衍为众王之后的狮子颊王34。子净饭王35、白饭王36、斛饭王37、甘露饭王38。长兄净饭王二子,长佛陀39,次妙难陀40;次子白饭王二子,长具寿胜41,次具妙42;季子斛饭王二子,长具寿大名43,次无灭44;末子甘露饭王二子,长天授45,次庆喜46。…(罗藏丹津著:《黄金史》)

    佛陀涅盘千余年后,经由大三摩地王族宏布于东方雪山之周。其始末是也。印度摩揭陀国憍萨罗之子沙尔巴王有子五。幼子生而长青犀色毛,手足呈扁,目之交睫自下而上。因谓“此儿不似前胎”。遂装入铜匣中,弃入恒河中,飘落到巴勒布、吐蕃二国界地,吐蕃一老翁于河边拾到这个匣子,打开一看,原来是个漂亮的男婴,抱回去养育到十六岁。探寻地势高峻、风景优美的地方,得知雪山四维之地,打算安设营盘,来到那里时,遇见了吐蕃人。当被问及“从哪里来?”时,指了指上空。吐蕃人便说:“这个孩子乃奉天命所生,我们吐蕃国没有君主”遂驮在脖颈上,舁之而归。这就是吐蕃最早的库准散答里图王47。其子七贵人椅子王48,其子恰扎尔布西巴衮散答里图王,其子爱图尔嘎阿尔拜散答里图王,其子库里库鲁克嘎尔博罗尔散答里图王,其子衮苏宾莫里图散答里图王,其子大赉苏宾阿拉坦散答里图王。王有三子,长博罗赤,次西巴罟赤,幼子孛儿帖·赤那49。因内部失和,孛儿帖·赤那北渡腾吉思湖,来到渐忒之地,娶了名唤豁埃·马阑勒之处女为妻,在渐忒地方定居下来,成为蒙古部落。(《黄金史纲》)

    呼珠恩散答里图王——根据藏语读音蒙古语音译为尼察藏博。蒙古旧史籍音写为‘纳迪藏贝、尼迪藏博’等。西藏佛教史籍载为“上天七椅王”之首。对此,我国藏学家们撰写发表了很多论文。王富仁、段克祥、胡栋柱、朱燮林等认为,吐蕃最初之王尼察藏博在位时间约在前360年代之周显王九年至秦孝公三年,藏王牙帐在雅尔隆。

      对此,五世达赖喇嘛所著《西藏王臣记》及迅鲁伯的《青史》所载基本相同。孛儿帖·赤那为手下奸臣所杀之史,最早见于敦煌古藏文史料,后又载入《西藏王臣记》,《西藏王统记》等史书中,以口传或书面形式流传,至今仍流传于西藏民间。

    上述二则传说并非是蒙古史学者们任意编造的故事,所以是可信的。

    三、下列衮布扎布《恒河之流》一段语又可证实孛儿帖赤那源于印藏王统说。他写道:“…必塔国又称渐忒国。印度转轮王时期分出吐蕃汗系的乃是孛儿只斤氏朵不·篾儿干。其妻名为阿阑·豁阿。每睡眠时神光照身,因生幼子孛端察儿主”。50

    四、那么,孛儿帖·赤那、豁埃·马阑勒所渡过来的腾吉思在哪里?是由西东渡,还是由东西渡至不峏罕·合勒敦山的?这是考证孛儿帖·赤那来源所必须回答的问题。

    16——18世纪蒙古史学家大部分都写作孛儿帖·赤那自吐蕃东渡拉萨以北的天池或青海湖,至渐忒地方的必塔国做那颜。13——14世纪之际的拉施特为首的史学家们认为,孛儿帖·赤那、豁埃·马阑勒可能渡过呼伦贝尔的某一湖从东方西至三河源头定居。

   《蒙古族简史》将孛儿帖·赤那、豁埃·马阑勒所渡湖(腾吉思)作“呼伦湖”。《蒙古秘史》中“呼伦湖”作“阔连海子”,而非“腾吉思”。柯津院士《蒙古秘史》俄译本作“渡腾吉思(里海)而来”,小林高四郎《元朝秘史的研究》日译本作“渡大海而来”,那珂通世的《成吉思汗实录》作“渡大海或大湖而来”;李文田《蒙古秘史注解》作“里海”。张尔田《黄金史纲》清译本校注云:“案腾吉思湖即里海”。《中华民国区域图》(绥远外蒙古合图)中载:“唐努乌梁海区库苏古尔泊西部有腾古斯海”。曾世英、丁文江绘制的《中华民国新地图》载:“腾吉思即蒙古国西境乌鲁呼木河源分出的腾吉思河。东经18——20度(北京正中以西),北纬50——52度之间”。呼·佩尔列在《蒙古秘史地名信息》中说:“腾吉思河位于东经101度、北纬51度,库苏古尔湖之北”。苏日巴达尔呼谓之:“鲁浑淖尔至布尔汗山路上有一南北走向的大湖,即腾吉思湖”。《新疆地图·边区志三》所载:“阿尔泰西南赛尔山之阳有和布克赛尔之地,其东南有布伦陶海(鲁浑湖)…”,即此。

    从学者们的研究可知,孛儿帖·赤那所渡腾吉思湖并非呼伦贝尔某一湖。同时也了解到,包括16——18世纪蒙古史学者在内的绝大多数人认为孛儿帖赤那可能是自西东渡腾吉思湖来到不峏罕·合勒敦山。无论孛儿帖·赤那所渡之湖是青海,还是蒙古国西北的某一湖泊,都在为东渡大湖提供证据。如果是自西东渡大湖到达不峏罕·合勒敦,则吐蕃源说似乎是可信的。

    五、难道蒙古合汗源于印藏之说是毫无历史依据,八思巴凭空臆造的吗?未必如此。

    八思巴喇嘛罗卓坚赞为蒙古历史乃至中国历史上的第一位帝师,西藏历史上集政权与宗教权于一身的第一位法王。他为蒙、藏、汉文化交流做出了不朽的贡献。

    八思巴伯父贡噶坚赞曾应窝阔台合汗季子阔端之邀来到凉州,撰写蒙古语言学历史上的第一部专著《心箍》。八思巴从小从师这位伯父学经。他3岁能诵咒语,7岁出家为僧,为人讲经。十岁时(1244年)随伯父班智达·贡噶坚赞离开西藏,十三岁来到凉州,拜见阔端那颜。1251年萨迦·班智达贡噶坚赞圆寂,八思巴替代伯父之位,在蒙古地区大力布道。十九岁时(1258年)应忽必烈合汗之邀至羌笛拜谒忽必烈合汗。忽必烈与沉白汗后接受八思巴之灌顶。126012月封“国师”,赐玉印。1264年,立总制院,管辖全国释教与吐蕃僧俗政务,以国师领之。1269年,奉敕创制蒙古新字(后人称八思巴字),当年元世祖下诏颁行。1270年,八思巴升号为帝师,大宝法王。八思巴一生中著有三十多部著作,以《萨迦五代祖师文集》传世。就是这样一位生在几代书香门第、创制蒙古新字的大学问家怎能臆造一个民族的汗统历史,故意与其它民族生拉硬扯呢?想必他是有据可凭的。再者,值得特别注意的是八思巴的家族。这个家族为什么出现几代蒙古学家?八思巴祖先自称吐蕃王朝(368——532)贵族后裔,姓昆或昆诺。51由此看来,八思巴的祖先也是鲜卑人而且是贵族出身。如果是这样的蒙古族后裔,怎能不懂得自己的历史?我们都知道,今天的西藏即由当时的拓跋人组成的。所以,孛儿帖·赤那祖先正是在拓跋地方当王,后来可能由于某种原因,孛儿帖赤那东渡腾吉思湖来到自己亲族之地必塔蒙古国的。

    罗密《蒙古博尔济吉忒氏族谱》载:“相传上古之时,万物无所专主,嘛哈萨嘛谛汗降世,导民化众,立典兴文,四国俱赖乂安,众共推之为君。此即天竺国开创之君,蒙古之始祖也”。52

    这里的天竺即古代印度。《佛学大辞典》(汉文版)注释:“天竺,印度之古称”。《大唐西域记》载,“详夫天竺之称,异议纠纷,旧云身度,或曰贤豆。今从正音,宜云印度”。罗密所列之句似引自《章所知论》。据此可见,印度最早国王便是蒙古人。钦达牟尼先生曾说:“蒙古与印度往来关系至少有四千年的历史”。53 公元91年,北匈奴汗国主力自不峏罕·合勒敦山附近徙至中亚锡尔河上游地区。据国外有些史籍载,北匈奴汗国在锡里穆度过二百多年后重新崛起,分为黑匈奴、白匈奴两支。4——6世纪,白匈奴控制了伊朗、撒穆、埃及、印度北部等广大地区,有些地区直至13世纪成吉思汗西征时仍在白匈奴后裔统治之下。54众所周知,公元8世纪之前,蒙古巴儿秃兀惕、巴剌努惕、兀济颜、撒合亦惕等部落曾在中亚、南亚次大陆地区从事畜牧业,根据不同时代建立大小各异的国度或部落联盟。尤其是,公元247——226年,巴儿秃惕部建立了当时世界三大强国之一的巴儿秃国,其政权维持了473年(前247——公元226)。55公元637——1075年,在孟加拉国建立了王朝。56上世纪八十年代,孟加拉国总统艾尔沙德来访我国时曾说,孟加拉国是蒙古人的后代。57

    据《巴基斯坦国史》载,印度(这个印度指包括今印度、巴基斯坦、孟加拉国、阿富汗的古印度)在公元前550——323年受制于伊朗人,公元前328——200年,孔雀王朝诸王为难陀王朝的贵族。58佛典所载无忧法王闻名于世,传遍四方,于是到处建庙拜佛,大行传播佛教。前200年至公元250年,库莫奚姻亲月氏人所建立的贵霜王朝统治印度。迦腻色迦国王59大力支持佛教,建造了许多佛塔,使佛教迅速传播于各民族之间,各类学问家汇集于摩揭陀城60,进而成为世界佛教中心。第四次结集、备释三藏,也是该国王在位之时。61公元250——700年为贵双、库莫奚、笈多王朝时期。这时库莫奚人在阿提拉的带领下分为两支,一支自阿穆河攻入伏尔加河,直接威胁欧洲大陆腹地。(毁灭西罗马王朝者即阿提拉)另一支攻入印度,击灭笈多王朝,建立巴拉王朝62(637——1075)。传说改朝历代国王都信奉佛教,大力推进佛教的传播。

     1985年,内蒙古日报曾报导,印度发现公元前八百年的库莫奚人63石化血球。《巴基斯坦国史》载,释迦牟尼面庞倒有蒙古人特性。

    《史记》称,匈奴头曼单于以挛鞮氏为氏。印度与巴基斯坦国史籍谓释迦牟尼虊提氏。天主教典籍中称迁居印度之匈奴人为白匈奴人。这些匈奴人自称虊提氏人。

     倘若释迦牟尼是匈奴人的后裔,生在印度王室家庭的他将蒙古诸汗与印度汗统联系起来叙述,是理所当然的事情。

 

   注释:①额尔登泰、阿尔达扎布:《蒙古秘史还原注释》,内蒙古教育出版社,呼和浩特,1986年,第1页。

     ②③《金峰论文精选》,内蒙古人民出版社,呼和浩特,2005年,第419798页。

④苏日巴达尔呼著、苏和蒙译:《蒙古民族的起源》,民族出版社,北京,1988年,第29页。

⑤ 乔吉校注《罗氏黄金史》,内蒙古人民出版社,呼和浩特,1999年第19页。

     ⑥拉施特主编、余大钧、周建奇译:《史集》(第一卷·第二分册),商务印书馆出版,北京,第19页。

     ⑦阿萨拉图、额尔敦特古斯译:《多桑蒙古史》(一),内蒙古人民出版社,呼和浩特,1988年,第65页。

     ⑧《蒙古民族通史》(第四册),辽宁民族出版社,沈阳,2004年,第2页。

     ⑨《罗氏黄金史》,第18页。

     ⑩宝力格校注:《黄金史纲》,内蒙古教育出版社,呼和浩特,1989年,第67页。

       11纳古单夫、阿尔达扎布校注:《蒙古博尔济吉忒氏族谱》,民族出版社,北京,1984年,第16

       12 巴·巴干校注:《阿萨拉克齐史》,民族出版社,北京,1984年,第16页。

       13乔吉校注:答哩麻著:《金轮千辐》,内蒙古人民出版社,呼和浩特,1987年,第17页。

       14留金锁校注、津巴道尔吉著:《水经鉴》,民族出版社,北京,1987年,第380381页。

       15 呼和温都尔校注、萨冈彻辰著:《蒙古源流》,民族出版社,北京,1987年,第6162页。

       16乌力吉图整理校注:《古代蒙古汗统大黄史》,民族出版社,北京,1983年,第80页。

       17 阿尔达扎布校注、噶尔丹著:《宝鬘》,内蒙古人民出版社,1999年,第130页。

       18  宝力格校注:《青史》,内蒙古教育出版社,呼和浩特,1996年,第4243页。

       19 青格勒、马宝珠校注:《伊锡班珠佛教史》,内蒙古人民出版社,呼和浩特,1993年,第708709页。

       2021 乔吉校注、纳塔著:《金鬘》,内蒙古人民出版社,呼和浩特,1991年,第1112132035页。

       2223《水晶珠》,第381页注释。

       24 《黄金史纲》,第216217页注释。

       2526《蒙古博尔济吉特氏族谱》,第134页。

       27 《蒙古秘史还原注释》,第35页。

       28 乔吉校注、衮布扎布著:《恒河之流》,内蒙古人民出版社,呼和浩特,1999年,第34页。

       29 乔吉校注:《罗氏黄金史》,第489页。

       30胜善王:《佛经要义》载,众敬王、妙光王、净善王、圣善王、长净王为劫之初五王。《新红史》作众敬王、妙光王、善德王、圣善王、长净王为劫初五王;(《彰所知论》作‘静斋’)《诸汗源流黄金史纲》与《罗氏黄金史》漏载圣善王并与下出之转轮王混为一谈。

       31 自乳:《翻译名义集》作‘自乳’或‘我行’。《新红史》作‘我养生’。《大正新修大藏经》作‘顶生’。《破僧事》载,他生于长净王头顶之肉蛋,故取名顶生。此孩相貌庄严,当其降生之时,长净王六万王妃乳房皆自然流出乳汁,都说让孩子吮吸我之乳汁,于是孩子又名自乳。《红史》载,该王为统领四大部洲、四大天王、三十三天,故又称转轮金王。

       32 斫迦罗伐辣底五王:意为转轮()。斫迦罗原为印度一种兵器。该兵器旋转如车轮,力大无比。斫迦罗伐辣底即转动该兵器之意。佛经中解释为法力无比的法王。

       33 拘留孙佛:又迦罗鸠孙陀佛、拘楼秦佛。《宗教词典》作‘布仁香巴’。书中载,赡部洲人的寿命减至八万岁时,拘留孙出世成佛,减至四万岁时,拘那含出世成佛,减至两万岁时,迦叶波出世成佛。其时众敬王后裔为布仁香巴王。其子即善胜王。甘蔗王即此布仁香巴王。

       34 狮子颊王:《 新红史》作‘狮子颊’。又‘星哈哈努合罕’、‘狮子顶王’。净饭王之父、佛陀祖父。《破僧事》称其赡部洲中第一位神箭手。

       35 净饭王:《白史》作‘印度苏德达尼王’。蒙古史籍均称‘净饭王’。净饭王为狮子颊王之子,公元前6——6世纪一小国——天竺迦毗罗卫国国王。从传说中的王到净饭王共传一百二十万一千五百一十四代王。他是在众敬王黄金家族转生的文殊师利活佛,兄弟四人,姐妹四人。其夫人玛雅为文殊菩萨之转生活佛。她是释迦之生母。

       36 白饭王:音译为硕克洛达纳、输拒卢那。狮子颊王之第二子,净饭王之弟,释迦之叔父。

       37斛饭王:又多罗诺达纳。狮子颊王第三子、释迦之叔父。

       38甘露饭王:又作阿密哩都达纳。狮子颊王幼子。释迦之叔父。

       39 佛陀:释迦牟尼。梵语意为释迦部之圣王。古印度天竺国净饭王之子。姓乔达摩,名首图驮那。《白史》载,‘王子名曰阿日答·施迪’。属于释迦族。约生于前563年,卒于前480年。释迦牟尼是佛教创始人。十六岁继父位,为天竺国国王。二十九岁时,为了使世人解脱生老病死之痛苦出家修行。经过六年艰苦的修行,终于顿悟佛理,年八十岁时在拘尸那迦城示现涅盘。佛陀进入般涅盘后,诸弟子汇集整理佛陀一生的言传身教,通过几次结集,形成经、律、论“三藏”。随着佛法传播范围的日益扩大,佛教逐渐成为世界性的宗教。

       40 妙难陀:又作难陀、难努、难屠、难提。意译作欢喜、喜乐。释尊之异母弟。

       41 具寿胜:又称胜者、霞迪。

       42具妙:又作巴迪哩噶、拨提梨迦、圣善。

       43大名:又作玛哈纳玛、摩诃男。

       44无灭:又阿纳律、阿少兔楼驮、阿尼卢陀、阿楼驮、阿难律。《宗教词典》作阿尼律陀。意译为无灭、无障、无贪、不争无有。乃佛陀十大弟子之一。《新红史》作善障。

        《佛本行集经》与《大智度论》中说,阿那律为佛陀叔父甘露饭王之子。佛教传说中说,佛陀成道归乡,阿那律即于其时随佛陀出家为比丘。他曾于佛陀说法时酣睡,为佛陀呵责。遂立誓不眠。后患眼疾,导致失明。然以修行日进,心眼渐开,终成佛陀弟子中天眼第一。

       45 长天授:《新红史》与《宗教词典》译作提婆达多。意译作天热、天授、天与。为释尊叔父斛饭王之子、阿难之兄弟。与释尊同出家习艺,后脱离僧团,自称大师,制定五法,以此为速得涅盘之道,遂破僧伽之和合。其所立之五法为:(1)尽形寿受着衲衣;(2)尽形寿受乞食之法;(3)尽形寿受一食之法;(4)尽形寿受露地坐法;(5)尽形寿受断奶酪、鱼肉、食盐之法。提婆是最早脱离僧团之人。

       46庆喜:《新红史》译作阿难陀。又阿南、阿南达。意为欢喜、喜庆。阿难为释尊叔父斛饭王之子、释尊之堂弟。乘释尊回乡之机,相随而出家,后为佛陀常随侍者,长达25年。因为他专注地服侍佛陀,谨记无误佛的一言一语,因此被称为「多闻第一」。佛灭后第一结集由阿难诵出三藏中的经藏。

       47库准散答里图王:即尼雅持赞博合汗。《蒙古源流》称“色格尔散答里图普主”。刘金锁称:“土伯特之初王,公元360年即位”。四世纪后半叶, 土伯特先民雅隆部兴起,纳迪藏博为其首领。

       48七贵人椅子王:《西藏王臣记》作“栗赤赞波子牟赤赞波,其子顶赤赞波,其子索赤赞波,其子墨赤赞波,其子达赤赞波,其子舍赤赞波。《西藏王统记》称此七王为:也尺赞保、木尺赞保、丁尺赞保、梭尺赞保、侮尺赞保、打赤赞保、塞赤赞保。

       49 孛儿帖·赤那:《蒙古源流》载:《长锡巴古齐,次博喇出,季孛儿帖赤那”排行不同。孛儿帖赤那原名为涅克哩。《西藏王统记》作聂尺。噶尔丹所著《宝鬘》作篾克哩。孛儿帖赤那似为后得之名。明凌迪知所撰《历代帝王姓系统谱》作苍色人。

       50 衮布扎布:《恒河之流》 第45页。

       51 拉科益西多杰:《藏传佛教高僧传备》,青海人民出版社,2007年,第182页。

       52 钦达牟尼:《蒙古语族人八千年追踪》,内蒙古大学出版社,呼和浩特,1997年,第8页。

       53《匈奴历史资料汇编》,上册,123——123页。

       54《世界历史地图集》,第94——95页图解。《草原帝国》,第88——94页。

       555657 钦达牟尼:《蒙古语族人八千年追踪》,第184198页。

       58无忧法王:又作阿努迦、阿输迦、阿育。孔雀王朝第三任君主,旃陀罗笈之孙。出生年代不详。卒于前232年。前273即位后,采取征服手段,发动了一系列统一南亚次大陆的战争。在十几年内,除最南端的部分外,初次统一了印度全境。但也造成了10万人被杀的人间惨剧。阿育王被伏尸成山、血流成河的场面所震撼,深感痛悔,终于被恻隐之心所唤醒,皈依佛教,在全国各地建造了很多寺庙佛塔。他的重大贡献是,邀请著名高僧目犍连子帝须,召集1000名比丘,在华氏城举行大结集(佛教史上第三次大结集),驱除了外道,整理了经典。从此佛教走出了印度,传播世界各地。阿育王之名最早现于1345年居庸关碑文。我国黄五台山(位于山西省)释迦牟尼舍利塔即阿育王时期所建多座佛塔之一。阿育王的知名度在印度帝王中是无与伦比的,而且他是最著名的法王。

       59 迦尼色迦国王:印度贵霜王朝第三代国王。后皈依佛教,主持第四次三藏结集大会。

       60 摩揭陀城:又作摩迦陀、摩饥饿提、默竭提、摩诃陀。意译为无害国、不恶处国、善胜、致甘露处。位于今南比哈尔。摩揭陀是古印度奴隶制国家。兴盛于前7——6世纪。初都于王舍城,后迁都华氏城。孔雀王朝时期,除印度半岛南端外,其版图几达印度全域,又成为全印佛教中心。自前二世纪国势渐衰,国土被肢解。其后唐僧曾到此地取经。有些史书称,摩揭陀处于赡部洲正中,故可译三时佛经。

       61 第四次结集是指释尊涅盘四百年后,孔雀王国迦腻色迦国王在位时举行第四次结集,整理、注解和翻译了三藏。

       62 巴拉是建在孟加拉国土上的一王朝名。有人说它是巴剌楚惕(巴剌努惕)氏所建王朝。

       63即库莫奚 。古汉籍之音写。到了隋代单称“奚”,省去“库莫”,“奚”为其族称。为宇文鲜卑匈奴之后裔。因驻牧于契丹西拉木伦河流域沙漠地带而称“库莫奚”[xomaxi]。金峰认为,其真名[dadbyi]。


上一篇:元代俗文化的兴盛
下一篇:蒙古族国学大师罗庸

 相关专题:

·专题1信息无

·专题2信息无
 
  热门文章:
 · 元上都历史文化研究会理事会[85469]
 · 上都路:元朝中央直属行政建[69279]
 · 解读元上都—徐进昌谈上都文[61476]
 · 《蒙古秘史》中的乌珠穆沁地[55505]
 
 相关文章:

·没有相关文章

相关评论:(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相关评论无
发表、查看更多关于该信息的评论 将本信息发给好友 打印本页
 


百年古都 学术研究 上都文化 上都研究 地方学研究 史海钩沉 蒙元风云 上都河文学 研究会 图片欣赏 留言板

版权所有:元上都历史文化研究会    技术支持:巴雅尔图
地址:内蒙古锡林浩特市锡林大街锡林郭勒文化园    电子信箱:xjc1948@126.com
蒙ICP备2021001026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