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上都历史文化研究会官网 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联系我们
 
| 首 页
| 百年古都 | 学术研究 | 上都文化 | 上都研究 | 地方学研究 | 史海钩沉 | 蒙元风云 | 上都河文学 | 研究会 | 图片欣赏 |
留言板 |

谢谢诸位先生/女士长期以来对上都文化研究的殷切关注和大力支持!"元上都文化"网((元上都历史文化研究会官网)历经十余载三次改版,不知我们的努力是否达到了应有的效果?愿在文化研究和人类文明探讨的道路上永远有你们同行!元上都历史文化研究会2003年成立起,2004创办"元上都文化网"以来,坚守专心元代历史文化研究初衷,锲而不舍,孜孜以求,竭心尽力,探寻上都文化-游牧文明和锡林郭勒文化,希冀于弘扬中华文化史元代文明的篇章。以地域文化和地方学研究成果助推于人类文明的追索,为中华复兴的精神构建奉献绵薄之力。联系我们或评论网站文章 ,留言, 请发至邮箱 : sdwhyj_2004@126 com

         栏目导航 网站首页>>地方学研究>>锡林郭勒文化
  共有 35675 位读者读过此文   字体颜色:   【字体:放大 正常 缩小】    
【双击鼠标左键自动滚屏】【图片上滚动鼠标滚轮变焦图片】    
 

对我盟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调研

  发表日期:2010年3月27日      作者:肖建华     【编辑录入:admin


锡林郭勒盟自古以来就是我国北方各族人民劳动、生活、繁衍的地方。苏尼特右旗、多伦县、镶黄旗和东乌珠穆沁旗境内都发现了新旧石器时代人类生存的遗址,在苏尼特左旗、阿巴嘎旗、锡林浩特市境内都发现了原始文化遗迹。这里有始建于秦、辽、金代的古长城遗址,有突厥人留下的神秘的石人,有明成祖朱棣当年北征时期驻扎军队的地方,并铭碑“玄石坡” “立马峰”,有元朝陪都上都城遗址。有自治区四大庙宇之一的古刹贝子庙,有恐龙墓地。近年新挖掘出的查干诺尔龙化石是目前亚洲最大,最完整的恐龙化石。近年来,标志性建筑蒙元文化苑更是对文化遗产保护的永久性见证。锡林郭勒盟历史悠久,文化资源丰富,自成体系,特殊的地理位置和讲究礼仪的传统习俗在这里形成了独特的民风民俗,积淀了较为厚重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使得各种文化资源保存完整,形成了独具特色和内容与形式完美统一的丰富文化资源。

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

首先以“不漏掉一个苏木嘎查、不漏掉一个种类、不漏掉一个项目”为原则,对全盟民族民间艺术及民俗活动进行普查。2005年下半年在全国各地民族民间文化保护工程陆续启动之时,于20066月份由盟文体局主办,群众艺术馆承办了首次全盟非物质文化遗产培训班,在培训班上不仅对非物质文化遗产工作的目的意义、目标方法做了讲解而且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确定了普查时间、步骤,对项目、传承人进行调查、登记、采录、建档工作做了安排。凡具有历史、科学、艺术价值和当地有影响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均在普查和保护之列。普查覆盖全盟,深入到嘎查镇,并责任到人。20075月份在全盟文化馆长会议上进行普查交流并布置了申报首批锡盟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工作。200712月份群艺馆对全盟文化馆非物质文化遗产工作进行了考核检查。20084月份在群艺馆召开了申报首批锡盟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论证会。来自全盟各个领域的专家,对全盟各旗县(市)申报的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进行了严谨、周密的论证,计12大类54项, 每个专家从历史文化科学价值、地域特色、濒危情况等几个方面入手,对项目逐个认定,提出了宝贵意见。专家们提出要尽快挖掘抢救,力求将项目的历史渊源、基本内容、项目特征表达清楚。将项目的分布流传现状、传承人情况都调查清楚,特别是要将项目在不同地域的不同特色表述出来,选报有民族特色、在本民族中有影响的、并对民族发展有促进作用的项目。在此基础上于20085月份召开了第二次全盟包括文化站(室)非物质文化遗产普查和艺术档案整理培训班,20089月份召开了申报第二批自治区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项目文本制作培训班,对非物质文化遗产工作做了进一步推进和深入。其次,做到目标、任务、责任和进度“四落实”,2006年以来,相继召开了8次普查工作阶段性会议,交流典型经验,研讨存在问题,部署下阶段目标任务,规范普查工作,举办了4次培训班,培训人员达500人。在三年的文化遗产日中散发宣传单2万份,制作各类宣传品1500件,制作条幅30幅,演出节目15场。每年进行考核,责任到人,落实进度,层层上报,逐级验收。三是下发指导性文件。为普查工作下发了“普查工作手册”、“表式参考文本”、“电子文本說明”等文件。四是奖励机制。在2008年举办的《锡林郭勒盟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成果展》中对工作突出的单位给予了奖励。

几年来,全盟群文工作者,特别是担负非物质文化遗产工作任务的同志们,克服困难,深入旗、县(市)、苏木、嘎查进行普查,在任务繁重,质量要求高的情况下顺利地完成了普查的基础工作及申报第二批自治区级和首批盟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的申报工作,为下一步保护、传承工作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抓住地域特色,突出代表性,努力推进非物质文化遗产生产性保护工作,成绩斐然

锡林郭勒盟非物质文化遗产具有独特的民族特色、地域特色。在全面掌握全盟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蕴藏情况的基础上,突出了各地保护的代表性项目。2008617日至75日由盟文体局主办,盟群艺馆、各旗县市文体局承办、各旗县市文化馆协办的《锡林郭勒盟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成果展》在锡林浩特市隆重开展。此次展览全面展示了锡林郭勒盟在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中所取得的成就,标志着锡林郭勒盟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迈上一个新台阶。本次展览一方面通过文字、图片对锡林郭勒盟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进行梳理和描述,用直观的形式向市民展示丰富多彩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成果,突出体现了锡林郭勒盟独有的非物质文化遗产精髓。使参观者系统地了解锡林郭勒盟地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整体情况;另一方面通过现场展示项目:神秘色彩的查玛舞表演、悠扬高亢的乌珠穆沁长调、蒙古族精髓潮尔道(呼麦)演唱、王府宫廷乐、马头琴表演、蒙古族服饰表演等深深吸引了每一位观众,利用动静结合的形式来增强展览的可看性和互动性,活泼生动的展出形式吸引了众多市民前往参观。共接待观众2万人次。本次展览分10大类44项,展出著作22部、图片321幅、实物73件(套)。这次展览得到各级领导的高度重视和大力支持,也得到社会各界极大的反响,掀起全盟范围内的保护热潮。在展览期间对全盟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召开了研讨会。

912日召开了申报第二批自治区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项目文本制作培训班,经过严格审核后将40个项目申报第二批自治区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2009417日召开第四次培训班,布置了申报第二批盟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任务对“非遗”工作做了进一步推进和深入。努力推进非物质文化遗产生产性保护工作,20093月在群艺馆成立了《阿斯尔乐团》,对蒙古族“阿斯尔”音乐这一民间瑰宝得到生产性的传承和保护。200987日,由盟宣传部、盟文体局主办,群艺馆承办了《全盟民族民间手工艺品展》,本次展览展示了蒙古族服饰、骨雕、根雕、毛毡烙画、马鞍具、马头琴等共计25 项,共接待来自全国各地观众达3万人次。目前,对首批盟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投入集成工作,在群众艺术馆建立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档案200卷,建立“非遗”电子文本、录像材料200盘,照片1000张,掌握传承人资料106/份。

由于在普查工作的各个阶段、各个环节,加强措施,有力推进,锡林郭勒盟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已有以往的单向的选择性的项目保护逐步走上整体性、系统性的全面保护阶段,取得了丰硕的成果。目前6项被列入国家级名录, 9项列入自治区级名录。近日在公示的内蒙古第二批自治区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项目和第一批自治区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扩展项目名单中群众艺术馆上报的40个项,31个项目榜上有名,总数居全区第一。全盟12个旗县(市)8个被命名为国家级、自治区级文化艺术之乡,共计28项,所命名总项目居自治区之首。这些成果包含了在“非遗”保护领域里辛勤工作者的心血与汗水,也倾注了各级领导对“非遗”工作的重视和支持,更是锡林郭勒盟非物质文化遗产生产性保护的集中体现。2009811日内蒙古 “非遗”中心到群众艺术馆考察时,给予高度评价。13日,国家文化部副部长周和平和自治区文化厅党组成员、副厅长明锐等一行莅临群艺馆视察,周副部长亲自对“锡林郭勒盟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档案察看了分类目录,翻阅了项目申报书,看到分类柜整齐划一,目录井然有序,非常满意地说:“你们做的很不错”。

存在的问题与保护工作思路

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存在的问题:此项工作虽然扎实有效地推进,但其保护工作的真正落实依然存在着重重困难。从普查内容特点看,涉及门类多,专业性强,从普查工作要求看,时间紧,任务重。主要缺乏规范的保护、传承体系。许多艺人的绝技未能及时得以开发面临灭绝。缺少持续的保护经费投入。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评估、认定、缺乏科学、规范的依据。人才缺乏。

下一步工作思路:建立保护机制,落实保护工作的专项经费,建立以政府为主体、社会各界广泛参与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机制。广泛开展宣传,利用新闻媒体和大幅标语、墙报等多种形式,宣传文化遗产保护的意义、任务和作用,通过公布非物质文化遗产盟级保护名录、举办全盟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展演等方式,鼓励社会各界踊跃参与文化遗产保护工作,营造良好的文化遗产保护氛围,建立一支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人才队伍。实施奖励民间艺人带徒传艺等措施,加强民间艺术的传承力度,培养一批新型的民间艺术传承者。对“那达慕”、“祭敖包”、“ 搏克”运动等极具锡盟文化特色的重点项目,进行深入地挖掘研究,积极申报全国、自治区、盟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编写有关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专著等。逐步建立文化遗产资料库、数据库,运用文字、录音、摄影、录像、数字化多媒体等多种方式,不断地收集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实物,建设其专题博物馆。对一些面临失传的项目,要通过各种渠道引起公众注意。形成其保护管理与文物保护、生态保护、观光旅游的互动格局,促进锡盟文化事业的全面繁荣。


上一篇:心系草原 眷眷深情
下一篇:锡林郭勒草原丰厚的古文明和历史文化

 相关专题:

·专题1信息无

·专题2信息无
 
  热门文章:
 · 元上都历史文化研究会理事会[85289]
 · 上都路:元朝中央直属行政建[68961]
 · 解读元上都—徐进昌谈上都文[61429]
 · 《蒙古秘史》中的乌珠穆沁地[55332]
 
 相关文章:

·没有相关文章

相关评论:(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相关评论无
发表、查看更多关于该信息的评论 将本信息发给好友 打印本页
 


百年古都 学术研究 上都文化 上都研究 地方学研究 史海钩沉 蒙元风云 上都河文学 研究会 图片欣赏 留言板

版权所有:元上都历史文化研究会    技术支持:巴雅尔图
地址:内蒙古锡林浩特市锡林大街锡林郭勒文化园    电子信箱:xjc1948@126.com
蒙ICP备2021001026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