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上都历史文化研究会官网 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联系我们
 
| 首 页
| 百年古都 | 学术研究 | 上都文化 | 上都研究 | 地方学研究 | 史海钩沉 | 蒙元风云 | 上都河文学 | 研究会 | 图片欣赏 |
留言板 |

谢谢诸位先生/女士长期以来对上都文化研究的殷切关注和大力支持!"元上都文化"网((元上都历史文化研究会官网)历经十余载三次改版,不知我们的努力是否达到了应有的效果?愿在文化研究和人类文明探讨的道路上永远有你们同行!元上都历史文化研究会2003年成立起,2004创办"元上都文化网"以来,坚守专心元代历史文化研究初衷,锲而不舍,孜孜以求,竭心尽力,探寻上都文化-游牧文明和锡林郭勒文化,希冀于弘扬中华文化史元代文明的篇章。以地域文化和地方学研究成果助推于人类文明的追索,为中华复兴的精神构建奉献绵薄之力。联系我们或评论网站文章 ,留言, 请发至邮箱 : sdwhyj_2004@126 com

         栏目导航 网站首页>>地方学研究>>地方学专家
  共有 14845 位读者读过此文   字体颜色:   【字体:放大 正常 缩小】    
【双击鼠标左键自动滚屏】【图片上滚动鼠标滚轮变焦图片】    
 

论地域文化提升城市竞争力的对策

  发表日期:2009年12月31日      作者:刘开美 刘宇     【编辑录入:admin



 

内容提要 本文从一般关系上,阐明了文化是影响城市发展的根本要素。认为,

文化引领城市发展、文化创新城市发展、文化凝聚城市发展。但是城市所处地域环境、

交流条件、开化程度不同,文化特征也有区别。文章分析了世界经济全球化对文化地

域性的凸显。认为,其原因是由世界经济关系中分工方式水平化决定的。它表明,以

地域文化为标志的软实力,成为“全球化”背景下城市发展的根本竞争力。文章认为,

挖掘地域文化资源,创新地域文化品牌,展示地域文化底蕴,发展地域文化产业,是

提升城市竞争力的根本。文章提出了挖掘原生态的文化资源、构建特色化的文化品牌、

融入现代性的文化要素、营造城际型的文化平台等提升城市竞争力的基本对策。

关键 词 全球化 地域文化 城市竞争力 城际文化平台 文化创意产业化


世界经济全球化趋势下的城市发展,凸显了文化的影响力和创造力。这使得研究当代城市发展,不能不研究文化。因此本次国际学术研讨会以“地域文化与城市发展”为主题很有意义。笔者写作本文,想从文化与城市发展关系入手,思考世界经济全球化对文化地域性的影响,探究地域文化提升城市竞争力的思路与对策。

一、文化是影响城市发展的根本要素

城市发展与文化关系密切。固然城市发展创造文化,但反过来文化对城市发展影响深刻。具体来说,文化是城市发展的灵魂,为城市发展提供理念;文化是城市发展的动力,为城市发展创新思维;文化是城市发展的支柱,为城市发展凝聚力量。下面就展开讲一讲。

首先,文化是城市发展的灵魂,为城市发展提供理念。这是从城市发展功能上认识文化对城市发展影响的,可以称之为文化引领城市发展。在这方面,北京后奥运城市发展的理念就是典型的一例。北京在申报、筹备、举办奥运会中,响亮地提出了“绿色奥运、科技奥运、人文奥运”的理念,指引北京奥运会承办的方向,推动北京奥运会工作的落实,使北京奥运会成为一届极富特色、极为成功的国际奥运会,受到国际奥委会的崇高评价。在后奥运城市发展中,北京承传本次奥运会的精神,确立了“人文北京、科技北京、绿色北京”的城市发展理念。这“三个北京”的理念,遵循科学发展的思想,立足北京发展的实际,突出北京发展的问题,体现北京发展的要求,为北京当前以至相当长时期的城市发展指明了方向,使北京的城市发展更具人本性、宜居性和竞争力。这就是城市文化引领城市发展的生动写照。

其次,文化是城市发展的动力,为城市发展创新思维。这是从城市发展进程上认识文化对城市发展影响的,可以称之为文化创新城市发展。在这方面,深圳为代表的沿海开放城市创新发展的经验就充分说明了这一点。改革开放之初,深圳等沿海城市被国家列为经济特区。作为全国体制改革的先锋、对外开放的窗口,这些城市开始了开拓创新的历程。他们一方面改革管理体制,发展市场经济;一方面创新发展模式,发展外向经济。正是凭着这种开拓创新的精神,使他们终于闯出了一片快速发展的新天地,特别是深圳由一片开化缺乏的小渔村崛起为一座现代化的国际大都市。但是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在全国的确立,作为经济特区的深圳等沿海城市在体制上的优势便逐渐弱化。但是他们坚持改革,锐意进取,又开始了城市发展的第二次创业。他们抓住国际产业转移的机遇,转变发展战略,调整产业结构,在向内地转移传统产业的同时,努力发展高新技术产业。从而开创了强势发展的新局面。这一切表明,文化创新是城市发展的动力。

最后,文化是城市发展的支柱,为城市发展凝聚力量。这是从城市发展主体上认识文化对城市发展影响的,可以称之为文化凝聚城市发展。宜昌长阳通过挖掘地域文化对彰显土家民族收到显著的效果。长阳是我国“早期智人”“长阳人”的故乡,是古老巴族的圣地,是巴族后裔土家族人民聚居的地方。这里历史文化底蕴丰厚。改革开放以来,长阳在民族文化挖掘、研究和整理方面取得积极进展。先后出版《长阳诗词选抄》、《夷水古风》、《土家吹打乐》、《长阳方言志》、《禀君的传说》、《彭秋潭诗注》、《孙家香故事集》、《长阳南曲》、《长阳诗词民歌集粹》、《土里巴人》、《巴土研究》及大型画册《清江画廊》等研究成果。进入新世纪,又编辑出版《巴土长阳》、《土家民歌》、《长阳南曲》、《长阳巴山舞》、《土家风情》、《土家俗谚》、《长阳竹枝词》、《土家民间故事》、《长阳方言》和《考古发现与早期巴人揭秘》等巴土文化丛书以及《清江考古》、《清江流域古动物遗存研究》、《清江考古掠影及出土文物图录》和《香炉石-我国早期巴文化遗址的发现与研究》等考古研究成果。这一切,从不同层面,深入揭示了长阳土家族的传统人文风貌和清江巴土文化与汉文化融合演进的丰富内涵。与此同时,长阳大力开发文化产品,发展旅游产业和相关的文化产业,使长阳一跃成为宜昌的旅游大县。在促进经济发展的同时,推出了一系列以土家文化为内容的高质量的文化产品和高水平的演唱歌手,使土家文化在全国产生广泛影响。诸如2008年在中央电视台全国“青歌赛”中一举夺得“原生态”组金奖的土家兄弟就是长阳歌手。这不仅使生长在长阳的土家人产生自豪感,而且使生活在全国其他地域的土家人也脸上有光。早几年,出席湖北省三峡文化学术研讨会时,就有学者对笔者讲,长阳挖掘地域文化取得这样好的成绩,居住在湘西一带的土家人非常感激他们。据说,不少土家人还纷纷远道而来长阳“朝圣”。这从一个侧面反映出文化对凝聚城市发展力量的影响的确是很大的。

总之,这一切表明文化是影响城市发展的根本要素。当然,由于地域环境、交流条件和开化程度等诸多因素的不同,城市文化也会呈现出不同的特征。就拿古都北京来说,其城市文化就有自己鲜明的特色。北京,是“北京人”、“山顶洞人”的故乡。而发育于古圣水流域即今琉璃河流域的燕族和薊族,则是新石器时代生活在这片土地上最大的氏族部落。燕、薊同族,聚族而居。于是在燕、薊原始聚落的基础上,便形成了北京远古时期的原始城邑。进入文明社会,燕成为北方属国的都城,而薊则与北方民族融合。至周初,燕、薊都成为封国的都城。随后,薊国却被山戎所灭。至燕襄公时,燕国方才迁都于薊。辽代以前,燕间或为封国的都城与北方幽州重镇。其薊城布局始终没有改变过。至辽代,幽州则被升为南京,又称燕京,成为辽契丹国的陪都。其在近200年间,逐渐从军事重镇演变为区域政治中心,初步具备京师的功能。金占辽燕京之后,便迁都于此,改称中都,成为中国北部的政治中心,而具有都城的特征。元占金中都之后,建成元大都,最终完成京师之功能而成为中国多民族统一国家的都城,并传承至明、清两代。纵观3000多年前的方国都城,到封国都城,再到辽、金番邦都城,尤其是700多年来的元、明、清三朝的中华国家都城。不难看出古代北京城市发展的主要特征就在于“都城”这两个字。正是“都城”这两个字,便影响到古代北京城市发展的整个历史。以薊城(今北京)为中心的燕薊,地处今华北平原的北端。这一地区交通便利,东北出古北口可至辽西、辽东,西北沿燕山山脉出居庸关可至蒙古草原和山西北部,西南沿太行山脉可至山西中部等中原各地,东南经沧州也有通往齐地的道路。这里是中原农耕文化与大漠游牧文化交汇的地带,经济十分发达。长期处于北方的燕薊,和北方诸民族接触很多,关系密切,具有很强的民族融合性和容纳能力。这也是古代北京城市发展的主要特征,可称为“民族聚居”。北京最终成为都城,实际上反映了中华民族统一的需要,也是农、牧两大类型文化融合的历史必然。而作为都城的北京,和作为民族聚居地的北京,其间的融合力在于汉文化。金中都就是北京历史上第一座体现儒家理想的都城。它不仅在宫室上,而且在城市布局上都仿照了北宋的制度,以致使之成为由北方重镇幽州薊城发展到全中国政治、文化中心元大都与明清北京城的转折点,而元大都与明清北京城正是在此基础上完善的。从这个意义上说,北京最主要的功能,就在于促进并完成以中原华夏文化为主体的多民族文化的融合,以巩固国家统一,赢得各民族的共同需要。这应该是北京城市发展最根本的动力。这同样是古代北京城市发展的主要特征,可称为“汉制”。正是这一切,显现出古都北京的城市文化“以皇权为中心,以融合呈主流,以汉制相传承”的特征,而对古都北京的城市发展以深刻的影响。以上关于北京古都文化特征的形成,说明了文化因城市发展状况而异的道理。正是这种文化的特殊性,影响着诸城市发展的不同过程。

二、世界经济全球化凸显文化地域性

如果就一般关系而言,文化就是影响城市发展的根本要素。那么面对世界经济全球化趋势加快的当今,文化与城市发展的关系更是非同寻常。这其中的道理,就在于世界经济全球化凸显了文化的地域性。它表明,在“全球化”的背景下,地域文化对城市发展的影响更为深刻。究其原因,是由世界经济关系中的分工方式决定的。笔者在《论中华文化中的地域文化多样性的基本特征》中对此进行了论及。大家知道,在以往传统世界经济关系中,其国际分工是以垂直方式进行的。这种垂直分工的基础和前提是殖民统治、暴力征服和超经济剥削(非等价交换),毫无平等可言。在这种情况下,各主要帝国主义列强不但不准他国染指自己势力范围的市场,而且由于要争夺殖民地和势力范围,列强之间往往互相封锁技术,使国际生产间的水平分工很难得到发展。所谓生产的水平分工,就是在同一部门、同一行业,或同类企业之间,在生产布局、生产环节上的分工。直到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以前,国际分工的主要形式都是垂直分工。从这个意义上说,从英国工业革命完成到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的100多年间经济国际化的进程是病态的。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这种情况才发生很大变化。至20世纪80年代中后期,世界经济全球化的发展趋势加快,于是世界经济关系间的分工也相应地朝着水平方式转变。国际分工方式的转变并非是单纯的经济现象,从本质上讲这是世界和平、合作、发展必然趋势的体现与时代要求的反映。

正是这种与传统国际分工垂直方式相区别的国际分工水平方式的长足发展,便使得水平分工诸层面发展的相对独立性凸显出来。这就是说,在按照国际分工中的水平方式,调整提高主权国家在国际分工体系中的位置时,不是仅从国家层面着手,而是要从国家、地区、企业和人力资源等不同层面多管齐下着手。只有这样才能适应国际分工水平方式的要求,使国家、地区、企业和人力资源等不同层面,在国际分工体系中抢占有利的位置,提高全球化竞争的能力。这样一来,便使水平分工诸层面在发展中的相对独立性凸显出来。因为在按照水平方式进行国际分工中,无论是国家,还是地区、企业和人力资源,在应对竞争、促进发展方面,都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也就是说,正是国际分工中的水平方式,不仅强化了主权国家在调整提高其在国际分工体系位置中的主体性,而且凸显了该国中诸地域在调整提高其在国际分工体系位置中的相对独立性。正是这种主体性,便构成了世界文化多元化发展的状态;而正是这种相对独立性,则推动了同一国度文化多样化的发展。换句话说,凸显各国诸地域在调整提高其在国际分工体系位置中的相对独立性,推动同一国度文化多样化发展,讲的正是世界经济全球化凸显文化地域性的道理。

世界经济全球化所凸显的文化地域性,就“文化”而言,既包括物质层面,也包括精神层面;就“地域”而言,既包括相对世界的国家层面,也包括相对国家的区域层面。当然,就研究文化与城市发展而言,对“地域”就应该从相对国家的层面来理解;而对“文化”则既可以从物质层面也可以从精神层面来把握,主要依研究的问题而定,笔者在本文中主要是从精神层面来表述“文化”的。但是笔者要说的是,这里的“精神层面”,是就“文化”的形式所讲的,而这里的“文化”则是就哲学的思辨所言的。因此,笔者这里所讲的“文化”,其基本精神,无论是就物质层面,还是就精神层面而言,也就是经济、科技、观念、文艺等,都是一脉相承、彼此贯通的。在作了这些说明后,笔者再来解读文化的地域性。所谓“文化地域性”,就是在全球范围内包括主权国家与同一国度而不同地域的“个性化”文化。笔者认为,这种文化的“个性化”应表现为文化形式上的“人无我有”;文化创意上的“人有我新”;文化品位上的“人新我优”。因此,“个性化”的文化就是 “有特色”、 “有创意”、 “有魅力”的文化。世界经济全球化凸显文化地域性,指的就是彰显个性突出、特色鲜明、品位上乘的地域文化。这表明,在“全球化”的背景下,以地域文化为标志的软实力,是城市发展的根本竞争力。换句话说,在“全球化”背景下提升城市竞争力的核心,就在于把握文化的地域性。这应该是世界经济全球化趋势下,地域文化对城市发展的根本影响之所在。

三、地域文化提升城市竞争力的对策

既然在“全球化”的背景下,以地域文化为标志的软实力,已经成为城市发展的根本竞争力。那么挖掘地域文化资源,创新地域文化品牌,展示地域文化底蕴,发展地域文化产业,就成为提升城市竞争力的根本之所在。为此,笔者提出以下对策:

第一,要挖掘原生态的文化资源。这是地域文化提升城市竞争力的根本所在。河南洛阳神州牡丹园挖掘牡丹文化底蕴的做法,就很有启迪作用。牡丹是中国的国花。而洛阳则是牡丹的重要发源地。“花开时节动京城,唯有牡丹争国色。”洛阳牡丹始于晋、兴于隋,盛于唐,极盛于宋,被誉为“洛阳牡丹甲天下”。电影《秋翁遇仙记》反映的就是有关唐代洛阳牡丹文化的故事。然而原本1000多年前由中国引进而被打造成的“日本牡丹”,却成为全球第一,在国际市场上的占有率高达90%,而中国牡丹在国际市场上的占有率却不到10%。面对与日本牡丹如此之大的差距,洛阳神州牡丹园决心将现有年收入100万元的牡丹园推倒重建。他们以重塑“洛阳牡丹甲天下”为理念,从文化“甲天下”与科技“甲天下”入手,把传统牡丹文化与现代牡丹科技相结合。运用现代科技,大量开发牡丹品种,使人们在洛阳神州牡丹园里可以看到世界各地1000多个品种的牡丹,这在洛阳牡丹园中都是绝无仅有的。在这里人们一年四季都能够欣赏到各种各样盛开着的牡丹花。与此同时,还创新牡丹文化展示理念,在丰富多彩的洛阳牡丹文化中,选择盛唐时期的洛阳牡丹文化场景,融入现代性的文化要素,再现古都洛阳牡丹文化的历史风采,使赏花者在欣赏牡丹盛开佳景的同时,还能品味中国盛唐时期洛阳牡丹文化的历史底蕴。新建的洛阳神州牡丹园,集文化、休闲、观赏、展示、交流于一体,是原来占地面积的六倍。建后一年四季游人便达50多万人次,仅门票收入就达300多万元,而盆花收入则更高,达3000多万元,总收入是原来的30多倍。对此,中央电视台“财富故事会”栏目以“牡丹不败”为题,于2009414日播放了采访洛阳神州牡丹园董事长付正林的专题节目。

洛阳神州牡丹园的成功尝试表明,挖掘原生态的文化资源要讲究创意。“创意”首先在观念,其次才是意向。所谓讲究创意,就是善于以观念更新为先导,而促使独特意向的形成。因为挖掘文化资源、打造文化品牌,有个对文化的视角问题,也有个考虑受众对文化的需求问题,还有个适应受众需求所选择的文化表达方式问题。如果创意不同,那么对文化的视角就不一样,适应受众需求所选择的文化表达方式也不相同。这样,即便同是原汁原味的东西,所揭示出的文化蕴含与表现的文化风格都会相差甚远。如前所述,尽管洛阳牡丹的历史文化非常丰厚,但是开发者在文化资源挖掘上并非面面俱到,而是在研究整理的基础上,选择最具典型性的方面加以深入考研。这样挖掘出来的文化资源,不仅原汁原味,而且底蕴深厚;这样开发出来的文化产品,不仅特色鲜明,而且韵味无穷。由此可见,如果说原生态是地域文化的“根”,那么创意性则是地域文化的“蕴”。挖掘富有创意性的原生态文化资源,就能获得地域文化资源的富矿。

第二,要构建特色化的文化品牌。这是地域文化提升城市竞争力的实质所在。挖掘富有创意性的原生态文化资源,获取地域文化资源的富矿,这固然是地域文化产业发展的基础,但是地域文化要具有竞争力还要靠特色文化品牌的构建。这样,城市发展也才有核心竞争力。河南洛阳神州牡丹园,正是从传统牡丹文化与现代牡丹科技结合入手,打造出神州牡丹园的文化品牌,才使得洛阳以新牡丹文化的姿态大放异彩。而云南“丽水金沙”品牌的构建同样说明了这一点。云南是中国少数民族较为集中的地域,而丽江又是云南境内唯一的多民族聚居的地州县。这里民族文化资源十分丰厚。2000年受邀来到丽江的深圳力量公司与当时的丽江市民族歌舞团组建起“丽水金沙”演艺公司,从而为构建《丽水金沙》品牌提供了平台。接着他们便在这一平台上,以旅游市场为导向?蛟斐龃笮兔褡逦璧甘独鏊鹕健仿糜纹放啤U獬「栉柰砘幔晕璧甘男问剑鲚土死鼋嫔揭焖亩捞氐牡嵛鞅备咴褡逦幕蟆⒇ü啪龅墓拍晌魍豕奈幕Σ兀袢∑渲?8个民族最具代表性的文化意象,全方位展示了丽江独特的民族文化和民族精神,成为丽江古城吸引游客的又一亮点。自200251日《丽水金沙》被推出以来至2009424日的6年多时间里,共演出4000多场,接待观众200多万人次,总收入近2亿元。以致该剧本身也被誉为除古城、雪山之外丽江的第三大标志。

云南丽江成功打造《丽水金沙》品牌的实践表明,构建特色化的文化品牌要勇于创新。创新,是国家、民族的灵魂,是城市发展的动力,更是文化品牌构建的功夫。丽江《丽水金沙》的成功构建,根本就在于创新。这不仅表现在体制创新,而且表现在营销创新,尤其是表现在艺术创新。该剧充分利用现代艺术手段和表现方式,通过优美动人的舞蹈语汇、扣人心弦的音乐曲调、丰富多彩的民族服饰、立体恢弘的舞蹈场面、出神入化的灯光效果,大大强化、提升了民族歌舞的表现力,开创了民族歌舞新的表现形式,在观众中产生了强烈的艺术冲击力和震撼力。正是这一切创新,便使得《丽水金沙》一步步成为丽江、云南乃至中国旅游市场上的优秀品牌,以致“丽水金沙”演艺公司也因此挤入中国创意企业100强和中国文化企业30强,并被授予全国文化体制改革优秀企业。

第三,要融入现代性的文化要素。这是地域文化提升城市竞争力的关键所在。现代性的文化要素是文化时代性的标志。无论是地域文化原生态的挖掘,还是地域文化品牌的构建,以至地域文化品位的提升,都需要融入现代性的文化要素。只有与现代文化要素有机结合,地域文化才能更具渗透力、蕴含力和影响力。这里说的“现代性的文化要素”,既包括现代科技,又包括文化表现,还包括媒体推介等诸多方面。前面列举的洛阳神州牡丹园牡丹文化品牌构建中的科技支撑,以及云南丽江丽水金沙品牌构建中的舞台展示,讲的就是前两个方面的情况。而笔者在这里所要讲的则是媒体推介对地域文化发展的影响。文化是有生命力的,受众也是需要指点迷津的。而媒体推介则是文化与受众结合的纽带。在媒体的推介下,文化才能与受众充分结合。这样,受众因媒体的推介而关注文化、为文化所吸引,而文化因受众的关注赢得生机、因受众的青睐而充满活力。《这里是北京》,就是媒体推介地域文化中的典型一例。2004年北京奥运会进入筹备的关键时刻。为了彰显“北京人文奥运”的理念,北京电视台在以往节目的基础上,推出了以宣传北京历史文化为主旨的《这里是北京》专题节目。推介者以其独特的文化视觉,从举手投足之间和阡陌交通之中,选择这里历史上曾经发生过的故事,挖掘隐含其中的历史内涵,使北京人领略曾经发生在自家门口的人和事,也使客人们有机会品尝到其中的韵味。与此同时,华艺出版社将所播节目书稿出版。至20094月已出版1-5辑。据推介者调查,《这里是北京》一经推出,便吸引了大批青少年和海外观众。当丛书出至第四册时便发现第一册已经几乎绝迹了。这表明,《这里是北京》推荐地域文化,对体现“北京人文奥运”,产生了良好的社会反响。从而也使推介地域文化的《这里是北京》栏目本身,也成为媒体中脱颖而出的优秀品牌。这在后奥运“人文北京”的建设中无疑也会发挥更大的作用。总之,无论是河南洛阳的“神州牡丹园”,云南丽江的《丽水金沙》,还是北京的《这里是北京》的成功实践,都说明地域文化产业发展离不开现代性的文化要素。只有融入现代性的文化要素之中,地域文化产业发展才有生命力、鲜活力和影响力。这样,城市发展也才有竞争力。

第四,要营造城际型的文化平台。这是地域文化提升城市竞争力的依托所在。如果说以上所言都是从地域文化提升城市竞争力理念原则的层面上思考的,那么,接下所言则是要从地域文化提升城市竞争力运作机制的层面上去思考。为此,笔者认为地域文化提升城市竞争力,要营造城际型的文化平台。这种文化平台,就是集地域文化资源开发、地域文化品牌设计、地域文化品位提升、地域文化成果推介、地域文化产品营销于一体的文化创意产业化的运作机制。这是“创意”由文化生产流程中的要素到文化生产门类中的方面的转变,是“创意”专业化、企业化、市场化、国际化的根本标志,也是提升城市竞争力软实力的核心之所在。前面所举案例,无论是河南洛阳神州牡丹园的文化品牌,还是云南丽江的《丽水金沙》品牌,以及北京电视台的《这里是北京》品牌,都可以看出创意对其成功的深刻影响,然而这些品牌中的创意,却主要是其文化生产流程中要素功能的体现,而并非是文化生产门类间专业化协作的结果。这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中国大陆文化生产虽不乏创意,但文化创意产业化却有待发展。推动文化创意产业化,营造城际型的文化平台,对发展文化产业、提升城市竞争力而言,既是必然趋势,又是根本对策。北京“798艺术区”的打造,在这方面进行了有益的尝试。

北京“798艺术区”,位于北京市朝阳区东北部酒仙桥718大院内。它是21世纪初在原有工业建筑闲置基础上逐渐发展起来的以当代艺术为特色的艺术区。自2006年以来,入驻该区的文化创意产业机构由200余家猛增到400余家,分别来自美国、法国、意大利、英国、比利时、西班牙、德国、日本、韩国、丹麦、朝鲜、荷兰、希腊、中国、中国台湾、中国香港等16个国家和地区,涉及文化艺术、传媒(影视及出版发行)、设计咨询、休闲娱乐等类别。目前,园区就业人数已逾万人。每年有百余场品牌新品发布和展示活动在这里进行,电影节、艺术节、演唱会、时装秀等诸多文化艺术活动纷纷在这里选址举办。该区平均每天都有多个艺术展开幕。为推广“798艺术区”和当代艺术的理念,该区在保持艺术的纯粹性和艺术性的基础上,与艺术家合力创新,促进艺术的多样化形态,扩大该区作为文化创意产业聚集区的活动和影响力,促进该区的繁荣发展。自2006年起该区每年举办“798艺术节”。2007428日“2007北京798艺术节”在该区拉开帷幕。在为期两周里,开展了开幕式、主题展、独立单元展、艺术论坛、同盟展、园区机构自办展以及闭幕答谢酒会等7大部分近110项活动,吸引近19万名中外游客到此参观游览,而艺术节官方网站在一个月内的访问量就多达38000余次,艺术节前10天有近100余家中外新闻媒体对该活动进行了相关报道。这一切提升了“798艺术区”的知名度和影响力。引起众多外国政要、影视明星、社会名流对该区的重视,纷纷前来参观。也吸引了社会的广泛关注,据不完全统计,自2004年至2008年“十一”黄金周,就有近300万人到该区参观游览。现在该区已成为中国文化艺术的展览、展示中心,成为国内外有影响力的文化创意产业集聚区。2003年北京“798艺术区”被美国《时代周刊》评为全球最具文化标志性的22个城市艺术中心之一。2004年北京被列入美国《财富》杂志一年一度评选世界有发展性12个城市之一,入选理由之一就是“798艺术区”。

北京“798艺术区”的实践表明,营造城际型的文化平台,应凸显开放性、专业化、集聚型和影响力四大特征。这是文化平台功能性的要求,效能性的体现,规模性的需要和吸引力的表现。当然,目前北京“798艺术区”尚以当代艺术生产、展览、展示、营销为主,而文化创意产业化仍处于发展之中。这不仅因为文化创意产业自身有一个发展过程,而且因为文化创意产业与文化生产产业之间的磨合也会有一个发展过程。但是,北京“798艺术区”,却展示了中国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的光辉前景。它的发展和完善,对推动全国文化创意产业化,促进世界文化创意产业大发展,以及营造城际型文化平台,已经并将继续产生深刻的影响。由此笔者深信,以文化创意产业化为标志的城际型文化平台,在中国大陆迎来了长足发展的新时期。中国地域文化产业发展的水平将随之提高,而中国城市发展的竞争力也将得以显著提升。


参考文献:

[1]于德源 富 丽《北京城市发展史》(先秦-辽金卷),20086月北京燕山出版社出版。

[2]沈骥如《中国不当“不先生”-当代中国的国际战略问题》,19982月今日中国出版社出版。

[3]《百度网》(百度搜索-洛阳牡丹)2009.7.10.

[4]《百度网》(百度搜索-丽水金沙)2009.7.10.

[5]北京电视台《这里是北京》(一至五辑),20075-20094月华艺出版社出版。

[6]《百度网》(百度搜索-北京“798艺术区”)2009.7.12.

(作者简介 刘开美[1947-],男,湖北省宜昌市社科联原副主席、湖北省社科院宜昌分院原副院长、湖北省三峡文化研究会副会长、研究员。长期从事马克思主义理论与地域文化和地方学研究。近十年在市、省、国家书报刊及学术研讨会上发表学术文章200多篇次。

刘 宇[1975-],男,湖北宜昌市人,南开大学哲学系博士生,主要研究社会哲学尤其是文化哲学。)

联系地址:湖北省宜昌市云集路215-209室;邮政编码:443000;联系电话:0717-6251802 0717-8504661;电子信箱:lkmyc@tom.com


上一篇:<闽南>杂志(创刊号)首发
下一篇:浅谈锡林郭勒盟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

 相关专题:

·专题1信息无

·专题2信息无
 
  热门文章:
 · 元上都历史文化研究会理事会[85445]
 · 上都路:元朝中央直属行政建[69208]
 · 解读元上都—徐进昌谈上都文[61473]
 · 《蒙古秘史》中的乌珠穆沁地[55471]
 
 相关文章:

·没有相关文章

相关评论:(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发表人:上都星光

IP:123.178.197.195

发表人邮件:xjc1948@126.com 发表时间:2010-01-30 11:25:41
    刘开美、刘宇两位学者的论文,很有份量,很有新意,是地域文化研究的大作!赞赏!
发表、查看更多关于该信息的评论 将本信息发给好友 打印本页
 


百年古都 学术研究 上都文化 上都研究 地方学研究 史海钩沉 蒙元风云 上都河文学 研究会 图片欣赏 留言板

版权所有:元上都历史文化研究会    技术支持:巴雅尔图
地址:内蒙古锡林浩特市锡林大街锡林郭勒文化园    电子信箱:xjc1948@126.com
蒙ICP备2021001026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