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上都历史文化研究会官网 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联系我们
 
| 首 页
| 百年古都 | 学术研究 | 上都文化 | 上都研究 | 地方学研究 | 史海钩沉 | 蒙元风云 | 上都河文学 | 研究会 | 图片欣赏 |
留言板 |

谢谢诸位先生/女士长期以来对上都文化研究的殷切关注和大力支持!"元上都文化"网((元上都历史文化研究会官网)历经十余载三次改版,不知我们的努力是否达到了应有的效果?愿在文化研究和人类文明探讨的道路上永远有你们同行!元上都历史文化研究会2003年成立起,2004创办"元上都文化网"以来,坚守专心元代历史文化研究初衷,锲而不舍,孜孜以求,竭心尽力,探寻上都文化-游牧文明和锡林郭勒文化,希冀于弘扬中华文化史元代文明的篇章。以地域文化和地方学研究成果助推于人类文明的追索,为中华复兴的精神构建奉献绵薄之力。联系我们或评论网站文章 ,留言, 请发至邮箱 : sdwhyj_2004@126 com

         栏目导航 网站首页>>蒙元风云>>蒙元风流
  共有 7775 位读者读过此文   字体颜色:   【字体:放大 正常 缩小】    
【双击鼠标左键自动滚屏】【图片上滚动鼠标滚轮变焦图片】    
 

一部鲜为人知的描绘元上都风物人情的游记

  发表日期:2009年3月12日      作者:张 建 民     【编辑录入:admin

 


            _________《楚石大师北游诗》

 

    

     2008年夏季,正蓝旗图书馆获赠一本来自浙江省海盐县鲍翔麟先生的题名为《楚石大师北游诗》的诗集;鮑祥麟先生信中恳切之情溢于言表:说书中有关于元上都的诗篇,或许对研究元上都工作有所帮助。我看后,深感此诗集对元上都研究的史料价值和文学价值之重大,因此,向有志于研究元上都历史的有识之士介绍,如果此诗集能在元上都申报世界文化遗产的进程中起到推波助澜的作用,那将是一件幸事!

     《楚石大师北游诗》是海盐天宁永怍禅寺的祖师楚石梵琦所著,这一著作,六百年来从未刊印,仅有手抄本,原著藏台湾国家图书馆,系馆藏珍本图书,轻易不示人。是在台湾佛光山的大力协助下获得复印本,才得以按抄本原样影印,贡献给世人。因此,这是《楚石大师北游诗》第一次刊印面世,也是一件得之不易的喜事。我作为元上都的一卒,作为正蓝旗图书馆的一员,非常感谢海盐天宁永怍禅寺和鮑祥麟先生。下面,我将楚石大师的简历和楚石大师北游元大都和元上都的始末转述如下,希望能在研究元上都的历史景物中增添一束花絮!

    

    楚石(1296——1370),名梵琦,为元末明初著名高僧,本系宁波象山朱氏子,4岁父母双亡,由祖母王氏抚养教育,9岁出家海盐天宁寺,16岁为大僧,为元代大书法家赵孟頫所器重,是时已“文采炳蔚,声光霭著”。28岁(至治三年,1323年)时,元英宗为新建寿安寺,诏善书的僧人赴京用泥金缮写佛经,作为寿安寺的镇宅之宝,人员由赵孟頫,邓文原推选,共三百余人,楚石因善书被选中参加,因此《楚石大师北游诗》是楚石青年时期的一部诗集,也是一部用诗写成的有头有尾的完整游记,专写他28岁和29岁两年时间内北游大都(今北京)和上都(在今内蒙古锡林郭勒盟正蓝旗境内)以及路途往返中的所见所闻,共有诗篇315首。

    

    楚石北游,于至治三年的春夏之交从杭州出发,所以《楚石大师北游诗》的开卷第一篇是《晓过西湖》,然后沿京杭大运河北上。在这里,我只将有关上都的部分诗篇摘录下来展示给大家,让我们共同随着一个元朝僧人、旅游者、书法家的足迹,一同观赏元朝时期元上都的景致吧!

    楚石是在六月到达大都,在写经中任校雠工作,至治三年八月四日,英宗在开平驾崩,楚石有《八月四日宫车晏驾》诗二首,内有“驻辇开平实帝畿,秋来日月损光辉”和“此时俄闻帝上升,编年忍见史书崩”句,这些诗句都与英宗驾崩有关,楚石书经的时间不太长,约于第二年(泰定元年)夏天结束。

     每年夏季,元朝皇室有从大都至上都(今内蒙古锡林郭勒盟正蓝旗上都镇东北)避暑的传统,大队人马出京,其中也有僧人,这不仅使年轻的楚石为之心动,接连写了三首诗,都有向往上都之意。在《送锴师之上都》诗中说:“又向神都避郁蒸,朝朝驾动鼓登登”。在《上都避暑呈虞伯生待制》诗中说:“从此开平是帝乡,锦云外绕殿中央;由来盛夏不知暑,未及新秋先雨霜”。

     楚石大师从向往上都之意到最后从大都启程赴上都云游,骑马北上,说明当时的上都城繁华之景象非常令人神往。当时,从大都到上都有三条道路,楚石走的是“驿路”,从居庸关出长城,经李陵台、琴峡、龙门、枪竿岭、独石站等一路走来,风尘仆仆。一路上,口外塞北大自然的风光深深打动了楚石的心灵,使这位饱学的僧人文思泉涌,诗兴勃发。请看:“天畔浮云云表峰,北游奇险见居庸”、“上都避暑频来往,飞鸟犹能识衮龙”、“君王莫爱霓裳曲,艳舞娇歌失自然”、“来听滩声坐终日,好教俗耳洗尘昏”、“塞北逢春不见花,江南倦客苦思家”、“无事穹庐似屋方,卧听芦叶向斜阳”、“黄河不解变春酒,白野徒能飘夏霜”、“到阙三千里,攀天百万屋”等,这些诗句,无处不体现出塞外天高云淡,歌舞升平的一派美好风光。

    端午节前,楚石到达上都,深感此地与江南各处风景迥异,各色人等聚集,亲身体验到四夷之人物,远邦之殊异,真是处处惊愕,事事怪讶,他在感到新奇之余心潮澎湃,此时他感知于心,书之以诗,写下了《上都十五首》、《开平书事十二首》、《漠北怀古十六首》,共43首内容翔实、语言清新的脍炙人口的诗篇。其中写环境气候的有:“积雪经春在,清霜入夏飞”、“盛夏不挥扇,平时长起风”;写地理历史的有:“旷野多遗骨,前朝数用兵”、”土厚不为井,民淳犹结绳“;写吃住生活景象的有:“土屋难安寝,飞沙夜击门”、“三冬掘野鼠,万骑上河冰”;“胡女裁皮服,奚儿挽角弓”;写生产习俗方面的有:“万瓮葡萄熟,闻名已醉人”、“生涯惟酿黍,乐事在弹弦”;写文化艺术的有:“胡儿双眼碧,惯读左行书”、“由来滞文字,未足报朝廷”;更有许多赞美元上都繁华景象的诗句如:“听歌新乐府,行在小长安”、“内地荷花绽,南方茘子来”、“王畿千里近,御苑四时春”、“宫墙依树直,御榻爱花偏”、“角奏梅花早,盃传竹叶清”、“天子黄龙府,将军白马氏”、“玉帛朝诸国,公侯宴上京”、“闲浇冰片脑,更进水晶杯”、“更出鱼龙戏,留欢夜未央”、“帝前称万岁,宫里乐千春”、等等,这些诗句从方方面面如实反映了一个外来游客对元上都的真实感受,值得我们后人加以深刻地研究体会。真是“今上年年上上都,上都风景古来无”,道尽了上都的繁华,使人目不暇接。

   

    楚石在上都,不仅参观了都城内的“广殿”,还出城游览,领略到了“出城便与尘沙接,在野何妨骑从疎”的漠北风光,在这个时期还写下了《黑谷》、《当山即事》等诗篇。《当山即事》诗二首曰:“土窟金繒市,牙门羽木枪。地炉除粪火,瓦碗软羔羊。小妇担河水,平沙簇账房。一家俱保暖,浮薄笑南方”。这首诗里面鲜明细致地描述了当时人们挖地为炉,以牛粪当柴烧,用泥瓦罐蒸煮盛装食物的生活小景。还有“水草频移徙,烹庖称有无。肉多惟饲犬,人少只防狐。白毳千缣布,清尊一味酥。豪家足羊马,不羡水田种”。这首诗里更加形象地描绘出一幅在塞北草原上游牧民族逐水草而居,以肉喂狗,用鸟羽织成的丝绢布匹为衣服的富足生活情景。

       楚石在上都,逗留至中秋节以后,天气渐渐冷了,勾起了他的思乡之情,“阮籍咏怀真有意,冯欢弹鋏岂无庐。南山种豆今零落,不是秋来废荷锄”(见《出城》;“梦游双阙遍,却下九门归”(见《广殿》)。于是,楚石从上都返回了大都。

    在长达两年的北游期间,楚石对事物的观察从表象走向深入,除了描写自然风物,生活景致以外,他发现社会存在严重的贫富差距,看到了元朝在繁华表象下存在危险的不稳定因素。他在《时事》一诗中说:“欲取宫中乐,无过天下安。吾辈不好杀,尔辈敢相残”。还有:“都门大有饥寒士,忍见冲泥跣足行”、“小人藜筧便充饥,丞相何须一万羊”、“天下精兵三百万,于今未免耗司农”。在《将军行》一诗中,对一位烂醉如泥的高官作了入木三分的刻画,全诗如下:“城头积雪満一丈,日出天晴马蹄响;将军面如赤玉柈,烂醉哪知北风猛;键鹘森森刀剑翎,似闻云际驾鹅腥;今朝得肉便可饱,唤妇为公开大瓶”。

   

    在大都,楚石大师又与新老朋友欢聚一堂,并把北游以来在路途和上都的所见所闻以及亲眼目睹的各种珍奇异禽如:天马、鹦鹉、孔雀、狮子、象、虎、骆驼、海东青(雕的一种)等都记之于诗。就连酥灯,煤炭等当时南方少见的新奇事物也精确地加以阐释,如咏石炭诗曰:“石炭初燃勿与争,须臾自发焰峥嵘。玄霜渐渐炉中尽白雪霏霏火里生”。真的是观察入微,富含哲理。元朝时,用海东青捕天鹅,是皇帝春季狩猎的重要项目,楚石诗《海东青行》全文如下:“海东青,高丽献之天子庭。万人却立不敢睨,玉爪金眸铁作翎。心在寒空鞲在手,一生自猎知无偶。孤飞直出大鹏前,猛志岂落驾鹅后。是日霜风何栗冽,长杨树羽看腾瞥。奔云突雾入紫霄,狡兔妖蟆洒丹血。束身归来如木鸡,众鹘欲并功难齐。尔辈无材诚碌碌,不应但费官尉肉”。这首诗将海东青的凶猛孤傲的性格突显的淋漓尽致,栩栩如生。

    楚石大师在大都诸事已毕,约于泰定元年(1324)秋季动身返乡,路线仍是京杭运河。两载北游,是楚石的平生快事,在“兹游真远大,吾志本腾贵”(见《开平书事》)等诗中,充分表达了春分得意,终生难忘的心情。

   

    元朝,是我国历史上一个特殊的年代,由于多种原因,遗留至今的历史文献很少,今人研究元史,常苦于缺乏资料。如《元史》对大都和上都的记载都非常简略:“大都,唐幽州范阳郡,辽改燕京,金迁都为大兴府,元世祖至元元年(1263)改中都,四年,始于中都之东北置今城而迁都焉,九年改大都;城方六十里,十一门,户147590,401350。“上都,唐为契丹地,金置桓州,元初为扎刺儿部兀鲁郡王营幕地,宪宗五年,命世祖居其地,为巨镇。明年,世祖命刘秉忠相宅于桓州东,滦水北之龙岗;中统元年为开平府,五年以阙庭所在,加号上都,岁一辛焉;户41062,口118191,其具体情况均无记载。即使在著名的意大利旅行家马可波罗的游记中,也是对大都记载比较详细,而对上都记载甚少。马可波罗,在元至元十二年(1275)到上都,得到元世祖忽必烈信任,仕元十七年,先后到过新疆、甘肃和中亚等地,其时间约比楚石早50年,但其游历上都、大都和江南等地是相同的,因此,《马可波罗游记》和《楚石大师北游诗》实为姐妹篇,两者可以互补。《马可波罗游记》对上都的记载仅有两处:“时大汗所居之地曰上都,大而且富”(见游记第13章);“大汗留居上都,始阳历五月初,迄阳历八月之二十八日;上都,即前述有大草原及竹宫,并驯养海青(雕的一种)之地也”。(见游记第93章),与楚石北游诗从历史、地理、现状、生产、生活、经济、文化、环境等多方面加以详细记述相差甚远。如今《马可波罗游记》广为发行,已为世界人民所熟知并产生了巨大影响,而《楚石大师北游诗》却数百年来长期束之高阁,至今仍“未有知”者(见楚石九世孙明秀语),这是一件十分遗憾的事。正如《楚石大师北游诗解题》指出:“故而其书略近当时欧洲旅人马可波罗之游记,惟较之典雅委婉,见识远大耳”。希望能够引起世人的重视。

   

   《楚石大师北游诗》数百年来无人知晓,对后人研究元朝大都和上都历史是个不小的损失,今天,在元上都申报世界文化遗产的进程中,我觉得将鮑祥麟先生赠送给正蓝旗图书馆的这本《楚石大师北游诗》推荐给大家实属必要;这篇文章中对《上都十五首》、《开平书事十二首》、《漠北怀古十六首》都有所摘录,仅供有志于研究元上都历史的专家们研究指正,希望能够从中扑捉到元朝遗老遗少们的生活足迹,哪怕是一点点蛛丝马迹也好。


上一篇:也速迭儿弑君称帝之秘闻
下一篇:简论成吉思汗对宗教领袖的礼遇和精神价值观

 相关专题:

·专题1信息无

·专题2信息无
 
  热门文章:
 · 元上都历史文化研究会理事会[86332]
 · 上都路:元朝中央直属行政建[70594]
 · 解读元上都—徐进昌谈上都文[61990]
 · 《蒙古秘史》中的乌珠穆沁地[56099]
 
 相关文章:

·没有相关文章

相关评论:(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发表人:游客

IP:121.56.212.238

发表人邮件:xjc1948@126.com 发表时间:2009-03-14 16:51:09
    张建民先生介绍《楚石大师北游诗》值得一读!从中也见到了张先生的学识。
发表、查看更多关于该信息的评论 将本信息发给好友 打印本页
 


百年古都 学术研究 上都文化 上都研究 地方学研究 史海钩沉 蒙元风云 上都河文学 研究会 图片欣赏 留言板

版权所有:元上都历史文化研究会    技术支持:巴雅尔图
地址:内蒙古锡林浩特市锡林大街锡林郭勒文化园    电子信箱:xjc1948@126.com
蒙ICP备2021001026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