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上都历史文化研究会官网 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联系我们
 
| 首 页
| 百年古都 | 学术研究 | 上都文化 | 上都研究 | 地方学研究 | 史海钩沉 | 蒙元风云 | 上都河文学 | 研究会 | 图片欣赏 |
留言板 |

谢谢诸位先生/女士长期以来对上都文化研究的殷切关注和大力支持!"元上都文化"网((元上都历史文化研究会官网)历经十余载三次改版,不知我们的努力是否达到了应有的效果?愿在文化研究和人类文明探讨的道路上永远有你们同行!元上都历史文化研究会2003年成立起,2004创办"元上都文化网"以来,坚守专心元代历史文化研究初衷,锲而不舍,孜孜以求,竭心尽力,探寻上都文化-游牧文明和锡林郭勒文化,希冀于弘扬中华文化史元代文明的篇章。以地域文化和地方学研究成果助推于人类文明的追索,为中华复兴的精神构建奉献绵薄之力。联系我们或评论网站文章 ,留言, 请发至邮箱 : sdwhyj_2004@126 com

         栏目导航 网站首页>>学术研究>>学术论文
  共有 16293 位读者读过此文   字体颜色:   【字体:放大 正常 缩小】    
【双击鼠标左键自动滚屏】【图片上滚动鼠标滚轮变焦图片】    
 

上都文化、上都文化学的立论与思考

  发表日期:2009年2月25日      作者:徐进昌     【编辑录入:admin

   

 


 

 

      内容提要:莽莽苍苍的锡林郭勒大草原深处,650年前大元帝国的上都在这里辉煌灿烂了百年之久,成就了世界闻名的上都文化与上都文明。如今已经成为废墟的上都遗址,蕴涵了人类巨大文明的精神财富。研究上都文化与上都文化学,就是要领略这段中华百年文明的特有风貌,诠释草原游牧文明与中原农耕文明融汇的历史画卷,聆听华夏文明与西域文明交汇的雄浑乐章,揭示中华儿女在元代书写的人类文明的辉煌一页。

关键词:元代百年京城 中华百年文明 灿烂上都文化 申报世界文化遗产 中华文化史上的辉煌 上都文明时代

 

      六百五十年前,中华历史上的大元帝国是一个强大、繁荣的时代。作为大元帝国的夏都,上都曾是显赫世界的大都市;作为大中华的百年政治、文化中心,成就了灿烂的上都文化。历经沧桑,上都成为了废墟;但是,它蕴涵的人类百年文明,仍然折射着人类发展史上曾经有过的智慧和辉煌。上都遗址已经在十三年前列入国家申报世界文化遗产清单。上都文化研究近六年来得到了史学界、文化界和社会各界越来越广泛地关注和青睐。元上都历史文化研究会成立以来,大力推动上都历史文化学术研究,积极倡导上都文化与上都文化学,取得了令世人瞩目的成果。2007年有九省区蒙古学专家参加的“元大都建立740周年学术研讨会”上,与会人员一致通过,发表了“关于加强元上都历史文化研究的倡议书”。

                 上都文化、上都文化学的内涵与外延

   上都文化、上都文化学是在元上都遗址申报世界文化遗产的大背景下提出的。位于锡林郭勒茫茫草原深处的元上都遗址,历经百年中华风云,如今已经成为蕴藏着人类巨大文明的废墟。

元上都遗址是一个时代的标识,记录了1314世纪中华历史和人类历史曾经经历过的辉煌。上都所在地的金莲川一带,曾有过大元帝国序幕的金莲川幕府时代,被史家称为圣龙起飞之地。元世祖忽必烈在潜藩之际在此驻守十年,经营了金莲川幕府的业绩。1260年在此登基,成就了大元帝国的伟业。直至1369年元惠宗退出上都,元王朝的六位皇帝先后在这里登基,每年夏、秋季节皇帝在这里处理朝政,作为元王朝的政治、文化中心一百余年。百年间,这里成为元王朝3千万平方公里疆域的臣民们仰望和朝拜的地方,也是国外使节、商家和各方人士聚集交往之地。大元帝国强盛的国力和对世界事务的巨大影响,使得上都成为蜚声中外的世界性大都市。

上都,又名上京、滦京,作为中华元代的夏都,凸显了1314世纪百余年间的中华文明,在中华文化史上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页!以上都标识的这段中华文化称之为上都文化的意义应该说是浅而易见的。作为中华文明史的一段,它在政治、经济、思想、文化、艺术诸多方面取得的多方面的成果,独具一格,光照史册,归结为上都文化学,进行深入研究和弘扬,它的历史意义和学术价值,应该说也是显而易见的。在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把文化作为生产力,建设现代化强国的今天,提出上都文化和上都文化学研究应该说是顺理成章的。元上都遗址已经列入国家申报世界文化遗产清单,上都遗址所在地方有关部门已经把建设文化大区、文化大盟作为大事来抓,上都文化与上都文化学研究顺应了天时地利!

我们对上都文化与上都文化学的研究还处于初始阶段,对上都文化、上都文化学的理解和认识还需要不断深化和完善。我们提出一些初步的认识,希望引起有关部门和专业人员重视,得到抛砖引玉之效。是不是可以这样概述:上都文化,指的是以元代上都为标识的历史文化,它凝聚了1314世纪中华文化的核心部分和主流部分,是中原农耕文化与北方草原文化融汇的结晶,是中华文化发展的一个弥足珍贵的阶段,是中华文化史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

上都文化学:是指研究以上都为标识的关于元代政治、经济、思想、文化、艺术、科技各方面达到的水平与独具的特点及其历史价值和意义。任何一个朝代的首都都是那个时代的中心,上都作为大元帝国的夏都百年之久成为大中华的中心是显而易见的。上都因为是蒙古族入主中原建立的大一统的元王朝的首都,更具有独特的历史意义和文化特色。上都是中原农耕文化与草原游牧文化的结合部、融汇部,又大量地吸纳了西域文化与欧洲文明,兼收并储,多元共荣,形成了一个独具特色的繁荣发展的阶段和时代。研究这个时代各方面发展的历史价值和对现代发展的启示与意义,无疑是非常必要的。尤其是上都遗址故地的文化人和专家学者,研究上都文化与上都文化学,应该算是一种责任!这么一份珍贵的历史文化遗产,我们没有不用心研究和弘扬的理由。

上都文化、上都文化学是中华文化和中华文明历史长河中一个绚丽的分支和阶段。元代是中华历史是一个繁荣和强大的时代,是第一个由少数民族主政的中华大一统的朝代。在文化和政治、经济、科技诸多方面有着独具特色的一面,并且达到了较高的发展水平。元代文化史称蒙元文化,在中华文化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而上都文化和上都文化学因元代的首都而得名;所以,它体现的是蒙元文化的核心和主流部分。我们把上都确认为蒙元文化的发祥地,缘由正在于此,意义正在于此!这会是经得起推敲,经得起历史考验的!所以说上都文化、上都文化学的外延就是蒙元文化,就是中华文化,就是中华文明。上都文化、上都文化学是中华文化和中华文明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有了这个分支中华文化和中华文明才越发显现其绚丽多姿光辉夺目的色彩!

      上都文化、上都文化学的历史渊源和价值

中华文化,近年来学术界划分为黄河文化、长江文化和草原文化。祖国北疆自古以来有着广袤的草原,成长了绚丽多彩的游牧文化,与中原的农耕文化和南方沿海的海洋文化各领风骚。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和历史悠久的五千年文明滋养了中华民族,中华文明在人类文明史上占有光辉灿烂的一页!

1314世纪间的元代,是唐以后历经三百多年的分治和动乱,达到了中华多民族的大一统,有了百年的稳定和发展繁荣。蒙古民族从北方草原兴起并逐步强大,在六七十年间与各地区政权交往和征伐中,赢得了中华多民族的大一统,建立了横跨欧亚的大元帝国,为多民族、多地域的文化交流和融会提供了前所未有的发展的空间和发展的动力!上都作为大元帝国的都城得天独厚,成为融会草原游牧文化与中原农耕文化,汇聚华夏文明与西域文明的集大成之地,凸显了人类文明在1314世纪间取得的丰硕成果。

  其一,与世界各地广泛的联系和强有力的政治文化影响,使得上都成为世界性的大都市。大元帝国的广袤的地域和稳定的发展,极大地便利了多元文化的繁荣和与世界各国的政治、经济、文化交流。 上都在中外交往史上具有深远的影响。许多外国使者、传教土、商人、游客等,都在上都受到元朝皇帝的接见,建立和发展了友好关系。
  上都常有阿拉失、波斯、突厥等商人往来,被称为“色目商贾”或“回回商人”。意大利威尼斯商人尼古刺兄弟带马可、波罗到中国,在上都受到元世祖忽必烈极高的礼遇。马可、波罗在中国居住17年,深得忽必烈器重。著名的《马可、波罗行纪》详细记述了上都的宫殿、寺院、宫廷礼仪、民情风俗,向世界介绍了上都,让世界了解了中国。
  国外的科学家也来到上都工作,促进了中外科学文化的交流和发展。波斯科学家扎马剌丁曾受蒙哥汗委任筹建天文台,至元八年(1271)上都司天台 (也称回回天文台或北司天文台) 正式成立,在当时世界天文学研究方面处于领先地位。元世祖忽必烈赐封扎马刺丁为提点,为元王朝任命的第一任天文台长。扎马刺丁研制了多种大型天文仪器,并制定了“万年历”。曾任北司天文台少监的冯天章及著名科学家郭守敬都曾受到扎马刺丁的影响。 
  上都城有着众多的佛寺、道宫、回回寺和文庙。除了蒙古萨满教以外,佛教、道教、伊斯兰教、基督教都很活跃。 孔庙、八思巴帝师寺地位崇高。儒学、蒙古字学、医学、天文学、农学都很兴盛。

   其二,上都作为决断朝政大事之地,成为元代繁盛百年的政治文化中心。作为元代的夏都,每年四至九月皇帝带领众臣在上都处理朝政。每逢在上都朝会,都要咏颂《大扎撒》。每年朝廷都要在上都招抚和奖励宗室皇亲与群臣。推举新君、决定战和、除弊兴利等朝政大事多次在上都决断。确定黄金家族的忽必烈一系传承帝位正是在上都确定的。元一代先后有六个皇帝是在上都被推举登上了皇帝的宝座。

上都的皇族和朝廷集会,都要首先咏颂《大札撒》,宣示和履行《大扎撒》在上都成为黄金家族处理朝廷和皇族大事的行为准则。“凡遇新汗即位,调动大军,集议大事,他们都拿出《大札撒》,仿照《大札撒》上的话行事。”(1) 印度学者曼苏尔·海德尔指出:“札撒主要是处理军事纪律、宫廷礼仪,社会行为和宗教政策。札撒条目中关于行政管理、汗位继承、官僚政治、军事组织、宗教宽容等方面的规定,都是合理的。”(注3 
  成吉思汗《大札撒》已经失传,但在中外史籍中仍然保留了不少大札撒的条款。大元帝国一代,成吉思汗的继承者和黄金家族一直把《大札撒》作为永远遵循的行为准则。

其三,融会游牧文明与农耕文明,游牧文化与农耕文化在无比广阔的层面和异常丰厚的深度,进行了史无前例地融汇和交流。多元共荣,百家荟萃,游牧文化在融汇中有了长足的发展,史称蒙元文化。多都巡幸、游皇城、皇族祭祀、扎马宴、游猎、“白翎雀歌”、十六天魔舞、角抵都凸显了游牧文化在于农耕文明交汇中的生存和发展。                每年七月九日,元朝皇帝率领皇族在上都北郊依照蒙古习俗洒马奶酒遥望漠北的起辇谷祭拜祖先。(注10)“皇族之外皆不得预礼也。”(注11)萨都剌诗文写到:“祭天马酒撒平野,沙际风来草亦香。白马如云向西北,紫驼银瓮赐诸王。”(注12

   游皇城是元代宫廷祭祀习俗,其中“陈百戏”是最为壮观的场面。“各仪仗队、佛坛、乐队、戏队相随,首尾排列达30余里,鼓乐齐鸣,边走边演出各种歌舞、戏曲、杂耍节目,百戏纷呈。”(注4

 “国有朝会庆典,宗王大臣来朝,岁时行幸,皆有燕飨之礼。” “国家侍内宴者,每宴必各有衣冠,其制如一,谓之只孙。”(注9)只孙宴又名扎马宴,据《元史·與服志》记载,皇帝的只孙服,冬季穿的有十一等,夏季穿的有十五等。只孙服用料为绣金锦缎,常常用珠翠宝石装饰。马克·波罗说,“此种衣服皆出汗赐,上缀珠宝石甚多。”(注2)这种赏赐性质的延庆,表达了聚会的欢乐,也宣示了朝廷的威仪。游牧民族分多聚少,疆土宽广,各守一方,赏赐分封意义不同寻常。

角抵和贵由赤。角抵是蒙古族的传统项目并成为今天颇具特色的蒙古式摔跤,其来源于狩猎和战斗中的搏斗。元代延祐六年朝廷专门成立了管理摔跤的机构,“置勇校署,以角抵者隶之。”(注5 蒙古族摔跤习惯延续至今,强身健体,比赛娱乐,王公时代也作为上层交往的一种活动项目。

贵由赤竞走,由朝廷委派“监临官”,有的优胜者被选人特技亲军,个别的还得到官职。

   《白翎雀歌》和《十六天魔舞》都是元代的宫廷歌舞。元诗记载说,“绣帘齐卷熏风起,十六天魔舞袖长。”(注6))“舞心排转急,一一欲空飞。”(注7

   叶新民研究说,“从成吉思汗时期开始,蒙古族贵族就注意吸收西夏的音乐。元太宗窝阔台和元宪宗蒙哥都派人征集过金朝的乐章。元朝建立后,除了吸收西夏、女真、回回、汉族的礼乐外,还结合蒙古族本身的特点,逐步制定了宫廷礼乐。”(注8

    上都文化与上都文化学凸显了草原游牧文化与中原农耕文化的融汇和华夏文明与西域文明的交融,多元一体,和而不同,形成了多元共荣昌盛兴旺的局面。中华大一统,多元共荣,开历史之先河。中华古文明和四大发明远传欧洲和南亚。率先推行纸币,推进了商品流通。农学、水利、天文世人瞩目,元曲、元杂剧与唐诗、宋词媲美,社会发展形成了繁荣昌盛的局面,开启了多元共荣的开放和谐的大格局、大发展。

上都文化、上都文化学研究的思考

上都文化、上都文化学以中华元代的夏都——“上都”命名应该说是名实相符的。一个稳定国家的持续多年的首都一般都是那个社会的政治文化中心。上都文化、上都文化学应该可以体现中华文化在元代百年达到的发展水平和造诣。元上都文化既然国家已经列入申报世界文化遗产清单,足以显示了元上都文化在中华文化史和人类文明发展中的地位和价值。而“元上都文化”的“元上都”三字是个偏正词组,意指元代的上都;所以,“上都文化”的称谓在词义上是明晰的,确切的。

从文化史、文明史的角度来看,把“上都文化”和“上都文化学”作为一个学科,其意义也是显而易见的。“建上都于滦水之阳,控引西北,东际辽海,南面而临制天下,形势尤重于大都”。(注13)这是元代已有的见解。叶新民《元上都研究》认为,“元王朝的夏都——上都,是一座富有蒙古族游牧生活特色的草原城市。”(注14)“700多年前,上都是一座世界闻名的历史古城。”(注15)著名考古学家林澐认为,上都是“一座在中国史和世界史上都有重大意义的都城”。(注16)这座中华古都得天独厚,历史赋予了它雄浑壮阔绚丽多彩色彩,也为中华文化史和文明史留下来辉煌壮丽的一页!

上都文化、上都文化学的提出和深入研究对锡林郭勒有着特殊的意义,对于中华文明史和文化史研究也是弥足珍贵的。上都作为百年古都无疑是一个时代的印记。上都遗址在锡林郭勒草原,上都文化是属于锡林郭勒的。上都又是当时元代的都城,具有对全国的巨大影响力和辐射作用,所以也是属于全中国的。上都文化不仅是个优秀的地域文化,同时也是中华主流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这是与一般的地域文化不同的。一般说来,地域文化都是中华大文化的子系统,正是地域文化研究的兴起,不但促进和提升了地方的发展,而且也使中华大文化的研究更加丰满和多姿多彩,为中华民族的繁荣昌盛和伟大复兴提供了精神上的支撑!

上都文化、上都文化学既然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中华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我们就有责任和义务研究它,弘扬它。作为锡林郭勒人,生活在故都所在地,更有责任和义务珍惜这份中华民族的珍贵文化遗产,努力研究它,弘扬它,为地方的发展和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作出自己应有的贡献!我们才疏学浅,但愿我们的论文能有抛砖引玉之效。

 

 

注释(1)见费志尼《世界征服者史》汉译本上册28页。 (2) 见《马可·波罗行记》(冯承钧译本),第二卷353页。(3见《蒙古学资料与情报》198534期。 4)见《元上都研究文集》345页《元上都的体育和娱乐活动》。 5)见《元史》卷26《武宗纪》(6)见《萨天锡诗集》前集《上京即事》。 7)见《张蜕庵诗集》卷二《宫中舞队歌词》。 8)见叶新民《元上都研究》51页。(9)见《经世大典·礼典总序·燕飨》,《元文类》卷41。 (10)见周伯琦《扈从北行后记》,《近光集》卷二。 (11)见王恽《中堂事记》,《秋涧集》卷81. 12)见萨都剌《雁门集》卷六《上京即事五首》。 (13)见虞集《贺丞相(贺胜)墓志铭》,《道园学古录》卷18   14)见叶新民《元上都研究》  15)见叶新民《元上都研究》前言第1   16)见魏坚《元上都》序言第1

 

参阅书目:叶新民《元上都研究》、魏坚《元上都》、徐进昌《游牧文化在元代达到高度发展的水平》

 

作者:元上都历史文化研究会理事长、中国作家协会会员、

      内蒙古通俗文学研究会常务理事


 


上一篇:上都文化学越来越多地赢来广泛关注
下一篇:《上都文化研究》序

 相关专题:

·专题1信息无

·专题2信息无
 
  热门文章:
 · 元上都历史文化研究会理事会[84861]
 · 上都路:元朝中央直属行政建[67932]
 · 解读元上都—徐进昌谈上都文[61290]
 · 《蒙古秘史》中的乌珠穆沁地[54783]
 
 相关文章:

·没有相关文章

相关评论:(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相关评论无
发表、查看更多关于该信息的评论 将本信息发给好友 打印本页
 


百年古都 学术研究 上都文化 上都研究 地方学研究 史海钩沉 蒙元风云 上都河文学 研究会 图片欣赏 留言板

版权所有:元上都历史文化研究会    技术支持:巴雅尔图
地址:内蒙古锡林浩特市锡林大街锡林郭勒文化园    电子信箱:xjc1948@126.com
蒙ICP备2021001026号-1